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廖玉华

月刊

1001-1439

lcxxgbzz@qq.com

027-85726342-8821

430022

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Cardi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主办。主要栏目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心电图分析、病例报告、综述、进修苑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从日本最新指南看心肌炎诊治的更新

    袁璟龙琦
    8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日本循环学会于2023年3月发布了《2023JCS心肌炎诊断和治疗指南》,结合近年研究进展,对心肌炎分类、诊断、预后、治疗以及特殊类型心肌炎等内容进行更新.本文就2023JCS指南的部分要点进行提炼和解读,以期为我国临床医生管理心肌炎患者提供一定的实践指导.

    心肌炎慢性炎症性心肌病日本循环学会JCS指南

    中国变异型心绞痛临床研究面临机遇与挑战

    沈玉祥
    84-8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冠状动脉(冠脉)严重痉挛(功能性闭塞)引起的变异型心绞痛(variant angina pectoris,VAP)在中国相当常见.由于理论认识不足和临床诊治经验不够丰富,致使漏诊、误诊甚至误治的情况时有发生.本文就VAP有关基本概念、基础理论、冠脉痉挛药物激发试验、VAP诊断标准、VAP与相关心血管疾病重大事件(急性心肌梗死、梗死后心绞痛、冠脉介入后自发性心绞痛、晕厥、心脏骤停及猝死等)的关系及VAP临床分型的价值等进行阐述,有助于解决临床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提高VAP的诊治水平,进一步推动对VAP的深入临床研究.

    变异型心绞痛急性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变异型心绞痛晕厥变异型心绞痛猝死

    左心耳封堵器相关性血栓的预测因素研究进展

    马楠熊芊卉戴凯徐佳祥...
    8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器械相关性血栓(DRT)已被认为是左心耳封堵(LAAO)的重要并发症,与术后卒中发生率增加有关,高龄、缺血性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左心耳增大、左心室射血分数降低、非阵发性心房颤动等被认为导致LAAO术后DRT危险性增高,然而关于DRT的预测因素仍然众说纷纭,无统一认识.本文通过分析国内外相关文献,对目前DRT的预测因素作一回顾及评述.

    经皮左心耳封堵术非瓣膜性心房颤动器械相关血栓栓塞

    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维利西呱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研究进展

    赵烊烊彭杰成
    96-100页
    查看更多>>摘要: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HF)是心血管疾病发展的终末结局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最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随着进一步的研究,HF的治疗正在不断完善,然而HF患者的高住院率和高病死率在目前依旧是一大难题,其生活质量和预后仍处于较低水平.而维利西呱作为一种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以其独特的作用机制和良好的安全性、耐受性为HF治疗提供了新思路,可谓潜力巨大.本文就维利西呱的作用通路、安全性、耐受性方面以及目前相关临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维利西呱心力衰竭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动剂一氧化氮-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环磷酸鸟苷信号途径

    螺内酯治疗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醛固酮逃逸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

    周明双郑绍莹张雯易春秀...
    100-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螺内酯治疗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A)患者醛固酮逃逸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3年3月云南省阜外心血管病医院收治的144例PA患者资料,根据螺内酯治疗前后醛固酮浓度变化分为非逃逸组和逃逸组,比较两组患者用药前临床资料,同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144例PA患者中68例患者发生了醛固酮逃逸,醛固酮逃逸发生率为47.22%.与非逃逸组相比,逃逸组用药前肾功能不全比例更低,血浆醛固酮(立位)、醛固酮(卧位)、尿素氮(BUN)、同型半胱氨酸(HCY)、C反应蛋白(CRP)、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水平及尿微量白蛋白/肌酐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肾功能不全病史、血浆醛固酮(立位)、醛固酮(卧位)、T3、FT3、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是PA患者治疗后醛固酮逃逸的影响因素(分别为β=-0.985,OR=0.373,P=0.031;β=-0.063,OR=0.938,P=0.002;β=-0.060,OR=0.942,P=0.014;β=-1.103,OR=0.332,P=0.029;β=-0.631,OR=0.532,P=0.010;β=-0.249,OR=0.780,P=0.044).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用药前血浆醛固酮(立位)、FT3、TSH水平是PA患者治疗后发生醛固酮逃逸的独立危险因素(分别为 β=-0.053,OR=0.949,P=0.031;β=-0.910,OR=0.402,P=0.042;β=-0.379,OR=0.685,P=0.013).结论:部分PA患者在螺内酯治疗后出现醛固酮逃逸现象,用药前血浆醛固酮(立位)、FT3、TSH水平是该现象的独立危险因素.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螺内酯醛固酮逃逸

