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肿瘤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临床肿瘤学杂志

秦叔逵

月刊

1009-0460

lczlx@csco.org.cn,lczlx@vip.163.com

025-84400143;80864363

210002

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

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解放军第八一医院主办的肿瘤学专业刊物,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肿瘤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以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读者对象为广大的肿瘤工作者和相关的医药卫生工作者。本刊由著名的肿瘤学家吴孟超院士、孙燕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肿瘤专家储大同教授担任主编,并由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的多名专家担任编委,对保证本刊的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本刊的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因子逐年上升,受到了军内外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目前已成为临床肿瘤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一本肿瘤学专业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早期临床研发中对于关键要素的审评考量

    仝昕吕俊郝瑞敏宋媛媛...
    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联合治疗是抗肿瘤药物增加疗效和克服耐药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型抗肿瘤药物的不断出现,不同作用机制和不同类型的药物联合越来越多.从单药扩展到联合用药,对于临床研究的关键要素,如用药人群、给药策略等可能会有所调整,因此在临床研究早期阶段就应该思考如何进行探索,以提高关键注册研究的成功概率,也是业界关注的热点.本文结合既往新药审评经验,阐述当下在早期临床研究时对于联合用药的关键问题或要点的综合考量,以供业界同仁研发参考.

    抗肿瘤药物联合治疗给药剂量安全性有效性

    真实世界中经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肝细胞癌患者临床应用调研分析

    秦叔逵邱文生熊建萍古善智...
    6-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肝细胞癌(HCC)是原发性肝癌最常见的病理学类型,约占 90%.中国是全球肝癌发病率和病死亡人数最高的国家.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的HCC患者在病因、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与分期、治疗策略选择和预后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高度异质性.在HCC的治疗中,经动脉化疗栓塞(TACE)作为一项重要的介入技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对中国接受TACE治疗的HCC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TACE治疗情况和临床结局等进行了系统调研和分析.方法 以2012 年至 2019 年中国原发性肝癌临床登记调查数据库中至少接受过 1 次TACE治疗的HCC患者为调研对象,对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TACE治疗情况等进行描述分析,并且观察比较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存期.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5342 例至少接受过1 次TACE治疗的HCC患者.中位年龄为 56.9 岁(范围:18.6~92.1 岁),以男性为主(占 84.0%);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占 75.7%,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占 3.2%;94.3%患者在治疗前ECOG 评分为0~1 分.在可进行临床分期的患者中,巴塞罗那临床肝癌(BCLC)分期中 0~A期占 31.9%,B~C期占 65.0%,D期占 3.1%;而在全部患者中,选择TACE治疗作为首次治疗的患者达到 89.7%.中位随访 10.7 个月,全部患者 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 60.2%、35.1%和 25.6%.BCLC分期对接受TACE治疗患者的生存结局具有明显影响(P<0.05).结论 TACE治疗HCC时,可进一步考虑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临床分期,以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肝细胞癌经动脉化疗栓塞临床病理特征临床结局

    消癌平注射液对多西紫杉醇在大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及体外CYP450酶活性的影响研究

    陈诗绮张凤庞涛焦晓栋...
    14-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消癌平注射液(XAP)对大鼠体内多西紫杉醇(DOC)药代动力学与体外细胞色素P450(CYP450)酶活性的影响.方法 对 24 只SD雄性大鼠实施体内研究,随机分为A组(DOC对照组)、B组(XAP+DOC组)、C组[(咪达唑仑(MDZ)对照组)]、D组(XAP+MDZ组)共 4 组.借助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检测给药后 5、10、20、30 min和 1、2、3、4、6、8、12、24 h大鼠血清中DOC/MDZ浓度,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通过重组CYP450 酶 3A4(CYP3A4)的体外反应体系展开研究,制备人肝微粒体,以MDZ为底物探究XAP对CYP450 酶活性的抑制作用,考察XAP对DOC代谢的影响.结果 体内药代动力学结果显示,XAP可使DOC的Cmax 和AUC0→t 分别增加 150%(P<0.01)和60%(P<0.05);t1/2 和MRT分别为(4.24±1.78)h、(3.92±1.14)h,较DOC对照组显著延长;XAP可使MDZ的消除延长,半衰期t1/2 延长至(0.962±0.19)h,MRT延长至(1.008±0.13)h,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1510.078±242.11)ng·h/ml,均显著高于MDZ对照组(P<0.05).以MDZ为底物进行的体外抑制实验表明,XAP(10~100 mg/ml)和C21 总甾体提取物(10~50 μg/ml)能明显抑制人肝微粒体CYP3A4 活性.结论 XAP与DOC联合使用后,DOC的血药浓度升高,DOC的多个药代动力学参数明显改变,XAP对DOC的消除有抑制效能,同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CYP3A4 受抑制有关.

