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对商业银行的作用机制——基于技术创新预算软约束视角的实证检验

    王小彩杨涛
    88-97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创新普遍存在预算软约束问题.与商业银行内部研发部门相比,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对研发项目具有较强的决策权和事后止损机制,并通过市场优胜劣汰机制检验技术创新水平,进而影响商业银行生产经营,但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对商业银行的实际影响效果还有待探究.为此,基于我国54家商业银行共10期的平衡面板数据,通过广义最小二乘法随机效应模型、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以及两阶段模型检验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的成立对商业银行投入产出效率的影响,并使用双重差分法进行稳健性检验.结果发现: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是硬化技术创新预算约束的直接手段,显著提高了商业银行自主研发能力和经营效率,是推动数字化转型的长期最优选择;现阶段我国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主要通过提高技术创新效率、硬化技术创新预算约束的途径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因此,应鼓励并规范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的发展,适时引入金融科技子公司牌照管理,促进商业银行技术创新效率提高.

    银行系金融科技公司商业银行预算软约束金融科技技术创新

    基于产品数字孪生体的智能制造价值链协同研发框架构建

    袁峰李清蕾邱爱莲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一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制造企业研发涉及更多价值主体,需要新技术推进系统集成创新和快速迭代,为全价值链的协同研发提供支持.为应对当前智能制造价值链延伸带来的研发决策离散问题,从全局角度出发,提出基于产品数字孪生体的智能制造价值链协同研发的理念.首先在界定产品数字孪生体和智能制造价值链的内涵基础上,推演基于产品数字孪生体的智能制造价值链的逻辑机制,包括形成研发闭环、实现功能重塑.其次,将产品数字孪生体与智能制造价值链相结合,借助数字孪生体的强大整合能力,基于动态采集、模型互操作、虚实空间双向感知的系统研发要求,构建具有互联、互操作、互感知特性的智能制造价值链协同研发框架.最后,从跨时空并行协同、快速迭代、研发生态3个角度,打造基于产品数字孪生体的智能制造价值链协同研发应用场景,使分布于不同时空的智能制造各价值链主体并行协同完成产品研发,以期为智能制造企业全价值链协同研发提供参考.

    产品数字孪生体智能制造全价值链产品研发多主体研发协同研发

    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与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UTAUT)的智慧工地发展影响因素分析

    薛松陈静妍麦锦田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智慧工地利用信息技术和可视化平台为建设项目提供精准的工程模型设计,通过智能化管理监督能够实现高效的协同工作和优化生产,但当前智慧工地的普及度和智慧化程度较低,且未实质运行.为此,利用技术-组织-环境(TOE)与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UTAUT)组合模型,基于文献数据、政策文本和访谈文本,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方法识别出智慧工地发展的影响因素,同时综合使用DEMATEL-ISM方法对各影响因素之间的层次关系进行研究,探究各因子的影响程度并使其结构层次化.结果表明:核心技术成熟度、现场软硬件设施、产需匹配度和物料设备智能化管理等组织采纳因素是影响智慧工地发展的直接因素;智慧工地的战略目标规划和人员专业化程度是影响智慧工地发展的根本原因,其中人员专业化程度影响程度最大.基于此,政府有关部门应制定合适匹配智慧工地发展的战略目标及战略规划,并通过推广职业认证以提高工作人员的专业素质.

    智慧工地影响因素识别层次关系技术-组织-环境(TOE)整合型科技接受模式(UTAUT)

    生命周期视域下电力企业科技成果培育策略研究

    夏彦卫曾四鸣罗蓬
    117-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力科技是面向电力产品和市场的一整套科技体系,电力企业研发投入的合理布局和效益最大化是企业构建先进科技体系的核心原则和目标,而通过科技规划和管控机制实现科技资源优化配置是实现科技成果数量、质量及效益最大化的关键.因此,为保证电力科技成果培育的科学性和连续性,基于技术生命周期理论及TRL技术评价等方法,结合科技成果的概念及培育体系的研究现状,提出对企业内部科技成果培育周期采用技术调研阶段、技术研发阶段、产品研发阶段、产品市场化阶段的四阶段划分方法;同时,利用技术生命周期理论描述企业科技成果培育的外部技术环境,通过内外部双周期理论模型及相关周期评价方法,引入面向电力企业重大科技成果的技术域概念,提出通过构建动态技术域地图支撑面向重大科技成果精准定位和培育策略制定的方法.

    技术生命周期科技成果培育技术评价电力企业电力科技

    基于双维压缩与综合活性的案例知识进化研究

    张建华张淑唯贺龙飞李良辰...
    124-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知识作为企业价值创造的核心资源,其生命周期在加速缩短,导致知识低效、失效、冗余等问题日益突出,而知识进化可有效缓解前述问题,提升案例库质量、提高知识应用效用,因此,研究提出基于双维空间压缩与综合活性测度的案例知识进化方法.首先采用C4.5-NRS算法约简案例属性集,完成案例库纵向压缩,减少后续计算的工作量和冗余属性的影响;其次,基于改进K-means聚类横向压缩案例空间,并结合聚类中心信息熵圈定待进化案例簇;而后,基于时效活性、应用活性、稀缺活性、熵活性等指标,得到待进化案例知识的综合活性;最后,依据既定阈值确定待进化案例的进化操作.算例结果表明,进化后案例库的平均活性和运行效率均有明显提高.其中,对进化空间实施双维空间压缩,提高了计算效率;通过在保留和删除的二元化操作基础上增加更新、休眠操作,增强活性中等的案例的活性,确保案例库的存量与质量的协同发展.

