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旬刊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效果的Meta分析

    周金禧竹燕杰罗燕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价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的效果。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Embase、PubMed和The Cochrane Library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至 2022年4月),纳入复方血栓通胶囊治疗NPDR的随机对照研究。2位分析员独立筛选、阅读、提取文献资料并评价相关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3 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 8 条文献,包括1048 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可显著提高患者的临床疗效[RR=1。27,95%CI(1。18,1。36),P<0。00001],减轻黄斑水肿[MD=-26。27,95%CI(-35。72,-16。83),P<0。00001],改善患者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MDPSV=1。10,95%CI(0。82,1。39),P<0。00001;MDEDV=0。73,95%CI(0。60,0。86),P<0。00001;MDRI=-0。02,95%CI(-0。03,-0。01),P<0。00001];试验组与对照组的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复方血栓通胶囊可显著提高NPDR患者的临床疗效、减轻黄斑水肿、改善眼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但对视网膜中央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无显著改善作用。

    复方血栓通胶囊非增殖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系统评价Meta分析

    红外荧光显像技术联合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应用效果

    王云生王兴越薛金才田尤新...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红外荧光显像技术联合纳米炭在甲状腺癌根治术中识别甲状旁腺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21年 6月至2022年 2 月收治的120 例甲状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 60例。两组患者均行双侧甲状腺全切除术+双侧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和/或侧颈淋巴结清扫术,同时对照组常规应用纳米炭识别甲状旁腺完成手术,观察组应用红外荧光显像技术联合纳米炭识别甲状旁腺完成手术。比较两组的应用效果。结果 术后 1d,观察组的血钙、甲状旁腺素(PT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低钙血症、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红外荧光显像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癌根治术中可辅助识别甲状旁腺,联合纳米炭负显影可弥补纳米炭不能使甲状旁腺与脂肪、胸腺等未黑染组织相区别的不足,从而有效保护甲状旁腺功能,减少并发症发生。

    红外荧光显像技术纳米炭甲状腺癌根治术甲状旁腺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转诊患儿出院时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分析

    祝轲成怡冰林莉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转诊患儿出院时血糖水平的影响因素。方法 以河南省儿童医院2014年至 2022 年住院的124 例DKA患儿为研究对象。根据糖尿病的诊断标准进行分组,满足出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为出院时血糖正常组(n=93),满足出院时空腹血糖≥7。0 mmol/L为出院时血糖异常组(n=31)。分别从住院病历中提取患儿的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并进行比较;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人口学资料、临床症状和实验室检查指标与出院时血糖值是否正常的相关性。结果 患儿家庭有稳定收入与出院时血糖值异常呈负相关(P<0。05)。有深大或叹气样呼吸、有感染症状、症状数量与出院时血糖值异常呈正相关(P<0。05)。结论 有感染症状及临床症状较多的DKA患儿出院时血糖异常的风险增大,家庭有稳定收入的DKA患儿出院时血糖异常的风险减小。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血糖院前急救转诊

    基于生物信息技术探讨湿润烧伤膏治疗糖尿病足的作用机制

    李开燕何於成周丁鹏曾昭洋...
    16-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浅究湿润烧伤膏(MEBO)治疗糖尿病足(DF)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CMSP)数据库获取MEBO的活性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靶点信息,将获得靶点通过UniProt数据库统一基因名称;通过人类基因综合数据库(GeneCards)查询DF的相关靶标基因,利用Venny2。1 将MEBO药物活性成分靶点与DF靶点相映射,获得潜在作用靶点。将交集靶点导入STRING网站进行分析,并使用Cytoscape3。10。0 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选出关键靶点基因。将交集靶点导入Metascape进行GO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并通过Cytoscape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结果 MEBO治疗DF的主要化学成分是小檗碱、汉黄芩素、黄麻苷A、黄连碱、黄柏酮等;关键作用靶点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一氧化氮合酶3(NOS3)、蛋白激酶B1(AKT1)、白细胞介素-1B(IL-1B)、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等;关键作用通路为AGE-RAGE、HIF-1、VEGF、NF-κB等信号通路。结论 本研究初步揭示了MEBO的有效成分可以从多靶点、多通路治疗DF,发挥着改善微环境、抑制创面感染及促进组织修复再生等作用。

    湿润烧伤膏糖尿病足网络药理学作用机制

    利拉鲁肽防治糖尿病心肌病的研究进展

    李向庚高媛杨浩孙淑艳...
    21-24,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糖尿病心肌病(DCM)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受到人们的高度关注。利拉鲁肽是一种降糖药,还具有保护心肌的作用。基于此,本文从DCM发病机制的角度出发,以利拉鲁肽对DCM的治疗作用为中心进行论述,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利拉鲁肽治疗DCM的最新进展。

    糖尿病心肌病利拉鲁肽心肌细胞作用机制

    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白治繁韦静张春兰张笑燕...
    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住院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衰弱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21 年 9 月至 2022 年 8 月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榆林市第二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横断面调查。采用自制的一般资料调查表、衰弱表型量表(FP)、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简易营养评估量表(MNA-SF)、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 231 例老年 2型糖尿病患者中,有 111 例(48。05%)存在躯体衰弱,84 例(36。36%)存在认知障碍,61 例(26。41%)存在认知衰弱。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性别、年龄、夜间睡眠时长、服用安眠药、规律运动、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并发症、营养状况以及抑郁住院老年 2 型糖尿病患者的认知衰弱发生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规律运动、抑郁、服用安眠药、营养状况是住院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住院老年2 型糖尿病患者认知衰弱发生率较高,且其影响因素较多,医护人员应重视此类患者的认知衰弱状况,为其提供针对性、全方位、多角度的干预策略,同时为患者提供延续性居家干预策略,以预防或减缓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老年患者2型糖尿病认知功能衰弱

