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肿瘤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肿瘤学杂志
临床肿瘤学杂志

秦叔逵

月刊

1009-0460

lczlx@csco.org.cn,lczlx@vip.163.com

025-84400143;80864363

210002

南京市杨公井34标34号

临床肿瘤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Clinical Oncology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和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解放军第八一医院主办的肿瘤学专业刊物,为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刊登肿瘤临床研究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经验,国内外的最新研究动态与进展,以及与临床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等,读者对象为广大的肿瘤工作者和相关的医药卫生工作者。本刊由著名的肿瘤学家吴孟超院士、孙燕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著名肿瘤专家储大同教授担任主编,并由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的多名专家担任编委,对保证本刊的质量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近年来本刊的办刊质量不断提高,影响因子逐年上升,受到了军内外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广泛好评,目前已成为临床肿瘤工作者不可缺少的一本肿瘤学专业读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血清ANGPTL4诊断T1期结直肠癌术前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意义

    蒋志斌李伟王顺贺屹巍...
    260-2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生成素样蛋白(ANGPTL)4 联合肿瘤标志物用于预测结直肠癌(CRC)术前淋巴结转移(LNM)的临床价值.方法 以 2020 年3 月至2022 年11 月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八〇医院收治的178 例黏膜下浸润(T1)CRC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经影像学和术后组织病理学确定LNM组 80 例,非LNM组 98 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ANGPTL4 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CRC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LNM的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分析血清ANGPTL4 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LNM的效能.结果 LNM组血清ANGPTL4[1.68(1.17,3.16)AU vs.0.73(0.23,1.40)AU]、CEA水平[1.50(0.80,2.29)ng/ml vs.0.91(0.48,1.85)ng/ml]均高于非LNM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血清ANGPTL4 水平中位值分为高水平组(≥0.93AU)和低水平组(<0.93AU).血清 AN-GPTL4 高水平亚组女性患者比例略高,LNM发生率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发现MSI、CEA和ANGPTL4水平是影响T1 期CRC患者发生LNM的独立因素(P<0.05).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ANGPTL4 和CEA可以诊断LNM(P<0.05).当血清ANGPTL4≥0.93AU和CEA≥4.35ng/ml时,两者联合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78(95%CI:0.829~0.927).结论 术前血清ANGPTL4 具有成为预测T1 期CRC患者发生LNM生物标志物的潜力,且联合肿瘤标志物诊断效能更高.

    结直肠癌血管生成素样蛋白4淋巴结转移黏膜下浸润肿瘤标志物

    hMLH1和miR-148a表达与散发性结直肠癌微卫星不稳定性的关系

    岑红兵赵建红汪洪倪慧峰...
    265-2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散发性结直肠癌(sCRC)组织中人类错配修复基因 1(hMLH1)蛋白和miR-148a表达及其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的关系.方法 收集黄冈市中心医院病理科保存的sCRC组织标本 90 例及其对应癌旁正常组织.收集患者临床病历资料,采用多重荧光PCR法检测组织DNA微卫星不稳定性,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组织hMLH1 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组织miR-148a表达量,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分析miR-148a和hMLH1 mRNA靶向关系.结果 90 例sCRC组织中,检出MSI 29 例(32.22%),hMLH1 蛋白表达缺失 24 例(26.67%).经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分析,miR-148a mimics可抑制含有hMLH1 mRNA 3'UTR-WT序列的报告基因质粒的荧光素酶活性;而且hMLH1 蛋白表达缺失组织中miR-148a相对表达量高于未缺失组织(P<0.05);此外MSI组织中hMLH1 蛋白表达缺失率和miR-148a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微卫星稳定性(MSS)组织.右半结肠和直肠部位、pN0/1 期、pM0 分期hMLH1 蛋白表达缺失率和MSI比例高于左半结肠、pN2 期、pM0 期(P<0.05);另外肿瘤直径>5.0 cm、右半结肠和直肠、pT3/4 期、pN2 期、pM1 分组织miR-148a相对表达量低于肿瘤直径≤5.0 cm、左半结肠、pT1/2 期、pN0/1 期、pM0 期组织(P<0.05).结论 约 30%的sCRC患者存在hMLH1 蛋白表达缺失和MSI状态;sCRC肿瘤组织miR-148a相对表达量降低,导致对hMLH1 基因表达的抑制作用减弱,可能是影响sCRC肿瘤细胞MSI状态的重要原因之一.

