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路基工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路基工程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路基工程

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卿三惠

双月刊

1003-8825

ljgch01@163.com;ljgch02@163.com

028-86443000 86442063

610032

成都市金牛区通锦路16号

路基工程/Journal Subgrade Engineer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路基工程》期刊1983年10月创刊,由铁道部主管,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中铁二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南交通大学主办。刊号:ISSN:1003-8825,CN:51-1414/U。广告许可证号:5101034000064。《路基工程》外文名称:Subgrade Engineering《路基工程》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双月刊,是国内唯一的以研究路基工程为主要对象的专业学术期刊,在专业学术领域有着诸多的建树。内容覆盖铁路、公路、水利、水电、矿山、港口、机场等众多行业,聘请了全国铁路、公路等行业的著名专家、学者、管理干部担任编委,众多企业和机构参与协办。期刊是首批入选的中文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遴选)、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中国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版期刊资料库全文收录,同时被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荣获四川省一级期刊和中国建筑行业《优秀杂志一等奖》。《路基工程》办刊宗旨:为了更好地、更及时地总结交流路基专业技术工作经验,推广、解决路基问题的有效措施,科学地指导路基病害的整治和防洪、防灾及安全工作,及时交流和沟通科学技术信息,促进我国路基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确保行车安全。《路基工程》主要栏目:论述、试验研究、经验介绍、病害整治。《路基工程》主要读者对象:从事路基学科及其有关的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图书馆和设计、施工、养护、维修企业的专家、学者、工程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路基工程》办刊特色:《路基工程》以其刊出论文的观点新颖、技术先进、工艺新颖、实用性强为特色,重点介绍路基工程技术标准、技术理论研究,交流铁路、公路等有关路基、基础工程方面科研、设计、施工、养护及病害整治经验,报道国内外路基工程动态及科研、设计、管理成果等方面的实用技术性文章等,是深受路基工程领域内的专家、学者及广大工程科技人员和管理干部所喜爱的专业期刊,对提高全国路基、岩土工程研究,推动路基工程科技进步,促进我国基本建设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改进NSGA-Ⅱ算法的盾构机掘进参数多目标优化

    郭书强陆帅林赉贶刘沛...
    169-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福州滨海快线工程,建立盾构机掘进参数多目标优化模型;根据NSGA-Ⅱ算法在初始种群的分布和寻优速度上的不足之处,运用正交试验法对NSGA-Ⅱ算法进行改进;以中风化花岗岩地层为例进行多目标优化,分析算法改进前后的优化性能及掘进参数多目标优化结果,得到最优掘进参数组合.结果表明:优化后的盾构平均掘进比能降低6.29%,平均掘进效率提升7.19%,平均边缘滚刀单位距离磨损量下降2.37%.优化后的盾构刀盘性能得到较大提升,证明该优化模型可行有效.

    隧道工程土压平衡盾构多目标优化掘进参数改进NSGA-Ⅱ算法

    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车站变形的影响分析

    乔丽平谢凌梅李韵迪杨超...
    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深圳宝安区某邻近地铁车站基坑工程,对基坑施工全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基坑开挖对邻近地铁车站结构产生的变形影响.结果表明:基坑支护结构变形随着开挖深度增加而增加,地铁车站结构水平变形(朝坑内)从东向西逐步增大、从地铁顶板到底板方向逐步减小,最大水平变形发生在地铁车站附属一号风井结构西端顶部;地铁车站结构竖向变形(向上)从东向西逐步增大,最大竖向变形发生在地铁车站附属一号风井结构底板中部.

    基坑开挖数值模拟地铁车站变形影响有限元分析

    成都有轨电车路基工程电子档案管理应用模式探析

    封荻
    183-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成都有轨电车蓉2号线工程路基电子档案管理现状,对工程建设电子档案在运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各项挑战进行剖析,分析制定增强电子档案资源配置的对策;探讨将电子档案的收集与整理流程标准化,优化电子档案的存储条件,提高档案电子化程度并不断提升档案工作人员职业素质的管理模式.

    路基工程电子档案资源配置数据采集电子存储资源应用创新性

    深厚软土基坑不同加固形式效果研究

    郭伟强杨旭杨世忠杜兴...
    188-1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广东省软土地区某地铁车站基坑工程,采用有限元软件midas GTS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加固形式对限制基坑变形的效果.结果表明:不同的加固形式对限制基坑变形的效果差异明显;不同加固形式下,随着加固面积比的提高对基坑变形的限制作用均有所增加,但并不呈现线性关系;当加固面积比达到某一数值后,限制基坑变形的效果均不再提升;在加固面积相同的情况下,采用抽条加固对限制基坑变形效果最佳.

