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临床军医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临床军医杂志
临床军医杂志

褚常春

双月刊

1671-3826

lcjyzzbjb@163.com

0411-82679439,85846149

116017

大连市解放路655号

临床军医杂志/Journal Clinical Journal of Medical Officers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综合性临床医学期刊,其宗旨主要为全军临床医学服务,读者对象为军队临床医、技、护人员。主要栏目有论著、临床实践报告、调查报告、技术与方法、医学心理学研究、护理研究、综述与讲座、研究摘报、病例报告等。发表的稿件中以军人伤病为重点,兼顾普通常见病及疑难杂症,发行范围,面向军、内外公开发行。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心脏传导系统起搏研究现状及热点分析

    田芸童琳李锦秦淑娟...
    991-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分析心脏传导系统起搏(CSP)领域的当前研究现状和热点。方法 对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执行主题词检索收集数据,应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及CiteSpace软件对检索文献进行全面分析,对一般情况、关键词共现、关键词时间线、关键词突现等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 最终纳入 3 687 篇文献,分析发现该领域年度发文量从2017 年开始不断增加,2023 年达到目前年发文量顶峰368 篇。其中,发文量排名前3 位的国家依次为美国(1 339 篇,中心度0。29)、中国(525 篇,中心度0。10)、意大利(299 篇,中心度0。04)。截至目前所分析的文献,被引用次数最多的文献为《A be-ginner's guide to permanent 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总被引频次为306 次,此文章由Huang W等发表。该领域的高频关键词主要是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心脏再同步化治疗)(896 次)、heart failure(心力衰竭)(890 次)、bundle branch block(束支阻滞)(595 次)等。关键词突现结果提示前3 位依次为dilated cardiomyopathy(扩张型心肌病)、conduction system pacing(传导系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左束支起搏),突现强度值分别为70。08、62。13、56。93。目前的新热点是CSP在心力衰竭领域的研究。结论 CSP领域取得了飞速发展,发文量不断增大,可视化的文献分析直观揭示了CSP领域的热点与前沿趋势,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信息。

    心脏传导系统起搏文献计量学可视化分析研究热点研究现状

    改良TROPIS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老年高位肛痿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张帅唐学贵李敏
    996-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改良TROPIS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老年高位肛痿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自2021 年12 月至2023 年12 月收治的128 例老年高位肛痿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A组(切开挂线术,n=62)与B组(改良TROPIS术,n=66)。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倾向性评分匹配前后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创口愈合时间、瘢痕面积、肛门 Wexner 评分、总有效率、术后 3 个月复发率,以及创面出血评分。结果 倾向性评分匹配前,B组患者体质量指数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Park's分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倾向性评分匹配后,两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创口愈合时间短于A组,瘢痕面积,以及术后 1、3 个月肛门Wexner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术后3 个月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3、7 天创面出血评分均低于术后第 1 天,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术后第1、3、7 天创面出血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改良TROPIS术与切开挂线术治疗老年高位肛痿患者均可取得良好疗效,但改良TROPIS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创口愈合时间短、瘢痕面积小、肛门Wexner评分与创面出血评分低等优势。

    高位肛痿老年改良TROPIS术切开挂线术临床疗效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后急性颈内动脉闭塞临床特征分析

    闻忠诚李嘉楠宋伟龙张海峰...
    1000-1003,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后发生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北部战区总医院自2017 年1 月至2022 年12 月收治的行CEA的1 564 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5 例在术后出现了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收集5 例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以及治疗信息。结果 5 例(0。32%,5/1 564)患者在术后24h内复查头颈部CT血管成像发现急性颈内动脉闭塞,急诊行颈内动脉开通术。5 例患者均为颈内动脉起始部重度狭窄(狭窄程度>90%),同侧颅内段存在夹层,Willis环代偿良好,CEA后即刻可见良好的颈内动脉返血,术后无新发神经功能缺损。结论 CEA后发生急性颈内动脉闭塞具有一定的形态学共性,术后颈内动脉返血良好不能预测并发症的发生可能。

