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
临床医学

秦省

月刊

1003-3548

clinmed@vip.163.com

0371-65995212

450003

河南省郑州市经三路7号

临床医学/Journal Clinical Medicine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体外膜肺氧合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效果观察

    张萌萌王海波李云鹏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体外膜肺氧合(ECMO)与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联合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ARDS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6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ECMO与CRRT联合治疗。比较两组基本资料、氧合情况[动脉氧分压(PaO2)、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合指数、动脉血乳酸水平]、炎症指标[白细胞计数、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 Ⅱ评分)以及治疗相关指标。结果 治疗前,两组PaO2、PaCO2、氧合指数及乳酸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PaO2、氧合指数明显升高,PaCO2、动脉血乳酸水平显著降低,且研究组上述指标变化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白细胞计数、PCT、CRP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白细胞计数、PCT、CRP水平均明显降低,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APACHE Ⅱ评分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 d后,两组APACHE Ⅱ评分均显著下降,且研究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和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MO联合CRRT治疗ARDS患者效果显著,能够改善氧合功能,减轻炎症反应,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降低病死率,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策略。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体外膜肺氧合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

    血清CRP、ALT、CK-MB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评估有机磷中毒病情程度和预后的研究

    崔伟强孙枫林张小启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C反应蛋白(CRP)、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水平及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 Ⅱ)评估有机磷中毒病情程度和预后关系。方法 选取许昌市中心医院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有机磷中毒患者8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病情严重程度将研究组患者分为轻度组(n=25)、中度组(n=31)、重度组(n=26)。测定受试者血清CRP、ALT、CK-MB水平,记录患者入院后24 h内APACHEⅡ评分,采用Spearman相关性检验,分析血清CRP、ALT、CK-MB水平、APACHE Ⅱ评分与有机磷中毒的疾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治疗后,根据预后情况,将82例研究对象分为存活组68例、死亡组14例。比较存活组、死亡组血清CRP、ALT、CK-MB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结果 轻度组、中度组、重度组的血清CRP、ALT、CK-MB水平及APACHE Ⅱ评分随着中毒严重程度增加而上升(P<0。05)。血清CRP、ALT、CK-MB水平、APACHE Ⅱ评分与有机磷中毒的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r=0。671、0。716、0。739、0。684,P<0。001)。死亡组血清CRP、ALT、CK-MB水平、APACHE Ⅱ评分均高于存活组(P<0。05)。根据各项指标绘制的预测有机磷中毒患者预后不良的ROC曲线显示,血清CRP、ALT、CK-MB水平、APACHE Ⅱ评分及联合检验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64、0。725、0。778、0。691、0。876。结论 血清CRP、ALT、CK-MB水平、APACHE Ⅱ评分与有机磷中毒疾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且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中毒后的预后情况。

    有机磷中毒超敏C反应蛋白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肌酸激酶同工酶APACHEⅡ评分

    冠状动脉搭桥术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的效果比较

    李靖凯董晓龙卢锋赵鹏...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治疗左主干冠状动脉(LMCA)病变的效果。方法 将焦作市人民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86例左主干冠状动脉病变患者按治疗方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3例。对照组行CABG治疗,观察组行PCI治疗。比较两组住院时间、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脑钠肽(BNP)、N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心功能分级改善情况、术后6个月心血管不良事件(MACCE,包括心绞痛、心肌梗死、再次血运重建、心源性死亡等)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LVEF、BNP、NT-proBNP、心功能 NYHA分级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再次血运重建发生率、MACCE总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但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绞痛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ABG与PCI治疗LMCA病变的近期治疗效果相近,但CABG远期预后效果优于PCI,而PCI术后恢复时间更短。

    冠状动脉搭桥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左主干冠状动脉心功能指标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与低通气综合症患者合并低氧血症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的影响

    胡筱赵源征
    13-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与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合并低氧血症对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郑州大学第五附属医院收治的因夜间打鼾待诊睡眠呼吸暂停患者163例的临床资料,最终选择5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夜间最低血氧分为夜间有低氧血症45例为研究组,夜间无低氧血症12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颈动脉内膜斑块的检出情况,分析颈动脉内膜斑块形成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结果 对照组颈动脉内膜斑块的检出率为16。7%(2/12),研究组为71。1%(32/45),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x2=11。667,P=0。001)。两组性别(P=0。012)、年龄(P=0。732)、体质指数(P=0。150)、微觉醒指数(P=0。104)、总胆固醇(P=0。275)、三酰甘油(P=0。491)、高密度脂蛋白(P=0。076)、低密度脂蛋白(P=0。304)、血糖(P=0。623)、糖化血红蛋白(P=0。302)、血同型半胱氨酸(P=0。887)及尿酸(P=0。622)比较,差异均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斑块长径(P<0。001)、厚度(P<0。001)、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P<0。001)、整夜最低血氧饱和度(SpO2)(P<0。001)及整夜SpO2<90%时长(P<0。00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斑块长径、厚度、AHI、整夜SpO2<90%时长均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整夜最低SpO2则低于对照组(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示:颈动脉斑块长径与AHI呈正相关,AHI每增加1个单位,可导致颈动脉斑块长径增加0。111个单位。颈动脉斑块厚度与整夜最低SPO2呈负相关,整夜最低SPO2每降低1个单位,颈动脉斑块厚度会增加0。043个单位。结论 OSA患者夜间低氧血症与颈动脉斑块的形成相关性密切,睡眠期间最低血氧饱和度越低,整夜呼吸事件发生越频繁,形成颈动脉斑块的风险越高。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氧血症颈动脉内膜斑块

