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磷肥与复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磷肥与复肥
磷肥与复肥

汤建伟

双月刊

1007-6220

lfyff@126.com

0371-63887037;67781991

450002

河南省郑州市文化路97号郑州大学工学院内

磷肥与复肥/Journal Phosphate & Compound Fertilizer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复合肥料产业发展方向与途径探讨

    郑秀兴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复合肥料产业正在逐步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既有机遇更有挑战,如何把握机遇、迎接挑战,沿着正确的方向与途径,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稳步前进,是全行业企业面临的课题.介绍我国复合肥料产业现状,以及复合肥料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思路和目标;重点探讨复合肥料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的主要途径,包括产业结构优化、产品高质高效、生产绿色低碳、产业融合发展.展望复合肥料产业的发展前景,未来复合肥料行业将是一个以服务于现代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需要为宗旨,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为目标,通过服务引领、提供优质肥料产品,以最少的投入、最小的环境影响实现最大限度满足种植业的需求,并不断创新发展的农资产品供应和农化服务行业.

    复合肥料产业发展方向目标途径前景展望

    GB 21345-2024《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解读

    聂云祥牛仁杰问立宁梅毅...
    9-12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磷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国家标准修订对促进黄磷行业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提高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比较新修订标准与2015版区别,对适用范围、限额等级、技术要求、统计范围和计算方法等主要内容的修订做简要的解释说明,为标准使用用户理解本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黄磷能源消耗国家标准磷化工

    不同锰源对LiMn0.6Fe0.4PO4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研究

    吴松余欣鑫张志萍陈嘉伟...
    13-17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高温固相法工艺制备电池级磷酸锰铁锂材料,探讨以不同晶型锰化合物为锰源对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性能的影响,采用X射线衍射仪、高分辨扫描电子显微镜及电化学性能测试对磷酸锰铁锂正极材料进行表征.研究发现,采用碳酸锰为锰源制备的LiMn0.6Fe0.4PO4@C正极材料在0.1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55.32 mA·h/g,1 C倍率下循环 200 次后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为 95.8%,压实密度为 2.13 g/cm3;采用四氧化三锰为锰源制备的LiMn0.6Fe0.4PO4@C正极材料在0.1 C倍率下放电比容量为164.55 mA·h/g,1 C倍率下循环200次后电池的容量保持率为97.3%,压实密度为2.25 g/cm3,具有较好的电性能与压实密度.

    锂离子电池磷酸锰铁锂磷酸铁碳酸锰四氧化三锰

    湿法磷酸净化副产萃余酸制饲料级磷酸氢钙工艺研究

    卢群赵定林泽梅
    18-20,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溶剂萃取法净化湿法磷酸时的副产物萃余酸含有大量的五氧化二磷,大多用于生产肥料,针对萃余酸多元化梯级利用问题,提出利用萃余酸制备饲料级磷酸氢钙的工艺路线.先将萃余酸进行预处理,再经脱氟工序使萃余酸杂质离子富集在白肥中,使得上清液满足生产饲料级磷酸氢钙的要求.采用石灰乳对脱氟后的含磷液进行中和,可制得符合GB 22549-2017《饲料添加剂 磷酸氢钙》Ⅰ型要求的产品,萃余酸中P2O5回收率达到81.21%.

    湿法磷酸萃余酸饲料级磷酸氢钙脱氟

    净化湿法磷酸副产萃余酸脱镁技术研究现状

    石通杉杨俊刘旭谢娟...
    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净化湿法磷酸装置扩产扩能,副产物萃余酸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但萃余酸因成分复杂、倍半氧化物含量高,难以被高效利用,尤其杂质中的镁离子更是限制了其利用方向.分析萃余酸的组成及镁离子杂质对其利用的影响.对比分析化学沉淀法、pH调节法、膜分离净化法脱镁的应用及优劣势,并针对萃余酸脱镁提出建议.

    萃余酸净化脱镁对比分析建议

    无副产盐酸的硫基复合肥生产工艺探讨

    方超周玲玲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硫基复合肥副产盐酸难以销售,经常出现盐酸占库,制约硫基复合肥产量.利用硫酸铵、氯化钾为原料,生产硫基复合肥,并副产氯化铵钾,实现无副产盐酸生产硫基复合肥的技术突破.从工艺和经济两个角度论述无副产盐酸生产硫基复合肥的可行性.结果表明,无副产盐酸的硫基复合肥工艺可行,且具有较为可观的经济价值.

    硫基复合肥无副产盐酸硫酸钾氯化铵

    生物有机肥肥效影响因素及增效措施

    徐翔王艺璇戈应同王宇蕴...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有机肥是传统有机肥与菌肥的有机结合体,功能微生物是生物有机肥的"核心".生物有机肥主要基于将活性的功能微生物施用于土壤,旨在通过增加根际所需微生物的数量和生物活性来增加土壤肥力和促进植物生长,其施用效果受产品中有效活菌数的影响.目前,生物有机肥研制与应用研究较多,但针对功能微生物活性与生物有机肥肥效关系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介绍生物有机肥作用机制,阐述影响生物有机肥肥效的关键因素,并对提高生物有机肥中功能微生物活性的措施进行探讨.深入了解功能微生物活性与生物有机肥肥效的关系将为生物有机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技术支撑,进而推进我国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

    生物有机肥功能微生物核心肥效

    基于不同辅料和基料的肥料包裹剂的防潮效果评价

    张灿伍华木强杜令攀...
    35-3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寻绿色可持续、成本低廉的新型肥料包裹剂,选择棕榈蜡、软脂酸替代石蜡作为包裹剂辅料,在此基础上探究利用植物沥青作为矿物沥青基料的代替品,对比评价由不同辅料和基料组成的包裹剂的相关性能.各方面综合比较后发现,由植物沥青和棕榈蜡组成的包裹剂具有较好的性能,能够在生产上更好的作用于磷肥的防潮、亮度保护,且更易于降解.此外,改变包裹剂其他组分物质或比例有助于优化植物沥青包裹剂性能.

    包裹剂辅料基料降解棕榈蜡植物沥青磷肥

    生物刺激剂复酶糖苷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研究

    常大勇孙明明廖俊彦王琳...
    4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高农作物种子在实际生产中的发芽率,对于农业生产效率提升、农作物产量和品质提高都将产生重要影响.复酶糖苷来源于微生物代谢产物,其制备过程包括发酵、分离、浓缩等工艺步骤,得到的终产物具有多种生物活性.以不同浓度复酶糖苷为浸种液,分别进行黄瓜、花生、玉米和小麦4种农作物种子的浸种处理,以种子发芽率为评价指标,验证生物刺激剂复酶糖苷对农作物种子发芽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4种种子的发芽率均与浸种液中复酶糖苷浓度呈正相关,且w(复酶糖苷)0.001 0%处理对种子发芽率具有显著提升效果,推荐其作为实际生产中的浸种液浓度.

    生物刺激剂复酶糖苷种子发芽率

    我国氟化氢的生产现状及发展趋势

    刘帅杰
    4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萤石-硫酸法作为我国氟化氢的主流生产工艺,面临资源紧缺的难题.伴生氟资源开发为氟化氢生产提供了新的氟来源.介绍不同类型的氟化氢生产工艺,比较各种技术路线的发展潜力,说明我国氟化氢行业的发展现状,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氟化氢萤石-硫酸法伴生氟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