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误诊误治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误诊误治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临床误诊误治

解放军白求恩国际和平医院

陈晓红

月刊

1002-3429

lcwzwz@126.com

0311-83658278,87978600

050082

河北省石家庄中山西路398号

临床误诊误治/Journal Clinical Misdiagnosis & MistherapyCSTPCD
查看更多>>《临床误诊误治》杂志是国内最早创刊的专事误诊规律研究的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已有办刊历史近20年,国内统一刊号13-1105/R,国际统一刊号ISSN1002-3429。本刊目前为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收录期刊及中华医院管理学会临床误诊误治研究会期刊。本刊以研究疾病诊疗工作中的失误和教训,探索误诊误治的发生规律和防范措施为宗旨,以提高临床医师的诊疗水平为目的,适合各级各类医务人员阅读,本刊报道的丰富的临床病例报告,尤其对年轻医生和基层医生提高临床诊断治疗水平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孙鹏田涛李芳
    53-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首发急性期精神分裂症(SCZ)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2020 年5 月至2023 年5 月收治的129 例急性期首发SCZ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治疗8 周后评估康复效果,根据康复效果分为效果不良组 40 例和效果良好组 89 例.比较 2 组治疗前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应用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根据影响因素构建首发急性期SCZ患者康复效果不良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和临床效用.结果 129 例首发急性期SCZ患者治疗效果不良率为31.01%(40/129);效果不良组治疗前有精神病家族史占比、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及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比值、泌乳素、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高于效果良好组,治疗前年龄、文化水平、工作状态在职占比、SCZ认知功能成套测验(MCCB)评分及血清脑源性神经细胞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水平低于效果良好组(P<0.05,P<0.01);Lasso-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治疗前年龄、文化水平、PANSS评分、MCCB评分及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比值、泌乳素、GFAP、IL-1β、IL-6、TNF-α水平均为首发急性期SCZ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因素(P<0.05,P<0.01);根据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首发急性期SCZ患者康复效果不良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97(95%CI:0.841,0.953),具有较高的预测效能和较好的临床效用;基于列线图预测模型建立首发急性期SCZ患者康复效果不良的风险等级标准,提示风险等级越高康复效果不良风险就越大(P<0.01).结论 首发急性期SCZ患者康复效果与治疗前年龄、文化水平、PANSS评分、MCCB评分及血清瘦素与脂联素比值、泌乳素、GFAP、IL-1β、IL-6、TNF-α水平密切相关,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在预测患者康复效果不良方面具有较高的效能和临床效用.

    精神分裂症首发急性期康复效果影响因素分析列线图预测模型

    肌肉松弛药对全身麻醉外斜视矫正手术患儿眼位的影响及相关性研究

    明春平吉伟张晓宇李淑婷...
    60-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肌肉松弛药对全身麻醉外斜视矫正手术患儿眼位的影响及相关性.方法 选取 2021 年9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外斜视患儿80 例,均择期行全身麻醉外斜视矫正手术,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 例.对照组予常规麻醉诱导,不使用肌肉松弛药,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使用肌肉松弛药(注射用顺阿曲库铵).比较2 组麻醉诱导前(T0)、麻醉诱导后即刻(T1)、脑电双频指数(BIS)监测下浅麻醉期(T2)、BIS监测下深麻醉期(T3)时眼位评分,分析肌肉松弛药对患儿眼位变化的影响及BIS值与患儿眼位变化程度(眼位评分)的相关性;比较2 组T0~T3 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苏醒质量、使用阿托品情况和不良反应,以及2 组术前、术后3 个月斜视度、融合范围、生存质量.结果 观察组T1、T2、T3 时眼位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身麻醉过程中眼位升高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使用肌肉松弛药患儿眼位升高风险较不使用肌肉松弛药患儿低(RR=5.000,95%CI:1.169,21.391);BIS值与全身麻醉外斜视矫正手术患儿眼位评分呈正相关(r=0.781,P<0.05);观察组T1、T2、T3 时MAP、心率低于对照组(P<0.05);2 组停药至自主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手术结束至出室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使用阿托品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呛咳、体动发生率分别为 2.50%、5.00%低于对照组的20.00%、27.50%(P<0.05,P<0.01);观察组术后3 个月斜视度低于对照组,融合范围、斜视儿童生存质量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全身麻醉外斜视矫正手术患儿麻醉诱导时使用肌肉松弛药可有效稳定血流动力学水平,减少阿托品的使用,降低眼位升高风险,保障手术疗效及麻醉安全性.

