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管理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管理研究
科技管理研究

蔡齐祥;黎懋明

半月刊

1000-7695

kjglyj@periodicals.net.cn

020-83568469;83163517

510033

广州市连新路171号广东国际科技中心三楼307室

科技管理研究/Jour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Management Research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科技管理研究》是国家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源刊、中国学术期刊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广东省优秀科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颠覆性技术的科林格里奇困境与合规治理出路

    张光君彭池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颠覆性技术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带来风险控制和治理难题,陷入科林格里奇困境,面临技术控制的介入时机难把握、治理主体遭遇"信息赤字"难题、技术治理囿于行动者视角等三重现实困境,导致监管机构和企业主体对立,法律制度与企业制度出现鸿沟且双双失效.基于颠覆性技术与企业内外制度的双重协同演化逻辑,推导出全流程风险防控、全过程信息公开、多主体协同参与的颠覆性技术合规治理思路,以有效纠正技术治理的时间错位,弥补技术预测的不确定性,规避外部监管的被动性.结合颠覆性技术所处的生态位阶段,通过"'黑名单'+合规指南"方式提供底线守护和支持,完善信息披露等机制,增强技术风险透明性,坚持小规模试错和试验性立法结合,构建企业合规官制度推动内外规制融通,进而构建协同合规治理体系,为解决颠覆性技术带来的治理困境提供可行的路径和策略参考.

    颠覆性技术科林格里奇困境技术-制度协同论合规治理技术风险治理

    双重网络嵌入规模、双元创新与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关系:来自众创空间在孵新创企业的实证

    范丽繁张益铭袁梦
    9-1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有关研究中关于双重网络嵌入的结论不一定适用于众创空间在孵新创企业情景,因此有必要研究在众创空间孵化情景下双重网络嵌入规模对新创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基于组织双元性理论,以中国珠三角地区 178 家众创空间在孵新创企业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研究新创企业的商业性网络嵌入规模和支持性网络嵌入规模对其创新绩效的影响,并运用逐步回归分析法检验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在其中发挥的中介效应.结果发现:商业性网络嵌入规模和支持性网络嵌入规模均与创新绩效存在显著倒"U"型关系,且探索性创新和利用性创新均在其中起到显著中介作用,探索性创新的中介效应大于利用性创新.因此,众创空间在孵新创企业要客观认识双重网络嵌入的利弊,适度控制双重网络嵌入规模,尽量在能力范围内进行网络嵌入;同时,众创空间可以为新创企业建立网络嵌入风险识别机制,及时提醒新创企业注意和警惕过度嵌入孵化网络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

    网络嵌入规模双元创新企业创新创新绩效众创空间新创企业

    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信息保护效果的量化评估

    李菁菁
    1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政府数据开放环境下个人信息的规范合理利用能够促进数据要素有序流动,释放数据要素的经济价值;个人信息不当利用则会侵害信息主体的隐私权,甚至会威胁个人信息主体安全,故加强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信息保护尤为重要.运用层次分析法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的外在体系与具体规则转化为 3 个一级指标和 26个二级指标,构建个人信息保护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模型对中国26个省级行政区的隐私政策进行实证分析发现,省级政府数据开放平台个人信息保护效果呈现层次性特征.其中,23.1%的数据开放平台个人信息保护效果较好,如江苏省、山东省等;19.2%的数据开放平台个人信息保护效果一般,如河南省、吉林省等;还有 57.7%的数据平台个人信息保护效果较差,如山西省、江西省等.整体上看,省级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信息保护效果并不理想,政府数据开放中个人信息保护面临信息主体行权困难、信息处理中告知同意规则失灵、敏感信息关注不足、信息侵权救济渠道不畅等困境.这就要求政府数据开放平台聚焦个人信息保护,加快完善相关隐私政策,畅通个人信息权利行使渠道,明晰个人信息处理者权责,强化个人信息的保障与救济,促进个人信息数据规范、有序流动.

