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冯敢生

月刊

1001-9324

lcfs@chinajournal.net.cn

0714-6222015

435000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性刊物。以“保证质量,具有特色,重视临床、普及提高”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多排螺旋CT在高心率冠状动脉血管成像的质量评估及可行性分析

    王伟平郑晓林王彬吕铭亮...
    1697-17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对图像质量的分析,探讨多排螺旋CT在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 对205例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CTA)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结合螺距-心率自动匹配技术采集数据.按心率不同分为A、B两组,其中A组110例,心率<80次/分;B组95例,心率≥80次/分.在所选择的增强扫描原始图像及冠状动脉曲面重组(CPR)上评估两组患者的图像质量,测量右冠状动脉(RCA)、左冠状动脉主干(LM)、左前降支(LAD)和左回旋支(LCX)的CT值,计算主动脉根部的信噪比(SNR)和噪声水平.记录并进一步分析两组间螺距与图像质量及辐射剂量的关系.对两组的观察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和比较.结果 A组90%(99/110)重组期相位于66%~80%RR间期,B组75.78%(72/95)重组期相位于35%~49%RR间期,两组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A、B两组患者的RCA、LAD、LCX的图像质量等级例数及出现伪影的节段数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B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噪声水平分别是(21.99±4.05)HU和(22.25±3.25)HU,SNR分别是23.11±5.60和22.07±5.04,两组间数据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各冠状动脉强化CT值均高于300 HU,A 组 RCA、LM、LAD、LCX 的 CT 值分别为(430.18±78.92)HU、(497.41±87.46)HU、(416.42±78.95)HU 和(391.16±87.74)HU,高于 B 组[依次为(384.57±81.08)HU、(386.33±74.63)HU、(375.27±84.12)HU 和(356.06±87.21)HU],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自动匹配螺距0.18,B组自动匹配螺距0.16,两组间螺距有差异;两组患者的CT容积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有效辐射剂量(E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多排(256层)螺旋CT选择较小螺距结合收缩末期的重组期相在高心率冠状动脉成像具有良好的效果,图像质量均能满足诊断要求,说明其具有可行性和值得临床应用推广.

    冠状动脉CTA高心率期相选择重组期相图像质量比较与分析

    基于能谱CT增强图像的支持向量机模型在鉴别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张强杨浩然张虎崔运福...
    1703-17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能谱CT增强图像的支持向量机(SVM)模型在鉴别肺内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至2023年6月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经手术或穿刺病理证实的肺内实性结节234例,其中恶性结节140例,良性结节94例.术前均行能谱CT增强扫描,应用3D-slicer软件在动脉期70 keV图像上手动勾画感兴趣区(R0I)并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应用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算法及互信息法降维并提取最优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的比例分为训练集及验证集,采用SVM法构建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共提取出1168个影像组学特征,经LASSO降维后筛选出19个特征,然后采用互信息法提取出对模型影响最大的15个特征,应用SVM观测该15个特征数据.经回归分析,构建肺实性结节的预测模型,该模型ROC曲线的曲线下面积(AUC)在训练集及验证集上分别为0.932、0.810.结论 应用基于能谱CT增强图像的SVM方法在预测肺实性结节良恶性中具有较高的价值.

    能谱CT支持向量机模型影像组学肺结节

    CMR心肌应变联合心肌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后左心室射血分数正常患者微血管阻塞的预测价值

    张子倩尹宏斌刘苏宁周莹...
    1708-17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成像(CMR)心肌应变联合心肌酶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经皮冠状动脉术后(PCI)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患者微血管阻塞(MVO)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至2023年7月首次接受直接PCI治疗和CMR检查的急性STEMI患者,治疗后LVEF正常者共计72例,其中MVO组27例,非MVO组45例.对比分析两组间临床资料、左心室整体短轴径向应变(GRSSAX)、整体长轴径向应变(GRSLAX)、整体周向应变(GCS)、整体纵向应变(GLS)及梗死节段与远端心肌的节段应变差异.结果 术前磷酸肌酸激酶升高、术前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GRSSAX降低是急性STEMI治疗后并发MVO的预测因子.在MVO组中,梗死节段与远端心肌的节段短轴径向应变(SPCSSAX)、节段长轴径向应变(SPCSLAX)、节段周向应变(SPRS)存在显著差异(P<0.05),在非MVO组中,梗死节段与远端心肌的SPCSSAX、SPCSLAX、SPRS、SPLS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 CMR心肌应变联合心肌酶对急性STEMI患者PCI治疗后LVEF正常的患者并发MVO有一定的预测价值.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心脏磁共振成像心肌应变微血管阻塞心肌酶

