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骨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骨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临床骨科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安徽省医学会

戴尅戎,江曙

双月刊

1008-0287

lcgkzz@aliyun.com

0551-62923133

230032

合肥市梅山路安徽医科大学校内

临床骨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OrthopaedicsCSTPCD
查看更多>>敬告作者: 最近有些不法分子以本刊名义在网上发表虚假信息,称能够帮助作者在本刊快速发表论文,请勿上当!!本刊未与任何机构或个人合作,敬请作者投稿直接邮寄或发E-mail至本刊编辑部。本刊是骨科专业学术性期刊,双月刊,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主要面向临床骨科医生、相关学科医生和研究人员。办刊宗旨:以临床研究为基石,以新技术、新方法、新思想为引导,普及与提高相结合,注重科学性和实用性,旨在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促进我国骨科事业发展。内容翔实,图文并茂,格式规范,可读性强。影响因子、被引频次逐年上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两种改良入路椎体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的疗效比较

    王方李景龙潘亚林
    761-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与改良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VCF)的疗效.方法 将60 例OVCF患者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PVP组(采用改良入路PVP治疗)和PKP组(采用改良入路PKP治疗),各 30 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骨水泥注入量、住院时间、骨水泥渗漏情况、伤椎Cobb角、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及中间高度百分比.结果 患者均获得 6 个月随访.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出血量和骨水泥注入量PVP组均少于PKP组(P<0.05).住院时间PVP组长于PKP组(P<0.05).骨水泥渗漏率PVP组低于PKP组(P<0.05).伤椎Cobb角、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及中间高度百分比两组术后3d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改良入路PVP和改良入路PKP治疗OVCF均能获得较好的疗效,改良入路PVP具有术中出血量更少、骨水泥注入量更少、骨水泥渗漏率更低的优点.

    改良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改良入路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椎体压缩性骨折

    两种术式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比较

    何涛侯绍平汪军吕国荣...
    765-7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切开复位与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疗效.方法 将80 例胸腰椎骨折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切开组(采用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0 例)与经皮组(采用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40 例).比较两组手术情况、疼痛VAS评分、伤椎前缘高度百分比、伤椎Cobb角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5 个月.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经皮组均短(少)于切开组(P<0.05).术中透视次数: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疼痛VAS评分:术后1 d、1 周、1 个月经皮组均低于切开组(P<0.05),术后12 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伤椎前缘高度比、伤椎Cobb角:术后 1 周经皮组均优于切开组(P<0.05),术后 12个月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经皮组低于切开组(P<0.05).结论 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切口小、创伤小、疼痛轻、患者康复快,临床疗效优于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胸腰椎骨折微创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切开复位椎弓根螺钉内固定

    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在强直性脊柱炎合并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

    王宾王晓龙刘倩黄浩然...
    769-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在强直性脊柱炎(AS)合并胸腰椎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方法 将 17例AS合并胸腰椎骨折患者按是否使用3D打印导板辅助分为3D打印组(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治疗,9例)和传统组(采用传统徒手置钉治疗,8 例).比较两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支具去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负重及步态情况;比较3D打印组手术前后的置钉参数.结果 患者均获得 1 年随访.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引流量3D打印组均少(短)于传统组(P<0.01).支具去除时间、骨折愈合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D打印组术前计划与术中测量的各项置钉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均恢复良好,可负重行走,步态正常.结论 AS合并胸腰椎骨折治疗中采用3D打印导板辅助置钉能提高置钉准确性,且能减少手术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

    三维成像3D打印导板强直性脊柱炎胸腰椎骨折

    靶向引导下全可视化内镜椎间孔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

    吴亚鹏王达义尚晖郭晓鹏...
    773-7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靶向引导下全可视化内镜椎间孔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方法 对68 例腰椎侧隐窝狭窄患者采用靶向引导下全可视化内镜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记录手术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估患者腰痛和下肢疼痛程度,采用ODI评估腰椎功能,采用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5 个月.手术时间 35~65(43.5±10.2)min,术中透视 4~8(5.3±1.3)次,住院时间 2~7(3.3±0.8)d.术后1 周、3 个月、末次随访时,腰、腿痛VAS 评分和ODI均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各时间点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根据改良MacNab标准评价疗效:优 38 例,良 25 例,可 5例,优良率为92.6%.结论 靶向引导下全可视化内镜椎间孔成形治疗腰椎管狭窄可缓解疼痛,改善功能,临床疗效满意.

