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昆明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昆明学院学报
昆明学院学报

罗明东

双月刊

1674-5639

kmxyxb@vip.163.com

0871-5098138

650214

云南省昆明市昆明经济技术开发区浦新路2号

昆明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Kunming University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系综合性本科大学学报,主要刊登哲学、政治、法学、经济、文学、语言、历史、教育、心理、社会学、文化、艺术、体育、数学、化学、生物、计算机科学、物理以及教育教学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科学技术方面的学术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图像采集的烟叶变黄程度精准识别及变黄特性分析

    李昌根焦敬华林勇李静超...
    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精准识别烘烤过程烟叶的变黄程度,服务于烟叶数字化智能化烘烤模式的发展需要,采集K326的中、上部烟叶烘烤过程中烟叶变黄图像,使用一般通用法、数值核定法、经验判别法确定烟叶黄色区域识别的最佳颜色阈值,并计算烟叶变黄程度,据此分析不同素质烟叶变黄特性.结果表明,一般通用法和经验判别法获取的颜色阈值不够精细,对烘烤过程烟叶变黄程度识别效果较差;数值核定法获取的颜色阈值(Hmin=17,Hmax=32,Smin=138,Smax=255,Vmin=157,Vmax=255)能够精准识别不同素质烟叶的变黄程度.中部烟叶变黄程度的变化过程分为缓慢启动变黄、快速变黄、缓慢终止变黄阶段.上部烟叶变黄程度变化过程分为快速变黄、缓慢终止变黄阶段;随着烟叶成熟度的提高,烟叶达到最大变黄速率及全黄的时间逐渐减少.数值核定法获取的颜色阈值可用于烘烤过程烟叶变黄程度的识别,为烟叶数字化和智能化的实现提供方法依据.

    烘烤过程变黄程度颜色阈值精准识别变黄特性

    基于AKIMA插值法的箱式烤房热流场温度与风速分析及烤房优化

    宋宗昊毛岚白涛马力...
    11-17,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箱式烤房热流场,掌握烘烤各时期烤房环境状况,采用AKIMA插值法对箱体温度及风速梯度进行计算,再结合数据制作云图插入建模,使得烤房热流场可视化.热场分析结果显示:1)箱体不同位置的热流场差异较大:箱体下部>中部>上部;2)烘烤不同时期热流场差异较大,具体表现在干筋期叶间隙风速均保持较高水平,同时温度分布均匀,整体温差不超过6℃,而在变黄期、定色期叶间隙风速则相对较小,温度分布不均,整体温差达到8~10℃.根据以上结果,结合实际生产情况,提出箱式烘烤优化建议:1)采用变频风机,箱式烘烤过程中可采用前120 h高风速档位(8#循环风机45~50 Hz),120 h后低风速档位(8#循环风机35~40 Hz)的方法保证烟叶烤透率的同时保留原有的香气;2)在每个箱体下方安放与地面夹角依次增大的分风板,保证各个箱体的进风量.在不同烘烤阶段,箱式烤房及箱体不同位置的热流场分布不均,但整体差距会随着烘烤进程进入干筋期逐渐变小,根据研究结果合理调整烤房设备和箱式烘烤工艺,可改善箱式烘烤的烘烤质量.

    箱式烘烤热流场AKIMA插值法数值分析

    基于神经网络的全叶卷雪茄茄胚吸阻快速预测

    时永楠柏明月郭天恩仕小伟...
    18-23页
    查看更多>>摘要:雪茄烟茄胚吸阻作为雪茄烟设计制造中的核心指标,对其产生影响的因素繁多且具备复杂的非线性特性.传统经验模型基于大量实践所得,往往难以准确量化并指导雪茄烟的设计和生产过程.为快速便捷地测定全叶卷雪茄茄胚的吸阻,建立了以雪茄烟卷制中9个关键参数为输入层的多层感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经过验证,该预测模型的平方和误差为4.908,相对误差为0.572,在茄胚吸阻处于300~500 Pa的区间内,模型的预测值更趋近于实测值.结合两种雪茄烟卷制手法,建立神经网络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生产验证,结果表明,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之间的差异并不显著,成功实现了生产场景下茄胚吸阻的快速预测.

    雪茄茄胚吸阻神经网络预测

    大叶种茶树根细胞壁对锗(Ⅳ)的吸附特性

    杨婉秋陈英贺高林玉张柳叶...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富锗大叶种茶叶因其潜在的营养和保健价值受到广泛关注.根细胞壁作为锗(Ge)进入茶树植体的首要屏障,研究其吸附机理对理解锗在茶树中的吸收至关重要.土壤溶液中的锗主要以Ge(Ⅳ)形式存在,研究其在茶树根细胞壁的吸附特性对提高其植物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吸附动力学和热力学实验,揭示了茶树根细胞壁对Ge(Ⅳ)的吸附特性.结果表明,大叶种茶树根细胞壁对Ge(Ⅳ)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R2>0.99),吸附过程主要受化学吸附控制.在298~313 K的温度范围内,吸附过程可以用Langmiur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进行描述,相关系数(R2)分别大于0.983和0.943,表明吸附过程具有单层吸附特征,可能是均质吸附.且吸附过程为自发(△G0<0)、吸热(△H0>0)的熵增(△S0>0)驱动过程,最大吸附容量超过2mg/g.红外光谱分析表明,Ge(Ⅳ)可能与木质素、芳香族化合物中的苯环结构形成络合物,或与木质素、半纤维素及多糖中的含氧官能团发生化学吸附,形成Ge-O键.总体而言,茶树根细胞壁对Ge(Ⅳ)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有助于锗从土壤液中迁移至茶树根系,这为提高大叶种茶树锗植物有效性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持.