    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相关性的meta分析

    孙静赵燚林怡雷蓝...
    108-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meta分析评估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与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及死亡风险的相关性.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3年7月24日.经过文献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篇文献,其中7篇为队列研究,9篇为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队列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Hcy水平正常者相比,Hcy水平较高者全因死亡率(RR=2.38,95%CI:1.71~3.32)、代谢性心血管疾病(RR=1.91,95%CI:1.46~2.49)、卒中(RR=2.26,95%CI:1.91~2.67)和冠心病(RR=2.32,95%CI:1.40~3.83)的发生/死亡风险增加;RCT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叶酸联合B族维生素干预可降低人体内Hcy水平(RR=-2.85,95%CI:-3.86~-1.83),但试验组和对照组全因死亡率、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心肌梗死和卒中的发生/死亡风险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队列研究结果显示,体内Hcy水平升高会增加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和全因死亡风险.RCT结果显示,叶酸联合B族维生素干预虽然能降低体内Hcy水平,但远期内并不能观测到对代谢性心血管疾病的影响.

    同型半胱氨酸代谢性心血管疾病meta分析队列研究随机对照试验

    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患者的临床价值及预后研究

    赵倩张艳乔荞邓爱云...
    116-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A-ECMO)支持治疗难治性心源性休克(RCS)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2023年4月于我院因RCS接受VA-ECMO行辅助治疗9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VA-ECMO辅助治疗前、后超声心动图参数变化,根据VA-ECMO撤机成功与否将其分为成功组(73例)和失败组(21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血流动力学及生化指标结果,分析影响患者脱机的独立风险因素.结果:①不同病因间左室每搏量(LVSV)、左室射血分数(LVEF)、二尖瓣侧壁瓣环收缩速度(Sa)、主动脉瓣口前向血流速度(AV)、速度-时间积分(VT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急性心肌缺血(AMI)组比较,暴发性心肌炎(FM)组、原发性心源性休克(CS)组的LVSV、LVEF、VTI测值更低(均P<0.05).②94例患者中73例患者成功撤机,21例撤机失败,成功组ECMO辅助时间明显小于失败组(P<0.05).③与ECMO建立前比较,成功组与失败组建立后的心率(HR)、LVESV、E/e'、血红蛋白(HGB)、血小板(PLT)及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LVSV、LVEF、三尖瓣瓣环收缩速度(S')、Sa、AV、VTI、TAPSE、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WBC)存在组间差异(均P<0.05).与失败组比较,成功组在ECMO建立前、后血乳酸(Lac)、WBC、尿素/血肌酐(Urea/Crea)、休克指数(SI)、D-二聚体(D-dimer)、CRP、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ALT、PLT存在组间差异(均P<0.05).④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S'、Lac、AST、ALT、Urea/Crea是影响RCS患者脱机成功的影响因素.结论:VA-ECMO治疗可显著改善RCS患者心脏功能,S'、Lac、AST、ALT、Urea/Crea是脱机成功的影响因素.

    体外膜肺氧合难治性心源性休克超声心动图动静脉体外膜肺氧合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与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分析及对长期预后的影响