    腰椎管狭窄脊柱内镜可视化微创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

    谢芋涛王想福桑廷瑞陈伟国...
    776-7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PTED)治疗青少年腰椎间盘突出症(ALDH)的疗效.方法 采用PTED治疗24 例ALDH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疼痛VAS评分评价疼痛程度,采用ODI评分评价腰部及下肢功能,采用改良 MacNab 标准评估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3~12 个月.手术时间35~50(42.54±4.76)min,术中出血量 12~20(16.41±2.35)ml,术后下床时间6~48(14.79±5.14)h.手术均顺利完成,未发生硬膜囊撕裂、硬膜外血肿、神经血管损伤及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术后各时段腰痛及腿痛VAS评分、ODI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并随着术后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P<0.05).末次随访按改良 MacNab 标准评价疗效:优12 例,良10 例,可2 例,优良率22/24.结论 采用PTED 治疗ALDH可以缓解疼痛,改善功能,疗效较好.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腰椎间盘突出症青少年

    胫骨近端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1例

    梁东星付鲲鹏
    779页

    实性动脉瘤样骨囊肿胫骨肿瘤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

    何胤李志琳贾涛任大伟...
    780-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 将72 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对照组(采用椎板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32 例)和观察组(采用经皮椎间孔镜技术治疗,40例).记录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采用VAS评分评估腰、腿疼痛程度,采用RMDQ评分评估运动功能,采用ODI评分评价腰椎功能.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18 个月.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下地时间、住院时间观察组均小(短)于对照组(P<0.01).两组术后第1 天及1、12 个月腰痛和腿痛VAS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术后第1 天腰痛VAS评分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1),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12 个月腰痛和腿痛VAS评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个月ODI评分、RMDQ评分两组均低于术前(P<0.05),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可有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中创伤小,术后患者恢复快.

    腰椎间盘突出症经皮椎间孔镜技术

    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的疗效

    张文营张斌青倘艳锋
    785-7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行全髋关节置换术(THA)的疗效.方法 采用THA治疗29 例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患者.记录手术情况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疼痛VAS评分、髋关节Harris评分、SF-36 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 12~20 个月.手术时间 72~136(99.52±20.22)min,切口长度8.2~16.4(13.15±2.27)cm,术中出血量 220~516(340.83±83.91)ml,术后引流量121~296(193.07±56.12)ml;住院时间11~21(16.41±3.08)d.术后发生 6 例并发症,其中 2 例下肢肌间静脉血栓形成,1 例谵妄,1 例尿潴留,2 例假体后脱位,均经对症治疗后治愈.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Harris评分、SF-36 评分均较THA术前改善(P<0.01).结论 THA是治疗老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内固定失败后的有效措施,可明显改善髋关节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但应预防术后假体脱位,提示术者需要做好术前评估和规划、术中细致操作,患者术后需要规范康复锻炼.

    移位型股骨颈骨折全髋关节置换内固定失败老年人

    两种髌骨处理方式在全膝关节置换术中的疗效比较

    程子梁朱晓旭吴伟山王象鹏...
    789-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髌骨置换与髌骨成形联合去神经化的疗效.方法 将 60 例行TKA治疗的膝骨关节炎患者根据术中髌骨处理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术中采用髌骨置换处理)和对照组(术中采用髌骨成形联合去神经化处理),各30 例.记录膝关节屈曲活动度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采用KSS临床评分、人工关节遗忘评分(FJS评分)评价疗效.结果 患者均获得12 个月随访.术后 12 个月KSS临床评分、膝关节屈曲活动度两组均较术前改善(P<0.05),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2 个月FJS评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膝前区疼痛发生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PS假体TKA治疗膝骨关节炎中,髌骨置换和髌骨成形联合去神经化均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但髌骨置换有人工关节遗忘评分较高和膝前区疼痛发生率较低的优势.

    全膝关节置换髌骨置换关节遗忘评分

    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

    仲彪吕书军史少华
    793-7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治疗内翻型膝骨关节炎(KOA)的疗效.方法 采用TKA治疗52 例内翻型KOA患者.记录手术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内翻角、疼痛VAS评分、膝关节KSS临床及功能评分.结果 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0~15(12.6±1.9)个月.手术时间75~90(82.7±6.2)min,术中出血量40~80(65.5±10.2)ml,住院时间4~8(5.3±1.5)d.1 例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未发生感染、深静脉血栓、假体松动、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末次随访时,膝部无肿胀,膝关节活动范围及步态正常,患肢无感觉及血运异常;内翻角、疼痛VAS评分、KSS临床评分及功能评分均较术前改善(P<0.05).结论 TKA能够有效矫正内翻型KAO患者下肢力线,缓解膝关节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

    膝骨关节炎内翻型全膝关节置换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