    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颈内动脉闭塞颈内动脉狭窄串联病变

    基于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鼻内胰岛素对术后谵妄小鼠海马mRNA表达谱影响

    李玮卿黄青青文艺杨海红...
    1004-10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应用m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探讨鼻内胰岛素对术后谵妄(POD)小鼠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 随机将18 只雌性、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C组)、手术组(N组)与胰岛素组(I组),每组各 6 只。C组和N组鼻内给予生理盐水4 d、I组鼻内给予胰岛素4d,在第4 天给药后30 min,N组和I组在 1。4%异氟烷下行剖腹探查手术,C组不接受手术。手术/麻醉后4h进行旷场实验,测试小鼠的认知功能,随即断颈处死小鼠,收集小鼠海马组织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并对差异表达基因进行GO分析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对测序结果进行RT-qPCR验证。结果 与N组比较,I组有420 个差异表达基因发生了显著改变,其中,176 个差异基因表达上调,244 个差异基因表达下调。GO分析结果显示,主要富集的生物过程包括代谢过程、应激反应、信号传导等;主要表达于胞外区域、细胞膜、内质网;发挥的生物功能主要涉及离子结合、氧化还原酶活性等。KEGG通路富集分析提示,通路主要富集于补体与凝血级联、类固醇激素生物合成、PPAR、PI3K-AKT等信号通路。综合上述结果并结合 RT-qPCR 验证筛选出 Cyp2e1、Plg、Bhmt、Ereg、Cdhr5、Pck1 6 个关键基因。结论 鼻内胰岛素改善术后谵妄的过程中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多通路的特点,通过补体与凝血级联反应、类固醇生物合成、PPAR、PI3K/AKT和其他信号通路影响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突触的可塑性,以及神经递质的传递,在学习、记忆和认知功能中发挥重要作用。

    鼻内胰岛素术后谵妄高通量测序mRNA

    六味安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临床疗效观察

    毛龙金高志勤丁松柏管莉...
    1010-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六味安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联勤保障部队 904 医院常州医疗区自2022 年1 月至2024 年1 月收治的150 例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n=72)与B组(n=78)。A组患者采用艾司西酞普兰治疗,B组患者采用六味安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贝克自杀意念量表(BSS)评分、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NE)、5-羟色胺(5-HT)、多巴胺(DA)]、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L)-6、IL-22、IL-1β],以及 Toll 样受体4/Nod样受体蛋白3(TLR4/NLRP3)通路表达水平。结果 B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 89。74%(70/78),高于A组的59。72%(43/7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 评分均升高,BSS评分均降低,且B组SF-36 评分高于A组,BSS评分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IL-6、IL-21、IL-1β均降低,NE、5-HT、DA均升高,且B组IL-6、IL-21、IL-1β均低于A组,NE、5-HT、DA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TLR4 mRNA、NLRP3 mRNA均降低,且B组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B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78%(2/72)、3。85%(3/7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六味安神胶囊联合艾司西酞普兰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可改善患者症状、炎症因子及神经递质水平,IL-6、IL-21、IL-1β等促炎因子表达下调可能与抑制TLR4/NLRP3 通路表达有关。

    六味安神胶囊Toll样受体4/Nod样受体蛋白3通路抑郁症艾司西酞普兰

    心肌梗死后树突状细胞调节自然杀伤性T细胞相关通路研究

    邓宇阳梁振洋张大力何佳奇...
    1014-1016,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心肌梗死后树突状细胞调节自然杀伤性T细胞的相关通路。方法 利用公共ArrayExpress数据库检索小鼠心肌梗死模型单细胞测序数据,然后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在转录水平挖掘树突状细胞在心肌梗死后的调控网络,从而进一步确定其调节自然杀伤性T细胞的通路。结果 通过对小鼠模型不同时间点的单细胞测序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共确定了7 种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Ⅰ和Ⅱ、B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及树突状细胞。细胞间通讯分析及受体-配体分析确定树突状细胞主要通过Selplg-Sell通路调节心肌梗死后自然杀伤性T细胞的浸润。结论 树突状细胞在心肌梗死后免疫调节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并通过Selplg-Sell通路调节自然杀伤性T细胞的浸润。

    心肌梗死树突状细胞自然杀伤性T细胞单细胞测序Selplg-Sell通路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合并血液系统损害患者实验室指标特征及唇腺淋巴细胞免疫表型分析

