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曾甫清

月刊

1001-1420

LCMNWKZZ@qq.com

027-85726342-8015

430022

武汉市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Urology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科学技术类期刊。期刊以临床为主,兼顾基础研究;着重交流临床经验,介绍与临床密切相关的新理论、新技术、新药品、新器械的应用,帮助读者了解本学科国内外的最新信息,提高医师临床辨证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伴原位癌的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冯子煜武玉东
    849-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伴原位癌的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为临床治疗提供准确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2年6月-2022年9月收治的伴原位癌的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是否血尿、是否腰腹痛、是否排尿困难及治疗方式等,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用生存分析方法探讨预后相关因素,包括年龄、性别、病理类型、治疗方式等.结果:共纳入156例患者,其中男89例,女67例,男女比例1.33∶1;年龄23~87岁,中位年龄62岁.治疗方式以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或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联合辅助治疗为主.随访2~10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1%、72.5%、53.6%.单因素分析显示血尿(P=0.004)、尿白细胞升高(P=0.035)、肿瘤距输尿管开口<2 cm(P=0.032)、手术方式(P=0.002)、术后化疗(P=0.012)、病理分期(P=0.068)、病理分级(P=0.048)是影响伴原位癌的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生存时间的因素.Cox多因素分析显示血尿(P=0.016)、手术方式(P=0.021)、术后化疗(P=0.030)、病理分期(P=0.020)是影响伴原位癌的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伴原位癌的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少见,治疗复杂,预后与血尿、手术方式、术后化疗、病理分期等因素有关.应重视早期体检,加强规范化、个体化治疗,降低术后复发风险.

    伴原位癌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临床特征预后因素生存分析

    保留睾丸手术和睾丸根治性切除术治疗睾丸间质细胞瘤的疗效比较分析

    王昌国李松超徐路姚文诚...
    854-8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睾丸间质细胞瘤(leydig cell tumor,LCT)合适的手术方案,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23年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30例LCT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保留睾丸手术(testis-sparing surgery,TSS)组及睾丸根治性切除术(radical orchiectomy,RO)组,对2组临床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30例患者中TSS组13例,RO组17例,2组患者肿瘤侧别、肿瘤位置、手术时间、末次随访生存时间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TSS组患者平均年龄为(24.54±11.52)岁,明显小于RO组的(38.65±15.93)岁(P<0.05);TSS组肿瘤平均直径为(1.66±0.72)cm,明显小于RO组的(2.53±1.35)cm(P<0.05).14例患者行术中快速冷冻切片检查,结果与常规病理一致,所有患者术后常规病理均显示LCT.TSS组随访(43.38±27.51)个月,RO组随访(59.41±31.54)个月,TSS组均为良性肿瘤,RO组有1例术后MRI显示盆腔及腹股沟多发淋巴结肿大,行4周期辅助化疗,术后8年末次随访未见肿瘤复发或新发转移,其余患者随访均无肿瘤复发.结论:手术是LCT最有效的治疗方式,术中应常规行快速冷冻切片检查,对于年轻者、肿瘤直径较小者,若考虑良性,优先选择保留睾丸手术.

    睾丸间质细胞瘤保留睾丸手术睾丸根治性切除术

    首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转换激动剂疗法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应用探索

