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吕梁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吕梁学院学报
吕梁学院学报

赵元

双月刊

2095-185X

llxyxb@llhc.edu.cn

0358-8248730

033000

山西省离石市滨河北东路38号

吕梁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uliang Higher College
查看更多>>全国人文社科学报研究会理事单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研究

    白兴星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人民为中心的基层社会治理思想,源于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层社会治理思想,承接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于依靠人民群众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现实需要,是中国共产党在矛盾转换的关键时期,顺应历史规律,主动作为,勇担历史使命,凝聚基层磅礴伟力的新举措,是化解新时期基层社会复杂矛盾,赢得人民群众支持,构建高质量基层社会治理格局的科学实践.

    以人民为中心基层社会治理

    建设高质量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法治保障——基于《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的分析

    白海燕刘志财丁文对
    5-9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1年修订的《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是建设高质量高校基层党组织的法治保障.它在保持党内法规特色的基础上,呈现党内法规"党"姓要求与"法"属性融合的趋向,铸牢、推进和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制度化、法治化建设的基础、进程和目标要求,诠释党内法规和国家法律之间是有机统一关系.全面落实这一条例,要准确理解和把握其中"应当"的执行尺度,从增加总则中的原则、领导和保障章节以及主要职责、党员队伍建设、思想政治工作等方面着手,将其增加与完善的内容有效落实到建设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中,助推新时代高校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升和政治功能的实现.

    高校基层党组织法治化组织建设

    工业时代的自然之殇与工业文明的生态救赎

    闫浩卢德友
    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业作为当前人类实践活动的重要现实指向,承担了人与自然之间对象性关系的中介角色.立足于工业活动,人在自在自然、对象自然和人化自然三个不同层次上与自然发生关系,呈现出人与自然的应然状态.而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自然被工业大肆驱逐而走向资本化和异化,进而呈现出被人全面宰制的局面.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尖锐化,致使工业文明陷入深重危机.唯有工业文明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进一步提升生态意识,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双重解放".

    工业人与自然工业文明生态文明

    后人类文艺的微观解读:元宇宙视域下的文体创新与意识嬗变

    姜欣言
    1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后人类文艺是一种以后人类主义为核心,以元身美学为指向,创造文学、影视等文艺与报纸网络多媒介嵌套,催生科技与人文耦合的新时空体云文艺.元宇宙是一种基于互联网的虚拟和现实融合的媒介及媒介化社会形态,它利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创造出一个与现实世界平行的空间,令我们以虚拟"化身"进入其中.元宇宙视域下的后人类文体创新利用元宇宙的技术平台,创造出具有沉浸式、交互式、多维式、碎片化等特征的超媒介文艺,满足用户的参与感、创造感、探索感,促进文艺的多元化、跨界化、融合化.后人类文艺在元宇宙这种新的媒介形式和社会形态中,展现出了不同于传统文艺的身份、价值、伦理、审美等意识表达,以及对人类的认知、文化、社会等方面的深刻影响和创新.

    后人类文艺元宇宙文体创新意识嬗变

    论程小青"霍桑探案"系列的叙事空间类型

    薛姗姗林卿卿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合列斐伏尔的空间理论,程小青"霍桑探案"系列小说中的空间可以分为物理空间、想象空间与社会空间.物理空间是真实存在的空间,如案发现场、破案过程中的行动场景等,承担着整个故事的物质基础.想象空间是基于人的精神意识再现或重构的一种空间形式,包括对案发过程的回忆、报刊的案件信息、读者的心理空间等.社会空间则是一种包含着家庭、情爱、政治、财产等社会关系的容器,是反映着人与人之间复杂关系的空间.程小青小说中呈现出的不同类型的空间,在链接叙事进程、体现人物心理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

    程小青霍桑探案侦探小说空间理论

    清代山西文人秦武域初探

    任聪颖王蓉
    32-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秦武域是清乾隆年间山西籍著名文人,擅长诗文、书法.他先后在甘肃、湖北等地担任知县.他在甘肃两当县任上编纂的《两当县志》允为良史.其笔记体著作《闻见瓣香录》是研究清代历史文化的重要材料,其中有关碑版书帖的篇目凝聚了他的书法思想.其诗集《笑竹集》宗法性灵、学无常师,表现出通达的诗学观.秦武域深具江南情结,特喜西湖.晚年所撰《西湖杂咏》表现了对西湖的眷恋之情,寄托着他在西湖山间安顿身心的理想.秦武域对乡邦文献的整理深具热忱.他探访傅山的书画作品,褒扬其创新求变的精神.他整理的《三晋风雅》为山西最大规模的诗歌总集《清山右诗存》所采录.他不愧为清中叶的一位文化通人,其学术、诗文及书法成就,应该得到学术界的重视.

    秦武域山西诗学山西书法《闻见瓣香录》《西湖杂咏》

    文旅融合视角下山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路径探析

    雷承锋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旅融合是在文化和旅游的相互交融下,使两者产生更深层次的关联.在文旅融合视角下,山西省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存在着对保护工作不重视、山西黄河流域项目缺乏整体性保护、山西黄河流域项目与旅游产品不相融合、传承人断层等问题.通过优化山西黄河流域保护环境、深化文旅融合、注重人才培养等措施,可以有效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促进山西省黄河流域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

    文旅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根脉筑根基 思政育人助长远——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课程思政深度融合的路径探析

    雒珊珊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新时代高校的课程思政建设迈向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山西省构建和梳理了完善的红色旅游资源谱系,并通过了相关的法规和条例,助力山西省红色旅游取得了显著成效.山西省红色文化在高校课程思政的建设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是,在与高校课程思政融合的过程中存在着诸如课程思政意识不强、课程思政建设不同步、优质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课程思政元素融入生硬等问题.从课程思政意识、课程思政教学体系、课程思政优质资源共享机制、课程思政评价机制、课程思政特色品牌、课程思政校园文化等多个方面探讨山西省红色旅游资源与高校课程思政的深度融合路径,助力课程思政建设获得持续性的发展,建立文化认同,增强文化自信.

    红色旅游资源课程思政思政融合

    新时代乡村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调查研究——以吕梁市为例

    秦琰付建强
    46-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是建设新时代高质量学前教育体系的前提,是通过教育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之一.以吕梁市29 所乡村幼儿园教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半结构访谈的方法,调查乡村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的总体情况,研究发现,乡村幼儿园教师在情绪情感、职业投入、胜任情况方面认同程度较高,在职业目标、持续投入方面的认同程度较低.基于此,应完善乡村幼儿园教师社会支持体系,提升乡村幼儿园教师的社会认可度,强化乡村幼儿园教师乡土意识等有针对性的建议.

    乡村振兴乡村幼儿园教师职业认同

    教学做合一:地方应用型本科课堂教学改革实践探索——以学前儿童科学教育课程为例

    侯建平
    51-56页
    查看更多>>摘要:陶行知先生"教学做合一"理论体现了教学一元论,符合大学课堂教学特征,与专业认证理念不谋而合,对于地方应用型本科课堂教学改革具有时代价值与意义.课堂教学改革先从幼儿园需要什么样的科学教师为起点思考做什么,依据产出学生展开"真做",围绕学生"做"进行学与教以及评价等实践探索.教育者应对行业、专业、学生发展深入了解和研究是改革的基础,以面向真实场域之产出导向的学生"真做"开展教学是改革的根本,持续关注学生学习状态及效果不断优化教学是改革的保障.

    教学做合一课堂教学改革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