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侯钢

双月刊

1005-3220

lcjsyx@126.com

025-82296109

210029

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精神医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iat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办刊宗旨“突出临床、注重实用、内容新颖、面向基层”。刊物内容涉及精神医学各个方面,栏目较多,具有鲜明特色。主要读者对象为精神卫生工作者,临床医务人员,社区卫生人员,医务心理工作者及司法精神定向鉴定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的影响

    蔡珊徐柳柳周琳杨潇...
    131-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积极反刍思维训练对青少年抑郁症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NSSI)及情绪调节策略的干预效果.方法:纳入南京脑科医院2021 年3 月至2022 年6 月有NSSI青少年抑郁症患者167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 =84)和干预组(n =83).对照组实施精神科常规治疗及护理;干预组除常规治疗护理措施外,实施积极反刍思维训练.采用SPSS22.0 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采用t检验比较差异,计算Cohen's D值估计差异效应量.结果:干预后干预组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得分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情感表达、自我负强化、认知重评分量表Cohen's D值达到中等效应(0.5≤D≤0.8);干预后3 个月,干预组各量表分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P<0.01),Cohen's D值均有提升,认知重评策略分量表达到较大效应(D>0.8),积极反刍思维、情感表达、利己社交、自我负强化、表达抑制分量表达到中等效应(0.5≤D≤0.8),消极反刍思维分量表减分值效应较小(0.2≤D≤0.5).结论:积极反刍思维训练有利于改善青少年抑郁症患者情绪调节策略,减少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且随着时间推移,效应逐步提升.

    青少年抑郁症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反刍思维情绪调节策略

    强迫症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多维受损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分析

    谢民耀柳娜陈豪诚宋莎莎...
    136-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强迫症(OCD)患者心理社会功能的损伤及影响因素.方法:研究纳入2021 年4 月至2022 年6 月在南京脑科医院门诊就诊的OCD患者 153 例,使用耶鲁布朗强迫量表(Y-BOCS)评估强迫症严重程度,强迫症症状分类量表修订版(OCI-R)、贝克焦虑量表(BAI)、贝克抑郁量表(BDI-Ⅱ)、席汉残疾量表(SDS)、心理社会功能问卷评估强迫维度、情绪状态和心理社会功能;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探索心理社会功能的影响因素.结果:强迫症患者Y-BOCS、OCI-R强迫思维维度、BAI、BDI-Ⅱ、SDS与心理社会功能存在正相关(r = 0.381、0.276、0.221、0.549、0.417,P均<0.05).多元回归结果显示心理社会功能总分受强迫行为和BDI-Ⅱ影响显著(β=0.151、0.492,P均<0.05);主观幸福感受BDI-Ⅱ和SDS工作/学习维度影响显著(β=0.365、0.225,P均<0.05);心理认知受BDI-Ⅱ影响显著(β=0.510,P<0.05);社会功能受BDI-Ⅱ影响显著(β=0.478,P<0.05).结论:不同临床特征下强迫症患者的心理社会功能损害不同,抑郁症状是心理社会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

    强迫症心理社会功能症状维度抑郁焦虑

    住院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何洪珍聂榕春蒋凯徐美...
    142-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临床特点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苏州市广济医院2021 年10 月至2022 年10 月住院治疗的564 例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使用自编的调查表和《国际疾病分类》(ICD-10)诊断并分析.结果:住院流浪精神障碍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18~40 岁(82.26%),男性(73.04%)明显多于女性(26.95%).患者主要由公安机关接警后送入我院治疗,经治疗待病情稳定后主要由救助站、派出所、家属接走.诊断以精神分裂症最多(46.98%),其次为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27.65%).根据国家严重精神障碍危险性评估标准,以危险性3 级患者最多(28.01%).结论:流浪精神障碍患者以男性青年为主,以精神分裂症、急性短暂性精神障碍为主,对社会有一定危害性,有关部门应加强管理.

