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误诊误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误诊误治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临床误诊误治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陈晓红

月刊

1002-3429

lcwzwz@126.com

0311-83658278,87978600

050082

河北省石家庄中山西路398号

临床误诊误治/Journal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误诊误治》杂志是国内最早创刊的专事误诊规律研究的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已有办刊历史近20年,国内统一刊号13-1105/R,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2-3429。本刊目前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及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误诊误治研究会期刊。本刊以研究疾病诊疗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探索误诊误治的发生规律和防范措施为宗旨,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为目的,适合各级各类医务人员阅读,本刊报道的丰富的临床病例报告,尤其对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为偏头痛一例并文献复习

    宋明昊董小丽张豫娟褚文娟...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为偏头痛的原因,并总结防范误诊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2022 年4 月收治的 1 例被误诊为偏头痛的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51 岁女性患者因偏头痛入院,行腰椎穿刺后出现低颅压性头痛,补液治疗效果差,头痛加剧,直立性头痛特点消失,误诊为偏头痛再发;后经磁共振血管造影、磁共振静脉成像检查,结合患者症状,确诊为低颅压综合征合并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时间半个月.确诊后给予抗凝、降颅压治疗后好转出院.出院后门诊随访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3 个月后复查头颅磁共振静脉成像增强扫描示颅内静脉窦血栓完全消失,患者头痛缓解.结论 低颅压性头痛为腰椎穿刺术后常见并发症,当头痛变为非体位性或是出现持续剧烈头痛,则应考虑到合并有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的可能.为避免误诊,需详细采集病史,警惕有悖于患者症状的异常检查结果,寻找相关形成诱因,及时行针对性检查,认真阅影像片以排除其他疾病,并提高临床医师在头痛诊治中的鉴别能力及对重症病因的警惕性.

    低颅压综合征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误诊偏头痛头痛腰椎穿刺病因鉴别

    误诊为婴幼儿颈部淋巴管瘤的异位支气管源性囊肿二例

    孙恒赵名君倪志福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婴幼儿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特点、误诊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 回顾分析 2020 年5 月至2023 年7 月收治的2 例误诊为婴幼儿颈部淋巴管瘤的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 例婴幼儿首次均因发现颈部包块入院,均误诊为颈部淋巴管瘤,行淋巴管瘤硬化剂注射术.因颈部包块未完全消退,再次入院后行颈部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确诊为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随访至今患儿均恢复良好.结论 虽然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较少见,颈部淋巴管瘤相对常见,但对于新生儿以颈部包块就诊时应考虑颈部支气管源性囊肿可能,特别是对诊断性穿刺结果有疑问时,需进一步完善相关影像学检查,仔细查体、全面分析,避免误诊.

    支气管源性囊肿颈部疾病误诊淋巴管瘤婴幼儿术后病理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临床误诊分析

    戴丽娟李乐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误诊原因.方法 回顾分析2023 年1 月至2024 年1 月收治的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5 例病例资料.结果 5 例患儿以慢性咳嗽为主要或唯一症状就诊,主要表现为刺激性干咳3 例,病程中有间断发热、鼻塞、流涕等类上呼吸道感染样症状2 例;肺部听诊呼吸音粗糙3 例,痰鸣音1 例;5 例行结核菌素纯蛋白衍生物试验,4 例阴性、1 例阳性;4 例行胸部X线检查示肺纹理增粗,1 例行鼻窦X线检查示鼻窦腔密度增高.2 例误诊支气管肺炎、2 例误诊上呼吸道感染、1 例误诊慢性鼻窦炎,给予针对性治疗后效果不佳,后行支气管舒张试验均阳性,3 例皮肤变应原试验阳性,5 例肺功能检查异常.结合病史、症状及辅助检查结果均确诊为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误诊时间1~7 个月.确诊后5 例均予沙丁胺醇联合布地奈德雾化混悬液雾化吸入,1 例每晚服用孟鲁司特钠咀嚼片治疗,治疗1~4 周咳嗽得到控制.随访6 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早期表现无特异性,误诊率较高;对于慢性咳嗽反复发作、咳嗽迁延不愈的患儿应警惕儿童咳嗽变异性哮喘可能,应严格按照诊疗指南诊断,仔细询问病史,及时行特异性检查,以提高早期诊断率,降低误诊率.