    张静宜肖华孙琦陶晓峰...
    122-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中,血清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FGF21)浓度与心肌纤维化程度的相关性,探讨FGF21水平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2月就诊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确诊为AMI的患者24例(AMI组)与健康志愿者18例(对照组).所有对象均完成心脏磁共振检查,应用第三方软件CVI42分析磁共振图像,分析得出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及心肌纤维化程度LGE%,并测定血清FGF21浓度,进行统计学分析.进一步根据血清FGF21浓度将AMI组分为FGF21浓度正常组(13例)和增高组(11例),通过住院电子病历系统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电话或门诊随访患者的长期预后,包括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恶性心律失常等不良心血管事件及出院后1年的心脏超声检查结果,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12月31日.结果:①AMI患者的血清FGF21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FGF21浓度与LGE(r=0.763,P<0.01)、LDL(r=0.314,P=0.043)、CK-MB(r=0.444,P<0.01)、CK(r=0.455,P=0.026)呈正相关,与 HDL(r=-0.423,P<0.01)呈负相关.在心肌纤维化预测中,FGF21的截断值为0.14 ng/mL时,曲线下面积(AUC)为0.718,灵敏度为66.7%,特异度为77.8%.③预后分析结果发现FGF21增高组与正常组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但FGF21增高组出院后LVEF改善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AMI患者中,FGF21浓度显著升高,且与心肌纤维化程度具有显著正相关性,同时AMI早期FGF21浓度高对患者长期预后有益.

    心脏磁共振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1急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

    应用2D-STE评价沙库巴曲缬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伴左心房扩大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

    尤小雪李馨欣李莉余佳...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伴左房扩大患者的降压疗效,并观察是否对左心房大小有逆转、对其功能有改善作用,同时与RAAS抑制剂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22年4月1日-2022年10月1日就诊于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符合研究标准的原发性高血压早期伴左心房扩大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98例和对照组96例,观察组采用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对照组采用以RAAS抑制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2个月内将受试者血压降至目标血压水平,总计5个月后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心率、常规超声指标包括左心房内径(LAD)、左心房最大容积(LAVmax)、左心房容积指数(LAVi)、二尖瓣血流E峰与二尖瓣环处侧壁和间隔舒张早期速度的平均值e'的比值(E/e')、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室间隔厚度(IVST)、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T)、二尖瓣舒张早期E峰与舒张晚期A峰峰值速度的比值(E/A)、二维斑点追踪成像(2D-STE)指标包括左心房收缩期应变及应变率(LASS及LASR-S)、左心房舒张早期应变及应变率(LAS-E及LASR-E)、左心房舒张晚期应变及应变率(LAS-A及LASR-A)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①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均显著下降(P<0.05),但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治疗前后LAD、LAVmax、LAVi、LVEF、IVST、LVPWT、LVEDD、E/A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的E/e'水平在治疗后均显著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的E/e'水平在治疗后下降显著.③在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的LAS-S及LASR-S、LAS-E及LASR-e绝对值均显著升高(P<0.05),并且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相反,两组的LAS-A及LASR-A绝对值在治疗后均明显下降(P<0.05),并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观察2D-STE技术评价左心房功能的相关参数后发现,在血压控制相同的水平下,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对患者左心房功能的改善效果优于以RAAS抑制剂为基础的降压治疗方案.

    沙库巴曲缬沙坦左心房功能原发性高血压二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技术

    TAPSE/PASP评估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

    石亚楠原芳徐予
    134-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ricuspid annular plane systolic excursion,TAPSE)与肺动脉收缩压(pulmonary artery systolic pressure,PASP)的比值是评估右心室-肺动脉耦联的重要指标.本研究评估TAPSE/PASP对老年射血分数保留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患者的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2月-2021年7月于阜外华中心血管病医院住院的年龄>65岁HFpEF患者466例,以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作为复合终点,2022年11月-2022年12月完成随访.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终点事件的危险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TAPSE、PASP及TAPSE/PASP对复合终点的预测价值.采用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组间的累积生存率.结果: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TAPSE/PASP≤0.35 mm/mmHg、低钠血症、血糖、缺血性心肌病为老年HFpEF患者发生复合终点事件的独立预测因子.ROC曲线显示,TAPSE/PASP、TAPSE及PASP对老年HFpEF患者发生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预测AUC分别为 0.843(95%CI 0.807~0.879,P<0.001)、0.810(95%CI 0.770~0.849,P<0.001)、0.716(95%CI 0.669~0.764,P<0.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显示,TAPSE/PASP≤0.35 mm/mmHg组患者的累积生存率显著低于TAPSE/PASP>0.35 mm/mmHg组(P<0.001).结论:TAPSE/PASP是老年HFpEF患者全因死亡和心力衰竭再住院的独立预测因子.TAPSE/PASP>0.35 mm/mmHg时生存率较高.

    右心室-肺动脉耦联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肺动脉收缩压射血分数保留型心力衰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