    知识进化案例知识案例库质量综合活性知识管理双维空间压缩邻域粗糙集

    国家专利转化专项计划的地方实践与启示——基于16个省份139份专利转化政策文件的分析

    张祥志徐金辉杨珍张广弘...
    133-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财政部、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出的专利转化专项计划至今已近尾声,总结本次专项计划的地方实践经验有利于中央及地方此后的专利转化政策制定、助推我国专利转化运用进程与中小企业发展.基于国家专利转化专项计划前两批16个获奖补省市专项资金使用方案的139份政策文件,分别从专利供给侧、需求侧和中介服务、金融服务方等方面分析其共性与特殊性地方实践,结果发现:16个省市针对"产学研金介"协同创新体系中的不同主体分别设定相关支持项目,使奖补资金惠及中小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及金融服务机构等多方主体,在专项资金分配政策实践中第一步或是直接以资金鼓励高校与科研院所向中小企业进行专利转化,或是鼓励其完善科技成果管理与服务体制,具有公平性和普惠性,同时部分省市紧扣地方在地理区位、产业结构方面的特色因应制定实施特殊的专利转化项目;然而,地方在政策制定中的因应考量、政策实施中的协调联动及政策实施深度等方面仍存在一定不足.未来我国专利转化政策的制定与施行,可将差异化制定专利转化政策、加强政策协调联动及拓展政策实施深度作为优化方向.

    专利转化政策专项计划地方实践专项资金政策文本文本分析

    重大工程项目复杂性识别及定量测度

    周之皓汤育春王广斌陆莹...
    140-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加强对重大工程项目所具有的显著的复杂性特点的理解与有效度量,突破性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复杂性定量评价方法,为项目管理人员精准把控项目复杂性提供有效方法.通过文献综述与专家访谈,从理论上明晰重大工程项目及其复杂性的定义与内涵;基于技术-组织-环境(TOE)理论框架识别重大工程项目复杂性评价要素,通过三轮问卷设计形成调查问卷,对回收的94份问卷进行信度、效度检验与因子分析,构建包含3个维度(技术复杂性、组织复杂性、环境复杂性)与17个二级评价指标的重大工程项目复杂性测度体系;基于网络层次分析(ANP)模型计算得出各指标的权重系数,并提出重大工程项目复杂性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通过三层次复杂性管理策略体系,重大工程项目复杂性定量评估使得评价信息来源明晰、准确与可靠,既实现对项目整体复杂性的宏观把控,又有助于明确复杂性管理方案中的重点控制维度及具体措施.

    重大工程项目复杂性量表开发评价体系案例分析

    模块化组织形式对工程项目创新绩效的影响

    薄秋实郭嘉丽
    150-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建设工程项目的管理难度不断上升,加之建设工程项目在发包过程中项目各参建单位之间的组织架构呈现出模块化特性,从组织模块化的视角识别出建设工程项目组织形式在模块化程度方面的两个重要维度,包括界面设计规则和近似可分解,同时引入各参建单位的合作行为作为中介变量,基于196份问卷结果实证探究其对项目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建设工程项目组织形式模块化程度对项目创新绩效有显著正向影响,各参建单位的合作行为在组织形式模块化程度与项目创新绩效之间起中介作用;在设计、采购和建造的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下,各参建单位之间的工作分工更为明晰,参建单位之间的资源整合效率和协作情况也更为突出,较为符合高界面规则明确性和高近似可分解性的模块化组织形式,对项目创新绩效的提高作用更为明显.因此,在建设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不但要关注参建单位的合作行为,还要对项目组织形式进行优化.

    组织形式组织模块化建设工程项目项目管理项目创新绩效合作行为

    碳中和背景下蓝碳保护与发展趋势及中国因应

    李志文寇勇栎
    156-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蓝碳具有比传统绿色碳汇更强大的碳捕获和存储能力,保护与发展蓝碳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路径.中国蓝碳资源禀赋优越,蓝碳挖掘潜力巨大、开发利用前景广阔.当前,蓝碳保护与发展在国际层面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全球碳交易体系缺失等挑战,在中国层面也面临着蓝碳生态系统危机重重、蓝碳监测与核算体系不完备、蓝碳交易体系不健全、缺乏成熟的蓝碳法治保障等问题.从国际社会实践看,蓝色碳汇已然由科研概念阶段迈入实用工具阶段,未来蓝碳纳入气候变化法律与框架将是完善全球气候治理体系之必然;从国内实践看,中国对于蓝碳的相关研究已经由跟随转至逐渐引领,国内各项政策试点也在有序推进.面对国内外蓝碳发展局势,中国自价值、技术、制度、立法等多个方面作出因应,着力挖掘蓝碳资源固碳增汇潜力是把握蓝碳发展机遇的必然,对于助力碳中和目标实现价值重大、意义深远.

    蓝碳碳中和绿色碳汇碳汇核算环保立法气候变化

    生产性服务数智化对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兼论政府环境规制的调节作用

    郝爱民刘育廷解梦菡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亟需以生产性服务业数智化为契机,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进行全方位改造,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在理论阐述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影响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AGTFP)的内在机制基础上,构建包含金融服务、科技信息服务和商贸流通服务三部分的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通过回归模型对2014-2020年我国29个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数智化改造对AGTFP水平的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具体来讲,金融服务和商贸流通服务的数智化改造对AGTFP的影响呈现当期有效的特征,而科技信息服务数智化改造在较长的时间内仍可以保持对AGTFP的显著促进效应;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促进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异质性,从强到弱依次为粮食主产区、粮食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政府环境治理能够强化农业生产性服务数智化对AGTFP的影响.基于此,应大力推进现代信息技术对传统农业生产方式的改造,构建以科技信息服务为基础,金融服务、商贸流通服务为引领,拉动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长效增长机制.

    绿色农业农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数智化转型环境规制农业农村现代化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