    哮喘,咳嗽变异性儿童误诊支气管肺炎上呼吸道感染慢性鼻窦炎诊断鉴别诊断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临床误诊分析

    朱丹妮吕金丽刘海峰
    16-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临床误诊原因和纠正误诊的方法,以提高本病诊断率.方法 回顾分析2021 年4 月至2023 年5 月曾误诊的8 例(8 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资料.结果 8 例患者中 3 例因左眼红肿伴视力下降就诊,1 例因左眼发红、雾视合并头痛就诊,2 例因右眼发红、胀痛、视力下降就诊,1 例因右眼微痛、眼红伴畏光、流泪、异物感就诊,1 例因右眼视物模糊伴视物变形就诊.初诊为虹膜睫状体炎 4 例,全葡萄膜炎并视网膜脱离1 例,左眼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颞上分支)1 例,右眼出血性视网膜血管炎 2 例.其中 5 例对症治疗无效,4 例行眼底检查和三面镜检查确诊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 例行荧光眼底血管造影确诊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3 例行玻璃体手术术中确诊为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8 例误诊时间为3d~8 个月.确诊后5 例予抗病毒、抗凝、营养支持及玻璃体手术治疗,3 例予抗病毒、抗凝、营养支持及视网膜坏死病灶局部激光光凝治疗.随访12 个月,3 例视网膜保持附着,视力恢复良好,病情无反复;5 例视网膜脱离,行平坦部玻璃体切除术.结论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早期表现与虹膜睫状体炎、出血性视网膜血管炎等相似度较高,易误诊;临床医生应充分掌握该病的临床特点、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提高警惕性,及早行必要的眼科检查,降低本病早期误诊率.

    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急性误诊虹膜睫状体炎全葡萄膜炎视网膜脱离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出血性视网膜血管炎诊断

    误诊为盆腔包块的子宫附腔畸形原因分析

    李冰吴朋文牛三强杜宁宁...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提高对子宫附腔畸形的认识,降低子宫附腔畸形的误诊率.方法 回顾分析 2024 年 4 月收治的1 例初诊为盆腔包块的子宫附腔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7 岁女性,因外院体检发现盆腔包块,未予重视且未经治疗,后定期随访发现包块渐增大而入院,考虑盆腔肿物性质待查,完善术前检查后行腹腔镜探查发现空腔及内膜样组织,给予子宫病损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提示子宫附腔畸形.误诊时间1 年余.后随访4 个月患者恢复良好,未见其他并发症及不适.结论 子宫附腔畸形是一类发病率极低、易误漏诊的疾病,临床早期无特异性症状,临床医生在接诊此类患者时,应放宽诊断思维,考虑到更多疾病可能,以降低误漏诊风险.

