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技通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技通报
科技通报

俞志华

月刊

1001-7119

kjtbtg@126.com

0571-85107609

310014

杭州西湖文化广场省科技馆东门6楼

科技通报/Journal Bulleti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黏弹性阻尼器的耗能比研究

    戴宇杰潘文双超唐建余...
    65-7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黏弹性阻尼器是一种典型的被动控制装置,它可以通过黏弹性材料的剪切滞回耗能起到减小结构地震或风振响应的作用.本文采用阻尼器耗能占地震总输入能量比值(耗能比)评估黏弹性阻尼器的减震效率,相比采用水平位移比的评价指标更能直观地反映阻尼器耗能能力.本文采用Kelvin模型推导出结构弹性和弹塑性2种状态下附加黏弹性阻尼器耗能比计算公式,算例计算结果表明:推导的计算公式有很好的精度和准确性,可供工程设计使用.

    黏弹性阻尼器减震SAP2000耗能比

    不均匀地层中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及加固措施分析

    高钰王金昌
    71-7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刚性桩复合地基凭借其工后沉降小、施工周期短、整体稳定性强、社会经济效益高等优势,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但也伴随着一些工程问题,如在不均匀地层下刚性桩复合地基路堤容易出现稳定性问题.本文针对不均匀地层下刚性桩复合地基典型工程案例展开研究,采用有限元软件建立三维模型,揭示改进方案前后不均匀地层下刚性桩复合地基的变形规律,研究3种加固方式对于刚性桩复合地基稳定性的增强效果.结果表明:不均匀地层下刚性桩复合地基会产生偏应力进而引起路堤差异沉降,结构稳定性较差,改进方案可以有效降低路堤沉降,提高结构整体稳定性,横梁加固可以有效提高刚性桩复合地基的水平稳定性.

    不均匀地层刚性桩复合地基变形规律有限元加固措施

    基于FLAC3D软件的岩质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研究

    朱光兴张金生徐艺珂
    79-83页
    查看更多>>摘要:山地丘陵地貌中普遍分布岩质边坡,此类边坡存在严重滑坡隐患,因此本文基于FLAC3D软件研究岩质边坡的稳定性.以金属开采矿区为研究对象,获取基本工程概况与边坡参数,并分析滑坡基本概念.利用混合离散技术与拉格朗 日差分法求解FLAC3D软件运动方程,构建研究区域边坡稳定性模型,通过仿真计算分析岩质边坡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该研究区域整体稳定性较好,仅边坡上部被结构面控制的区域应力与位移较大,存在安全隐患;弱面倾角比坡脚倾斜度更大时,顺倾向边坡的稳定性更高;坡脚倾斜度越大,岩质边坡的稳定性越差.

    FLAC3D软件岩质边坡稳定性弱面倾角坡脚倾斜度

    纵向V型肋卷边C形不锈钢梁抗弯承载力试验研究

    裴玉磊叶彩凤陶忠皇甫双娥...
    84-9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在冷弯薄壁C形不锈钢梁腹板增设纵向加劲肋后对其极限抗弯承载力的影响,本文考虑腹板高度、高宽比以及加劲肋尺寸的不同,进行4组试件的对照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对卷边C形不锈钢梁腹板进行加肋能良好地抑制腹板鼓曲,有效提高其极限抗弯承载力;加大加劲肋的尺寸会略微提高其极限抗弯承载力,但刚度略有降低;增加卷边C形不锈钢梁的腹板高度可有效提升其极限抗弯承载力和抵抗变形的能力.