    陈翔陈伟王杭郭剑明...
    858-8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首剂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luteinizing hormone-releasing hormone,LHRH)拮抗剂后续转换激动剂方案在转移性前列腺癌中的短期疗效.方法:在转移性激素敏感性前列腺癌患者中,分为地加瑞克组及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地加瑞克组采用首剂LHRH拮抗剂地加瑞克240 mg皮下注射,后续转换为LHRH激动剂(亮丙瑞林、戈舍瑞林或曲普瑞林)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LHRH激动剂治疗方案(首次注射时联用比卡鲁胺2周).通过检测治疗后4周及12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与睾酮,比较2种治疗方案对血清PSA及睾酮控制的优劣.结果:每组分别纳入27例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地加瑞克组及对照组间基线年龄、PSA中位值、伴发慢性疾病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4周,地加瑞克组睾酮中位值低于对照组(0.2 nmol/L vs 0.4 nmol/L,P=0.031),且地加瑞克组88.9%的患者达到了更低的睾酮水平(<0.7 nmol/L),比例高于对照组(63.0%),对照组2例患者未达到去势水平睾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SA中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6.2 ng/mL vs 23.2 ng/mL,P=0.462).治疗后12周,地加瑞克组睾酮中位值仍低于对照组(0.087 nmol/L vs 0.100 nmol/L,P=0.024);PSA中位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 ng/mL vs 4.3 ng/mL,P=0.180).结论:相较于对照组,地加瑞克组治疗后4周及12周血清睾酮可降至更低水平,可能更有利于高转移负荷前列腺癌患者的肿瘤控制.

    前列腺癌内分泌治疗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拮抗剂疗效

    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预测价值

    陈王成张百红胜利王东星...
    862-8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hemoglobin-to-red-blood-cell-distribution-width ratio,HRR)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一2024年1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泌尿外科行前列腺穿刺活检的192例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术后病理分型分为前列腺癌组(82例)和良性前列腺增生组(110例).收集2组患者一般资料,包括血常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specific anti-gen,PSA)等血液学检查以及超声、磁共振等影像学检查结果.对比2组患者临床指标的差异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建立前列腺癌诊断模型并评价其效能.结果:2组患者年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前列腺体积、(胆碱+肌酸)/枸橼酸盐、HR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高龄、tPSA升高、前列腺体积减小、HRR降低为患者发生前列腺癌的独立危险因素.建立预测模型,指标包括年龄、tPSA、前列腺体积、HRR.新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68,灵敏度为81.08%,特异度为79.00%.在本研究中,HRR相较于其他炎性指标对前列腺癌预测效能最佳.结论:年龄、tP-SA、前列腺体积、HRR可能是前列腺穿刺活检前预测前列腺癌有效的生物标记物,临床易于实施,值得进一步纳入多中心患者来评价其对前列腺癌患者的诊断作用.

    前列腺癌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预测模型

    高通量测序分析吉西他滨化疗耐药复发性膀胱癌的核心基因

    张阳阳王磊胡容珲韩露露...
    867-870,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探讨膀胱癌吉西他滨化疗耐药机制,寻找导致耐药发生的核心基因.方法: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筛选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利用GSEA软件获得KEEG信号通路及GO富集分析结果.STRING数据库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前10位核心基因(高度连接基因).从筛选的基因中通过Cyto-Hubba插件运用4种不同算法制成蛋白交互韦恩图,筛选出关键核心基因.结果:测序显示DEGs为1 157个,上调基因281个,下调基因876个.GO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参与了肌系统过程、肌细胞收缩、细胞核分裂等生物学过程.KEEG分析DEGs主要参与的信号通路包括细胞周期、cGMP-PKG、肌肉平滑肌收缩等通路.蛋白-蛋白互作网(PPI network)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cyclin-dependent kinase 1,CDK1)为最核心基因.结论:CDK1可能作为一种调控吉西他滨耐药机制的重要靶基因,可为探究膀胱癌吉西他滨耐药的发病机制、特异性靶点及新靶向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基础及方向.