    外斜视儿童矫正手术肌肉松弛药全身麻醉眼位平均动脉压苏醒质量

    体质结合辨证分型中医疗法辅助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的效果及对炎症免疫的影响

    孙岩井晓峰陆莎李梅素...
    67-7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体质结合辨证分型中医疗法辅助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效果及对炎症、免疫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1 年7 月至2022 年1 月活动期UC患者 60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医组和西医组各 30例.西医组给予美沙拉嗪肠溶片治疗,在此基础上,中医组给予体质结合辨证分型的中医疗法治疗,疗程均为 6 周.比较2 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6(IL-6)、CD3+、CD4+、CD8+、CD4+/CD8+水平,以及治疗期间不良反应.结果 中医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高于西医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6 周后,中医组腹泻、脓血便、腹痛、里急后重积分低于西医组(P<0.01);治疗6 周后,中医组TNF-α、IL-2、IL-6、CD8+低于西医组,CD3+、CD4+、CD4+/CD8+高于西医组(P<0.01);2 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 体质结合辨证分型的中医疗法辅助治疗活动期UC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炎症损伤,提高免疫水平,从而改善症状,促进病情好转,且安全性好.

    溃疡性结肠炎活动期中医疗法体质证型肿瘤坏死因子-αCD3+药物毒性

    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九合丹外敷治疗肝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的效果观察

    李丹丹王明选沈小程潘金...
    7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九合丹外敷治疗肝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的效果.方法 纳入2021 年7 月至 2022 年 9 月收治的 60 例肝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 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联合九合丹外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治疗,均治疗7d.治疗后比较2 组临床疗效,腹胀及腹痛缓解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比较2 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及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淀粉酶水平,以及2 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高于对照组的 73.33%(P<0.05).观察组治疗后腹胀及腹痛缓解时间、进食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与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 组脘腹胀痛、大便黏滞不通、发热、胸闷不舒、烦渴引饮中医证候积分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2 组CRP、IL-6、TNF-α、血淀粉酶均下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P<0.01).2 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柴芍承气汤保留灌肠联合九合丹外敷治疗肝胃实热证急性胰腺炎患者的效果良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症状、促进胃肠功能恢复,降低炎性因子及血淀粉酶水平,且安全性较好.

    急性胰腺炎肝胃实热证柴芍承气汤九合丹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6淀粉酶药物毒性

    2型糖尿病患者证候要素的发生与基础情况及实验室指标的关系

    赵博旭陈弘东
    77-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2 型糖尿病(T2DM)患者证候要素发生情况与实验室指标、基础情况的关系.方法 选取175 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研究,分析患者证候要素分布情况及组合分布情况;并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T2DM证候要素的关系.结果 175 例患者本虚证中占比最高的为阴虚证(67.4%),标实证中占比最高的为痰湿证(65.1%),16 种证候要素中占比最高的前5 位证候要素为阴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郁热证、气虚证,占比最低的2 位证候为饮停证、热毒证.复合中医证型过于分散,五证组合占比最高.按照组合分类发现,组合以虚实夹杂证为主,占比高达84.6%.年龄是血瘀证、水湿证、结热证的影响因素,病程是痰热证、阳虚证、湿浊证的影响因素,血压是阴虚证、湿热证、痰热证的影响因素,体质量指数为痰湿证、水湿证的影响因素,性别是气虚证、血虚证的影响因素,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为阴虚证、气虚证的影响因素,游离甲状腺素为郁热证、血虚证的影响因素,促甲状腺激素为阳虚证、血瘀证的影响因素,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为郁热证、肝阳证的影响因素,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为痰热证、痰湿证的影响因素,C肽为阴虚证、血瘀证、湿热证的影响因素,胰岛素是气虚证的影响因素,糖化血红蛋白为湿热证的影响因素.结论 T2DM患者以阴虚证、痰湿证、血瘀证、郁热证、气虚证为主,但复合中医证型以虚实夹杂证为主,不同证型与糖代谢指标、基础情况、甲状腺功能存在明显的关系.