    子宫附腔畸形误诊盆腔包块痛经苗勒管畸形鉴别诊断

    不典型宫腔粘连超声误漏诊分析

    王瑞萍李楠赵运清曾立叶...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不典型宫腔粘连的超声误漏诊原因及纠正方法,以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分析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收治的40 例宫腔粘连临床资料.结果 40 例中不孕症18 例,外院诊断为慢性盆腔炎、输卵管梗阻,经对症治疗仍不孕入院;反复自然流产9 例入院;月经异常12 例入院;绝经、下腹部疼痛伴肉眼血尿5d外院对症治疗后未见改善1 例入院.40 例均行经阴道超声检查,初步诊断为宫腔粘连 23 例、子宫内膜息肉 1 例、子宫内膜癌1 例,未见子宫异常15 例.超声初步诊断宫腔粘连23 例予宫腔粘连分离术,术中证实为宫腔粘连.超声初步诊断子宫正常15 例,行宫腔镜检查后确诊为宫腔粘连,行宫腔粘连分离术.超声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息肉1 例,于宫腔镜下行子宫内膜息肉摘除术发现合并宫腔粘连,同时行宫腔粘连分离术.绝经后妇女 1 例经超声初步诊断为子宫内膜癌,行宫腔镜检查确诊为宫腔粘连、宫腔积脓,在宫腔镜下行宫颈扩张术.40 例中误诊 16 例、漏诊 1 例,误漏诊率为42.50%(17/40),误漏诊时间 3d~8 年.术后随访 12 个月,30 例症状消失或明显好转,4 例症状改善不明显,6 例宫腔粘连复发,再次行宫腔镜下宫腔粘连分离术.结论 不典型宫腔粘连超声误漏诊率较高,对于宫腔手术后、月经逾期不来者应警惕宫腔粘连的可能,对可疑病变患者应建议及早行宫腔镜检查,以避免造成误漏诊.

    宫腔粘连超声误诊漏诊盆腔炎子宫息肉子宫内膜肿瘤鉴别诊断

    2022年天津市51~65岁中老年健康体检群体高脂血症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田恺牛博真
    29-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2022 年天津市接受健康体检的51~65 岁中老年群体高脂血症患病状况及危险因素,为天津市51~65 岁中老年群体可持续健康干预方案的制订提供实践基础及依据.方法 选取2022 年1 月1 日至2022 年12 月31 日于天津市部分公立医疗机构行健康体检的51~65 岁中老年常住居民为调查对象,所有研究对象采集清晨空腹静脉血检测血脂指标,依据是否出现高脂血症分为高脂血症组及正常组,对比膳食结构、运动强度、人口学基线信息,分析该人群高脂血症患病情况及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高脂血症患病的影响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涉及8 162 例研究对象,共检出高脂血症 822 例,患病率为 10.07%.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28.5 kg/m2、糖化血红蛋白≥6.5%、脂肪日均摄入量≥100 g/d、运动强度[>15 mL/(kg·min)且≤2 次/周]是该人群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 天津市51~65 岁中老年群体是高脂血症的高发人群,体质量指数≥28.5 kg/m2、糖化血红蛋白≥6.5%、脂肪日均摄入量≥100 g/d、运动强度[>15 mL/(kg·min)且≤2 次/周]是该群体高脂血症患病的危险因素.临床应关注上述因素,及早采取相关干预措施,以改善该群体健康状况.

    高脂血症中老年人健康体检影响因素分析体质量指数糖化血红蛋白运动强度

    联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超声下椎旁阻滞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价值

    左明明杨静路敏孙婧婧...
    3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联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超声下椎旁阻滞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22 年12 月至2024 年3 月拟行胸腔镜手术患者308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艾司氯胺酮组和对照组各154 例.2 组均行全身麻醉,且艾司氯胺酮组予艾司氯胺酮0.1 mg/kg静脉注射复合超声下椎旁阻滞,对照组予等量0.9%氯化钠注射液静脉注射复合超声下椎旁阻滞.比较2 组术后6、12、24、48、72h静息与咳嗽时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麻醉前(T0)、给药后5 min(T1)、神经阻滞操作时(T2)、手术开始时(T3)、手术30 min时(T4)、术后即刻(T5)心率、平均动脉压(MAP),术前、术后24h、术后72h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恢复情况及麻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艾司氯胺酮组术后6、12、24、48、72h静息时、咳嗽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T2~T4 时艾司氯胺酮组心率、MAP较对照组低(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 24、72 h MMSE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艾司氯胺酮组术后72h舒芬太尼用量、曲马多使用次数少于对照组(P<0.01);艾司氯胺酮组术后麻醉恢复室停留时间、术后首次进食时间、下床活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1);2 组麻醉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全身麻醉联合亚麻醉剂量艾司氯胺酮复合超声下椎旁阻滞应用于胸腔镜手术可有效保障患者血流动力学稳定,缓解术后疼痛,减轻术后认知功能损伤,减少其他镇痛药使用,提高术后恢复质量,且安全可靠.