    不锈钢V型加劲肋冷弯薄壁卷边C形钢梁极限抗弯承载力

    基于数字孪生的船撞桥梁抢险施工风险分析

    吕升林贺志勇符锌砂
    91-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船撞桥梁抢险施工风险控制研究较少,本文依托某船撞桥梁抢险施工,首先分析发生上部结构连续垮塌二次事故风险,接着分析抢险施工振动和地震作用等风险;建立基于数字孪生的船撞桥梁抢险施工风险控制平台,结合桥墩、盖梁水平位移与沉降监测结果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船舶撞击力远大于立柱抗剪承载力1717.9 kN,立柱底出现塑性铰,当立柱顶沉降达2.6 cm时将存在上部结构滑落风险,亟须加固并进行动态监测;抢险施工插打钢管桩振动速度远小于《爆破安全规程》规定的振动速度,施工振动对立柱影响较少,但墩柱受损后抗震性能显著降低,当地震波峰值达11.148 GAL或以上时,立柱底部产生的最大轴力均大于轴向受压承载力11 027.78 kN,存在严重安全隐患;通过改进小波去噪的灰色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组合模型进行预测,得到未来3、5、7d沉降变化预测结果,相对误差均在15%之内,与实测监测结果基本一致;采用人工干预可以实现物理实体和虚拟孪生体的双向交互,确保抢险施工安全.

    数字孪生船撞桥梁抢险施工LSTM风险控制

    一种细粒度的复式收费车道交通仿真模型及车道设置标准研究

    张儒波
    101-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收费类型、收费亭间距、收费亭数量等条件的设置情况对复式收费车道通行能力的影响,构建了一种细粒度的复式收费车道交通仿真模型,经验证该模型的通行能力的模拟准确度达到约96%.基于该模型,对不同设置条件的通行能力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车流中ETC车辆的流量占比与混合复式收费车道的通行能力提升幅度呈负相关关系;车流中大型车占比越大则因收费亭间距不足带来的通行能力折减幅度越大,对应10%~50%的大型车流量占比范围,双亭、三亭复式收费车道在收费亭间距不足时通行能力折减幅度达到2.53%~11.63%;复式收费车道通行能力提升的幅度随收费亭数量增加而减小,且对于服务时间长的收费车道,增加复式收费亭可带来更加显著的通行能力提升效果.

    复式收费混合收费交通仿真细粒度通行能力

    基于贝叶斯推理的流域污染物通量精准估计研究

    魏婧张亚宁
    106-1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流域污染源难以确定,直接影响水体污染物通量估计精度,为此本文提出基于贝叶斯推理的流域污染物通量精准估计方法.根据贝叶斯推理原理识别污染源,确定流域水体地表净流量以及断流量,根据污染物类型、地表净流量以及断流量建立流域污染物的通量估算模型.根据通量估算模型获取污染物的通量回归方程,并通过计算结果实现流域污染物的通量精准估计.实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开展流域污染物通量估计时的精度高、性能好,估计结果具有可靠性.

    贝叶斯推理流域污染物通量估计通量估计模型

    UV-氯消毒后供水管网生物膜的应激反应研究

    李成卓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供水系统中紫外线与氯顺序消毒(UV-氯)后管网生物膜的应激反应,本文搭建消毒至供水管网的连续流实验装置,设置不同剂量的UV-氯消毒单元,探索和比较消毒后管网生物膜微生物活性、群落结构、胞外聚合物(extracellular polymeric substances,EPS)组成和代谢特征的变化.结果表明:UV-氯消毒较单独氯后生物膜微生物表现出明显的团聚现象.生物膜中微生物以γ-变形菌纲、α-变形菌纲和拟杆菌纲为主,余氯量对生物膜优势菌群的影响要高于紫外剂量带来的影响.EPS含量受到余氯及紫外剂量的共同作用,其中蛋白质比例高于多糖.代尔夫特菌属、寡养单胞菌属、鞘脂菌属、假单胞菌属和甲基杆菌属等是影响EPS合成的重要菌属.其中,假单胞菌属、甲基杆菌属、鞘氨醇单胞菌属具有耐氯性,假单胞菌属、代尔夫特菌属不耐紫外.该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管网中生物膜情况,并可为UV-氯消毒对饮用水微生物安全问题的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紫外消毒氯消毒管网生物膜群落结构胞外聚合物

    推动浙江省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对策研究

    陈文佳潘婷婷谌凯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技术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先导性、战略性产业,对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对高技术产业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总结浙江省高技术产业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强化高技术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打好高技术产业提质"组合拳"、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提质增效、促进高技术产业投资项目提速加码等对策建议,为浙江省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决策参考.

    浙江高技术产业高质量发展

    《科技通报》征稿简则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