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界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界
理论界

高振庆

月刊

1003-6547

lilunjie2004@163.com lilunjie2007@163.com

024-23264273

110006

沈阳市和平区和平南大街45号(辽宁省委院内)

理论界/Journal Theory horiz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以研究和探讨当前经济建设、改革开放和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的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为主要内容。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对需要与人的本质关系的思考——兼论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需要

    杨宏伟徐欣宇
    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需要与人的本质关系问题是马克思人学思想中的重要问题.人的本质力量在人为满足需要而进行的生产实践中得到确证,并在这一过程中生成人的本质的现实性——"社会关系的总和".当物质生产资料越来越丰富,人们在享受丰富物质财富的过程中,出现需要的"虚假化"和"畸形化",使需要失去其丰富性和全面性,需要不再是人发展的前提反而成为阻碍人发展的异己的力量.因此,要扬弃需要异化,使人的需要转向真实需要,让人从被奴役的状态中解放出来,获得自身发展.美好生活需要遵循真实需要的价值尺度,是真实需要在新时代的新样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与实现人对其本质的全面占有具有内在的统一性.

    人的本质人的需要美好生活需要

    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实践进路

    孔庆金王文龙
    9-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党根据我国历史传统、现实国情和时代发展趋势所作出的科学选择,是"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对于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战略意义.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应始终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坚持科学理论的思想指引、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追求、坚持中国之治的制度优势、坚持民族复兴的宏伟目标、坚持和平发展的世界视野,为世界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理论逻辑、实践历程及经验启示

    张静
    17-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回顾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其实就是不断践行和完善群众路线的历史.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并创造出党长期执政和中国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能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关键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始终坚持党的群众路线不动摇.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发展史也反复证明,只有密切党群关系,将群众路线贯彻得好,我们才能取得事业的成功,相反,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党的事业就会遇到挫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温党的群众路线,回顾党百年来坚持和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进一步深化对群众路线的认识,对于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具有重要的启示.

    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理论逻辑实践历程经验启示

    玄学新义:郭象对《庄子》的译释

    王颖
    22-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译释学提出,典籍通过译释成为时代的学术主流,奠定王朝的意识形态,这是独一无二的中国学问.中国译释学理论提炼出译释活动中人(译者)、事(译释背景)、物(译释文本)三大要素进行深入分析,将译本研究与译者研究相结合,关注文本的意义生成.在此研究范式下重新审视郭象其人其书,以及其对《庄子》的译释,则郭象缘何选择《庄子》又如何译释《庄子》,对西晋元康时期的玄学发展起到了何种作用等新问题和新线索便浮现,凸显出元康时期学术思潮与政局变迁之间的密切关联.

    玄学郭象庄子注译释学

    "以天理自乐":林希逸对《庄子·逍遥游》的诠释

    杜国华
    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逍遥游》是《庄子》"全书之纲领",其中"逍遥游""小大之辩""有无之辩"是本篇的核心问题,这些问题关涉庄子的本体论、修养论和境界论,是研究庄子学的重点.林希逸站在儒家的立场,以"孔颜之乐"诠释"逍遥游",即"乐解逍遥",并在此基础之上以"乐"解"小大",通"有无",成为宋代解释"逍遥游"的典范.林希逸以"乐"贯通《逍遥游》全篇,既丰富了"逍遥游"的哲学内涵,也为儒释道三家会通提供了新的方向.

    逍遥游孔颜之乐小大之辩有无之辩

    帕森斯文化系统理论的哲学省思

    姜华郭美麟
    36-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系统理论是帕森斯理论体系的核心,是解决社会整合与变迁问题的关键.帕森斯认为,文化系统作为价值取向在行动系统中具有控制地位,文化系统通过定则化为社会秩序和内在化于人格系统来实现社会强制.帕森斯文化系统理论旨向构建共同价值体系,回答社会整合的时代问题,并以构建共同的终极价值观为目标,将互动制度化为终极价值,因而其思想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帕森斯文化系统共同价值终极价值

    技术人类学及其启示——理解斯蒂格勒技术哲学的入口

    梁其蕾
    4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技术人类学是理解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的重要入口.技术人类学蕴含技术批判的巨大潜力和诠释空间,在斯蒂格勒那里得到了异乎寻常的重视.技术人类学不仅呈现于《技术与时间》的文本开端,而且构成了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的深层根基.无论是吉尔"技术体系"的概念,还是勒鲁瓦-古兰"技术趋势"的概念,抑或是西蒙栋"技术物体"的概念,都对斯蒂格勒技术批判思想的建构产生了重要影响.阐明斯蒂格勒思想与技术人类学的密切关联,有助于进一步对斯蒂格勒技术哲学思想作出具体而深刻的解读.

    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技术人类学技术批判

    从控制走向解放:威廉·莱斯对"控制自然"观念的诠释

    李懂
    51-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威廉·莱斯(William Leiss)在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上,表现出深刻而全面的理解,这一点在他的著作《自然的控制》(The Domination of Na-ture)中得到了突出的体现.该书自"控制自然"观念的溯源入手,通过阐述控制自然与科学和技术的关系,进而对"控制自然"观念做出新解释.不仅如此,莱斯还进一步明确了"控制自然"的实质是控制人,通过对"控制自然"观念不合理的地方进行新解释,展现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深刻理解.

    控制自然控制人自然的解放

    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优化路径探索

    张祺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老龄化加深及社会观念的转变,社会化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社区居家养老是以社区为依托,为居住在家的老年人提供综合性养老服务的模式.过去20余年,我国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建设取得一定进展,但在供需匹配、医养结合、可持续性发展、社会化参与以及设施布局等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在积极老龄化视域下,借鉴国内外的典型经验,围绕着"健康、参与、保障"等养老新理念提出一系列优化策略,以期为中国城市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参考.

    积极老龄化养老服务社区居家养老服务

    文明中国的三重觉醒——文明观视野下"第二个结合"的思想解放意义

    杨子飞
    67-72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明观是"第二个结合"赖以形成的思想基础之一,以此观之,"第二个结合"带来的思想解放本质上是文明中国的觉醒.它包含三个层面:首先是从西方中心主义的思想束缚中解放出来,带来文明中国的认知觉醒,发现了文明中国的真实面目;其次是从文化虚无主义的思想泥潭中解放出来,带来了文明中国的情感觉醒,奠定了文化自信的深层根基;最后是从历史虚无主义的深渊中解放出来,带来了文明中国的行动觉醒,激发了创造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历史主动性.

    文明观第二个结合思想解放文明中国觉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