    基于平扫及增强CT预测肺实性结节良恶性的两种模型的建立和比较

    朱伟杰张文佳崔效楠刘佳鑫...
    1714-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单平扫CT影像特征和平扫联合增强CT影像特征分别建立模型预测肺实性结节的良恶性,并比较两种模型的诊断效能.方法 搜集2013年3月至2017年8月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854例肺实性结节患者,以7∶3的比例随机分配为试验组(598例)及内部验证组(256例),搜集2018年12月至2019年10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158例肺实性结节患者作为外部验证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临床及影像特征,筛选模型预测因素,建立单平扫模型及平扫联合增强模型并绘制列线图.绘制模型的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及校准曲线,计算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评估模型预测效能.结果 在试验组中平扫模型及平扫联合增强模型的 AUC 分别为 0.873(95%CI:0.843~0.898)、0.912(95%CI:0.886~0.933),内部验证组中分别为 0.875(95%CI:0.828~0.913)、0.907(95%CI:0.864~0.940),外部验证组中分别为 0.905(95%CI:0.849~0.946)、0.926(95%CI:0.873~0.961).研究结果表明两种模型均表现了良好的肺实性结节良恶性预测性能,其中平扫联合增强模型的预测效能更高.结论 基于临床和CT影像学特征建立的平扫联合增强模型可有效预测肺实性结节良恶性,为临床术前肺实性结节良恶性诊断提供依据.

    肺结节肺癌Logistic回归分析预测模型增强CT

    基于多期相融合CT影像组学鉴别小细胞肺癌与非小细胞肺癌的应用研究

    杨福军沈芳唐艳隆李祥宇...
    1722-17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多期相融合CT影像组学鉴别小细胞肺癌(SCLC)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价值并建立鉴别SCLC与NSCLC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搜集2018年12月至2022年12月经病理学确诊的肺癌患者肺部CT(肺窗、纵隔窗、动脉期、静脉期薄层图像)及临床资料.提取影像资料和临床资料中最有价值的特征,分别用以构建多期相融合CT影像组学模型(为了突出多期相融合的有效性,将多期相融合影像组学模型与单一期相影像组学模型作对比),临床模型及联合模型,模型的构建使用三种较为常用的机器学习算法:Logistic回归(LR)、k-近邻(KNN)及多层感知器(MLP).结果 结合LR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联合模型表现出最佳的效能[训练集曲线下面积(AUC)=0.946,测试集AUC=0.911].融合期相影像组学模型的AUC(训练集:0.849,测试集:0.847)比单一期相影像组学模型更高且具有正向改善力[连续净重分类改善度(NRI),综合判别改善度(IDI)均>0],同时,校准曲线显示,融合期相影像组学模型预测结果与真实结果之间一致性较高.结论 多期相融合CT影像组学在鉴别SCLC与NSCLC中具备较高的价值;融合期相影像组学模型诊断效能比单一期相影像组学模型更加出色;在联合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两个临床独立危险因素后,融合期相影像组学模型的效能有所改善,可为鉴别SCLC和NSCLC提供一种客观全面、准确快捷、无创安全及高成本效益的方法;LR机器学习算法比KNN及MLP机器学习算法表现更好.

    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影像组学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

    肝脏肥大性假肿块的CT及MR表现

    任阿红冯慧霞刘殿源王振常...
    1730-1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总结分析肝脏肥大性假肿块的CT和MRI诊断要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24年3月接受肝脏CT和/或MRI检查,影像诊断为肥大性假肿块或病理证实为非肿瘤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对其影像学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16例肝硬化患者(21个肝脏肥大性假肿块),均呈现肿块样外观,其内均有非扭曲血管穿行.CT平扫呈等或稍高密度,动脉晚期呈等或稍低强化,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等或稍低强化;MRI T1WI肝脏肥大性假肿块呈等或不同程度高信号,抑脂T2WI、扩散加权成像(DWI)呈不同程度低信号,动脉晚期、门静脉期及延迟期呈不同程度低强化,肝胆期呈等强化.结论 肝脏肥大性假肿块发生在肝硬化基础上,熟悉其好发部位和相应CT及MRI表现有利于肝脏肥大性假肿块的定性诊断.

    肝脏肥大性假肿块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磁共振成像

    基于临床、能谱CT及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机器学习模型术前预测结直肠癌患者KRAS基因状态

