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

双月刊

1672-7770

lcsjwk@163.com

025-82296070

210029

江苏省南京市广州路264号

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面向全国的神经内外科医务人员及研究人员,力刊目的是促进神经外科事业的交流和发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难治性强迫症脑深部电刺激疗法中国专家共识

    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功能神经外科学组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精神疾病外科治疗联盟中国医师协会神经调控专业委员会精神疾病学组
    481-487,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迫症(OCD)是一种慢性且高度致残的精神障碍,终身患病率较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对家庭和社会造成巨大负担.尽管经过充分的药物和心理治疗,仍有约10%~20%的患者疗效不佳,被定义为难治性强迫症.脑深部电刺激(DBS)作为一种微创、可逆、可调的神经调控技术,已被多个国外监管机构批准用于治疗难治性强迫症,并被多项学术指南和共识推荐.目前,国内多家医疗中心已经开展难治性强迫症的DBS手术治疗,但尚缺乏统一的相关诊疗规范.为此,功能神经外科和精神科领域的专家,结合临床经验和国内外研究成果,经过充分讨论,制定了本共识,旨在规范DBS疗法的标准化流程,确保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科学性、安全性和有效性.

    难治性强迫症脑深部电刺激专家共识

    发生全身转移的成人胶质母细胞瘤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个体数据汇总分析

    曾令成厉华陈如东杨洪宽...
    48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成人胶质母细胞瘤(GBM)脑脊髓神经轴外全身转移的临床及分子病理特征.方法 在"PubMed""Embase"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检索截至2023年12月31日报道的发生全身转移的成人GBM病例,收集汇总其临床特征,同时汇总分析报道的分子病理结果以评估转移发生的可能机制.结果 通过数据库检索纳入1928年—2023年的113篇文献,共147例全身转移病例.男性多于女性,男女比例为2.3∶1;中位年龄45岁;转移灶几乎可见于全身各个部位,其中常见的转移部位为骨、肺及淋巴结;自GBM初次诊断至转移发生的中位间隔约10个月;自转移发生至患者死亡的中位间隔约4.5个月;中位总体生存约14.8个月.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40岁、全切除以及未合并颅内复发与患者生存显著正相关.约39例患者(39/147,26.5%)报道了基因检测的结果.不同的研究所检测的基因项目存在区别,而且不同病例之间检测的基因结果呈现明显异质性.从报道的数量及阳性比例来看,异柠檬酸脱氢酶(IDH)野生型(阳性率27/30)、TERT启动子突变(阳性率11/13)、PTEN突变(阳性率10/11)、TP53突变(阳性率10/13)和RB1突变(阳性率8/9)为相对常见的基因突变.结论 成人GBM脑脊髓神经轴外全身转移罕见,年轻患者相对多见,颅内病变的复发或进展仍为决定患者生存的关键因素.转移的发生应为多克隆基因突变进展的结果,其中,促增殖、促侵袭类基因改变例如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突变以及上皮间质转化类相关基因可能发挥了重要作用.

    胶质母细胞瘤全身转移临床特征分子病理

    青年与老年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临床与免疫特征差异

    王秉恒季楠
    495-5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分析青年与老年胶质母细胞瘤(GBM)患者临床和免疫特征,对比青年与老年GBM患者临床病理、预后差异及肿瘤免疫浸润差异.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4年6月在北京天坛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447例GBM患者临床资料,应用CGGA和TCGA数据库对青年GBM和老年GBM患者的RNA-seq数据进行预后及免疫特征分析.结果 在临床特征上,青年GBM患者与老年GBM患者在性别、MGMT甲基化、TERT突变、EGFR扩增以及TP53突变均表现出差异,而在肿瘤发生位置、左右侧别、肿瘤直径大小及免疫组化中Ki-67无明显差异.青年GBM患者的总生存期显著长于老年GBM患者.免疫方面,老年GBM患者整体表现出更明显的免疫抑制性微环境特征.结论 青年GBM患者较老年GBM患者生存期较长,预后较好,且青年与老年GBM患者在临床病理特征和免疫微环境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青年胶质母细胞瘤老年胶质母细胞瘤临床特征免疫微环境

