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薛宝林

双月刊

1009-3958

qszxb2005@163.com

0452-2289041

161005

齐齐哈尔市民航路566号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Qiqihar Junior Teachers' College
查看更多>>本刊及时宣传党的教育方针、政策,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及时准确传递教育信息,研究探讨师范教育的深层次问题,掌握学科学术动态和前沿信息。编辑刊发高质量的学术论文,使学报成为广大师生学习、研究和其他院校交流学术信息的理论阵地。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俄罗斯家校合作"社会伙伴关系"模式探索

    乔桂娟刘洋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今世界各国家校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拓展,但同时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家庭、学校和社区多方教育主体之间的新型合作伙伴关系尚未真正激活"。[1]本文从"如何有效实现家校合作"这一话题切入,探察俄罗斯家校合作的有效实践和新型互动模式,旨在为深化我国新时期中小学家校合作的改革和实践指明方向,提供参考。

    俄罗斯家校合作社会伙伴关系

    基于工匠精神的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新路径探索

    于涛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探讨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融合工匠精神的重要性。针对当前人才培养中敬业精神不足、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提出将工匠精神贯穿人才培养始终,通过设定明确目标、优化课程、加强实践教学及完善评价,以提高学生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此举旨在培养技艺精湛、职业素养高的人才,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夯实人才基础。

    工匠精神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人才培养

    自然教育社团对青少年发展的影响研究

    马宇郭朋勃燕嘉惠鲁雅萍...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在中学开展自然教育社团活动,并对参与中学生进行个人评价、自尊等的量表调查,结合自然教育社团活动中的课堂表现数据分析,研究自然教育社团活动对中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度、生命观、自然观等方面的影响,并提出建议。

    自然教育社团青少年影响

    乐中写悲——曹植《登台赋》中的悲情描写

    徐乐
    5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曹植《登台赋》中"悲鸣"一词的出现是对汉代盛行的"以悲为美"悲美意识的继承与自觉实践。此处的"悲鸣"并非真悲,而是乐事乐情书写中为表现主题的一种自然技巧的运用,这种不含情绪转变的悲情描写属于悲美意识发展到第三阶段的更自觉的应用。本赋中悲美意识的呈现使作品主题更加突出,进而使情感得到进一步彰显。

    曹植登台赋悲鸣以悲为美

    鲁迅《伤逝》陌生化艺术特征的多重解读

    潘珺华
    57-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先锋人物,为推动中国小说的现代化作出了巨大贡献。《伤逝》这部作品的陌生化艺术特征十分突出,显示了具有多层次解读的可能性。以该作品为中心,从语言、意象、人物、叙事视角、主题多重角度,对《伤逝》的陌生化艺术效果进行剖析,发现陌生化形式背后更多的审美价值和现实意义。

    鲁迅《伤逝》陌生化多重解读

    阳明心学对中国文学的影响探析

    庄宇
    60-62页
    查看更多>>摘要:阳明心学作为明朝中期的哲学思想,强调个体内在世界的探索,道德与良知的探求,社会批判与反思,以及知行合一。这些理念对文学主题、情节、人物和风格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分析文学作品,揭示了阳明心学如何推动文学对个体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以及对道德、伦理的深入探讨。同时,阳明心学的批判精神和社会关怀也在文学作品中得到了体现。知行合一的实践哲学促使文学作品更加注重人物的行动和选择。

    阳明心学文学主题情节人物

    大历年间岑参诗歌创作的转变与价值

    丛蓉
    63-66页
    查看更多>>摘要:岑参作为盛唐气象的代表诗人,大历入蜀后诗风从壮丽豪迈转向切实平淡,情绪从激昂高亢转向忧郁低迷,在描写对象的选取和对现实的关注上也有了新的拓展。岑参大历年间诗风的鲜明转变,与安史之乱后政局动荡及自身仕隐矛盾密切相关,不仅反映了岑参晚年的行迹、思想,更可见其创作成熟后的审美转变,并对后来大历诗人群的创作产生一定的影响。

    岑参诗风转型大历诗风

    论"三言"、"二拍"中主题物的书写

    向乾侠
    67-7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主题物是叙事文学中具有功能性作用的器物。在"三言"、"二拍"无奇之所以为奇的叙事构造中,主题物扮演了重要角色。主题物是小说家借以统摄全书思想主旨,生发故事,控制叙事节奏,关涉时风的重要工具。"三言"、"二拍"的作者通过提炼日常生活中的物品,使之与小说人物、情节、主题等叙事结构紧密结合,进而反映明中叶社会风气。

    三言二拍主题物明中叶时风

    论《庄子·内篇·人间世》艺术特色

    陈丽艳
    7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间世》是《庄子》内篇中第四篇散文,文章主要谈论了庄子的处世之道,上半部分谈及处人之道,下半部分谈及自处之道,均表达了庄子为人处世的人生态度和哲学思想,是一篇现实型散文。其思想文化意蕴影响深远,文学艺术性也不容忽视,《人间世》有着丰富多变的寓言、典故和神话人物,寓言有着兼济奇怪虚构和平实的历史和现实的故事的特点,现实中寓奇幻的想象和哲理的抒情诗意,引譬设喻的生动形象和以"树"为主的意象,向外到向内的精神构建和正与反的层层剖析的艺术特色。

    《庄子》《人间世》艺术特色

    齐齐哈尔烧烤文化略论

    孙东娇张守生
    75-77页
    查看更多>>摘要:齐齐哈尔传统饮食丰富多样,其中齐齐哈尔烧烤作为当地特色饮食之一,起源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并迅速成为当地群众日常饮食习惯。本文从烧烤概念入手,追溯齐齐哈尔烧烤的源流、探讨其在地方文化中的地位,分析烧烤的特色、文化属性以及烤肉产业的发展趋势,以期为齐齐哈尔烤肉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承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

    齐齐哈尔烧烤传统饮食烧烤文化食品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