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和产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和产业
科技和产业

牛东晓

月刊

1671-1807

kejihechanye@163.com

010-62174221

100081

北京市学院南路86号

科技和产业/Journal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查看更多>> 《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全国一级学会—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 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协主席周光召题写刊名。2001年创刊,月刊。本刊定位: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综合性期刊。以促进经济与科技结合为宗旨,主要登载科技与经济交叉类研究型兼应用型论文。 主要栏目:宏观经济、产业发展、地区发展、区域发展、技术经济分析评价、金融证券、财务管理、市场营销、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 “三农”问题、教学园地等,特别针对科技界和产业界的热点问题展开讨论。是高等院校师生、科技工作者、工程技术专家、企业界人士、管理部门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参阅的工具。 本刊是国内主要检索网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等数据库均全文收录本刊,具有相应的学术地位,获得了期刊界和作者的认可。如: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全文转载了本刊曾经刊发的文章。《科技和产业》是中国知识资源总库CNKI源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期刊。 热诚欢迎广大作者提供具有创造性的理论研究、应用研究、方法研究及高水平的文献综述、学科发展述评、学科前沿评介、实际工作经验总结等稿件,杂志也可刊发项目、课题的研究报告。我们期待您的真知灼见、观点碰撞,将为您的成果发布、职称评定、毕业升学等提供权威平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填海陆域区大直径单节超长预应力管桩高桩架限位与液压冲锤沉桩施工技术

    李欣霖雷斌邓乃匀
    219-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单节超长预应力管桩在填海陆域区施工受限的问题,提出采用高桩架限位和液压冲锤沉桩的施工方法.通过加装限位抱箍的沉桩限位架对大直径超长预应力管桩进行固定限位,起吊液压冲击锤对管桩进行沉桩,巨大的冲击能量配合特制的敞开式导向桩尖,管桩沉入导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实现管桩快速高效沉入至设计标高,形成相应的施工新技术.

    预应力管桩填海陆域区垂直限位沉桩技术液压冲击锤沉桩

    基于三方博弈理论对装配式住宅持续发展影响

    袁思俊
    227-2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相较于现砌建筑,装配式施工方式被认为是提高建筑行业环境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但现今装配式住宅的发展依旧存在障碍,消费者和政府这两个主要因素直接影响装配式住宅企业的决策.对其发展起着主导作用.然而,现有的研究大多为实证研究或只关注政府的某些激励行为缺乏不同参与方视角的分析以及相互作用产生的影响.所以对政府、消费者、建筑企业三大利益相关者之间动态关系及其动态行为策略.建立三方博弈模型,对不同情景进行数据分析来说明三方的决策行为,为此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从而为如今装配式住宅可持续发展提供见解.

    装配式住宅博弈论可持续发展政府补贴消费者偏好

    基于AHP的超高层建筑施工风险因素

    汪新宇张桢昕
    23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H超高层商业综合体项目为例,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超高层建筑施工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建立包括超高层建筑施工目前所面临的人为、机械设备、材料、管理与技术、环境5大类风险因素在内的评估指标体系.通过AHP法计算各指标的综合权重并进行评估.结果表明,准则层指标权重从大到小的排序依次为环境风险因素、材料风险因素、机械设备风险因素、管理与技术风险因素、人为风险因素.最后根据AHP法的分析结果提出风险控制措施可以精准应对超高层建筑施工阶段存在的风险,提高施工方风险管理效率.

    超高层建筑风险因素风险评估AHP风险控制

    基于机器学习的投资组合研究

    林佳秀孙滢高岳林
    238-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股票市场的随机性使得如何利用已知信息构造投资组合并在规避风险的前提下获得最大收益成为人们关注的重要问题.使用熵权-TOPSIS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并据此对沪深300成分股进行排序筛选.基于随机森林模型和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模型对股票收盘价进行预测,选择月收益率排名前7的股票利用均值-方差模型进行投资组合构建,分析不同预测模型下投资策略的收益情况,最终通过实验验证选择LSTM预测模型得到的投资组合能够获得更高的收益,且具有较高的回报稳定性.

