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学院学报
昆明学院学报

罗明东

双月刊

1674-5639

kmxyxb@vip.163.com

0871-5098138

650214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

昆明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综合性本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哲学、政治、法学、经济、文学、语言、历史、教育、心理、社会学、文化、艺术、体育、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物理以及教育教学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1世纪以来的华语研究及理论演进

    郭熙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21世纪以来在国内兴起的海外华语研究,正在多个方面向前推进.对华语的认识不断变化和深入,经历了正名、工具、资源、遗产、文明等过程,不同阶段的华语观直接影响到对象的变化和领域的拓展.从交际工具和认同工具的区分、祖语和母语的区分、资源搜集和遗产发掘、华语传承和传播的协同,华语作为一种视角去观察汉语的发展变化,以至于华语文明的提出等等,研究正在从现象层向纵深处发展,把华语本体研究、华语发展研究和华语应用研究结合起来,前景可期.

    华语华语观华语文明华语传承理论演进

    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建构的指导意义

    李荷吴应辉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对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建构具有深刻的指导意义,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是建构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3个基本原则,其中坚定文化自信是方向指南,秉持开放包容是根本遵循,坚持守正创新是内生动力;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建构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战略目标.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指导下,建构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的思路包括:创建国际中文教育的中国理论范式,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的中国学术研究创新,阐释好国际中文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构建国际中文教育自主教材体系,以数智化推动国际中文教育知识体系建构的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习近平文化思想国际中文教育自主知识体系

    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中的独特使命、功能与路径

    何宇虹
    17-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际中文教育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中具有独特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它在语言文化教学、学科知识体系构建和全球中文教育事业发展3个层面均承载着传播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要使命.它还具有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国际传播载体,中外传播人才培养,相关教学资源建设,以及推动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独特功能.国际中文教育可通过加强国际中文教师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能力培养,开展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数智化教学资源建设及利用,加强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的专业化中外人才队伍建设,借力海外华文教育等路径推动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以"加速度"跨越式对外传播.

    国际中文教育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传播使命功能路径

    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文化距离测量及其对中华文化传播的影响

    韩晓明陈屏庞一帆
    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东南亚地区是中华文化全球传播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根据吉尔特·霍夫斯泰德(Geert Hofstede)的国别文化维度数据,可以发现东南亚六国和中国在6个文化维度上既有共性,又有差异.采用Kogut和Singh的文化距离测量公式测得的数据显示,东南亚六国与中国的文化距离普遍较近,这对中华文化在东南亚地区的传播格局有明显的影响,与孔子学院在各国的分布也有一定的联系.考察国际间语言文化的传播与互动应注重差异化研究.参考文化距离指数,关注东南亚国家当地中华文化资源的不同状况,有助于科学研判中华文化输入需求,总结出适应当地文化特点的高效传播模式.

    文化维度文化距离东南亚中华文化差异化

    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的结构与内涵

    黄龙光
    3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西南地区自古是重要的生态屏障,也是生态脆弱区,相应地西南少数民族普遍具有灾害神话叙事.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是一种超自然观、神祗崇拜、仪式展演与禁忌实践相结合的民间信仰体系.作为一个整体性灾害神话叙事体系,神话是民间信仰实践的权威经典,而仪式实践则是民间信仰的效验机制,它们有机形成一种互文互释的内在结构.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以神祇的名义,动员每一个民族成员具身参与神话叙事,通过共同在场强化其灾害记忆与文化认同,从而实现防灾减灾的祈愿目的,促进地方社会的自我治理.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蕴含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意识,并以其交互性实践实现各民族之间的交往交流交融,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西南少数民族灾害神话民间信仰神圣叙事生态秩序防灾减灾共同体意识

    共同体重建视域下节日文化再生产——以云南镇沅拉祜族苦聪人移民新村为例

    李瑜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再生产是文化主体根据时代变迁,对传统文化进行某种程度的转化、重构与再造,或者植入有利要素进行重新组合,从而实现文化内在的连贯性和可持续性.易地搬迁作为一种剧烈的社会变迁,在从旧寨到新村易地搬迁过程中,传统节日等民俗文化不可避免地遭受不同程度地遗落、遗弃与遗失.云南镇沅拉祜族苦聪人移民新村,充分发挥移民主体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能动性,通过有效扩大苦聪新村空间,扩界畲皅节以及节日化"过秋"等节日文化再生产实践,从而实现家园的异地重建.苦聪移民新村的节日文化再生产,同时由根基论、情境论基础上的双重文化认同驱动,从而实现在一个全新而陌生环境下苦聪共同体的重构、重置与重建,最终实现苦聪人的现代性转型与现代性发展.这个过程及结果,得益于苦聪人的主动选择,更受益于国家在场的支持.

    拉祜族苦聪人节日再生产共同体重建根基论情境论

    金融学视域下的共同富裕:学理基础与实现路径

    于博
    5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引入资本收入比和资本收益率与一国资本收入份额之间的关系分析,阐释了资本收入份额不断集中、贫富不断分化背后的金融学学理基础,并在学理分析基础上,对老龄化、金融化等部分经济现象如何影响共同富裕进行了理论推断.这既实现了解当下经济社会现象与共同富裕之间理论联系的目的,也为相关主题的实证研究提供了基础性理论支撑.在此基础上,研究还系统性阐述了金融结构与贫富分化之间的理论联系,以及金融结构影响财富不均等的四大传导路径,首次以金融结构改革为视角阐述了消除不均等、推进共同富裕的理论基础及具体举措,为后续研究进一步探索如何通过金融结构改革来推动共同富裕既提供了理论框架,又提供了行动路径,上述思考与结论实现了以金融学为视角拓展共同富裕改革路径的研究目标.

    资本收入比贫富差距金融结构共同富裕

    高管团队风险偏好、内部控制与企业金融化

    沈璐樊瑞婷
    6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管团队风险偏好、内部控制与企业金融化既是研究和改善企业走务实路线,提高资产配置效率的重要基础理论,也是现实企业管理中优化高管团队和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参考依据.研究以2008~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财务数据为样本,并以此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检验高管团队风险偏好、企业内控与企业资产金融化三者之间的关系.通过研究可以发现:高管团队风险偏好抑制了企业金融化行为;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越高,资产金融化行为越得到抑制;高管团队风险偏好对企业金融化行为的抑制作用在低质量内部控制下更为显著.此外,研究还发现相对于短期金融资产投资,高管团队风险偏好会显著抑制长期金融资产投资;在作用机制方面,高管团队风险偏好通过提高企业研发创新,可以抑制企业金融化发展.文章理论意义在于,丰富了高管风险偏好的经济后果和深化了企业金融化的影响因素研究;实践意义在于,优化了高管团队投资效率、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以及提升企业资源配置效率,对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经济脱虚向实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实体企业高管团队风险偏好内部控制企业金融化

    新时代背景下供应链发展的机遇与挑战(代主持人语)

    鲁芳
    80-81页

    应急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动态博弈研究

    黄国平王令华
    82-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构建政府补贴背景下应急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演化博弈模型,研究应急供应链企业的行为互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存在一个最优区间,并非所有的政府补贴一定会促进应急供应链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过高或过低的政府补贴并不能明显提升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意愿.政府应在合理区间内加强对应急供应链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专项补助,提高补贴的有效性和精准度,从而促进行业的良性、有序发展,进而促进应急救援效率的提升.

    数字化应急供应链演化博弈政府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