    肿瘤消癌平注射液多西紫杉醇细胞色素P450药物(中药)-药物相互作用药代动力学细胞色素P450酶3A4

    MiR-28-5p靶向DOK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魏校通闫威陈勇田志峥嵘...
    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微小RNA(miR)-28-5p通过靶向酪氨酸激酶下游蛋白 4(DOK4)对口腔鳞状细胞癌细胞增殖的调控作用.方法 下载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口腔癌数据库,分析miR-28-5p、DOK4 与口腔鳞状细胞癌临床表型的关系;转染miR-28-5p模拟物(mimics)、miR-28-5p抑制剂(inhibitor)及对照物(NC)、pcDNA3.1-DOK4 及空载体(Vector)、DOK4 干扰序列(siDOK4).CCK-8法和克隆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的细胞增殖能力;检测各组细胞的抗氧化能力和细胞活性氧(ROS)含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28-5p与DOK4 的靶向关系;观察DOK4 过表达对细胞增殖和口腔鳞状细胞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相较于癌旁口腔组织,miR-28-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上调,DOK4 mRNA下调(P<0.05);临床分期Ⅳ期、M1 期、G3~G4 分级患者miR-28-5p水平高于临床分期Ⅰ~Ⅲ期、M0 期、G1~G2 分级者(P<0.05);临床分期Ⅳ期、N1 期、G3~G4 分级患者DOK4 mRNA水平低于临床分期Ⅰ~Ⅲ期、N0 期、G1~G2 分级者(P<0.05);DOK4 高表达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均高于DOK4 低表达组(P<0.05).与miR-NC组比较,miR-28-5p inhibi-tor组miR-28-5p水平、细胞活性和集落形成数降低(P<0.05).与miR-NC组比较,miR-28-5p mimics组DOK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与Vector组比较,DOK4 过表达组细胞和移植瘤组织中DOK4 mRNA和蛋白表达升高,细胞活性、集落形成数、肿瘤体积及重量降低(P<0.05);与miR-28-5p inhibitor组比较,miR-28-5p inhibitor+siDOK4 组的DOK4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降低,细胞增殖活性、集落形成数、还原型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PH/NADP+)、谷胱甘肽/氧化性谷胱甘肽(GSH/GSSG)升高,ROS含量降低(P<0.05).结论 miR-28-5p在口腔鳞状细胞癌中表达上调,通过靶向抑制DOK4 表达,降低ROS水平,促进细胞增殖.

    口腔鳞状细胞癌增殖微小RNA-28-5p酪氨酸激酶下游蛋白4活性氧

    RNF13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邱振孙岳军
    3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环指蛋白 135(RNF135)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方法 收集2015 年 1 月至 2016 年 12 月 90 例 ESCC 组织及癌旁组织.从高通量基因表达(GEO)数据库获取 ESCC 表达的数据集(GSE118037、GSE132867、GSE116958),采用在线工具GEO2R筛选ESCC组织与正常组织中具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对差异表达最显著的上调基因 RNF135,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检测其在 3 组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RNF135 在 90 例不同级别ESCC组织中的表达情况.采用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RNF135 表达患者的总生存时间(OS).结果 3 个数据集取交集后共筛选出ESCC中的差异表达基因 93 个,表达上调 44 个,表达下调 49 个.选择表达上调最显著的RNF135 进行后续研究.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与癌旁组织比较,RNF135 在ESCC组织中的表达增加(P<0.0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RNF135 高表达率为 56.7%(51/90),低表达率为 43.3%(39/90).RNF135 表达与WHO级别有关(P<0.01),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最大径和手术方式无关(P>0.05).全组中位 OS 为 20.4(95%CI:18.555~22.245)个月.RNF135 低表达组的中位OS为 27.6(95%CI:23.779~31.421)个月,RNF135 高表达组的中位OS为 18.0(95%CI:16.270~19.73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RNF135 在ESCC中表达显著增加,并且与患者的不良预后有关.