    膀胱癌吉西他滨耐药差异基因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高通量测序

    KLF7表达在前列腺癌筛查中的作用及其对预后风险的评估

    张一冲杨力媛徐立业许晓丽...
    871-8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 Krüppel 样因子 7(Krüppel-like factor-7,KLF7)表达在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PCa)筛查中的相互作用及其对预后风险的评估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2月于邢台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PCa患者68例(PCa组)及良性前列腺增生(benign prostatic hyperplasia,BPH)患者52例(BPH组),比较2组患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e-specific antigen,tPSA)、血脂血糖水平、KLF7表达情况,并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PCa组织中KLF7的表达与tPSA水平相关性、KLF7表达率与PCa预后指标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tPSA、KLF7在PCa中的诊断价值.结果:PCa组tPSA水平、KLF7的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BPH组(P<0.05),Spearman分析显示KLF7表达与tPSA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329,P<0.001),KLF7表达率与PCa预后指标ISUP分级、临床分期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ROC结果显示,tPSA、KLF7预测PC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0.921(P<0.05),最佳截断值分别为21.29 ng/mL、1.30,灵敏度分别为77.6%、94.0%,特异度分别为64.2%、84.9%.本研究纳入的PCa患者共有16例灰区患者,KLF7对灰区PCa患者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准确度分别为85.4%、91.8%、81.2%、93.8%、89.9%.结论:KLF7表达在PCa筛查中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血清tPSA与KLF7均可作为PCa预后风险因素,其对PCa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前列腺癌前列腺特异性抗原Krüppel样因子7

    IGF2BP2表达水平对膀胱癌分子分型预测价值及其与炎症性肿瘤微环境的相关性

    刘传史晓凯左立
    876-88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2 mRNA结合蛋白2(insulin like growth factor 2 mRNA binding protein 2,IGF2BP2)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膀胱癌免疫表型的相关性,并进一步评估IGF2BP2对膀胱癌分子分型的预测价值.方法: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肿瘤患者的高通量RNA测序数据,明确IGF2BP2在癌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采用单样本基因集富集分析(single-sample 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ssGSEA)算法评估不同肿瘤患者的免疫细胞浸润以及12种不同分子分型的膀胱癌的特征通路富集得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评估IGF2BP2预测膀胱癌分子分型的准确性.采用微环境细胞群计数(microenvironment cell populations-counter,MCP-counter)算法评估膀胱癌患者的免疫细胞浸润水平.从IMvigor210CoreBiologies包中获取膀胱癌患者的RNA测序数据以及临床病理特征数据,分析IGF2BP2与膀胱癌患者免疫表型的相关性.结果:IGF2BP2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在膀胱癌中,IGF2BP2表达水平与CD8+T细胞、NK细胞和巨噬细胞等肿瘤浸润免疫细胞的浸润水平呈显著正相关.此外,IGF2BP2 与肿瘤突变负荷(tumor mutation burden,TMB)和微卫星不稳定性(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以及程序性细胞死亡1(programmed cell death 1,PD-1)等免疫检查点的表达水平也具有较高的相关性.IGF2BP2高表达患者的GZMA、GZMB、PRF1等抗肿瘤免疫细胞效应分子表达量显著增高,但同时HAVCR2、CTLA-4及LAG3等免疫抑制性基因的表达也显著升高.IGF2BP2高表达的患者更倾向于形成炎症性肿瘤微环境,ROC曲线则提示IGF2BP2高表达患者的分子亚型多为基底亚型,更适合使用免疫治疗.结论:IGF2BP2在膀胱癌中高表达,高表达IGF2BP2的肿瘤具有较高的免疫原性,其免疫分型通常为炎症型.此外,IGF2BP2表达水平也可以准确地预测膀胱癌的分子分型.

