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放射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冯敢生

月刊

1001-9324

lcfs@chinajournal.net.cn

0714-6222015

435000

湖北省黄石杭州路23-22号

临床放射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Ra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面向国内公开发行的医学影像学学术性刊物。以“保证质量,具有特色,重视临床、普及提高”为办刊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颅内病变——请分析病变性质

    徐丹丹余晖杨丽铭
    325页

    肺癌靶向治疗后脑膜转移的3D FLAIR增强扫描研究

    王丽韦敏贺雪平李燕花...
    326-3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Cube FLAIR T2 WI增强扫描序列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经EGFR-TKIs治疗后出现脑膜转移(LM)的早期识别价值.方法 搜集经病理明确诊断肺癌且经过靶向药治疗后出现LM患者23 例,均进行增强T1 WI、矢状面Cube T1 WI与矢状面Cube FLAIR T2 WI增强扫描.所获得扫描图像由2 名MRI诊断医师分别盲法阅片分析,评价内容包括脑膜是否强化、LM部位(包括幕上脑浅表区、幕下小脑脑干区及全脑区)、图像质量评价.结果 23 例均成功进行增强T1 WI、矢状面Cube T1 WI与矢状面Cube FLAIR T2 WI增强扫描,获得的图像可用于质量评估.增强T1 WI与增强Cube T1 WI相比有2 例位于浅表区的病变未检测出(χ2 =27.74,P =0.02),增强T1 WI与增强Cube FLAIR T2 WI相比有1 例位于浅表区的病变未检测出,1 例全脑病变未检测出(χ2 =26.56,P = 0.01).增强T1 WI图像的CR低于增强Cube T1 WI图像(t =-0.44,P<0.05),增强T1 WI图像的CNR等于增强Cube T1 WI图像(t =-2.49,P<0.05).增强T1 WI图像的CR低于增强Cube FLAIR T2 WI图像(t =-0.15,P<0.05).增强Cube T1 WI图像的CR低于增强Cube FLAIR T2 WI图像(t =-0.26,P<0.05).增强T1 WI图像质量1例评2 分,20 例评3 分,2 例评4 分;Cube T1 WI图像质量 4 例评 3 分,19 例评 4 分(t值=1.38,P =0.03);增强Cube FLAIR T2 WI序列图像质量4 例评3 分,19 例评4 分(t值=1.26,P =0.02).结论 增强Cube FLAIR T2 WI图像作为容积扫描,分辨力高,对NSCLC EGFR +患者经EGFR-TKIs治疗后新发LM具有价高的敏感度,为肺癌患者靶向治疗的随访观察及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非小细胞癌EGFR-TKIs脑膜转移3DFLAIR增强

    应用DTI-ALPS指数观察胶质瘤的脑胶质淋巴系统功能变化

    姜粲然李若涵沙静云蔡璐璐...
    332-3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利用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DTI-ALPS)指数评估脑胶质瘤患者的胶质淋巴系统(GS)功能变化,探索影响脑胶质瘤GS功能的因素.方法 回顾性纳入 37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脑胶质瘤的住院患者和34 名健康对照(HCs).评估脑胶质瘤患者肿瘤的部位、大小、信号等常规影像特征后,经 ITK-SNAP 软件手动勾画胶质瘤瘤体与瘤周水肿(PTBE)并计算体积,测量所有受试者DTI参数值并计算出DTI-ALPS指数.利用t检验观察DTI-ALPS指数的组间差异,用Pearson相关分析观察DTI-ALPS指数与肿瘤体积、PTBE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肿瘤同侧大脑半球的DTI-ALPS指数(1.23±0.16)显著低于对侧大脑半球(1.34±0.17)(P =0.014)与HCs(1.43±0.15)(P<0.001).肿瘤对侧大脑半球与HCs的DTI-ALPS指数无显著差异(P = 0.075).肿瘤同侧大脑半球DTI-ALPS指数与PTBE体积呈显著负相关(P =0.008,r =-0.432).结论 利用DTI-ALPS指数能够无创性评估脑胶质瘤GS的功能,且肿瘤同侧GS功能显著减低.PTBE是影响胶质瘤患者GS功能减低的重要因素.