    TMEM16A通过激活NF-κB促进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机制研究

    罗孝全冯浩孙谋李承科...
    501-509,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跨膜蛋白16A(TMEM16A)对脑胶质瘤恶性进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 使用shRNA或慢病毒构建TMEM16A敲低的U87MG和LN229胶质瘤细胞系,并设置阴性对照组(Scrb shRNA)和shRNA组.使用GV141-TMEM16A质粒构建TMEM16A过表达细胞系,并设置空载体对照组(Vector)和TMEM16A过表达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MEM16A和IκBα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蛋白表达.CCK8、EdU、流式细胞术、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活力、增殖、细胞周期、凋亡、迁移和侵袭等生物学特征.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检测TMEM16A对NF-κB活性的影响.放线菌酮追逐实验和免疫共免疫沉淀研究TMEM16A活化NF-κB信号通路的机制.颅内小鼠脑胶质瘤模型评价TMEM16A在体对胶质瘤形成的影响.结果 与癌旁对照组织或与正常星形胶质细胞(NHA)相比,TMEM16A的表达在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显著增加,并且TMEM16A的表达水平随胶质瘤的等级增加而升高.与Scrb shRNA组相比,敲低TMEM16A能有效阻止U87MG和LN229细胞的增殖、迁移以及侵袭,并可引发细胞的周期性停止以及凋亡.Western Blot显示,与Scrb shRNA组相比,TMEM16A敲低组细胞中,p21、p27、Bax、cl-caspase-3 和 E-cadherin 表达明显升高;cyclin D1、cyclin E1、CDK2、CDK4、Bcl-2、TWIST1、N-cadherin、Vimentin、Slug、MMP2和MMP9表达下调.此外,TMEM16A通过泛素化介导的IκBα蛋白降解促进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体内实验结果表明,与Scrb shRNA组相比,TMEM16A敲低组小鼠胶质瘤的形成明显受到抑制.结论 TMEM16A/NF-κB轴驱动脑胶质瘤的发生发展,并为胶质瘤的治疗提供依据..

    胶质瘤跨膜蛋白16ANF-κB

    基于真实患者头颅模型的肿瘤电场疗效影响因素理论仿真研究

    张莹雪李长侑郑建民
    510-5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仿真分析,深入探讨各种因素对肿瘤电场治疗(TTFields)效果的影响,优化电场在肿瘤区域的有效强度,从而为TTFields提供更精准的指导,优化治疗方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基于低频电磁场和有限元理论,利用真实患者三维头颅模型,仿真实际TTFields条件下的电场分布.对不同电极贴片位置、尺寸、数量,以及肿瘤的大小、位置、形状等参数进行了仿真分析,探讨这些因素对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 仿真验证了本文采用算法的正确性和准确性.统计学分析得出,皮肤电导率和致密骨电导率对肿瘤区域电场强度影响最显著.此外,电极贴片和脑脊液的电导率也对电场分布有一定影响.通过优化参数,确保肿瘤切除后的残留区域90%以上组织得到有效治疗电场,从而降低肿瘤复发风险,为优化TTFields的治疗效果提供有效指导.结论 本研究为脑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实现更好的治疗效果.

    肿瘤电场治疗真实患者头颅模型理论仿真疗效影响因素

    Remebot机器人辅助微创穿刺抽吸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孟宪兵于承溆谢方民孔海波...
    518-523,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治疗原发性脑干出血(PBSH)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7月—2023年9月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治疗的11例PBSH患者临床资料,术后统计机械臂注册误差、手术时间、抽取出血量、残余血肿量、引流管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门诊或电话随访,询问患者生存状态,改良Rankin量表(mRS)评估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患者出血部位均为桥脑,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指数评分(GCS)为(3~9)分,平均(4.55±1.82)分;血肿量为(5.23~10.28)mL,平均(7.79±1.46)mL;机器人的机械臂注册误差为(0.06~0.10)mm,平均(0.08±0.01)mm;手术时间为(50~97)min,平均(67.00±13.10)min;术后残余血肿(1.2~6.3)mL,平均(3.41±1.70)mL;术后影像学证实引流管头端均位于血肿腔中央,无穿刺道出血或手术相关感染.11例患者中术后30 d内存活7例,死亡4例;术后90 d mRS评分:5分5例,4分2例.结论 机器人辅助穿刺抽吸治疗PBSH安全可行,为精准治疗PBSH提供新思路.