    食管鳞状细胞癌环指蛋白135基因分析预后

    多模态超声在肝肿瘤穿刺活检中的应用价值

    唐胜滢孔文韬闻宝杰吴云...
    37-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多模态超声对肝肿瘤穿刺活检成功率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8 年 9 月至 2021 年8 月 429 例接受肝肿瘤穿刺患者的临床与影像学资料.根据多模态超声对病灶穿刺方案是否有影响,分为常规超声组(n= 244),穿刺方案不受影响;多模态超声组(n=189),穿刺方案受多模态超声影响.通过分析病灶直径、边界、回声等特点,比较两组穿刺活检的准确率.结果 全组 433 个病灶在不同超声模式下可全部显示,常规超声组 244 个病灶经常规超声引导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 92.6%(226/244),多模态超声组 189 个病灶经多模态超声评估后引导穿刺活检的准确率为 91.0%(172/189),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40).433 个病灶中恶性病灶 376 个(86.8%),良性病灶 22 个(5.1%).常规超声组的假阴率为 7.4%(18/244),多模态超声组为 9.0%(17/189).全组主要并发症为轻微疼痛及少量出血.结论 多模态超声可以通过改善病灶显示率,提高常规超声显示不佳以及引导穿刺活检有难度病灶的活检准确率.

    肝肿瘤多模态超声穿刺活检

    Gustave Roussy Immune Score—结直肠癌患者的新型预后评分

    韦珊珊胡文蔚耿一婷
    43-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Gustave Roussy Immune Score(GRIm评分)在结直肠癌(CRC)根治术后患者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 2004 年 6 月至 2019 年 8 月 271 例CRC根治术后患者.分析GRIm评分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CRC患者无病生存时间(DFS)曲线,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CRC患者预后的因素;校准曲线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检验基于GRIm评分的列线图的预测效能.结果 GRIm评分与性别、肿瘤部位、神经侵犯、N分期、美国癌症联合委员会(AJCC)分期、白蛋白(ALB)评分和乳酸脱氢酶(LDH)评分有关(P<0.05);GRIm简化评分与肿瘤部位、肿瘤直径、癌栓、ALB评分和LDH评分有关(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GRIm评分是影响CRC患者DFS的独立因素(HR =2.546,95%CI:1.644~3.943,P<0.05).包括GRIm评分的列线图对CRC患者DFS的预测能力优于第 8 版AJCC分期系统.结论 GRIm评分是影响CRC患者DFS的独立因素,基于GRIm评分的列线图可以帮助临床医师有效评估CRC患者的预后,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

    结直肠癌GRIm评分列线图预后

    鼻咽癌调强放疗期间重度口腔黏膜炎相关参数的预测因素分析

    邓智毅叶祎菁李定波曾宪海...
    50-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接受调强放疗(IMRT)的鼻咽癌患者发生严重口腔黏膜炎(SOM)的影响因素,建立预测SOM的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NTCP)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 对 2021 年 6 月至 2022 年 3 月接受评估和治疗的 95 例鼻咽癌患者的临床变量和辐射剂量学参数进行回顾性分析.使用基于最小绝对值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模型建立NTCP模型,确定SOM的最佳预测因素.建立单变量截止剂量NTCP模型,以确定剂量-体积限制,并对NTCP模型的辨别能力进行评价.结果 95 例患者中有 43 例(45.3%)出现SOM.利用LASSO法筛选变量,IMRT后鼻咽癌患者V35、T分期、年龄和诱导化疗周期数是影响SOM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NTCP模型为S=-16.220+(V35×0.059)+(T分期×0.655)+(年龄×0.083)+(诱导化疗周期数×0.537).基于V35 拟合体积-反应曲线,拟合参数包括T分期、年龄、诱导化疗周期数,当鼻咽癌患者口腔黏膜V35约为 44.5%时,SOM风险为 50.0%.NTCP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 0.89(95%CI:0.83~0.96).结论 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预测SOM的NTCP模型,尤其是V35,可用于预测鼻咽癌患者放疗后SOM的发病风险.