    蒋欣杨洁周磊李赋天...
    1017-102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原发性干燥综合征(pSS)合并血液系统损害患者的实验室指标特征,以及唇腺淋巴细胞免疫表型。方法 选取徐州医科大学附属淮安医院自2016 年8 月至2023 年9 月收治的117 例pSS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伴有血液系统损害将患者分入未损害1 组(n=56)和损害1 组(n=61),比较未损害 1 组和损害 1 组的实验室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实验室指标与pSS患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关系。再从病理科档案室选取50 例pSS患者,根据是否伴有血液系统损害将患者分入未损害2 组(n=23)和损害2 组(n=27),比较未损害2 组和损害2 组唇腺组织中的CD3、CD20、CD56 表达水平。结果 未损害1 组和损害1 组的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红细胞沉降率、抗SS相关抗原A(SSA)抗体阳性率、抗SS相关抗原B(SSB)抗体阳性率、免疫球蛋白(Ig)G、类风湿因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细胞沉降率、抗SSA抗体阳性、抗SSB抗体阳性、IgG、类风湿因子是 pSS患者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损害2 组唇腺组织中CD3、CD20 表达水平高于未损害2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损害2 组和损害2 组唇腺组织中CD56 表达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S患者继发血液系统损害的发生率较高,炎性因子、特异性抗体、免疫指标共同成为pSS合并血液系统损害的影响因素。

    干燥综合征血液系统唇腺淋巴细胞免疫表型

    蒿属花粉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东北地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患者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荷花赵雨萌邹红梅许翀...
    1022-1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黄花蒿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SLIT)东北地区季节性变应性鼻炎(SAR)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自2022 年10 月至2023 年9 月于北部战区总医院变态反应门诊确诊为黄花蒿为主的SAR患者 102 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使用黄花蒿花粉变应原舌下滴剂进行SLIT。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的鼻炎症状评分(TNSS)、每日用药评分(DMS)、症状用药联合评分(CSMS)、鼻结膜炎生活质量问卷(RQLQ)。比较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应答率。结果 患者治疗后TNSS、DMS、CSMS、RQLQ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不同用药时间及有无家族史患者应答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不同治疗疗程、不同过敏原种类患者应答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标准化黄花蒿SLIT对于SAR患者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案。性别、用药时间、家族史对于治疗疗效无明显影响,过敏原种类、年龄及治疗疗程可能是影响治疗疗效的因素。

    蒿属花粉季节性变应性鼻炎舌下特异性免疫治疗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后屈光不正危险因素及预测模型构建

    刘萍萍张靖东卞洪俊
    1025-10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进行白内障摘除联合房角分离术(GSL)后屈光不正的危险因素,并基于这些因素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 选取自2019 年1 月至2023 年12 月于南通大学附属南通第三医院接受白内障摘除联合GSL治疗的112 例PACG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12 个月的随访结果,将发生屈光不正的47 例患者纳入B组,将未发生屈光不正的65 例患者纳入A组。收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及与眼部疾病风险增加相关的指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PACG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GSL后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据此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使用校准曲线进行模型的验证。结果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糖尿病史及血清脂联素(APN)、补体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血清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尿酸水平是术后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据此建立的列线图预测模型能有效预测屈光不正的发生,校准曲线验证表明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准确性。结论 糖尿病史,高血清CTRP9、CTGF和尿酸水平,以及低APN水平是PACG患者白内障摘除联合GSL后屈光不正的独立危险因素,列线图预测模型可以有效预测屈光不正的风险,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风险评估工具。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白内障摘除房角分离术屈光不正

    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疼痛与功能恢复影响

    于涛赵树立王煜赵严琳...
    1029-10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对老年全膝关节置换术(TKA)患者术后疼痛和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咸阳市中心医院自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12 月收治的择期行 TKA的 126 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入全身麻醉组(采取全身麻醉)和复合麻醉组(采取超声引导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每组各 63 例。比较两组的围术期指标,术后不同时间点的静息状态和活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功能恢复情况,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与全身麻醉组比较,复合麻醉组丙泊酚和舒芬太尼用量更少,苏醒时间更短,术后24h镇痛泵按压次数和阿片类药物用量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术后6、12、24、48 h静息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低于全身麻醉组,术后12、24、48 h活动状态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也低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复合麻醉组首次直腿抬高时间和首次被动屈膝时间均短于全身麻醉组,美国膝关节协会评分高于全身麻醉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复合全身麻醉在老年TKA中镇痛效果良好,可有效减少全身麻醉药物用量和术后镇痛药物用量,缩短患者苏醒时间,促进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且安全性佳。

    罗哌卡因股神经阻滞全膝关节置换术疼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