    原发性脑干出血机器人立体定向技术

    脑深部电刺激系统磁共振成像研究

    潘慧茹王雅宁毕月薇徐驰...
    524-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脑深部电刺激(DBS)系统在帕金森病(PD)丘脑底核(STN)刺激术后磁共振成像(MRI)的安全性,分析扫描前后的伪影大小及其对电极阻抗的影响.方法 纳入2023年5月—2024年6月在北京协和医院行DBS植入术后的23例PD患者,对所有入组患者行头部1.5 T MRI,记录扫描前后电极各触点阻抗值、温度和特殊吸收率(SAR)值,比较扫描前后各参数差异;分析患者扫描所得MRI图像的伪影,比较两种不同序列伪影体积的差别;探究电极阻抗变化与伪影体积的相关性.结果 所有患者在1.5TMRI扫描前后的温度和电极阻抗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序列双侧伪影体积平均值均大于T2序列(P=0.001);扫描前后电极阻抗值变化与伪影体积无显著相关(r=-0.268,P=0.355;r=-0.389,P=0.170).结论 DBS植入术后1.5 T MRI扫描具备临床安全性,双侧电极植入引起的图像伪影在不同序列以及不同侧别的体积大小不同,但与扫描前后的阻抗值变化无明显相关.

    脑深部电刺激帕金森病1.5T磁共振磁共振图像伪影电极阻抗

    肿瘤治疗电场的双层金属丝网传感器电场测试方法研究

    彭庆恩曹群生吕著海汪洋...
    529-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出并验证了一种双层金属丝网传感器(MWMS)测量肿瘤治疗电场(TTFields)的新方法.方法 通过COMSOL建立圆柱模型并进行仿真,验证了双层MWMS的有效性.明胶和NaCl按照一定比例配置来模拟头颅内部组织和用猪肌肉替代肿瘤组织,并设计单层MWMS测量系统验证单层MWMS测量效果.结果 仿真结果表明,双层MWMS在测量精度上明显优于单层MWMS.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单层MWMS可以测出模拟头颅内部组织区域的电场强度和猪肌肉所在位置.结论 双层MWMS为TTFields的电场测量提供了更加精确的工具.

    肿瘤治疗电场单层/双层金属丝网传感器单层MWMS电场测量系统头颅内部组织圆柱模型

    复发性库欣病的最佳治疗选择:再次手术还是放疗

    许军鹏张艳阳刘斌陈芋含...
    536-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经蝶切除术(TSS)和放疗(RT)治疗复发性库欣病(CD)的缓解率、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情况,为患者诊疗选择提供临床证据学的支持.方法 回顾性收集解放军总医院神经外科2010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48例复发性CD患者,依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TSS组(26例)与RT组(22例),其中TSS组患者接受TSS,RT组患者接受RT,在术后1年比较两组患者的缓解率、复发率和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接受治疗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5)o TSS组与RT组患者缓解率分别为57.7%(37.3%~78.0%)和50.0%(27.3%~7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94);两组患者1年后复发率分别为7.7%(3.3%~18.7%)和9.1%(4.0%~22.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61);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7.7%(-3.3%~18.7%)和4.5%(-4.9%~14.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4).结论 本研究比较了目前在临床常用的治疗复发性CD的手术和RT两种治疗方法,两组患者缓解率、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无显著差异.

    复发性库欣病经蝶切除术放疗并发症缓解率

    应激性高血糖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术后院内转归及远期预后影响

    程龙阳李韶雅段梦莲徐曼曼...
    541-5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应激性高血糖(SHG)对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TBI)患者院内转归情况及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2018年9月-2024年2月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神经外科经影像学检查、格拉斯哥昏迷指数(GCS)等确诊为重型TBI的127例患者,所有患者均急诊行手术治疗,术后转入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治疗,排除既往糖尿病病史,根据术后随机血糖情况分为SHG组(血糖≥11.1 mmol/L,n=42)和正常血糖组(血糖<11.1 mmol/L,n=85),搜集各组患者临床资料,探讨SHG对重型TBI患者的临床预后影响.结果 SHG组同正常血糖组在年龄、术前是否脑疝、体质量指数、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住院时间、术后凝血功能异常、肝肾功能损害等无统计学意义;SHG组院内并发重症肺部感染、死亡率、远期3个月后死亡率及神经功能恢复不良情况等显著高于正常血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HG是重型TBI患者术后并发重症肺部感染及院内死亡的高危因素,且SHG是影响重型TBI患者远期预后的危险因素.

    重型创伤性颅脑损伤应激性高血糖手术院内转归远期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