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薛宝林

双月刊

1009-3958

qszxb2005@163.com

0452-2289041

161005

齐齐哈尔市民航路566号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及时准确传递教育信息,研究探讨师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掌握学科学术动态和前沿信息。编辑刊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使学报成为广大师生学习、研究和其他院校交流学术信息的理论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高职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产教融合过程中的问题及优化策略

    佟威杨子俊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数据与会计专业是高职院校的传统专业,该专业的人才培养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为适应社会需求,许多高职院校尝试进行产教融合。本文以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为切入点,阐述了产教融合对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达成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分析了高职院校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产教融合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策略,从而对高职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高素质技能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提供借鉴。

    产教融合大数据与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策略

    教育情怀导向下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路径探索

    刘沐洁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学前教育的质量越来越受到国家和社会的重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综合职业素养培育势在必行。教育情怀作为一种理想的职业情感,为职业素养培养提供了持久的内驱力,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具有重要意义。教育情怀导向下,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中存在一些问题,通过提高职业能力、深入启发情感、重拾职业信心等途径,将教育情怀的养成作为职业素养培养的底色,提高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教育情怀学前教育专业职业素养途径

    小学课后服务的现实困境、问题成因与应对策略

    黄玉莲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课后服务是时代发展的产物,是党和政府解决群众集中诉求的惠民工程。当前,小学课后服务的发展面临着目标模糊不清、内容重复单一、主体动力不足等困境。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家、校、教师三者认识存在偏差,学校教师工作负担过重,师资力量来源过于单一等。因此,需要在小学课后服务上确立正确认知、丰富内容种类、激发主体活力等,推动小学课后服务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小学课后服务"双减"政策

    现代学徒制视域下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研究与实践探索——以四川省绵阳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为例

    冯莎杜明壕
    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现代学徒制是职业教育改革的必然趋势,它考虑了职业教育的教育特性和职业特性。本文针对当前职业教育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提出以现代学徒制视域下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四协同"实践探索。这些探索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职业学校培养"德技兼备"的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有利于满足为国家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为企业培养具备职业技能且稳定的人才的需求。

    现代学徒制职业学校思想政治教育

    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传播专业教育的创新路径

    赵伟东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视域下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创新路径应为强化思政教育,铸就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精神魂魄;注重素质教育,推动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全面发展;贯通知行教育,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知行合一。培育出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国为民的精神魂魄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培植出既具有德智体美劳素质教育的广度,又具备精湛专业技能的素质教育深度和具有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知行合一的全面发展的新闻传播专业人才,为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出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青春和力量。

    中国式现代化新闻传播专业教育思政教育素质教育知行教育

    全视角学习理论视域下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研究——以H师范学院小学教育专业为例

    邱巧琪沈茜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养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是我国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首要目标,开展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培养是教师培养的必要环节,也是教师培养质量保障的关键措施。克努兹的全视角学习理论强调,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的培养本质上是能力发展的学习过程,学校应从内容、动机、互动三个维度着手,做到:课程设置坚持师范性和学术性并重;关注师范生的学习体验,做好引导者、调节者;丰富课堂教学方式,完善教学设施。

    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小学教育全视角学习理论

    《拍案惊奇》引《诗》的文化意蕴

    樊瑞婷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引《诗》是我国古代作品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现象,早在先秦时期,《诗经》中的很多语句就已在大量典籍中有广泛的征引。随着明代各种文学思潮的兴起,其《诗经》学研究逐渐侧重文学性与抒情性的阐发。凌濛初也不例外,他在《拍案惊奇》中,熟练地征引《诗经》中的语词与诗句,间接地体现了《诗》学的文化意蕴,也反映了明代诗学发展逐渐由经学向文学转变的特征。

    《诗经》凌濛初叙事功能

    论大调曲子《陈妙常》对《玉簪记》的继承与再创

    李月月
    29-3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调曲子《陈妙常》是在高濂《玉簪记》的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说唱曲本。说唱艺人通过淡化故事背景、删减次要人物及其支线情节来突显陈妙常与潘必正的爱情故事,故事在继承《玉簪记》诗化语言的同时,增加的方言俗语使《陈妙常》故事通俗易懂,符合当地听众的审美趣味和情感需求。对此,从说唱的角度来看其对《玉簪记》的改编尤为重要,也有助于更进一步了解说唱文学对传统文学作品的改编。

    大调曲子《陈妙常》《玉簪记》改编

    "水浒戏"叙事结构流变及成因探析

    刘欢
    32-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水浒戏是水浒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傅惜华编著的《水浒戏曲集》(第一集)收录了元明清三代水浒戏杂剧共十五部。这些杂剧数目虽然不多,但反映了由元至清水浒戏在人物、情节、主题三个维度的变化。由"水浒戏"叙事结构演变之一隅,可窥见时代话语、戏曲生态、作者立场、《水浒传》主题和读者接受多方合力的共同作用,以便深刻了解水浒旨趣。

    水浒戏叙事结构成因探析

    余华《文城》:寻虚构之城,爱具体的人

    张梦凡
    37-40页
    查看更多>>摘要:余华新作《文城》讲述了林祥福寻找文城而不得的故事,"寻城"的情节建构最终指向的是对"具体的人"的思索。小说以"补"的叙事方式弥合了正篇中悬而未解的道德难题,通过描写个体在动荡历史境遇中的挣扎,跳出了"传奇"的藩篱——"传奇"只是余华书写人物命运的"术",个体在动荡境遇中展现出的人性力量才是其背后的"道"。余华对"人"的又一次拷问是其创作成熟后的再尝试,个体生命的存在价值与精神归旨构成了作品的内在张力。

    余华《文城》人性命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