    大叶种茶树根细胞壁Ge(Ⅳ)吸附特性

    根施亚硒酸钠对大叶种茶树根际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的影响

    江小舟杨志喆陈充玉黄仙金...
    33-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含量梯度亚硒酸钠对云南大叶种茶树根际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通过盆栽实验,对土壤进行硒强化处理后,分析了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研究表明,亚硒酸钠的施用对土壤生态系统的健康和稳定性具有显著影响,表现为对微生物多样性的"低促高抑"效应.具体而言,0.9mg/kg的亚硒酸钠施用剂量最有利于细菌和真菌群落的丰富性,而3.0mg/kg的施用剂量则显著降低了微生物的丰富度和多样性,干扰了土壤的可持续发展.亚硒酸钠含量的增加可能通过改变土壤营养状况或微生物间的相互作用,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的重组.在0.30~1.50 mg/kg的施用剂量下,土壤细菌和真菌群落的高阶分类结构未受扰乱.此外,大叶种茶树根际土壤中的真菌和细菌群落结构具有较好的韧性,合理施用亚硒酸钠对群落多样性和均匀度的影响有限.细菌在各处理组根际土壤中分布更广泛,而真菌对亚硒酸钠含量的变动更为敏感.研究结果为合理施用硒肥、保障茶园土壤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科学依据.

    大叶种茶亚硒酸钠根施强化生物多样性

    短果大叶芹水煎液的化学成分及抗炎效果研究

    乔燕袁强华韩君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鉴定短果大叶芹水煎液中的化学成分并评估其抗炎效果,采用UHPLC-Q-Exactive Orbitrap-MS技术进行分析.同时,利用内毒素(LPS)诱导的斑马鱼细菌性炎症模型和免疫荧光染色技术,研究了短果大叶芹水煎液的抗炎效果.分析鉴定出14种化学成分,包括3种黄酮类成分(芹菜苷、地奥司明、丁香亭-3-葡萄糖)和11种酚酸类成分(新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等).抗炎效果研究显示,LPS诱导的炎症显著增加了中性粒细胞数量,而药物处理后,中性粒细胞数量显著低于未经处理的模型组,表明短果大叶芹水煎液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此外,IC50计算结果为短果大叶芹水煎液对斑马鱼的半数致死含量约为110 μg/mL.这些结果为短果大叶芹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提供了理论基础,并为炎症性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的策略和潜在药物靶点.

    短果大叶芹水煎液液-质联用化学成分斑马鱼抗炎效果

    3种席夫碱钼的合成及催化环己烯环氧化反应

    许春鹏王加禄满畅李湘丽...
    49-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钼配合物催化环己烯环氧化的性能,合成了3种具有不同电子效应的席夫碱钼配合物,采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及热重分析等技术对其进行了表征.以席夫碱钼配合物((L1)2-Mo)为催化剂,过氧化氢为氧化剂,进行了环己烯环氧化反应实验.在最佳条件下,该反应的转化率为81.75%,选择性为94.25%.实验结果表明,在席夫碱钼配合物中引入推电子基团可增强催化剂活性.

    席夫碱钼配合物环己烯环氧化

    一种三苯胺基氟硼化合物光学性能及潜指纹成像研究

    杜玉松陈春琳董官苣田佳壮...
    56-6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氟化硼化合物不仅具有优异的光物理性质,而且在光电功能材料领域具有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探究二氟化硼化合物的应用,以吩噻嗪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还原反应、亲核缩合反应和配位反应,合成一种含有三苯胺和吩噻嗪基团的二氟化硼化合物.在不同极性有机溶剂和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中的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具有分子内电荷跃迁特性和聚集诱导发光活性,并通过量子化学计算对实验结果进行解释.此外,该化合物可作为显影剂,使玻璃板上的潜指纹成像.通过肉眼可清晰地识别出潜指纹图像的部分一级、二级和三级指纹特征细节.

    吩噻嗪二氟化硼化合物聚集诱导发光潜指纹成像

    一种含有吩噻嗪基团的酰亚胺化合物潜指纹成像研究

    李月梅李杉田佳壮高树林...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吩噻嗪基团不仅具有非共面的碗状结构,而且还是优异的荧光发光基团.为研究含有吩噻嗪基团化合物的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及其在潜指纹成像领域的应用,以吩噻嗪为原料,经亲核取代反应、还原反应和亚胺化反应,合成出一种含有吩噻嗪基团的酰亚胺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光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该化合物在四氢呋喃/水混合溶剂中具有聚集诱导发光性能,并可作为显影剂,使在玻璃片上的潜指纹成像.该显影剂可清晰识别出潜指纹的部分一级、二级和三级指纹特征.

    吩噻嗪聚集诱导发光显影剂潜指纹成像

    基于多尺度融合与残差双注意力的点云分类

    蔡俊民梁正友欧阳正超孙宇...
    67-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点云的无序性、稀疏性、信息有限性,深度学习方法难以充分获取点与点之间的复杂相关性,存在分类精度受限和鲁棒性欠佳的问题.对此,提出一种新的点云分类方法DGCMR.使用多尺度动态图卷积融合多个尺度的特征,提取更精细且全面的特征;构造具有残差结构的双注意力模块,在重要通道和关键局部邻域上,增强有用特征并抑制冗余信息,提升特征表达能力并解决网络退化问题;拼接最大池化与平均池化的结果,弥补单一池化造成的信息缺失,通过全连接层得到最终分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在数据集ModelNet40、ModelNe10上的总体精度分别达到93.7%、95.0%,鲁棒性更强,优于当前先进方法,在参数生成量方面,该模型相较于PointNet、DGCNN分别下降52.3%、7.9%,取得了较好的轻量化结果,能够更好地应用于嵌入式三维扫描设备.

    点云分类鲁棒性多尺度特征双注意力特征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