    深厚软土基坑加固监控量测数值模拟变形控制稳定性

    综合管廊变形缝抗剪锚筋受力性能分析

    黄伟欧振球
    194-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鄂州东站交通配套综合管廊项目,采用ANSYS有限元软件,结合MPC算法建立双舱管廊计算模型,研究静力荷载作用下抗剪锚筋布设方式、抗剪锚筋直径、结构受力状态对节点抗剪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管廊在承受由不均匀地层所产生的附加荷载时,主要由顶板处的抗剪锚筋承担;管廊的抗剪能力与抗剪锚筋的截面面积呈现非线性特性,截面面积的增加对抗剪能力的提升效果逐渐降低,需改变变形缝构造、抗剪锚筋布设方式及采取其他抗剪结构等措施,提高管廊的抗剪能力.

    综合管廊变形缝ANSYS抗剪锚筋不均匀地层

    文麻高速公路K39滑坡变形特征与防治效果分析

    李琴琴毛永强郑中存崩兴涛...
    199-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文麻高速公路K39滑坡为研究对象,查明滑坡多层滑带的位置,揭示滑体运动特征及其与环境因素的关系,结合有限差分数值模拟计算方法,评价不同阶段抗滑桩工程条件下滑坡的变形和稳定性响应特征.结果表明:K39滑坡具有多期次复合滑坡特性,坡脚岩土体的开挖是导致滑坡复活的主控因素,降雨是影响滑坡稳定性的主要因素,坡脚开挖导致滑坡前缘抗滑效应显著降低;采用"抗滑桩+挡土墙"工程治理后,滑坡变形速率下降明显,但抗滑桩均仍存在缓慢变形,滑坡处于欠稳定状态;布设了第二期抗滑桩之后,稳定性系数达到1.63,满足安全系数要求,表明两期抗滑桩治理后K39滑坡稳定性很好.

    道路工程灾变机理数值分析多期次复合滑坡防治效果

    丘陵地区抗滑桩加固边坡的影响因素研究

    游昌达臧骏闫鑫雨
    209-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广东黄田服务区边坡支护工程,通过数值模拟计算,分析丘陵地区土体黏聚力、土体内摩擦角、抗滑桩桩长及抗滑桩埋设方法对边坡和支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土体黏聚力和土体内摩擦角的增大,桩身位移和桩身应力逐渐减小;抗滑桩全埋式布置方式较半埋式方式合理,桩身位移、桩身剪应力和桩身应力小,受力合理;采用阶梯形截面抗滑桩进行边坡支护时,桩身位移小,对滑动体拦截作用明显;当土体黏聚力大于32kPa或土体内摩擦角大于37°时,宜减小抗滑桩的刚度.抗滑桩设计宜采用阶梯形截面和全埋式布桩方式,抗滑桩自由段长度与滑体高度的比值为6/7,可节省施工成本,最大限度地发挥抗滑桩的支护作用.

    丘陵地区抗滑桩边坡支护埋设方法位移检测施工成本

    滨海土岩地层浅埋暗挖车站临时支撑拆除优化分析

    杨明媚杨宏伟殷建国李文斌...
    215-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滨海地区某地铁暗挖车站初支拱盖法开挖为例,采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对临时支撑拆除方案进行分析,并结合实测数据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围岩沉降最大值位于拱顶部位,两侧拱腰附近的位移量小于拱顶,围岩表现出明显的收敛性;最后拆除与拱顶连接的竖撑对控制拱顶初支沉降效果较好,且在拆除过程中可保证横撑与竖撑有连接部分;优化后的拆除方案考虑二衬施作,下部竖撑采用间隔拆除的方法,拱脚二衬对拱盖上部围岩提供支撑保护作用,可控制拱顶附近发生过大沉降;拆撑时应加强监测,现场实测数据可见采用优化后的拆除方案,地表沉降、拱顶沉降与净空收敛变化趋势较为稳定.

    滨海地区上软下硬地层浅埋暗挖拱盖法支撑拆除监控量测方案优化沉降控制

    浅埋偏压隧道变形特征影响因素研究

    汪微李献民孙新海
    221-227页
    查看更多>>摘要:依托重庆高速公路某浅埋偏压隧道,建立三维实体模型,分析岩土体三种材料参数黏聚力、内摩擦角、弹性模量不同工况条件下,对隧道变形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隧道位移随岩土体材料参数增大,总体上都呈现出指数减函数的衰减规律;三种材料参数对浅埋偏压隧道位移影响的敏感性都存在一个阈值,黏聚力c为70 kPa,内摩擦角φ为20°,弹性模量E为200 MPa;通过对比分析实体工程数值模拟计算和现场实测结果,验证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的可靠性.

    隧道浅埋偏压变形特征岩土材料参数影响因素

    海底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突涌水防治关键技术

    蔡世康陈耀任文锋
    228-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受张扭性裂隙影响,其地下水极其发育、地质条件复杂,通过突涌水超前地质预报预警及超前注浆防治两个方面,介绍海底隧道穿越断层破碎带突涌水防治关键技术在胶州湾第二海底隧道工程中的应用.

    海底隧道钻爆法穿越断层突涌水超前预报注浆加固风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