    政府数据开放个人信息保护隐私政策数据泄露评价指标层次分析法

    大科学装置科学效益的测度体系构建与差异评价

    杨晓孙裕彤袁军鹏
    2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科学装置是现代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必要条件,大科学装置的簇生促进更广泛科研开放共享与国际合作.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效益一直以来都是国家高度重视的议题,但目前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也仍未有研究分析国际合作程度对大科学装置科学效益的影响.为此,聚焦不同规模和不同国际合作程度的大科学装置,构建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综合大科学装置产出能力、受资助能力、学科发展能力、国际合作能力 4 个维度,具体分析欧洲同步辐射光源(ESRF)、英国"钻石"同步辐射光源(DIAMOND)、美国先进光子源(APS)、美国直线加速器相干光源(LCLS)、美国国家点火设施(NIF)5 个大科学装置的科学效益;在此基础上,增加国家的主导能力这一维度分析主要参与国家的科学效益.结果发现:大科学装置的多边合作率越高,其科学效益不一定越高,唯有适度的国际合作更容易提高其科学效益;大型科学装置比小型科学装置的科学效益更高;大科学装置所在国的科学效益大多高于装置非所在国的科学效益,但对于多边合作较多的大科学装置,装置所在国的科学效益并非显著高于其他国家.基于此,提出中国通过加大参与国际合作力度、吸取国外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和运行经验、形成高度集成的国际联合集群等建议,推动以中国为主导的大科学装置的建设、国际合作以及开放共享.

    大科学装置科学效益效益测度指标体系科研产出开放共享多边合作主导能力国际科研合作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韩科技合作的挑战与对策建议

    王箫轲陈杰
    4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背景下,中国更加重视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全球经济形势复杂多变,科技创新不断涌现,科技合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深刻演变.新质生产力是一种前瞻性的发展动力,其深度挖掘技术创新潜能、强化科技合作的技术基础,通过"新"的升级、"质"的提升以及生产力的增进,在政府政策支持和市场需求驱动的推动下,为科技合作注入前沿技术动力、奠定可持续发展基础、拓宽创新践行路径.随着新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中韩科技合作层面由互补逐渐转向竞争,合作方式由官方向民间扩展,合作内容在微观领域更为突出,但仍存在现行政策支撑不足、科技产业发展较难、美韩同盟挤压等方面的现实挑战,已然影响双方高科技领域的进一步合作.鉴于此,提出中国聚焦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应进一步提高发展新质生产力在科技合作中的地位,从新质生产力内生发展环境、核心竞争力及外源发展动力等层面着手,完善政策法规,融合提升创新水平,搭建科技合作平台,培育科技合作氛围,掌握合作主导权,促进技术互惠共享,争取塑造于己有利的科技跨国流动格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

    新质生产力中韩科技合作创新驱动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机制——基于粤港澳大湾区面板数据的实证检验

    臧艳雨罗楚钰
    5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创新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因素,以科技创新实现技术要素升级、推动产业结构变革是创新驱动兼具内生和外在转变的过程,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粤港澳大湾区(以下简称"大湾区")是中国建设全球科技创新高地的关键区域,也是现阶段区域经济发展的关键极点,探究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关系,具有充分发挥大湾区引领效应的现实意义.基于 2016-2021 年粤港澳大湾区城市面板数据,首先建立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实证评价大湾区科技创新水平,其次综合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和中介效应模型,检验分析科技创新对大湾区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溢出效应以及影响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科技创新与区域经济发展存在正向相关关系;粤港澳大湾区科技创新水平内部差距较大,经济发展具有空间集聚特征,科技创新对经济发展产生了空间溢出效应,但对本市的直接影响大于对邻市的溢出效应;在影响机制方面,科技创新可以通过推动产业技术升级和产业结构转型两条路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基于此,提出重视提升科技创新的经济效益、扩大科技创新的溢出效应和完善科技创新的传导路径等政策建议.