    胶质淋巴系统脑胶质瘤瘤周水肿血管周围间隙扩散张量成像

    智能快速磁共振重建技术在头颅检查中的应用

    吴瑜徐敏刘键王荣品...
    337-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智能快速磁共振重建(IQMR)在头颅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搜集疑颅脑病变行头颅MR平扫患者50 例,将扫描后常规图像(常规组)行IQMR后获IQMR组图像,分别对两组图像进行评估,包括客观评价(感兴趣区的平均信号强度、SD、SNR及CNR)以及主观评分和图像的诊断效能等.结果 与常规组相比,IQMR组图像颅内感兴趣区的SD、SNR、CNR均存在统计学差异(t =8.14,P<0.05;t =7.73,P<0.05;t =8.05,P<0.05),IQMR组图像的SD降低28.24%,SNR提高 42.71%,CNR提高 49.11%;而两组图像感兴趣区的平均信号强度无统计学意义(t =1.21,P>0.05);常规扫描组及 IQMR 组在主观评分上具有统计学差异(Z = 5.09,P<0.05),IQMR组主观评分更高;此外,两组图像的病变检出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IQMR技术在头颅磁共振扫描中能明显提高图像质量,且不改变组织信号强度,具有潜在提高MRI头颅扫描成功率、缩短扫描时间的临床应用价值.

    智能快速磁共振重建技术头颅磁共振扫描图像质量

    乳腺MRI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变的恶性风险预测模型构建与评估

    黄瑞岁陆善金慕鉴丁可...
    341-3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乳腺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变的恶性风险预测模型,并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RI检查并经手术或活检病理证实的良、恶性乳腺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病灶共 107 个,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恶性病变的危险因素,采用R软件构建预测恶性病变的列线图模型,分别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校准曲线、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区分度、校准度、临床实用性.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最大径、ADC值、早期强化率及总体分布特征、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类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DC值、最大径、TIC类型是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列线图模型预测评估的区分度曲线下面积为0.911,对应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 89.10%、85.20%;校准曲线预测值与实际值基本一致,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χ2 =13.27,P>0.05;与各独立危险因素比较,模型的决策曲线离两种极端情况最远,在阈值0~80%区间内体现出更高的净获益.结论 ADC值、最大径、TIC类型是乳腺成簇环状非肿块强化恶性病变的独立危险因素,由此构建的恶性风险预测列线图模型具有较好的区分度、校准度及临床实用性,可为临床制定个体化的诊治方案提供重要参考.

    乳腺磁共振成像成簇环状强化列线图

    探究不同乳腺实质区域的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影像组学对BI-RADS 4类病变鉴别的价值

    王昭华马彦云崔曹哲宋瑞...
    346-3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基于全视野数字化乳腺摄影(FFDM)的瘤内、瘤周以及对侧实质区域的影像组学模型鉴别乳腺BI-RADS 4 类病灶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 年11 月至 2021 年 8 月行FFDM检查被诊断为BI-RADS 4 类的117 例患者.分别勾画病灶的瘤内ROI、瘤周ROI和对侧乳腺实质ROI,提取并筛选影像组学特征,运用支持向量机建立3 个不同区域的影像组学模型,选取性能较好的模型用于构建多区域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同时对常见的临床数据进行筛选并建立临床模型,最后构建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模型的性能由AUC和准确率等指标评估.结果 共51 例良性、66 例恶性病例,在 3 个不同区域构建了单区域影像组学模型,除了对侧实质模型,其他均可以有效鉴别BI-RADS 4 类病灶的性质,其中联合模型优于单区域影像组学模型和临床模型,并且优于放射科医师.瘤内模型、瘤周模型、对侧实质模型和临床-影像组学联合模型在测试集的AUC分别为 0.80、0.74、0.52、0.87.结论 基于FFDM的瘤内、瘤周影像组学模型可以鉴别乳腺BI-RADS 4 类病变的性质,由其构成的联合模型可以进一步提高对BI-RADS 4 类病变的诊断效能,但对侧实质纹理模型无法鉴别乳腺病变的良恶性.

    乳腺癌影像组学全视野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瘤周区域

    多序列3D-MRI影像组学对乳腺小肿块的鉴别价值

    赵以惠陈艾琪杜小萌李想...
    352-3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动态增强磁共振(DCE-MRI)序列及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构建影像组学模型,探讨其对直径≤2 cm的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方法 选取2019 年1 月至2022 年8 月就诊于本院122 例患者,均接受MRI检查,且经测量肿块直径≤2 cm.将所有患者图像以DICOM格式上传至慧影大数据平台,使用双盲法在DWI及DCE第三期图像上逐层勾画感兴趣区(ROI),后将该病灶勾画的所有ROI融合成三维容积感兴趣区(3D-VOI)进行组学分析.按照4∶ 1 将数据集随机分为训练集与测试集,采用逻辑回归(LR)分类器,构建DCE、DWI及DCE与DWI联合鉴别模型,以病理检查为金标准,评价三种影像组学模型的鉴别效能,并比较三种模型的曲线下面积(AUC)、准确率、特异度及敏感度.结果 根据病理结果将122 例患者分为良性42 例,恶性80 例,以DCE构建组学模型鉴别乳腺小肿块的AUC值为0.83(0.65~1.00)、准确率67%、特异度81%、敏感度67%;以DWI构建组学模型鉴别乳腺小肿块的AUC值0.81(0.67~0.98)、准确率64%,特异度78%、敏感度75%;以DCE与DWI联合模型鉴别乳腺小肿块AUC值0.93(0.80~1.00)、准确率80%、特异度88%、敏感度89%.结论 DCE-MRI与DWI序列联合所建立的模型无创性鉴别乳腺小肿块良恶性的价值更高.