    改良式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

    赵惠杰于敏李晓敏刘一洁...
    17-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改良式病灶切除术(宫体病灶处横H型切口)联合曼月乐治疗子宫腺肌症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5月至2023年5月开封市妇产医院收治的60例子宫腺肌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改良式病灶切除术治疗,研究组给予改良式病灶切除术联合曼月乐治疗。比较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术后1年复发率、临床相关指标、月经相关情况。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6。67%(29/30),明显高于对照组[76。67%(23/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1年复发率(3。33%,1/30)低于对照组(20。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改善临床相关指标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在改善与月经相关的情况上取得更好的效果(P<0。05)。结论 在子宫腺肌症治疗中,改良式病灶切除术与曼月乐联合能显著增强治疗效果,降低术后复发率。

    改良式病灶切除术曼月乐子宫腺肌症痛经

    《临床医学》关于严防不法分子冒用本刊名义征稿、收费的特别提醒

    20页

    血清IL-6、IL-17水平及ROMA指数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

    李超华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7水平及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ROMA)指数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在漯河市中心医院拟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的9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入院时检测血清IL-6、IL-17水平,计算ROMA指数。术后随访2年,统计患者术后复发情况,根据术后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与未复发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血清IL-6、IL-17水平及ROMA指数,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IL-6、IL-17水平及ROMA指数对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结果 随访2年,90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29例(32。22%),未复发61例(67。78%)。复发组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IL-6、IL-17、ROMA指数水平均高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CA125、HE4、IL-6、IL-17、ROMA指数水平升高均是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OR>1,P<0。05)。绘制ROC曲线,血清IL-6、IL-17、ROMA指数单独及联合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7、0。749、0。737、0。882。结论 血清IL-6、IL-17及ROMA指数水平上调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增加有关,肿瘤细胞减灭术前检测血清IL-6、IL-17及ROMA指数水平有助于预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术后复发风险。

    卵巢癌肿瘤细胞减灭术白细胞介素-6白细胞介素-17卵巢癌风险预测模型指数复发

    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比较

    王培韩嵘灿崔金雷
    2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与螺钉内固定治疗后踝关节骨折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21年12月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五临床医学院收治的后踝关节骨折患者58例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29例。两组均进行内固定治疗,对照组采用螺钉,试验组采取微型钢板。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踝关节功能[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Kofoed评分标准)]、踝关节活动度、炎症反应[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骨折愈合、初次下床时间、住院天数较短(P<0。05)。术后3个月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疼痛、活动度、功能评分较高(P<0。05)。术后1年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内翻、外翻活动度较低,且跖屈活动度较高(P<0。05)。术后7 d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CRP、IL-6水平较低(P<0。05)。试验组并发症发生率[6。90%(2/29)]较对照组[34。48%(10/29)]低(P<0。05)。结论 与螺钉内固定比较,微型钢板内固定在后踝关节骨折患者中能缩短骨折愈合时间及住院天数,促使踝关节功能尽快恢复,改善踝关节活动度,并能减轻炎症反应、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踝关节骨折微型钢板内固定螺钉内固定

    贝伐珠单抗联合Cape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血清CEA、CA199水平的影响

    陈守华姚卫东徐美华肖金章...
    2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贝伐珠单抗联合CapeOx化疗方案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效果及对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199(CA199)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1年1月至2023年3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64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CapeOx化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贝伐珠单抗治疗,比较组间化疗前后血清CEA、CA199水平、生存时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及临床疗效。结果 观察组化疗后血清CEA、CA199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总生存期与对照组比较均明显延长(P<0。05)。观察组化疗后客观缓解率、疾病控制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化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贝伐珠单抗联合CapeOx化疗可进一步提高化疗效果,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延长生存时间,且安全性较高。

    CapeOx化疗方案贝伐珠单抗晚期结直肠癌

    软通道下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伴脑疝的效果

    张宾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软通道下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BGCH)伴脑疝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8月至2022年9月郑州阳城医院收治的90例BGCH伴脑疝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n=44)采取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及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研究组(n=46)实施软通道下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出血量、颅骨缺损面积、血肿残留率、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3 d、7 d炎症反应指标[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术前及术后1个月、3个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3个月预后。结果 研究组颅骨缺损面积、出血量低于对照组,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3 d、7 d研究组血清IL-1β、CRP、MMP-9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研究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P<0。05)。研究组预后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软通道下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治疗BGCH伴脑疝可减少颅骨缺损面积,降低术中出血,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风险,促进术后神经功能恢复,改善患者预后。

    脑疝基底节区脑出血软通道下微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并发症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