    科技创新区域经济发展粤港澳大湾区空间计量影响机制

    基于多态模糊贝叶斯网络的高校实验室安全致险因子诊断与防范策略研究

    瞿英段祯曹树贵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致险因子诊断是防控高校实验室危险源的重要关口.针对已有研究在致险因子识别完备性、诊断精度与效率上的不足,基于扎根理论编码技术对 33 例高校实验室案例进行事故成因解构,萃取出 23 个主要致险因子;针对高校实验室风险的动态性、多态性和模糊性特征,构建多态模糊贝叶斯网络模型,利用其双向推理和重要度分析技术进行致险因子诊断,并以某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为实例进行方法应用,以验证该模型的有效性.结果表明:多态模糊贝叶斯网络能够实现对系统全过程的实时动态风险诊断,综合解决具有模糊性和多态性的复杂系统风险分析问题;学生及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学生及管理人员应急技能匮乏时,安全文化缺失出现严重失效的概率极大;安全意识薄弱、职责不清、安全检查与隐患整改不到位等为高校实验室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致险因子,应对其进行重点管控与治理.立足研究结果,从全体系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强化实验项目安全管理、全方位覆盖管控危险化学品、全面推进高校安全文化建设四方面提出相应防范策略.

    实验室安全高校实验室致险因子安全事故防范风险诊断防范策略多态模糊贝叶斯网络

    交易成本视域下嵌入关系对高校专利转移的作用机制研究

    鲁欣吴红代小雨王萍...
    74-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高校待转移专利中多数是由高校独立申请而非校企合作申请,挖掘此部分专利转移背后隐含的规律并从经济视角解析其作用机制,对盘活高校专利资源具有积极的意义.立足于交易成本理论,分别从网络嵌入和社会嵌入这两个评价维度出发,选取以刚性方式起作用的前期合作指标和以柔性方式起作用的学科软实力指标,以我国高校在燃料电池和抗肿瘤药物领域独立申请的已转移专利为数据样本,对嵌入关系的作用机制进行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校企嵌入关系在打破信息不对称状况、降低交易成本方面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高校应充分利用嵌入关系扫除专利转移过程中的障碍,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

    高校专利转移交易成本理论嵌入关系网络嵌入社会嵌入

    流程数字化赋能制造业企业的价值创造——基于动态能力视角的单案例研究

    陈关聚陆姿合王喜虹
    83-9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为代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日益推进,制造业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势在必行,流程数字化作为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对企业价值创造具有重要作用.基于动态能力理论,选取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法士特")为单案例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企业通过流程数字化这一关键路径推动价值创造的内在机制,着重分析了数据要素流通在流程数字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研究发现:(1)法士特通过工艺闭环、生产闭环、物流闭环和质量闭环 4 个环节实现流程数字化,并进一步促进了价值创造的实现;(2)流程数字化是制造业企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有效切入点,企业应将数字化思维转化为切实可行的数字化流程;(3)数据闭环是流程数字化成功的重要因素,打破了各部门之间的数据壁垒,能够有效地推进企业动态能力提升,获取更多竞争优势.基于研究发现,提出以下建议:制造业企业在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应当从顶层设计出发,自上而下地实施转型策略,并特别重视流程数字化的关键作用,将其作为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切入点;同时,企业还需积极构建完善的数据闭环体系,以实现数据的全面整合与高效利用;此外,在数字时代背景下,制造业企业还应高度重视自身动态能力的构建,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环境,持续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流程数字化动态能力价值创造数据闭环

    数字化、服务化对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来自制造企业的经验数据

    蒋楠刘依尹潇溦
    94-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服务主导逻辑下,数字化与服务化对制造业技术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颠覆性影响,但二者影响作用的内在机制尚不明确.为解开这一难题,打开二者内在交互影响机制的"黑箱"并进一步完善相关边界条件,为制造企业提升技术创新能力提供参考,运用资源观和动态能力理论,通过对 326 家实施数字化的服务型制造企业进行实证分析,在考虑政策不确定性的基础上剖析数字化、服务化与技术创新能力之间的内在影响机制.结果表明,数字化、服务化均与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正相关关系,但二者的交互项与技术创新能力呈现出负相关关系;政策不确定性负向调节数字化、服务化和技术创新能力的正相关关系.

    数字化服务化技术创新能力政策不确定性制造业动态能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