    李泽茂王雅静周伟王星稳...
    1737-17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临床、能谱CT及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不同机器学习模型对术前预测结直肠癌(CRC)患者Kirsten大鼠肉瘤病毒癌基因同源物(KRAS)基因状态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搜集2020年6月至2023年12月经病理确诊为结直肠腺癌204例.依据KRAS基因检测结果分为KRAS野生型组(n=87)和KRAS突变型组(n=117).于CT静脉期薄层增强图像勾画病灶感兴趣区(R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按照7∶3比例随机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采用最小绝对收缩与选择算子(LASSO)算法筛选影像组学特征.由支持向量机(SVM)、极端梯度提升(XGBoost)及逻辑回归(LR)机器学习算法构建术前预测CRC患者KRAS基因亚型的模型(共六种,组学数据构建的SVM模型,XGBoost模型及LR模型;临床、能谱CT-CT影像组学联合数据构建的SVM模型,XGBoost模型及LR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各模型预测CRC患者KRAS基因亚型的效能;以DeLong检验比较各模型间效能差异.以决策曲线分析(DCA)评价临床、能谱CT及CT影像组学联合数据构建的三种机器学习模型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KRAS野生型组和KRAS突变型组间静脉期能谱参数碘基值(IC)、标准化碘基值(NIC)及有效原子序数(Eff-Z)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年龄、性别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等临床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较于单纯CT影像组学数据,联合静脉期能谱参数后进一步提高了模型的预测效能,由 CT影像组学数据及能谱CT-CT影像组学联合数据构建的SVM模型AUC值分别为0.810,0.866;准确率分别为0.758,0.790.由CT影像组学数据及能谱CT-CT影像组学联合数据构建的XGBoost模型AUC值分别为0.804,0.918;准确率分别为0.790,0.855.由CT影像组学数据及能谱CT-CT影像组学联合数据构建的LR模型AUC值分别为0.827,0.910;准确率分别为0.774,0.806.其中,能谱CT-CT影像组学联合数据构建的XGBoost模型的AUC值、准确率、灵敏度及特异度方面均达到了最优的水平,经Delong检验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临床决策曲线显示,当风险阈值为25%~98%时,采用XGBoost模型术前预测KRAS基因状态的净受益最高且风险阈值范围更大.结论 基于静脉期能谱参数特征联合CT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多种机器学习模型可以有效地在术前评估CRC患者KRAS基因状态;利用XGBoost算法获得的联合模型具有最佳效能.

    结直肠癌影像组学CT能谱成像KRAS基因机器学习

    基于XD-VIBE的DCE-MRI在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组织病理学特征中的应用价值

    桑梓桐后雅珺李琼许玮月...
    1744-17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额外维度容积内插屏气检查(XD-VIBE)的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在预测胃癌组织病理学特征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2021年12月至2023年6月采用XD-VIBE序列进行DCE-MRI检查且经术后病理证实为局部进展期胃癌的患者.两名放射科医师在不知病理信息情况下分别对病灶进行测量,测量的定量参数如下:容积转运常数(Ktrans)、血管外细胞外间隙容积分数(Ve)、逆流速率常数(Kep)、血浆分数体积(Vp)以及体积.基于术后不同的病理组织学亚型,获得肿瘤侵袭性的总组织病理学特征评分,并将其分为高危组及低危组.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评估DCE-MRI参数的观察者间一致性.采用t检验及Mann-Whit-neyU检验,比较胃癌组织病理学高危及低危组间的DCE-MRI定量参数特征差异,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参数纳入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多参数MRI预测模型.结果 191例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于MRI检查后行根治性胃切除术且取得术后病理资料,其中低危组122例、高危组69例.体积、Ktrans mean、Ktrans median、Ve mean、Ve median、Vp mean、Vp median值在鉴别总组织病理学特征高危组与低危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DCE-MRI定量参数预测组织病理学特征模型,体积、Ktrans mean、Ve median是独立预测因子,模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分别是87.0%、37.7%、87.7%、55.1%,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811(95%CI:0.748~0.874).结论 基于XD-VIBE的DCE-MRI定量参数在术前预测局部进展期胃癌组织病理学特征中具有较好的效能.

    胃癌额外维度容积内插屏气检查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特征

    子宫癌肉瘤MRI表现

    刘晓怡任伶萍王珂苟心怡...
    1750-17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子宫癌肉瘤(UCS)的MRI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UCS患者,20例接受盆腔MRI增强扫描,3例接受盆腔MRI平扫,观察病灶MRI表现.结果 所有患者均表现为宫腔扩张和宫腔内的肿物;MRI表现为带蒂外生型5例,宽基底外生型16例,侵袭型生长2例,T1WI表现为低信号11例、等信号12例,其中10例T1WI可见高信号,T2WI均表现为不均匀稍高信号,7例T2WI病灶内见流空血管信号,扩散加权成像(DWI)均为高信号,实性成分的平均表观扩散系数(ADC)值为(0.95±0.16)x10-3mm2/s,增强扫描6例轻度强化、10例中等强化、4例明显强化.结论 UCS MRI可表现为宫腔内体积较大、信号不均的肿物,有时伴有流空血管信号,且强化程度与子宫肌层相当或高于子宫肌层.

    子宫肿瘤癌肉瘤磁共振成像

    欢迎关注临床放射学杂志微信公众号

    175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