    散发性结肠癌hMLH1蛋白错配修复蛋白miR-148a微卫星不稳定性

    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及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预测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的临床意义

    赵金黄涛刘鑫
    271-2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LAR)及免疫炎症生物标志物在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预后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 2017 年 1 月至 2020 年 12 月首都医科大学大兴医院对连续确诊为mCRC患者的临床数据和随访资料.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确定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R)、营养预后指数(PNI)和LAR预测预后的最佳截断值.根据是否接受贝伐珠单抗作为一线治疗,患者分为化疗+贝伐珠单抗(CT+B)组和化疗(CT)组.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转移性结直肠癌总生存时间(OS)和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因素.结果 ROC曲线显示PLR、NLR、PNI和LAR诊断mCRC患者OS的最佳截断值分别为 140.63、2.81、45.85 和 4.0.单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吸烟史、多器官转移、PLR≥140.63、NLR≥2.81、LAR≥4.0、年龄和原发灶切除是影响OS的因素(P<0.05);吸烟史、多器官转移、PLR≥140.63、NLR≥2.81、LAR≥4.0 是影响PFS的因素(P<0.05).结合NLR和LAR开发新的风险预测模型,将患者分为:低风险(0 因素:NLR<2.81 和LAR<4.0)、中风险(1 个因素:NLR≥2.81 或LAR≥4.0)和高风险(2 个因素:NLR≥2.81 和LAR≥4.0).多因素Cox风险预测模型显示了全体或CT+B一线治疗患者亚群OS和PFS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中低风险患者CT+B一线治疗比CT一线治疗可获得更长的中位OS(42.50 个月 vs.29.50 个月,P=0.013)和中位PFS(44.50 个月 vs.23.50 个月,P<0.001);高风险患者的OS和PF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24,0.483).结论 预处理LAR和NLR可以作为mCRC患者一线CT的生存结局的良好指标,并且基于NLR和LAR建立的风险预测模型可能预测贝伐珠单抗对中低风险患者一线CT的临床益处.

    转移性结直肠癌贝伐珠单抗一线化疗预后乳酸脱氢酶与白蛋白比值

    膀胱尿路上皮癌中IL9R表达及临床意义

    孙家各孙博侯备胡志元...
    277-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检测IL9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并探讨其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采用GEPIA网站在线分析TCGA数据库中不同IL9R表达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总生存期(OS)以及无病生存期(DFS).收集火箭军特色医学中心手术治疗的 118 例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5 例患者标本检测IL9R基因表达水平,其余103 例患者组织石蜡包埋后进行免疫组化染色检测IL9R蛋白表达.分析IL9R蛋白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因素.TIMER数据库分析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IL9R表达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结果 GEPIA网站在线分析显示肿瘤组织中IL9R低表达患者OS以及DFS均显著低于IL9R高表达患者.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IL9R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P<0.05);癌组织IL9R蛋白表达染色评分为 4.34±2.35,显著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 5.22±2.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IL9R表达与性别、年龄、分化程度、T分期、N分期、M分期均无关(P>0.05);仅与TNM分期有关(P<0.05).单因素、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IL9R表达是影响术后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OS的独立因素(P=0.03).TIMER数据库分析显示,IL9R表达水平与CD8+T细胞及M1 型巨噬细胞浸润程度呈现正相关.结论 IL9R在膀胱尿路上皮癌组织中表达下调,IL9R低表达提示预后较差,可能通过抑制CD8+T细胞和M1 型巨噬细胞的浸润影响预后.

    膀胱尿路上皮癌IL9RCD8+T细胞巨噬细胞预后

    卵巢癌组织中PTDSS1表达及临床意义

    赵伟姚秀玲胡灵丹张健...
    282-2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卵巢癌组织中PTDSS1 的基因和蛋白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使用GEPIA网站在线数据库比较卵巢癌组织和正常组织PTDSS1 表达水平,并分析PTDSS1 表达与患者卵巢癌预后的关系.收集 2015 年至 2020 年间在衡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妇科经手术治疗的 94 例卵巢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石蜡包埋组织PTDSS1 蛋白表达.比较PTDSS1 蛋白表达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卵巢癌预后的因素.结果 GEPIA网站在线数据库分析结果显示,卵巢癌中PTDSS1 相对表达水平高于正常组织(P<0.05).免疫组化染色分析显示,卵巢癌组织中PTDSS1 蛋白水平显著高于癌旁组织(P<0.05).PTDSS1 蛋白表达与年龄、分化程度无关(P>0.05);与TNM分期、T分期和N分期有关(P<0.05).根据PTDSS1 免疫组化评分,发现Ⅰ期卵巢癌中PTDSS1 表达最低,与Ⅰ期比较,Ⅱ~Ⅳ期患者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GEPIA在线分析显示PTDSS1基因低表达患者生存时间优于PTDSS1 基因高表达患者(P<0.05).Kaplan-Meier法显示PTDSS1 高表达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18 个月,显著低于PTDSS1 低表达患者的 36 个月(P<0.01).单因素和多因素 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显示,TNM 分期和PTDSS1 蛋白表达水平影响术后卵巢癌患者OS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PTDSS1 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且预示预后不良.

