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VV-ECMO治疗重度ARDS患者的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

    陈建军司林杰周亮亮李欣欣...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静脉-静脉体外膜肺氧合(VV-ECMO)治疗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的效果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以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100例重度ARDS患者,其中采用VV-ECMO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高频振荡通气治疗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氧合指标及预后;分析经VV-ECMO治疗重度ARDS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治疗24、72 h后,研究组的氧合指数、pH和动脉血氧分压(PaO2)均高于对照组,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血乳酸水平和呼气末正压(PEEP)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存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同预后患者的年龄、ECMO之前机械通气时间、发病至ECMO时间、ECMO治疗时间、心率、平均动脉压(MAP)、血乳酸和降钙素原(PCT)水平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ECMO之前机械通气时间、发病至ECMO时间、血乳酸以及PCT是经VV-ECMO治疗重度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VV-ECMO治疗可改善重度ARDS患者的氧合指标,且年龄、ECMO之前机械通气时间、发病至ECMO时间、血乳酸和PCT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体外膜肺氧合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预后

    胎儿静脉导管分流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及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

    柯珂孙素丽李令民
    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胎儿静脉导管(DV)分流率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HDCP)胎儿宫内窘迫及严重程度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HDCP胎儿窘迫孕妇(窘迫组,n=92)、单纯HDCP孕妇(HDCP组,n=92)和同胎龄段产检结果正常的孕妇(对照组,n=92)为研究对象,依据胎儿宫内窘迫程度将窘迫组分为轻度窘迫组、中度窘迫组及重度窘迫组。测定研究对象的舒张压(DBP)、收缩压(SBP)及DV分流率;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DV分流率诊断HDCP胎儿宫内窘迫及重度窘迫的价值。结果 窘迫组的孕妇DBP、SBP及胎儿DV分流率高于HDCP组和对照组(P<0。05);HDCP组的孕妇DBP、SBP及胎儿DV分流率高于对照组(P<0。05)。窘迫组中,47例轻度窘迫,29例中度窘迫,16例重度窘迫;重度窘迫组的孕妇DBP、SBP及胎儿DV分流率高于中度窘迫组和轻度窘迫组(P<0。05);中度窘迫组的孕妇DBP、SBP及胎儿DV分流率高于轻度窘迫组(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胎儿DV分流率对HDCP胎儿宫内窘迫和重度窘迫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曲线下面积(AUC)=0。802、0。868],灵敏度分别为77。2%和93。8%,特异度分别为77。2%和65。8%。结论 胎儿DV分流率对HDCP胎儿宫内窘迫及严重程度的诊断效能较高。

    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儿宫内窘迫静脉导管分流率

    职业性苯中毒的特征调查及危险因素分析

    牛进何微任红芸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在职苯系物接触人员职业性苯中毒的特征并分析其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6年1月至2019年 1月随访到疾控中心的80名在职苯系物接触人员为研究对象,统计其年龄、体质量指数(BMI)、性别、合并疾病、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分析在职苯系物接触人员职业性苯中毒发生情况;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在职苯系物接触人员职业性苯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 80名在职苯系物接触人员中,有20名(25。00%)人员发生职业性苯中毒,纳入发生组;有60名(75。00%)人员未发生职业性苯中毒,纳入未发生组。两组的年龄、BMI、性别、合并疾病、吸烟史、酗酒史、经济收入及行业类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企业所有制、企业规模、岗位类型、自我防护意识及接触苯系物工作限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企业所有制为私企、企业规模为小型企业、岗位类型为涉苯一线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及接触苯系物工作年限≥10年是在职苯系物接触人员职业性苯中毒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企业所有制为私企、企业规模为小型企业、岗位类型为涉苯一线工作人员、自我防护意识薄弱及接触苯系物工作年限≥10年均是在职苯系物接触人员职业性苯中毒发生的危险因素,应增加对该类在职苯系物接触人员的关注度,及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

    职业性苯中毒特征调查危险因素

    胰体尾切除术后发生胃排空延迟的危险因素分析

    刘凯吴凌悦王维陶立德...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胰体尾切除术(DP)后发生胃排空延迟(DGE)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6月至2023年6月于扬州大学附属医院肝胆外科接受DP的7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DGE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75例患者中有16例(21。3%)术后发生DGE,其中A级12例(16。00%),B级3例(4。00%),C级1例(1。3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GE组与非DGE组的术后腹腔出血、术后B级/C级胰瘘、术后腹腔感染、术后乳糜瘘占比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术后B级/C级胰瘘是DP术后发生DG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术后B级/C级胰瘘是DP术后发生DGE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手术期避免胰瘘的发生有助于降低DGE的发生率。

