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陇东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陇东学院学报
陇东学院学报

朱允

双月刊

1674-1730

ldxyxuebao@126.com

0934—8631458

745000

甘肃省庆阳市兰州路

陇东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i of Longdong University
查看更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办刊方向是“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办刊方针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办刊宗旨是“传承先进思想,繁荣科学文化”,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和文风。以反映本院科研和教学成果为主的学术理论刊物,是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的重要园地,主要刊登本院教学科研人员的研究报告、学术论文、学术评论等,并适当引发院外确有见地的论文,以促进我院教学和科研工作,为学院建设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的基本经验

    徐海祥江天琪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青年的教育工作,关怀青年成长、寄予青年厚望,把青年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重要战略任务.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把青年视为抗敌御侮、夺取胜利的生力军,始终围绕中心工作推进爱国主义教育,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定向领航;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培根铸魂;突出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教育,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正本清源;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树标引领;注重体验式践履,为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强基蓄力.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青年爱国主义教育基本经验

    存在与遮蔽:甘肃红色文化的图像批评

    魏亮亮
    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图像时代,甘肃红色文化在其社会化进程中,产生的甘肃红色图像文化,引发了一个新的学术议题,即甘肃红色文化的图像批评.在文化的"存在"意义层面,图像是甘肃红色文化的一种存在现象,是甘肃红色文化的"物性"存在、社会化存在、媒体化存在,是解读甘肃红色文化存在形态的重要理论.与思想的文字表征方式相比较,图像表征甘肃红色基因的模糊现象,即甘肃红色基因图像遮蔽的基本意涵.对甘肃红色基因图像遮蔽问题的讨论,是对甘肃红色文化图像存在形态内涵的进一步阐释.

    甘肃红色文化图像批评存在遮蔽

    论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

    张婕杨建毅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思想政治工作自诞生起就发挥着重要作用.考察思想政治工作的演变过程,其生命线作用经历了从"政治工作是红军的生命线"到"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再到"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的发展变化.新时代更好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的生命线作用,要在新形势下总结历史经验,发扬优良传统,坚持党对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在实践中推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发展,注重走群众路线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历史演进经验总结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消减农民贫困的政策路线探析

    徐薇高布权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 世纪二三十年代,在恶劣自然条件、封建势力残酷剥削、愚昧落后思想、严重社会问题及战争等综合因素作用下,陕甘宁地区农民愈发贫困,由此造成了农民生存危机、增加了政府治理难度、影响了抗战.为了改善民众生活,最大程度减少农民贫困,党中央及边区政府主要通过制定支撑性的农业政策和建立兜底性的社会救济政策,从而提高了陕甘宁边区农民的生活水平.延安时期独具特色的贫困治理政策路线,对当前防止返贫与推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具有现实意义.

    延安时期陕甘宁边区消减贫困政策路线

    中国共产党人关于"两个务必"的历史传承与当代发展

    韦玉虎闫成俭
    1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前夕,提出了"两个务必".这一重要论断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在如何加强党性修养,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加强自身建设的优良传统.新时代、新阶段,深刻把握从"两个务必"到"三个务必"的历史演进和启示,继续保持"两个务必"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确保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中国共产党两个务必三个务必传承发展

    "合"与"离"——郭沫若文艺思想管窥

    张宁
    23-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现代文坛健将的郭沫若,在1939-1942 年民族形式论争前后发表了一系列阐释中国文艺思想的文章.爬梳其在特殊历史语境中的诸多观念,透射出其坚守"五四"文艺的审美性,具有承接"五四"新文学传统的知识分子情结;同时,他倡导借助"民族形式"讨论来吸纳民间形式、外来形式之优长,突破"欧化"与"民族化"的紧张关系,通过革新文艺形式来实现文艺民族化、大众化,此观念与"民间形式"绝对论大相径庭,在纷杂的"民族形式"论争中独树一帜.总之,郭沫若的文艺思想具有客观性与前瞻性,不仅为抗战文艺指明了方向,也为中国现代文学发展提供了广阔视野.

    郭沫若文艺思想管窥

    军旅文学的影像改编——以电影《长津湖》为例

    牛振宇
    28-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影《长津湖》是对军旅作家兰晓龙的长篇小说《冬与狮》的成功改编,通过长津湖战役中的英雄人物群像展现了长津湖战役的残酷和伟大,阐释了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电影对小说的改编回应了时代背景下的现实创作需求,通过突破小说模式的反好莱坞观念与范式的叙事设置,意象化的人物及人物关系塑造,将小说中虚构的故事融入历史背景与真实场面刻画中,使"战争记忆"在生动的图像中得以唤醒,在军旅题材小说的影响力得到推广之际,中国电影市场潜力亦得以扩散,彰显了中国电影人借助"中国故事"的全球吸引力.电影《长津湖》的改编成功,既契合了时代与市场的双重诉求,又探索出中国军旅题材文学的影视化创作中不同于好莱坞化的创作方式.

    《长津湖》《冬与狮》军旅文学影像改编

    内蒙古乌兰察布市凉城县圆锁习俗探析

    孟丽君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圆锁"是一种主要盛行于今天山西、陕西、内蒙古等地区的区域性地方民俗,是从古流传至今的成年礼的一种,目的是通过一些相关仪式祝福儿童平安健康成长,警示儿童即将成人,担负起应有的家庭和社会责任.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的凉城县,"圆锁"习俗非常盛行,该文通过观察法和调查法对凉城县的"圆锁"礼的内容、形式进行详细描述,深入剖析凉城县"圆锁"礼盛行的原因,为人们全面了解凉城县"圆锁"习俗提供帮助,也为内蒙古"圆锁"习俗研究提供案例.

    凉城县圆锁习俗

    唐朝温泉盛况及其流行原因分析

    周泓宁
    38-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唐朝温泉极为盛行,其主要表现如下:唐朝温泉分布广泛,温泉成为唐朝统治者的奢侈享受方式之一,唐朝设置专门的官员对温泉进行管理,唐朝温泉的作用颇多,如通过浸泡温泉疗养疾病,温泉可以灌溉良田提高亩产量等作用.唐朝温泉之所以流行,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北朝温泉文化的流行对唐朝的影响;第二,佛教文化中温泉洗浴部分的经文对唐朝温泉流行的影响;第三,道教文化对唐朝温泉流行的影响.

    唐朝温泉盛行状况流行原因

    全面抗战时期甘肃旅渝同学会述论

    刘俊伟耿磊
    4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同学会是以地缘和学缘关系建立的旅外学子联络乡谊的组织,是旅外学子家乡情感归属的表征.1939 年8 月,甘肃旅渝同学会在重庆成立,其使命是怀着火热的心情,愿尽所有的力量,在抗战建国的原则下,去为桑梓为国家效力.甘肃旅渝同学会不仅联系在渝甘籍人士,更重要的是把千里之外的甘肃与长江边的重庆相连.基于报效桑梓家国情怀,甘肃旅渝同学会克服困难创办《陇铎》杂志,以《陇铎》为主阵地,传播新文化,启迪新思想,实现内地与西北内陆的双向互动.旅外学子在抗战国难之际,积极投身社会实践,用知识和青春建设新甘肃,把抗战救国与桑梓之情合并表达.

    抗战时期甘肃旅渝同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