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和产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和产业
科技和产业

牛东晓

月刊

1671-1807

kejihechanye@163.com

010-62174221

100081

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科技和产业/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查看更多>> 《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全国一级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题写刊名。2001年创刊,月刊。本刊定位: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综合性期刊。以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为宗旨,主要登载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研究型兼应用型论文。 主要栏目: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区域发展、技术经济分析评价、金融证券、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三农”问题、教学园地等,特别针对科技界和产业界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是高等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企业界人士、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阅的工具。 本刊是国内主要检索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数据库均全文收录本刊,具有相应的学术地位,获得了期刊界和作者的认可。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了本刊曾经刊发的文章。《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 热诚欢迎广大作者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研究及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学科发展述评、学科前沿评介、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等稿件,杂志也可刊发项目、课题的研究报告。我们期待您的真知灼见、观点碰撞,将为您的成果发布、职称评定、毕业升学等提供权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京津冀科技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

    吴丹潘朱玲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京津冀科技创新对于推动京津冀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提供了有力支撑.通过明确京津冀科技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和控制变量,确定京津冀科技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指标.构建京津冀科技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静态回归模型和动态回归模型,利用2009-2020年面板数据,深入开展京津冀地区科技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的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京津冀整体的科技创新投入对其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显著,科技创新投入增加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高级化;京津冀科技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程度存在显著的空间差异,经济发展水平显著影响地区科技创新投入对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促进力度;考虑控制变量,区域对外开放水平显著抑制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人力资本水平与政府支持力度对地区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存在显著空间差异.根据研究结果,提出京津冀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对策建议.

    京津冀科技创新产业结构高级化影响效应控制变量静态回归模型动态回归模型

    绿色运输对陆路运输企业绿色运输效益的影响

    林小芳朱学义
    10-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2011-2021年陆路运输业企业绿色发展指标数据及内部营运要素配置、财务数据,采用数据包络、判别分析及回归分析法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11-2021年中国陆路运输业绿色发展取得较好成绩,优先发展高速铁路运输、加快等级公路建设等有效减少了环境污染;绿色运输显著提升了陆路运输业上市公司的绿色运输效益;公司负债水平越低,营业收入、净资产增长越快,绿色运输效益越好.在此基础上提出陆路运输业未来发展重心.

    绿色运输营运配置绿色运输效益陆路运输业

    高铁开通对中国航空客运网络连通性的影响

    景崇毅高玉香杜文峰
    2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科学优化中国航空客运网络发展,选取2000-2018年中国定期通航的运输机场所在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非平衡面板数据,将高铁开通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实证分析高铁开通对中国航空客运网络连通性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高铁开通显著提升了中国航空客运网络连通性水平;高铁开通对节点中心性的提升作用不受该城市所处区域的影响,均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东部城市中心性的促进作用大于中西部城市.

    高铁开通航空客运网络连通性多期双重差分模型

    含电动汽车的光/储/燃充电站最优容量配置及经济性分析

    胡丹丹李雄恺
    27-33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城市居民区充电难状况,建立一种包含光伏电池、燃料电池和储能蓄电池的电动汽车充电站容量配置模型.以成本最小化和负荷方差最小化为目标,采用NSGA-Ⅱ(二代非支配排序遗传算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对于求得的可行解,首先使用净现值法对部分解进行经济性评估,然后采取峰谷负荷差率进行进一步评估,经过两轮筛选得出最优解.仿真算例验证了模型及评估方法的可行性.

    电动汽车充电站多目标优化容量优化配置

    基于社会网络效应的多产品扩散竞争策略研究

    彭静蒋晔
    34-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品扩散与竞争策略是营销管理研究的重要领域.产品扩散过程受社会网络结构、产品质量、初始种子用户、竞争环境等多种因素影响,往往呈现出富者更富机制,形成流行产品.基于社会网络视角,采用多智能体仿真实验的方法,建立产品扩散模型,模拟分析产品扩散中富者更富机制的形成机理,以及产品质量策略与初始种子用户策略在市场竞争中的效果.通过仿真数据分析表明,产品质量策略在初始种子用户较低、采纳人数较少的情况下,具有较好的效果,而当产品采纳比例超过0.16,富者更富机制形成并表现出强大的正反馈效应,形成不可扭转的趋势.在多产品市场竞争中,则需要两种策略同时使用,从而能以较低的投入成本,达到良好的竞争效果.

    社会网络效应产品扩散竞争策略

    基于TPB模型的高职学生创业意向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以上海两所高职院校为例

    沈青青冯江华
    42-4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上海市2所高职院校的639份有效问卷进行实证分析,通过构建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结合个体创业意向量表(IEIS),重点研究创业态度、创业自我效能、创业主观规范以及创业教育等四维度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结果显示:各维度与创业意向间均呈显著性正相关关系,创业态度、创业自我效能、创业主观规范在创业教育对创业意向的影响中起显著中介效应;学校支持作为最重要的外部资源,需在创业机会识别、团队管理能力以及创业价值观上加强对学生的教育和引导;家族或自身有创业相关经历和资源将对创业意向产生显著性促进作用;重点关注中高职贯通班、大三学生和男生等特定群体,深挖其已有的创业项目和创业需求,通过打造典型创业案例,提升总体创业意向.

    计划行为理论(TPB)模型创业意向创业教育影响因素

    资源型企业员工绿色行为影响因素——基于扎根理论的探索性研究

    汪仕伟
    4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资源型企业以其传统的商业模式和突出的外部性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不可逆转的破坏,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也对其原有的经营管理模式提出了挑战.员工绿色行为决定了组织环保成效,是促进组织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相关文献讨论的基础上,通过对资源型企业员工的深度访谈,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探索性地构建资源型企业员工绿色行为影响因素模型.以此为基础,进一步探讨影响因素模型中主范畴的作用方向和作用路径,在理论上丰富资源型员工绿色行为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在实践上为资源型企业绿色管理模式提供有益借鉴.

    资源型企业员工绿色行为扎根理论

    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的测度及空间格局分析——基于296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实证

    马克星
    5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构建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的综合测度指标体系,采用熵值-突变级数法进行综合评分,采用空间分析法进行区域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城市数字经济发展基础差异较大,66.89%的城市为较差和一般类别;发展基础存在空间极化特征,表现为"东部>中部>东北>西部",基础最好的主要为直辖市、省会及省内其他大城市;发展基础表现出显著的空间正向关联,且经济距离和行政距离下的关联性更强;发展基础的冷热点空间集聚明显.

    城市经济数字经济发展基础指标测度空间格局

    企业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基于内部控制视角

    张日敏陈明
    6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作为目前企业创新改革的关键突破点,必然会对企业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基于2011-2021年沪深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数字化转型对审计费用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程度与审计费用之间呈倒"U"形趋势.在此基础上,深入探索内部控制在二者关系中发挥的中介作用.进一步分析表明,企业数字化转型与审计费用之间的倒"U"形关系在非"四大"审计和制造业企业中效果更加显著,对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工作具有重大意义.

    数字化转型审计费用内部控制

    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评价研究——基于因子分析的视角

    陈丽霞王辰
    6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创新能力的提升是生物医药行业创新升级的关键所在.从创新投入指标和创新产出指标两方面分析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构建符合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创新绩效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的生物医药上市公司2017-2021年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创新投入指标、创新产出指标和创新经济效益指标;生物医药上市公司的创新绩效整体呈现出良好的态势,而且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关优化我国生物医药上市公司创新发展的针对性建议.

    生物医药创新绩效因子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