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科学中国人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科学中国人
科学中国人

张刚

半月刊

1005-3573

sci_chinese@sina.com

010-51601074

100086

北京市中关村大街28号艺术大厦A座

科学中国人/Journal Scientific Chinese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的一点浅见

    王同舟
    239-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学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适合的学科之一,新课程改革更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创新教学———情境激趣寓教于乐,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本文讨论了小学课堂教学中寓教于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四种途径:创设情境;设置悬念;善用课件;动手操作。

    兴趣创新思维寓教于乐

    浅谈特殊教育学校班级管理

    缪丽丽
    240-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班级是学校的组织细胞,也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组织实施的基本单位。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组织者、领导者、实施者,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主要力量,是学校组织和学生之间的桥梁、纽带。班主任工作的好坏,直接关乎到学校教育教学的成败。

    班级班主任管理教育

    浅议如何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董红标
    241-241,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教学是一种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教师让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要了解学生实际,了解他们学习语文的目的、态度、习惯、方法、兴趣、爱好、情感、意志以及生理、心理特征。生活在改革开放时代的初中生,自主意识增强,他们自尊、自信,需要尊重,情绪复杂、情感丰富、对未来充满幻想、求知欲旺盛、记忆力好、渴望通过学习获取知识。但意志脆弱、缺乏刻苦精神、学习习惯不稳定、会产生逆反心理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如何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呢?

    兴趣培养兴趣生活化学科身心特点尊重学生

    让学生自主地创造性地学习

    冀春岭
    241-2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习自主性是学生独立支配自己学习的一种能力。当学生质疑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他们的思维处于兴奋状态时,教师要因势利导,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创造因素,引导学生,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不同结构、形式多方位、多层次解答,让学生在标新立异中提高创造能力。

    民主氛围自主学习放开想象

    小学数学的课堂讨论的进行

    张伟
    242-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课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教学方式,也是启发式教学的基本方法,它对于发扬教学民主,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数学活动中来,发挥他们的个性,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他们的主体意识,批判思维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都有积极的作用。

    小学数学课堂讨论

    浅谈高中物理实验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研究

    邸志岩
    242-242页

    关于初中思品课教学策略的探讨

    李冬梅
    243-2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让学生主动参与,不断探索创新教学模式,切实改变初中思品课教学枯燥乏味的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起,使学生爱上这门课,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还能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和能力。

    初中思品课教学方法探究

    开展有效阅读教学培养学生阅读能力

    张丽
    244-244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课改实施后,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成立教学的重要任务。那么如何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呢?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他们走进阅读的天地,鼓励个性创造,并指导阅读方法,开阔阅读空间,让学生在丰富的阅读活动中,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受益终身。

    兴趣个性创造求异思维阅读热情学法指导

    让学生成为研究者

    白俊芳
    244-24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实践证明,只有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为核心的学习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在学习实践中,学生对这种比较探究的学习方式很感兴趣。在比较中,学生有自主探究发现后的喜悦;有与学生一起研讨时切磋学问,碰撞思想的快乐;有不懂就问,触类旁通的收获。

    新课程说明方法学习活动

    小学数学中的“转化思想”

    闫俊青
    245-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学思想和方法是数学知识的精髓,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方法,能提高教学效果,提高学生数学素养。数学转化思想、方法无处不在,它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它包含了数学特有的数、式、形的相互转换,又包含了心理达标的转换。转化的目的是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最终解决问题。

    转化思想学习兴趣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