    乳腺小肿块影像组学3D

    CT影像组学预测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浸润性的研究

    杭也奇吴献华
    356-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影像组学预测磨玻璃结节肺腺癌浸润性的价值.方法 搜集南通大学附属医院2021 年1 月至2022 年6 月经病理证实为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原位腺癌、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的患者资料,CT表现为磨玻璃结节且最大径≤3 cm,其中非典型腺瘤样增生和原位腺癌为非浸润组,微浸润性腺癌和浸润性腺癌为浸润组.共295 例患者纳入研究,非浸润组86 例,浸润组209 例.按照7∶ 3 比例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用卡方检验、独立样本t检验及非参数秩和检验评价非浸润组和浸润组的临床、影像特征差异.利用3D-slicer软件勾画VOI、提取影像组学特征,利用R语言软件进行特征筛选、建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用曲线下面积(AUC)、敏感度、特异度评估模型的预测性能.绘制临床决策曲线(DCA)评估模型的临床价值.结果 年龄、支气管充气征、最大截面长径、实性成分长径、肿瘤实变率(CTR)在非浸润组和浸润组中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最大截面长径是肺腺癌浸润性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最佳截断值为 11.545 mm.CT影像组学共提取851 个特征,最终纳入11 个特征用于构建模型,CT影像组学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的AUC分别为0.902 和0.93.结论 基于CT影像组学建立的模型在预测肺腺癌浸润性中具有较好的效能,有助于临床决定随访管理、手术时机和手术方式等.

    CT影像组学肺腺癌磨玻璃结节浸润性

    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心肌形变的评估

    黄茜邹君鑫冯冬张艳翎...
    36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FT-CMR)对维持性血液透析(MHD)患者心肌形变的诊断价值.方法 前瞻性搜集45 例MHD患者,另招募45 名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均行心脏磁共振(CMR)检查,利用FT-CMR,获得左心室心肌应变值,探讨两组人群心肌形变差异.结果 MHD 患者左心室心肌整体周向应变(GCS)、径向应力(GRS)和纵向应变(GLS)均低于对照组[(-17.74±7.81)%vs.(-24.53±5.65)%,(36.21±21.41)%vs.(50.33±20.69)%,(-15.99±6.37)%vs.(-24.36±3.36)%,P均<0.05)].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GLS对MHD患者和对照组鉴别诊断的AUC最大(0.884),GLS值>-22.03 时,敏感度为 0.80,特异度为0.889.结论 FT-CMR评估MHD患者心肌纤维化形变是可行的,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维持性血液透析心肌形变心脏磁共振特征追踪技术

    基于定量CT对Ⅱ型糖尿病肺损害结构变化的预测价值

    方玮玮贺程成祁丹巩盼...
    366-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比较Ⅱ型糖尿病(T2DM)肺部损害患者与T2DM肺功能正常者的CT定量参数与临床肺功能,分析T2DM肺损害患者肺部影像学变化并探讨T2DM肺损害的影像敏感指标.方法 根据肺功能检查结果回顾性搜集96 例T2DM肺功能损害患者影像资料,经"数字肺"处理取得CT定量参数,主要包括双肺容积、双肺低于-910 HU及-950 HU的密度衰减区的体积(LAA910、LAA950)占全肺的百分比(LAA910%、LAA950%)、平均密度.另83 例肺功能正常的T2DM患者纳入对照组.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肺部定量参数进行差异性分析,将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多因素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肺损害组的肺功能参数FVC、FVC%、FEV1、FEV1%及肺部CT定量指标全肺容积、LAA910、LAA950、LAA910%、LAA950%显著降低(P<0.05),平均密度显著增高(P<0.05).全肺容积最有助于区分T2DM肺损害,并且为T2DM肺损害的保护因素.结论 肺部CT定量参数可定量反映T2DM患者肺损害,全肺容积较大者可有效避免T2DM肺功能的减低.

    糖尿病肺功能肺损害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定量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