    艾司氯胺酮超声下椎旁阻滞胸外科手术,电视辅助全身麻醉认知功能疼痛,手术后平均动脉压药物毒性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控制水平对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风险的影响

    乔艳华李晓敏白章莹崔艳杰...
    4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分娩前糖化血红蛋白(HbA1c)控制水平对大于胎龄儿(LGA)、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分析2020 年4 月至2023 年5 月收治的172 例GDM患者及其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根据分娩前1 周GDM患者HbA1c检测值,将172 例患者分为A组60 例(HbA1c<6.0%)、B组81 例(HbA1c 6.0%~<7.0%)、C组31 例(HbA1c≥7.0%).收集3 组GDM患者及新生儿基线资料,比较 3 组LGA、新生儿低血糖发生情况,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GDM患者分娩前不同HbA1c控制水平与LGA、新生儿低血糖的关系.结果 3 组孕妇空腹血糖、新生儿出生体质量及新生儿1 min Apgar评分比较:A组<B组<C组(P<0.05);3 组新生儿初始血糖值比较:A组>B组>C组(P<0.05).3 组LGA、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比较:A组<B组<C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GDM患者分娩前HbA1c水平6.0%~<7.0%、≥7.0%是导致LGA、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且较HbA1c<6.0%的GDM患者LGA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1.644、2.124 倍,新生儿低血糖发生风险分别增加了1.650、2.045 倍.结论 GDM患者分娩前HbA1c水平与新生儿体质量、血糖存在紧密联系,孕期对GDM患者HbA1c水平进行积极有效干预,使其达到理想目标值,可有效降低LGA、新生儿低血糖的发生风险.

    妊娠期糖尿病孕晚期糖化血红蛋白大于胎龄儿新生儿低血糖影响因素分析

    肝癌组织中miR-92与miR-4746-5p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交互影响

    赵仰光李傲张倩董艳超...
    47-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癌组织中miR-92 与miR-4746-5p的表达水平及对预后的交互影响.方法 选取2021 年6 月至2023 年6 月收治的肝癌患者117 例作为恶性组,另选取同期肝脏良性肿瘤患者117 例作为良性组,对比2 组病灶组织及恶性组不同病理特征患者病灶组织miR-92、miR-4746-5p水平;对恶性组随访 1 年,根据预后情况分为预后良好亚组与预后不良亚组,比较2 亚组病灶组织miR-92、miR-4746-5p水平;分析miR-92、miR-4746-5p对肝癌预后的预测效能及交互影响.结果 恶性组病灶组织中miR-92、miR-4746-5p水平高于良性组(P<0.01);恶性组临床分期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有门脉癌栓患者病灶组织miR-92、miR-4746-5p水平分别高于临床分期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中高分化、无门脉癌栓患者(P<0.01).预后不良亚组有淋巴结转移、低分化病灶比例、有门脉癌栓比例及病灶组织 miR-92、miR-4746-5p 水平高于预后良好亚组(P<0.01);Spearman 相关性分析显示,miR-92、miR-4746-5p与肝癌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呈正相关,与分化程度呈负相关(P<0.01).miR-92 与miR-4746-5p同时高表达提示肝癌预后不良风险增加16.000 倍,此时γ=1.287,表明miR-92 与miR-4746-5p高表达在肝癌预后中呈正向交互作用.结论 miR-92、miR-4746-5p在肝癌组织中高表达,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门脉癌栓、分化程度临床病理特征显著相关,且二者同时高表达在预测预后中存在正向交互影响,能有效预测患者预后.

    肝肿瘤微小核酸核糖-92微小核酸核糖-4746-5p预后病理特征交互影响预测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