    鼻咽癌剂量学参数重度口腔黏膜炎调强放疗正常组织并发症概率模型

    恶性肿瘤患者2019-nCoV感染前后围化疗期对凝血功能的影响分析

    季发和高金平朴瑛
    56-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回顾性分析 2019 冠状病毒(2019-nCoV)感染前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前后对凝血指标的影响.方法 收集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4 月2019-nCoV感染前后的恶性肿瘤患者62 例,记录2019-nCoV感染前每周期化疗前后、感染康复后每周期化疗前后以及第 4 周期化疗结束后 1 个月的血常规、凝血指标变化情况.结果 与第 1 周期化疗前比较,化疗后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NLR)升高,淋巴细胞(LYM)、血小板(PLT)均下降(P<0.05);与第 2 周期化疗前比较,化疗后NEU、NLR升高,而LYM和PLT下降(P<0.05).2019-nCoV感染康复后,第 3、4 周期化疗前后NEU、LYM、NLR、PL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9-nCoV感染康复后重启化疗前及第 4 周期化疗结束后 1 个月NLR明显升高,而LYM和PLT则仍低于化疗前(P<0.05).第 1 周期化疗前和第 2 周期化疗后比较,D-二聚体水平升高(P<0.05).感染 2019-nCoV康复后,第3 周期化疗前和第4 周期化疗后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和D-二聚体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感染 2019-nCoV康复后重启化疗前及第 4 周期化疗结束后 1 个月PT、INR、APTT、FIB和D-二聚体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处于高凝状态的恶性肿瘤患者合并感染 2019-nCoV康复后,化疗不会对凝血功能造成显著影响,在有效控制肿瘤恶性发展的同时不会造成血栓形成风险进一步增加.

    恶性肿瘤2019冠状病毒化学治疗凝血功能

    可疑淋巴结导丝定位在乳腺癌前哨淋巴结状态评估中的应用价值

    付慧穆为民吕艳丽李毅...
    6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在评估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 2015 年 6 月至 2021 年 4 月 313 例乳腺癌病例,术前在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手术中行SLNB和超声定位可疑淋巴结活检,对前哨淋巴结(SLN)、可疑淋巴结分两组标本行病理诊断,比较单纯SLNB与SLNB联合可疑淋巴结活检评估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转移状态的差异.结果 313 例患者术前均行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及亚甲蓝染色.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成功 312 例,检出率为 99.7%(312/313).亚甲蓝染色成功 279 例,检出率为 89.1%(279/313).166 例术中证实可疑淋巴结即为SLN,符合率为 53.0%(166/313).术后病理证实,腋窝淋巴结阴性 258 例,腋窝淋巴结阳性 55 例,其中SLNB阳性 44 例,SLNB联合可疑转移淋巴结活检阳性 55 例.SLNB假阴性 11 例,假阴性率 20.0%(11/55),灵敏度为 80.0%(44/55),准确率为 96.1%(268/279).SLNB联合可疑淋巴结活检预测腋窝淋巴结状态未见假阴性,灵敏度为 100.0%(55/55),准确率为 100.0%(313/313).与单纯SLNB比较,SLNB联合可疑淋巴结活检能显著降低假阴性的发生率(P<0.001).两种方法一致性检验的Kappa值为 0.865(P<0.001).结论 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联合SL-NB预测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状态优于单纯SLNB,且以亚甲蓝作为示踪剂配合超声引导下导丝定位可疑淋巴结操作相对简单,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应用前景.

    乳腺癌可疑淋巴结活检超声引导导丝定位前哨淋巴结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