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血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血液学杂志
临床血液学杂志

宋善俊 陆道培 胡丽华

双月刊

1004-2806

lcxyzz@qq.com

027-85726342-8806

430022

湖北武汉解放大道1277号

临床血液学杂志/Journal Journal of Clinical Hematology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被国家科技部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被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认定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设有专家笔谈、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研究报告、综述、进修苑、学术争鸣、经验介绍及病例报告等栏目。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髓细胞白血病-1在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夏月平马梦雪张静楠田甜...
    576-5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检测髓细胞白血病-1(Mcl-1)在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中的表达,分析Mcl-1的表达在DLBCL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43例DLBCL患者的淋巴结石蜡病理标本的Mcl-1表达,所有患者均接受6~8个疗程R-CHOP方案免疫组织化疗,根据2014版Lugano评效标准,疗效达完全缓解(CR)或部分缓解(PR)且1年内无复发者为初始治疗有效组(26例);疗效为疾病稳定(SD)、疾病进展(PD),或曾达到CR或PR,但在缓解后1年内复发者为初始治疗无效组(17例).分析Mcl-1表达与DLBCL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以及其在初始治疗有效组和无效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别.结果:Mcl-1阳性率为58.1%(25/43),其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有无B症状等临床特征均无相关性(P>0.05);Mcl-1在初始治疗有效组阳性率为38.5%(10/26),无效组阳性率为88.2%(15/17),两组之间Mcl-1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l-1表达阳性组对初始治疗无效的概率是阴性组的15.625倍,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的表达作为预测治疗反应因素的假设不成立.Mcl-1和Bcl-2联合预测模型的效果要优于Mcl-1或Bcl-2表达的单独预测模型.结论:Mcl-1阳性与否可作为对初始治疗反应不佳的预测因素,Bcl-2和Mcl-1共表达是DLBCL患者一种理想的独立预后因素.

    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Bcl-2Mcl-1靶向治疗抑制剂

    银川地区HIV检测现状及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追踪情况分析

    闫玉刚李芹张耀翔张宇新...
    582-585,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艾滋病病毒抗原/抗体(HIV-Ag/Ab1+2)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进行追踪、检测,为献血者归队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22-2023年因HIV-Ag/Ab1+2检测单试剂反应性被屏蔽献血者85例,电话召回重新采样,采用2个厂家的试剂进行HIV-Ag/Ab1+2检测(ELISA),核酸检测(HIV NAT)采用单检模式,补充抗-HIV确证试验-免疫印迹试验(WB),按归队流程检测,分析检测数据,确定可以归队的献血者.结果:采用两个厂家的试剂检测HIV-Ag/Ab1+2标本87 654例,单试剂反应性85例,经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确认均为阴性;第一轮归队85例献血者电话召回重新采样46例(39例因不在本地或联系不上未能召回),有1例ELISA双试剂、NAT、WB均阳性,献血者永久屏蔽,20例仍为单试剂反应性,25例解除屏蔽可以参加献血,归队率54.3%(25/46);第二轮归队召回20例献血者,仍有16例为单试剂反应性,4例解除屏蔽可以参加献血,总归队率63.0%(29/46);29例归队献血者参加献血检测结果均合格.结论:采用ELISA双试剂加NAT单检,补充WB确认试验对单试剂反应性献血者进行归队检测的流程、方法是安全、可行的;献血者ELISA筛查试验中使用两个厂家的检测试剂是有必要的;归队检测可以消除献血者疑虑,使有献血意愿的献血者继续参加献血.

    献血者追踪献血者归队单试剂反应性核酸检测

    Rh系统简单特异性自身抗体血清学鉴定与分析

    张刘仟马玲邵雷臧炫月...
    586-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2例Rh系统简单特异性自身抗-e抗体案例的鉴定和分析,了解简单特异性自身抗体的血清学特征.方法:采用常规血清学方法对患者进行ABO、Rh表型分型,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患者血清及放散液中抗体进行检测;进一步采用不同表型细胞对患者血清吸收后进行抗体鉴定,并对吸收后细胞再次放散检测.结果:患者均为e抗原阳性,血清和放散液中表现出抗-e抗体格局,该抗体只能被e抗原阳性细胞吸收,而不能被e抗原阴性细胞吸收.结论:该2例抗体为简单特异性自身抗e抗体,不能被e抗原阴性细胞吸收,与类抗体特征存在区别.

    简单特异性自身抗体抗体鉴定抗-e

    抗体类型与效价在血液应用及献血者队伍保留中的应用探索

    杨红梅邹昕马思飞陈敏洁...
    590-593,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含不规则抗体献血者血液洗涤方案和临床应用情况及献血者队伍屏蔽归队模式.方法:对RhD阴性确认、ABO正反定型不符、O细胞反应及医院反馈有不规则抗体的血液标本进行抗体筛查及抗体特异性鉴定,对检出抗体的献血者根据抗体类型及效价制定相应红细胞制品洗涤次数并发往临床,相应血浆制品均报废,同时建立不规则抗体阳性数据库并对检出抗体献血者根据效价和抗体类型建立屏蔽归队间隔期.结果:190 780例献血者中不规则抗体阳性者186例(0.097%),非特异性抗体常规洗涤3次,特异性抗体且效价≤16洗涤3次,特异性抗体且效价>16洗涤4次,累计共制备186袋洗涤红细胞并再次检测符合要求发往临床,其总合格率为99.5%,效价≤16的合格率100.0%.对含不规则抗体献血者建立相应资料库,IgM型抗体显示适宜献全血并建议献血时再次进行抗体筛查;IgG型抗体暂缓12个月献血并建议献血时再次进行抗体筛查.结论:对不规则抗体阳性献血者建立屏蔽归队模式,对不规则抗体阳性血液根据抗体类型、效价建立制备洗涤方案,防止血液资源浪费并保留献血者人群.

    抗体类型抗体特异性抗体效价血液应用

    1例抗-G联合抗-D抗体导致交叉配血不合的病例

    姜叶灵车燕佳汤兰桂
    594-59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对RhD阴性患者血清中不规则抗体的鉴定,为患者临床输血安全提供保障.方法:运用Rh血型抗原分型,细胞筛选及吸收试验对患者的血液标本进行抗体鉴定.结果:通过试验鉴定,患者血清中检出抗-G及抗-D抗体.结论:RhD阴性患者血清中的抗-G抗体导致其与RhD阴性供者配血不合.

    抗-G抗体Rh血型抗原分型不规则抗体

    《临床血液学杂志》稿约

    后插1-后插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