    膀胱癌分子分型炎症性肿瘤微环境

    血清miR-296-3p和miR-324-3p表达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兰东郭军宏袁文强杜建辉...
    884-8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微小核糖核酸-296-3p(microribonucleic acid-296-3p,miR-296-3p)和微小核糖核酸-324-3p(microribonucleic acid-324-3p,miR-324-3p)表达水平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20年12月广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0例肾癌患者(肾癌组),另选择同时期本院收治的90例肾良性病变患者(良性组),同时期来院接受体检的90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T-PCR)法检测血清中miR-296-3p和miR-324-3p的相对表达量;采用Cox回归分析影响肾癌患者预后的因素;采用Ka-plan-Meier 生存曲线分析miR-296-3p、miR-324-3p水平与肾癌患者预后的关系.结果:健康组、良性组、肾癌组血清miR-296-3p水平依次升高(P<0.05),miR-324-3p水平依次降低(P<0.05).miR-296-3p高表达患者TNM分期为Ⅲ~Ⅳ期的例数显著高于miR-296-3p低表达患者(P<0.05);miR-324-3p低表达患者TNM分期为Ⅲ~Ⅳ期的例数显著高于miR-324-3p高表达患者(P<0.05).生存组miR-296-3p水平显著低于死亡组,miR-324-3p水平显著高于死亡组(P<0.05).TNM分期、miR-296-3p、miR-324-3p是影响肾癌患者生存或死亡的因素(P<0.05).miR-296-3p高表达患者3年总生存率(43.75%,21/48)显著低于miR-296-3p低表达患者(95.24%,40/42)(x2=28.471,P<0.001);miR-324-3p 低表达患者 3 年总生存率(43.48%,20/46)显著低于 miR-324-3p 高表达患者(93.18%,41/44)(x2=27.768,P<0.001).结论:肾癌患者血清 miR-296-3p 水平显著升高,miR-324-3p水平显著降低,且与肾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以及预后相关.

    肾癌微小核糖核酸-296-3p微小核糖核酸-324-3p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灌注方式在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中的适用及安全性研究

    陈柯宇王冬冬钟豪刘邦鹏...
    890-893,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对比2种灌注方式在输尿管软镜治疗上尿路结石手术中的安全性及可靠性.方法:回顾性比较分析2022年10月-2023年10月什邡市人民医院使用手工推注和改良自动灌注模式下进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治疗的82例上尿路结石患者的手术时间、耗水量、清石率及感染、疼痛和出血等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手工推注模式下手术时间为(62.6±28.2)min,耗水量为(2 280±417)mL,清石率为92.5%,住院时间为(6.2±1.1)d;术后发热6例,腰痛10例,肾盂积血2例.改良自动灌注模式下手术时间为(53.2±21.8)min,耗水量为(2 092±356)mL,清石率为95.2%,住院时间为(5.1±1.6)d;术后发热1例,腰痛2例.2种模式下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改良自动灌注模式下住院时间更短,术中耗水量更少,清石率更高,发热及疼痛等并发症显著减少,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改良自动灌注模式下进行RIRS更安全方便,值得普及推广并取代手动注水灌注方式.

    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手工推注改良自动灌注肾盂内压灌注压

    FIB、NLR联合D-二聚体在TUR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中的临床诊疗价值

    舒辉王硕陆攀
    894-8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和中性粒细胞数/淋巴细胞数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联合 D-二聚体在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the prostate,TURP)后下肢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中的临床诊疗价值.方法:选取孝感市中心医院2021年1月-2023年12月接受TURP的患者184例,按照是否发生DVT分为观察组(有DVT,48例)和对照组(无DVT,136例).收集2组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通过统计学方法分析2组患者FIB、NLR及D-二聚体的表达差异及其临床价值.前瞻性选取20例孝感市中心医院2024年1月-2月预接受TURP的患者,收集并分析其临床指标来进一步增加结果的可信度.结果:2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病史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吸烟史、NLR、D-二聚体水平及FIB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二聚体、NLR、FIB均为TURP术后发生DVT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NLR与D-二聚体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205,而NLR与FIB、FIB与D-二聚体间无明显相关性(P<0.05).绘制 NLR、FIB、D-二聚体水平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NLR、FIB、D-二聚体水平的曲线下面积(areas under the curves,AUC)分别为0.707、0.655、0.774,结果可见当D-二聚体单独使用时效果优于NLR、FIB,其截断值为1.125 ng/m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0.8%、81.6%(P<0.05),而三者联合的预测效果优于其单独使用,AUC为0.837,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和55.1%(P<0.05).前瞻性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观察组的患者NLR、D-二聚体水平及FIB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FIB、NLR、D-二聚体水平均与TURP术后发生DVT有关,若能适当地应用于临床,对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有希望降低此类人群的术后DVT发生率,在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同时改善患者预后.

    纤维蛋白原中性粒细胞数与淋巴细胞数比值D-二聚体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下肢深静脉血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