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王华

双月刊

1007-855X

journal@kmust.edu.cn

0871-5920021

650500

云南省昆明市呈贡区景明南路727号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Science and Techn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1959年创刊,属不定期刊物,1988年经中共云南省委宣传部及云南省新闻出版局批准向国外公开发行,双月刊,1995年经国家科委批准,因主办单位由昆明工学院改名为昆明理工大学,该学报也由昆明工学院学报更名为昆明理工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地质、矿业工程、冶金材料、自控计算机、建筑、环境化工、汽车工程、经济管理、数理化、力学等学科有创见的学术论文、科研报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有色金属熔池熔炼过程混沌流非线性强化研究进展综述

    杨世亮肖清泰徐建新王华...
    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熔池熔炼技术由于熔炼效率高、原料适应性强等突出优点被广泛应用于铜、镍、铅、锡、锌等有色金属的冶炼.但在实际生产中,熔池熔炼仍存在熔池搅拌不充分、熔体飞溅严重、喷枪和耐火内衬寿命短等行业共性难题.从机理层面,熔池内呈现出高度非线性的混沌流动特征,涉及到气-液-固三相的传热、传质、相变和化学反应,导致现阶段对熔池内多相混合机理和过程强化机制的认识远不够深入,极大限制了该技术的发展.本文从混沌流非线性强化混合理论、顶-侧-底吹过程强化研究、多相混合效果定量评价方法三个方面,全面总结了有色金属熔池熔炼过程强化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有色冶炼熔池熔炼混沌流过程强化

    工业硅炉外精炼提纯过程中杂质演变行为研究进展

    伍继君单祖韩何鹏亮赵雅...
    25-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硅是光伏硅产业链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探索工业硅炉外精炼过程中杂质的演变行为对于杂质的深度去除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综述了在工业硅吹气精炼、造渣精炼和联合精炼过程中杂质的反应热力学与动力学行为以及凝固过程杂质相的析出特性与赋存行为,综述了炉外精炼对工业硅中杂质去除的效果.研究表明,炉外精炼去除工业硅中的杂质B、P是非常有效的方法,杂质含量可达到太阳能级硅的水平.在工业硅铸模凝固过程中,杂质含量及成分、凝固速度和精炼温度等因素会影响工业硅中杂质相的析出行为.此外,开展炉外精炼过程中Fe、Ti等杂质的去除研究以及建立凝固过程中杂质相析出特性与去除率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推动炉外精炼技术水平提升的关键因素.

    工业硅炉外精炼凝固热力学动力学

    从低品位钼钨矿硫酸浸出液中回收钼钨的实验研究

    张勤高瀚杰陈俊英刘海鹏...
    35-4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离子交换法从国内某公司低品位钼钨矿的硫酸浸出液中回收钼钨,对比了四种阴离子交换树脂的吸附效果,考察了温度、时间、树脂加入量和pH值对吸附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四种交换树脂中,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D314的吸附效果最为良好;在D314树脂加入量2 mL,pH=1,温度60 ℃,时间6 h的最佳条件下,钼钨的吸附率分别达到89%和91%;负载树脂在以10%氢氧化钠溶液作解吸液,解吸液体积30 mL,温度25℃,时间30 min的条件下,钼钨的解吸率分别达到97%和98%.该工艺具有操作简单、可处理低浓度溶液、钼钨回收率高等优点,具有良好的发展和应用前景.

    离子交换硫酸浸出液回收

    三维互穿网络结构ZTAp/40Cr钢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

    卢德宏冯家玮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了不同复合区体积分数和不同基体硬度的三维互穿网络氧化锆增韧氧化铝颗粒(ZTAp)/40Cr钢复合材料的三体磨料磨损性能.复合区体积分数分别为35%、50%、65%.通过热处理调节使基体硬度分别为235.7 HV、326.5 HV和627.3 HV.结果表明:随着复合区体积分数的提高,三维互穿网络ZTAp/40Cr钢复合材料的耐磨性先升高后降低,50%的构型复合材料分别比35%和65%的复合材料提高7%和24%,比均匀分布复合材料和基体分别提高42%和47%.随着基体硬度的提高,复合材料耐磨性也提高.对复合材料的磨损机理分析表明,在三体磨料磨损时,复合区主要起到耐磨作用,而基体区可以明显提高复合材料整体强度和塑性,防止复合材料发生开裂、脱落等非正常磨损,二者相互配合体现出复合材料优异的耐磨性.

    构型复合材料三体磨料磨损耐磨性体积分数基体

    Al-5.0Mg-2.2Si-0.6Mn-xLa合金组织及腐蚀性能研究

    罗忠祥李薇王亚东周金明...
    50-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改变稀土 La的质量百分含量(0,0.05%,0.10%,0.20%,0.40%,0.60%)研究了其对Al-5.0Mg-2.2Si-0.6Mn合金组织及腐蚀性能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La元素的加入能够显著影响合金的微观组织,随着La元素的增加,合金二次枝晶臂间距呈现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La元素能够改善合金的耐腐蚀性能,随合金中La元素含量的增加,合金耐腐蚀性能先增加后下降;当La元素质量百分含量为0.20%时,合金具有最优的耐腐蚀性能,不同腐蚀时间下不同La添加量的合金腐蚀速率呈现相同的变化规律,腐蚀速率由大到小依次为:0 La>0.60 La>0.05 La/0.40 La>0.10 La>0.20 La(质量分数%);当La元素添加过多时,合金中生成的粗大脆性稀土相严重降低合金的耐腐蚀性能.