    糖尿病,2型中医证候影响因素分析糖化血红蛋白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C肽促甲状腺激素

    徒手抗阻练习联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观察

    刘硕袁雷范长海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徒手抗阻练习结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 年4 月至2023年10 月收治的颈型颈椎病患者98 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 例.观察组给予徒手抗阻练习联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对照组给予徒手抗阻练习治疗,2 组均治疗 4 周.治疗后比较 2 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Spitzer生活质量指数(SQOL)评分、颈椎曲度、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颈椎活动度及椎-基底动脉血流动力学情况.结果 治疗 4 周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 95.92%(47/49)高于对照组的81.63%(40/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周、治疗4 周观察组颈部疼痛、颈部压痛、颈部活动度评分及NDI评分低于对照组,Borden值、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2 周、治疗4 周观察组颈部右侧屈、前屈、左旋、左侧屈、右旋、后伸活动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 2 周、治疗 4 周观察组左侧椎动脉、基底动脉、右侧椎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4 周观察组SQOL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徒手抗阻练习联合舒筋整复手法治疗颈型颈椎病可提升患者颈椎活动度,恢复颈椎正常曲度及功能,还能调节血流动力学,减轻临床症状,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颈型颈椎病徒手抗阻练习舒筋整复手法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颈椎功能血流动力学生活质量

    清热解毒方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儿童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痰热闭肺证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张思源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清热解毒方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痰热闭肺证患儿的效果及对肺功能、炎性因子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4 年1 月至2024 年8 月收治的106 例RMPP痰热闭肺证患儿,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观察组(清热解毒方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和对照组(纤维支气管镜治疗)各 53 例.2 组治疗2 周后评估治疗效果和支气管黏膜损伤修复情况,比较2 组治疗前、治疗2 周后肺功能指标、中医证候积分、炎性因子、免疫功能指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 2 周后,观察组愈显率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支气管黏膜修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治疗2 周后,2 组最大呼气流量、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用力肺活量较治疗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2 组治疗2 周后咳嗽、发热、咳黄黏痰、气喘积分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各项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2 周后,2 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淀粉样蛋白A/C反应蛋白、白细胞介素-23、γ-干扰素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P<0.01).2 组治疗 2 周后CD3+、免疫球蛋白A、CD4+/CD8+、免疫球蛋白G水平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P<0.01).2 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热解毒方联合纤维支气管镜治疗能抑制RMPP痰热闭肺证患儿体内炎症反应,改善临床症状及免疫功能,增强肺功能,且安全较好.

    支原体肺炎难治性儿童清热解毒方纤维支气管镜用力肺活量肿瘤坏死因子-α免疫球蛋白

    隐匿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研究进展

    郑泽宇夏黎红付洋姜一弘...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隐匿性听力损失以纯音测听结果正常,但伴有严重噪声环境下言语识别功能障碍为特点.目前,有1%~10%的听阈正常人群有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症状表现.与其他类型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不同,隐匿性听力损失的病理损伤不伴有毛细胞死亡或丢失,而以毛细胞和螺旋神经节细胞间带状突触丢失为主要表现.早期患有隐匿性听力损失的患者未来更易产生老年性听力损失,对耳毒性药物和噪声的耐受性也会发生显著下降.因此,为了更好应对隐匿性听力损失带来的影响,本文就隐匿性听力损失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隐匿性听力损失带状突触诱发因素发病机制诊断方法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