    流浪者精神障碍临床特点流行病学

    母亲的依恋模式及心理弹性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风险的影响

    谢思思杜洋杨静月陈肖杰...
    145-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母亲的依恋模式和心理弹性对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影响.方法:纳入2019 年1 月至2019 年7 月安徽省精神卫生中心门诊及住院存在的57 例非自杀性自伤行为的青少年及其母亲为研究组,以53 名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相匹配的健康青少年及其母亲为对照组,采用青少年自我伤害问卷、亲密关系经历量表(ECR)和心理弹性量表(CD-RISC)进行测评.结果:研究组在依恋模式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高于对照组,在心理弹性各维度得分和总分均低于对照组(P均<0.05);母亲依恋模式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与青少年自伤行为呈正相关,心理弹性总分和各维度得分与青少年自伤行为呈负相关(P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存不安全依恋(B =2.56,P<0.001)、低心理弹性(B =1.94,P<0.001)青少年出现非自杀性自伤风险较大.结论:母亲不安全型依恋模式和低心理弹性可能是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的危险因素.

    非自杀性自伤依恋模式心理弹性

    路易体痴呆误诊为额颞叶痴呆1例

    葛桐钱程任平吴东辉...
    149-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路易体痴呆是第2 大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主要临床表现为波动性病程、幻视、帕金森症状等,易被误诊为其他器质性疾病所致的精神障碍.现报告误诊为额颞叶痴呆的1 例路易体痴呆患者.

    路易体痴呆额颞叶痴呆阿尔茨海默病误诊

    抗精神病药致麻痹性肠梗阻37例临床分析

    王富春王培基赵利军锁龙...
    152页

    抗精神病药麻痹性肠梗阻精神科治疗

    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成瘾的研究进展

    苏颖芮周洛慧柳绪珍孙静...
    153-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自杀性自伤是一个严重的临床问题,由心理、社会和生物学因素交互作用所致,最常发生于青少年及成年早期.心理和社会因素一定程度上指导了自我伤害心理社会干预方法.非自杀性自伤的生物学机制尚不明确,部分患者自伤行为具有成瘾特点,导致纠正和治愈困难.本文就非自杀性自伤行为成瘾的生物学机制、风险因素、共病疾病及治疗措施等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非自杀性自伤成瘾青少年β-内啡肽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的研究进展

    刘念蔡敏唐乃龙韩天乐...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抑郁症是我国最常见的精神障碍之一,其认知功能障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和生活质量,也与抑郁症高复发率有关.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是无创脑刺激技术的一种,广泛用于抑郁症的治疗,但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疗效尚未得出统一结论.本文通过回顾相关文献,总结rTMS对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不同维度的疗效,分析其治疗相关机制及安全性,发现其可以改善抑郁症患者的部分认知维度且无认知副作用.此外,进一步归纳了精准、个体化rTMS治疗抑郁症认知障碍的最新进展,为将来开展相关临床工作和科研工作提供理论借鉴.

    抑郁症认知功能障碍经颅磁刺激

    无抽搐电休克术后谵妄发生的相关性研究

    徐国新司骐曹沛煜李玉婷...
    161-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odified electroconvulsive therapy,MECT)是目前精神科常用的物理治疗方式之一.谵妄是MECT术后较为常见的不良反应,病因机制尚不明确,现系统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结果,对术后谵妄发生的风险因素、评估方法和干预对策进行概述.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术后谵妄风险因素评估方法干预对策

    中国迟发性运动障碍的药物治疗和研究现状及国内外差距

    李睿曾端和申沈一峰...
    16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是一种因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而引发的严重药物不良反应,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国内目前已尝试多种药物治疗TD,部分药物具有一定的疗效.然而,相对国外已经批准新药且疗效确切的治疗现状,我国TD治疗与之有较大差距.新型单胺类囊泡转运体2(vesicular monoamine transporter 2,VMAT2)抑制剂的应用和相关研究是中国TD治疗的趋势和方向之一.

    迟发性运动障碍药物治疗戊苯那嗪氘代丁苯那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