    Al-5.0Mg-2.2Si-0.6Mn合金稀土La二次枝晶臂间距腐蚀

    煅烧红层对砂浆力学性能的影响

    张科曾昊洋张凯李娜...
    5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快推进,产生了大量的工程开挖废弃红层.红层中含有大量粘土矿物,使得红层经过煅烧处理后具有作为辅助胶凝材料的潜力.废弃红层的资源化再利用有助于缓解水泥生产过程中的高能耗和高污染,以及废弃红层堆积所造成的问题.本文首先将红层在不同温度下进行煅烧,分析了煅烧温度对红层微观结构和火山灰活性的影响.同时,对不同替代比煅烧红层砂浆进行了单轴抗压强度试验,分析了替代比对砂浆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红层的最佳煅烧温度为800 ℃,混合砂浆不仅满足强度要求,且煅烧红层的加入降低了砂浆的脆性,提升了其刚度和稳定性.

    废弃红层辅助胶凝材料煅烧温度替代比力学性能

    岩石裂隙粗糙程度对渗流惯性效应的影响机制

    申林方杨鸿忠陈积普王志良...
    6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粗糙裂隙渗流惯性效应的演化规律,采用分段线性法生成了粗糙裂隙面.基于格子Boltzmann方法,采用半反弹格式表征粗糙裂隙壁面与流体间的相互作用,建立了模拟粗糙岩石裂隙渗流过程的数值计算模型.根据有限差分方法对计算得到的渗流速度场进行数学离散,并结合动量守恒方程求解了粗糙裂隙渗流流体的黏性压降与惯性压降.探究了壁面粗糙程度、驱动压差、局部漩涡对裂隙渗流惯性效应演化规律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渗流惯性效应主要受控于流体的渗流流速及其空间变化率,粗糙壁面促使流体渗流流速大小、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产生惯性效应,截面平均压降与壁面起伏高度具有相似的变化趋势.随着裂隙渗流驱动压差的增大,渗流惯性效应加剧,截面平均压降增大,在壁面凸起处截面平均惯性压降的增大效果尤为显著.局部漩涡加剧了动能损耗,且漩涡结构内部的压力耗散以黏性压降为主,直至靠近漩涡边界时惯性压降才逐渐呈增长趋势.

    粗糙裂隙惯性效应格子Boltzmann方法渗流

    面向中山坑数字地貌模拟的无人机(UAV)影像增强对比试验研究

    杨明龙熊国来高莎马石林...
    78-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人机(UAV)影像数据采集时,受拍摄设备、环境条件和自然光照等因素的影响,UAV获取的影像往往存在着噪声、模糊和对比度不足等问题,制约了数字地貌模拟的精度和可信度.面向中山坑数字地貌模拟的UAV影像增强对比试验研究,针对无人机影像预处理技术,确定综合影像质量评价指标,利用多种算法进行影像增强处理对比分析,实验优选出适用于无人机影像预处理的Retinex算法增强技术.对比直接灰度变换、Mask法、Wallis滤波器和基于Retinex四种影像增强处理方法,采用信息熵、方差、平均梯度等统计影像参数进行影像质量定量评价,并结合目视解译定性结果进行检查与核实,再用SIFT算法对增强后影像的地物边缘特征提取精度进行了综合比较.实证对比得出了Retinex算法在阴影去除和亮度校正方面表现出显著增强效果,且利用Retinex算法增强后影像特征提取结果客观评价指标对比值均有提高,整体精度值提高了4.101 2%,卡帕系数值提高了0.063 5.

    无人机误差分析质量评价影像增强

    典型山区InSAR地表形变监测与滑坡灾害识别

    左小清张荐铭李勇发郭世鹏...
    89-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云南省复杂山地和脆弱的地质条件,导致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迫切需要高精度的广域地表形变监测方法.利用多源SAR卫星数据和多种InSAR处理技术,在云南省典型山区开展了地表形变监测研究.针对雷达卫星在复杂山地成像时的几何畸变问题,提出耦合叠掩阴影绘图法(Layover and Shadow Map,LSM)和R指数模型(R-index)的几何畸变精细识别与可视性分析方法,提高InSAR监测效率.同时,结合地表相干性时序变化特征提出一种SAR数据时空适用性评估方法,降低时空失相干的影响.此外,基于ERA-5数据构建了大气延迟分析模型,量化了不同海拔下对流层延迟对形变时间序列的影响,有效缓解了复杂山区的对流层带来的时间振荡偏差,提升了时序InSAR反演地表变形的精度.通过对多时相、多源SAR数据的综合分析与优化利用,实现了对云南典型复杂山区的滑坡灾害监测与识别.结果表明:优化后的InSAR方法不仅在宏观尺度上可有效捕捉复杂山地的微弱形变信号,识别潜在滑坡灾害,还能针对局部重点区域做出更加精细的活动性评估.研究成果为云南省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治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典型山区地表形变监测滑坡识别多源SAR数据

    基于Double DQN的用户群体满意度最大化在线服务信誉度量

    付晓东陈秋琳冯艳
    105-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的信誉度量无法实时反映动态环境中服务质量和用户需求的变化.在线服务信誉度量机制依赖于用户反馈评分且服务于用户,用户满意度会受该机制的影响.未考虑用户群体满意度最大化的信誉度量机制难以吸引用户群体.此外,用户评价标准的不一致性会使不同用户的评分难以直接比较,从而导致信誉度量结果不客观.为此,作者提出了一种基于Double DQN的用户群体满意度最大化在线服务信誉度量方法.首先,针对用户评价标准不一致的情况,借助Kendall tau距离定义用户群体满意度;其次,将动态环境下的在线服务信誉度量问题通过马尔可夫决策过程建模为一个寻找最大化用户群体满意度的优化问题;最后,采用Double DQN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通过在Movielens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给出最优信誉决策策略,从而最大化用户群体满意度.

    在线服务信誉度量用户偏好Kendalltau距离深度强化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