    超声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疗效的Meta分析

    牛丹李博玲张怡亢春苗...
    30-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采用Meta分析比较超声指导液体复苏与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GDT)在脓毒性休克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Ovid、Scopus、Embase、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WANFANG)、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中国临床实验数据中心和ClinicalTrials。gov,搜集从建库至 2022 年 10 月 23 日有关比较超声指导液体复苏和EGDT在脓毒性休克中应用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RCT)。采用Review Manager5。3 统计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8篇文献,包括 482 例脓毒性休克患者,3 篇文献风险偏移较低。Meta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的 6、12、24 h 乳酸清除率(LCR)、急性肾损伤(AKI)发生率、28d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的 24h复苏液体总量、24h液体净平衡量低于对照组(P<0。00001);试验组的组织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的治疗 6h后每小时尿量多于对照组(P<0。00001);试验组的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9、0。002)。结论 超声指导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可降低24h复苏液体总量及组织水肿发生率,增加治疗 6h后每小时尿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及ICU住院时间。

    超声脓毒性休克液体复苏早期目标导向治疗

    止痛消炎膏治疗慢性湿疹分子作用机制网络药理学研究

    王星星王欣郭佑帧吴卿...
    36-39,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网络药理学探讨止痛消炎膏治疗慢性湿疹的分子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和分析平台(TCMSP)、中医药综合数据库(TCMID)、PubChem数据库筛选止痛消炎膏的潜在活性成分[口服生物利用度(OB)≥30%,类药性(DL)≥0。18]。采取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作用靶点,与DisGeNET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治疗靶点数据库(TTD)获得慢性湿疹疾病靶点相映射,得到止痛消炎膏治疗慢性湿疹的潜在靶点。利用Cytoscape3。7。2软件构建止痛消炎膏-活性成分-靶点网络图,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PPI)网络图,并在R软件中使用Bioconductor生物信息软件包对止痛消炎膏的作用靶点进行GO功能分析和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 止痛消炎膏中有186 个潜在活性成分,将止痛消炎膏与湿疹作用靶点相匹配,两者取交集后获得药物-疾病共同靶点 115 个;番泻叶甙、白当归醚、白当归脑、大黄酸、大黄苷、迷迭香酸等可能是止痛消炎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主要活性成分,其作用于TNF、IL-6、AKT1、CXCL8、IL-2、STAT3 等靶点,参与转录调控及药物反应等生物过程,通过卡波西氏肉瘤相关疱疹病毒感染、TNF信号通路、Toll样受体信号通路、C型凝集素受体信号通路等发挥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结论 番泻叶甙、白当归醚、白当归脑、大黄酸、大黄苷、迷迭香酸等在止痛消炎膏治疗慢性湿疹中具有重要意义;调节炎症通路及干预炎症的发生发展可能是止痛消炎膏治疗慢性湿疹的作用机制。

    网络药理学止痛消炎膏慢性湿疹靶点通路

    覆膜支架治疗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致主动脉夹层1例——个案报道并文献复习

    王京刘博虎张小冉谢仁华...
    40-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1例覆膜支架治疗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致主动脉夹层患者并复习相关文献。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21 年12 月14日昆明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1 例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分析锁骨下动脉狭窄的手术方式、注意事项、术中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结果 本报道患者为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术中出现锁骨下动脉-胸主动脉夹层,造影剂渗出。使用血管覆膜支架覆盖破口,再次造影无动脉造影剂持续渗出,术后经胸部增强CT明确诊断,本次手术并发症考虑由球囊扩张成形过程中球囊对血管的扭矩和剪切力造成,半年后复查未见动脉造影剂渗出,未见主动脉夹层。结论 覆膜支架治疗左侧锁骨下动脉狭窄球囊成形术致主动脉夹层的效果良好。神经介入医师应对经皮血管腔内成形术并发症予以重视,做到尽早发现并做出正确的诊断,尽快对并发症进行正确的处理,避免病情进一步恶化,尽可能减少并发症带来的不良后果,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

    锁骨下动脉血管腔内成形术主动脉夹层

    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1例并文献复习

    李淑娟杨新伟周林艳
    45-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报道 1例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ADF),并进行文献复习,以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认识。方法 归纳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市中医医院 2021 年 9 月28 日收治的 1 例ADF患者的病历资料,对术中标本进行HE和免疫组化染色,记录并观察HE、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治疗与随访情况。结果 巨检显示灰黄组织 3块,总直径 0。8 cm。镜检显示真皮内结节状、不规则成片或成巢的梭形至卵圆形组织样细胞,内含有含铁血黄素颗粒和多灶性出血性囊腔、无内皮细胞内衬,为假血管性腔隙。免疫组织化学结果:CD34(-)、S-100(-)、Desmin(-)、SMA(-)、β-Catenin(-)、HMB-45(-);Vimentin(+)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CD68(+)定位于细胞膜和细胞质,呈棕黄色;Ki-67(5%+)定位于细胞核,呈棕黄色。患者术后随访 1 年未复发。结论 ADF有一定的复发风险和交界恶性潜能,临床症状缺乏特异性,及时正确的诊断能使患者获益,治疗以尽早手术完整切除为主,后期建议定期随访。

    动脉瘤样皮肤纤维组织细胞瘤表皮囊肿鉴别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