    胰体尾切除术胃排空延迟危险因素

    CT评分系统联合MPV、RDW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

    刘蕃荔洪英张宏曹媛媛...
    18-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CT评分系统联合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红细胞分布宽度(RDW)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06例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预后情况将其分为死亡组(16例)和存活组(90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指标;分析CT评分系统联合MPV、RDW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效能。结果 死亡组的急性生理学与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PACHE Ⅱ)、改良CT严重指数(MCTSI)评分及MPV、RDW高于存活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APACHE Ⅱ、MCTSI评分、MPV、RDW是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P<0。05)。CT评分系统、MPV、RDW联合预测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准确度、灵敏度、特异度明显高于CT评分系统及MPV、RDW(P<0。05)。结论 CT评分系统联合MPV、RDW对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

    CT评分系统急性胰腺炎平均血小板体积红细胞分布宽度

    盐酸氨溴索联合特布他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COPD稳定期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及对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的影响

    刘晓东柳双双牛永亮
    22-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盐酸氨溴索联合特布他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伴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我院收治的50例COPD稳定期伴变应性鼻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治疗方式差异将其分为对照组(25例,特布他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和观察组(25例,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盐酸氨溴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Toll样受体4(TLR4)、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辅助性T细胞17(Th17)、免疫球蛋白E(IgE)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盐酸氨溴索联合特布他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可有效提高COPD稳定期伴变应性鼻炎患者的临床效果,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水平,改善炎症、免疫等相关因子水平,值得推广。

    盐酸氨溴索特布他林皮下特异性免疫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变应性鼻炎

    胃镜下食管套扎联合胃底组织胶栓堵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的临床效果

    王雯菁姚红娟乔京贵孙利慧...
    26-29,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胃镜下食管套扎联合胃底组织胶栓堵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8年2月至2020年4月就诊于我院的100例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将其分为A组(n=50)和B组(n=50)。A组采用胃镜下食管硬化联合胃底组织胶栓堵术治疗,B组采用胃镜下食管套扎联合胃底组织胶栓堵术。比较两组的再出血情况、治疗效果、实验室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及住院天数。结果 B组的再出血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两组的血红蛋白(HGB)水平、白细胞计数(WBC)、血小板计数(PLT)、凝血酶原时间(P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以及总胆红素(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34。00%,显著高于A组的8。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比于胃镜下食管硬化联合胃底组织胶栓堵术,胃镜下食管套扎联合胃底组织胶栓堵术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效果更好,可降低再出血率,提高治疗总有效率,但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临床可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手术方案选择。

    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胃底组织胶栓堵术食管静脉曲张硬化术胃镜

    腰髂部触发点内热针与冲击波治疗腰源性腹痛的效果

    郭强任建红高晓猛党彩艳...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腰髂部触发点内热针与冲击波治疗腰源性腹痛的效果。方法 选取50例腰源性腹痛患者,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5例。观察组采用腰髂部触发点内热针治疗,对照组采用腰髂部触发点的冲击波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疗程结束时及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疗程结束时,对照组的VAS评分低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6个月,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简明健康状况调查表(SF-36)各维度评分均显著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3个月,观察组的躯体疼痛、精力及社会功能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过程中均未发生不良反应,未服用镇痛药物。结论 腰髂部触发点内热针与冲击波疗法短期内均能有效缓解疼痛,但前者较后者治疗腰源性腹痛的远期效果更好。

    腰源性腹痛内热针触发点冲击波

    蛛网膜下腔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比较

    束薇薇邵东华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蛛网膜下腔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在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择期行单侧腹股沟疝修补术的70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麻醉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T组(超声引导下TAPB)和S组(蛛网膜下腔阻滞),每组35例。比较两组的麻醉效果。结果 T组的完成阻滞所需时间、达到最高感觉阻滞平面麻醉时间明显长于S组(P<0。05);T组的最高感觉阻滞平面低于S组(P<0。05)。T组的不良事件总发生率低于S组(P<0。05)。T组不同时间点的心率(HR)及平均动脉压(MA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S组不同时间点的HR及MAP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6、12、24、48h,T组的视觉模拟评估法(VAS)评分均低于S组(P<0。05);T组的术后镇痛时间长于S组(P<0。05)。结论 与蛛网膜下腔阻滞相比,超声引导下TAPB可为老年腹股沟疝修补术患者提供更好的术中血流动力学管理和术后镇痛效果,且不良事件发生率较低。

    腹股沟疝修补术超声腹横肌平面阻滞蛛网膜下腔阻滞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的效果及对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的影响

    程媛媛安家瑶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替米沙坦治疗扩张型心肌病(DCM)的效果及对心肌纤维化、心室重构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12月收治的60例DCM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入院编号的奇偶性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替米沙坦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后,两组的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ST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降低,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水平均升高,且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小于对照组,心排血量(CO)、左室射血分数(LVEF)、每搏输出量(SV)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沙库巴曲缬沙坦联合替米沙坦治疗DCM的效果较好,可抑制心室重构,缓解心肌纤维化,提升心脏功能,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沙库巴曲缬沙坦替米沙坦扩张型心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