    卵巢癌PTDSS1预后临床意义

    宫颈鳞癌组织中SCGB2A1表达及临床意义

    张艳谢斯炜范孝盈罗喜...
    287-2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宫颈鳞癌中SCGB2A1 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对GEO数据库GSE39001 数据集进行差异基因表达分析.分析TIMER数据库中不同SCGB2A表达患者预后情况.收集 2015 年至 2017 年在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第一医院进行手术治疗的 123 例宫颈鳞癌患者.其中 25 例癌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液氮冻存,行实时荧光定量 PCR(qPCR)检测SCGB2A1 基因表达.另外 98 例癌组织和癌旁组织石蜡包埋,免疫组化染色检测SCGB2A1 蛋白表达,比较其蛋白表达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分析,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影响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预后的因素.结果 GSE39001 数据集中SCGB2A1 是宫颈鳞癌差异表达基因,且表达下调.TIMER数据库发现SCGB2A1 低表达患者OS较SCGB2A1 高表达患者差(P<0.05).qPCR检测结果显示,癌组织中SCGB2A1 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癌组织中SCGB2A1 染色评分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GB2A1 表达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有关(P<0.05).SCGB2A1 低表达患者中位OS为 2.5 年,低于高表达患者的 3.6 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单因素、多因素 Cox 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SCGB2A1 低表达是影响宫颈鳞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3).结论 SCGB2A1 在宫颈鳞癌组织中低表达,且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宫颈鳞癌SCGB2A1生物学标志物

    血清BALP/TALP比值诊断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的临床意义

    孙馨石惊天蔡震宇刘奎生...
    292-2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总碱性磷酸酶(TALP)比值用于诊断儿童和青少年骨肉瘤的价值及预测预后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8 年 9 月至 2021 年 9 月间在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接受治疗的 200 例四肢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以及同期就诊的 50 例良性骨肿瘤患者(良性骨肿瘤组)及 50 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中BALP和TALP含量,并计算BALP/TALP.比较其含量与骨肉瘤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评价BALP/TALP诊断骨肉瘤的效能,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生存差异行Log-rank检验.采用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影响骨肉瘤预后的因素.结果 骨肉瘤组血清BALP、TALP、BALP/TALP分别为71.52 IU/L(44.26,135.68)、192.00 IU/L(162.00,233.50)和0.37(0.21,0.67),均高于良性骨肿瘤组、健康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BALP/TALP水平诊断骨肉瘤的灵敏度为 82.0%、特异度为 89.5%,约登指数为 0.715,截断值为 0.19,AUC为 0.925(95%CI:0.901~0.949,P<0.001).血清BALP/TALP 水平与肿瘤直径、分化程度、组织学类型、Enneking分期和局部/远隔转移等有关(P<0.05);与年龄、性别、肿瘤位置、Huvos分级等均无关.血清BALP/TALP 水平≥0.37 的骨肉瘤患者中位生存期低于血清 BALP/TALP 水平<0.37 者(P<0.05).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血清 BALP/TALP水平≥0.37 为影响骨肉瘤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结论 血清BALP/TALP 水平诊断儿童与青少年骨肉瘤效能较高,且能有效预测预后.

    骨肉瘤骨型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诊断

    关于《临床肿瘤学杂志》编辑部办公地址变更的通知

    《临床肿瘤学杂志》编辑部
    297页

    尼妥珠单抗治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观察

    伦立鑫罗佳宁赵新宇匡莹莹...
    298-3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尼妥珠单抗在局部晚期头颈部鳞状细胞癌(HNSC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21 年3 月至2022 年1 月共31 例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治疗的HNSCC患者.其中,男性30 例,女性1 例,年龄43~84 岁,平均年龄 63.2 岁.所有患者经影像学和组织免疫学检查为HNSCC,EGFR均为阳性(+),肝、肾功能正常,31 例患者均给予尼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单次剂量 200 mg~400 mg,3~7 周期,其中 17 例患者联合放化疗,13 例患者联合放疗,1 例患者联合化疗及免疫治疗.放疗单次剂量 1.8~2.12 Gy,总剂量50~70 Gy.采用R语言(版本 4.2.2)分析肿瘤缓解率、总生存期(OS)和无进展生存期(PFS).结果 31 名患者完成治疗和随访,随访时间 2~23 个月,中位随访时间 11 个月.CR 5 例,PR 13 例,SD 8 例,5 例无法评价,ORR为 58.1%.患者 1 年OS为 64%,1 年PFS为 56%.在治疗过程中出现 5 例 3~4 级血液毒性反应,1 例 3 级恶心,1 例 3 级呕吐,均由化疗所致;2 例 3 级口腔黏膜炎,未见其他严重不良反应.结论 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的治疗中加入尼妥珠单抗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并且取得了良好的临床获益.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靶向治疗放疗化疗头颈部鳞状细胞癌

    LIPG在肿瘤发生进展中的研究进展

    孙跃吴晓阳
    302-305页
    查看更多>>摘要:内皮脂肪酶(LIPG)在脂蛋白代谢、细胞因子表达和细胞脂质组成中起关键作用.到目前为止,LIPG的广泛研究主要集中在其机制和参与代谢综合征,如动脉粥样硬化.然而,最近研究发现,LIPG在恶性肿瘤中起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LIPG的研究领域,关注LIPG在脂质代谢中的作用,并强调其参与恶性肿瘤发生进展的最新证据.最后,本综述讨论了靶向LIPG在治疗策略中的潜力.

    内皮脂肪酶LIPG恶性肿瘤高密度脂蛋白脂质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