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微信平台结合CBL在消化内科课外见习中的应用效果

    王晓晗沈月玉韩丰吴一鸣...
    164-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信平台结合案例教学(CBL)在消化内科课外见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将嘉兴大学附属医院本科 191 班及 192 班的 52 名医学生作为试验组(微信平台结合CBL进行课外见习教学),将本科 193班及194 班的 56 名医学生作为对照组(传统课堂见习教学)。采用问卷调查收集试验组医学生对消化内科感兴趣的话题;并通过问卷调查评估试验组的教学效果;比较两组的考试成绩及成绩分布情况。结果 试验组医学生对消化内科感兴趣方面包括临床案例(24/37)、操作视频(7/37)、临床处置(5/37)等。试验组医学生对传统课堂见习教学和微信平台结合CBL的教学方式、课堂效果、课堂参与讨论情况及学习方法引导的满意度均为100%。试验组的成绩分布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6)。结论 在消化内科课外见习带教中,微信平台结合CBL能够很好地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参与度,提高考试成绩,且优秀及良好的人数分布更多,值得在教学中推广应用。

    微信平台案例教学消化内科课外见习

    5G+AI技术赋能医学本科教学改革的相关探索

    陈玲蒋雨枫
    168-171,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医学本科教学一直面临着理论与实践不均衡、教学模式陈旧等问题。近年来,5G和人工智能(AI)的迅猛发展为医学本科教学改革提供了新机遇。本综述旨在分析 5G+AI技术在医学本科教学中的应用,探讨其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基础设施与资源、数据隐私与安全等方面的影响,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对医学本科教学现状进行详细分析,发现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探讨 5G+AI技术如何赋能医学本科教学改革,包括理论课程的在线图书馆应用、AI辅助教学、临床技能中心的 5G化等方面,综合考察该技术在推进AI应用、革新医学课程体系、实现仿真模拟等方面的优势,同时对 5G+AI技术在医学本科教学中面临的挑战进行分析。5G+AI技术在医学本科教学改革中具有广阔前景,可以通过提高教学效果、个性化教学、实现虚拟实践等方式全面推进医学本科教学水平。然而,要充分发挥其优势,还需解决基础设施建设、教师培训、数据隐私等方面的挑战。期望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实现医学本科教学更科学、更高效的目标。

    医学本科教学改革5G人工智能

    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与肥胖的相关性及其潜在机制的研究进展

    杨梅张利华孙婧
    172-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是学龄期常见的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影响到儿童生活及学习,成年期的ADHD会有认知及品行障碍。近年来因生活习惯改变及社会压力等问题,ADHD的患病率日益增高,研究发现肥胖会加重ADHD的核心症状,对ADHD儿童的日常生活带来负面影响。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肥胖与ADHD之间存在广泛的联系,但目前研究方向是ADHD与肥胖共患病的病理机制,主要集中在影像学、神经生化以及遗传之间。本文旨在全面阐述肥胖影响ADHD的发病及其潜在病理生理机制,以促进ADHD患儿进行多方面医学管理,并对于研发治疗ADHD药物具有重要意义。

    肥胖注意缺陷多动障碍遗传免疫心理应激肠-脑轴昼夜节律

    右美托咪定局部用药在电视辅助胸腔镜肺切除术后镇痛中的研究进展

    覃禹翱邹学军
    176-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VATS)因缩短手术时间、提高患者耐受性以及改善患者术后康复等优势,目前已逐步成为肺切除的主要手术方式。然而,VATS肺切除手术术后镇痛方法的选择尚无统一标准。近年来,随着多模式镇痛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采用胸椎旁神经阻滞(TPVB)、胸段硬膜外阻滞(TEA)、肋间神经阻滞(INB)及竖脊肌平面阻滞(ESPB)等镇痛方法并联合各类镇静镇痛药物,可明显改善患者围术期镇痛效果、降低术后止痛药消耗、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本文就右美托咪定(DEX)作为佐剂复合不同方法区域神经阻滞在VATS肺切除手术术后镇痛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以便为其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右美托咪定电视辅助胸腔镜手术神经阻滞镇痛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无复流现象的研究进展

    麦迪娜·卡热王钊迪力亚尔·阿地里
    180-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最为凶险的心血管疾病之一。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PCI)可迅速开通闭塞血管恢复心肌血流灌注,显著降低此类患者的死亡率及改善预后。然而,部分患者在开通闭塞血管后心肌灌注受损仍然存在,即出现冠状动脉内无复流(NR),降低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本文就NR的定义、诊断、相关危险因素、防治措施等进行了回顾,并对新技术进行了展望,旨在加强对STEMI患者PCI术后出现NR的关注。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手术无复流预测因素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急性髓系白血病作用的研究进展

    熊欣涂传清
    184-18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是一类具有多种生物活性的天然药物,目前已发现其不仅具有显著的抗疟疾作用,还具有强大的抗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作用。青蒿素及其衍生物通过促进活性氧(ROS)的生成、诱导细胞自噬、下调抗凋亡蛋白髓系白血病1(MCL-1)和B淋巴细胞瘤-2基因(BCL-2)、激活同源性磷酸酶-张力蛋白(PTEN)/蛋白激酶B(AKT)途径等多种方式发挥抗AML作用。AML是一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具有高缓解率、易复发、预后差的特点。目前AML临床一线治疗方案已经数十年没有改变,急需找到一种新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本文就近些年青蒿素及其衍生物抗AML作用的研究进展做出综述,以期能为AML新的治疗方案提供思路和方向。

    青蒿素青蒿琥酯双氢青蒿素急性髓系白血病

    活性氧在肾癌中的研究进展

    何灼彬罗帆梁凯轩叶木石...
    190-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活性氧(ROS)是细胞内一类氧的单电子还原产物,具有很高的氧化性,能参与细胞内多种生命活动,且与肾癌的发生发展和治疗有很大关系。诱导凋亡、自噬和周期阻滞的发生是目前治疗癌症的常规机制,而在肾癌中ROS又与其有着密切联系。放疗在以往肾癌的治疗中并不常见,调节ROS结合放疗是一种新的治疗手段。本文将对ROS在肾癌细胞的凋亡、自噬、细胞周期阻滞和放化疗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以及靶向ROS所面临的困难进行综述。

    活性氧肾癌凋亡自噬周期阻滞

    精准医疗时代下不同分子亚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治疗进展

    叶振生谢忠
    195-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精准医疗的快速发展和肿瘤相关分子标志物研究的不断深入,结直肠癌(CRC)相关分子标志物的检测和应用已经成为临床实践中的重要环节。在CRC治疗中,不同的分子亚型有着不同的治疗反应和预后。本综述旨在总结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不同分子亚型的治疗进展及其与临床治疗和预后之间的关系,以为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精准医疗转移性结直肠癌分子亚型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稿约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编辑部
    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