    股票市场投资组合熵权-TOPSIS法随机森林LSTM

    武陵山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分区

    刘澳刘慧袁滈汤弟伟...
    246-2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风险分区的景观生态风险评价作为国土资源空间优化配置与生态资源管理决策设计的综合手段,为量化区域生态风险状况和提出相应的对策提供了新视角.基于2000年、2010年和2020年土地利用数据,通过ArcGIS和Fragstats等软件对武陵山区景观生态风险进行评价和分区.结果表明,武陵山区优势景观类型为林地、耕地,土地利用类型变化较大;武陵山区景观生态风险平均值在0.07左右,整体处于较低水平,呈现西、中、东三级阶梯式分布模式;景观生态风险下降区集中在西部,上升区集中在东部;景观生态风险分布有明显的聚集效应,但聚集效应呈减弱趋势.基于此,将武陵山区划分为4个风险区并提出管理性意见:高风险区重在修复、中风险区封山育林、较低风险区发展生态旅游、低风险区重在保护.

    景观生态风险生态风险指数风险分区武陵山区

    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格局及影响因素

    欧阳正宇尚婧丁素
    254-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旅游景区空间布局合理性是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与根本保障.运用平均最近邻指数、核密度估计法和标准差椭圆等方法探究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格局及具体影响因素.结果显示,时间演变上,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等级呈"两端少中间多"的纺锤形结构分布,分为2007-2015年稳定增长和2016-2022年快速发展两个阶段;空间分布上,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空间分布密度以兰州市和天水市为核心的"双核多增长极"集聚格局,空间分布方向呈西北-东南向,椭圆重心轨迹呈"Z"字形移动轨迹,历年重心点均位于兰州市西北部;影响因素上,甘肃省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格局受自然环境、旅游经济和社会政策共同作用,其中,旅游经济的影响力占据主导,社会政策的影响力逐步提升,自然环境的影响力趋于稳定.基于此,提出"一核两翼多廊道"的发展构想,为甘肃省旅游景区空间格局优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建议.

    A级旅游景区时空分布影响因素甘肃省

    基于改进Ga2SFCA的兰州市主城区公园绿地可达性

    杨孟杰王建华
    261-26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兰州市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应用核密度分析揭示公园绿地空间布局特征,并运用改进Ga2SFCA模型(高斯两步移动模型)评估不同类型公园的可达性.结果显示,中心城区公园绿地的可达性整体呈现出"北高南低、西高东低"的分布特点.各类公园的可达性大体上都表现"西高东低"的共同特点,因其类别、大小和服务范围的差异,各类公园绿地与人口需求的相适程度也各不相同.基于此结果,为兰州市公园绿地资源配置和存量绿地的质量提升提供建议.

    核密度分析改进Ga2SFCA可达性对策建议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数字交通与经济耦合协调发展机理——以山东省为例

    刘星雨刘杰韩泉城王喆...
    268-2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交通作为融合信息技术与互联网等数字化手段的新型交通形态,在提升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方面发挥关键作用的同时,对现代化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也产生重要影响.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和空间计量模型,建立数字交通与经济发展的耦合关系综合测度模型,并以山东省为例,探究要素间的空间作用关系.结果表明,数字交通与经济发展间的耦合关系正变得日益紧密.空间分析结果进一步表明,数字交通在空间上对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辐射效应,数字交通的发展对于促进自身和其他空间单元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关研究结果能够为政府部门推动数字交通发展和制定相应经济政策提供有力参考依据.

    综合交通运输数字交通耦合协调度模型空间杜宾模型

    基于熵权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以南充为例

    黄琨张文英
    276-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技型中小企业是地区创新发展中的一支有生力量,客观、全面、科学地评价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有利于快速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和转型发展,加快打造支撑区域竞争力的优势群体.基于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功能要素的确立,从创新环境、协同创新、创新绩效、知识产权4个维度研究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权法进行客观赋权,实证分析南充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注重评价结果的应用.通过评价体系,剖析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主要受企业实力、创新理念、政策环境、人才聚集等共性因素制约,提出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为主线的发展思路,以期为各地区科技型企业发展提供有益参考.

    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信息熵熵权法

    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效益评价

    陈泽陈城辉
    28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开发所追求的效益目标侧重点不同,需要对不同类型轨道站点周边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差异化的评价.首先,研究轨道站点的分类及相应的用地开发特征;其次,从土地利用、交通系统、服务水平3个维度选取7个评价指标,构建轨道交通站点周边用地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不同类型的轨道交通站点评价指标权重进行量化,并结合模糊综合评价法获得不同类型站点具体指标和综合指标的评价结果;最后,以重庆鲤鱼池站点为例,对公服居住型站点周边用地开发综合效益进行应用评价与分析.旨在为不同类型轨道站点周边的土地开发效益综合评价提供参考.

    城市规划轨道交通站点类型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模糊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