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

张京华

月刊

1673-2219

llxyxb@163.com

0746-6381194

425100

湖南省永州市零陵区杨梓塘路130号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查看更多>>本刊为湖南科技学院主办的刊发理论研究文稿为主的综合性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最多吟兴是潇湘——田日曰散文赏析

    蒋培君
    52-5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田日曰的散文创作进入收获季节,成绩喜人.他的创作源于深厚的乡土情结,彰显执着的历史探寻,蕴含素朴的人文情怀,语言简明,境界清新,个性鲜明,值得广大读者关注鉴赏.

    田日曰散文创作创作特色

    论宁调元文学创作对《庄子》的继承与发展

    邓江祁
    5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宁调元自幼喜爱《庄子》,其思想情感及艺术创作亦深受《庄子》影响.在其文学创作中,宁调元不仅大量引用或化用《庄子》的寓言和词语,而且还根据反清革命的需要,继承和发扬了《庄子》批判现实、崇尚自由、砥砺志节、淡泊生死的创作思想和比喻、对比、比拟、夸张等表现方法,这在相当程度上增强了其文学作品的思想性和艺术性.

    南社宁调元文学创作《庄子》创作思想表现方法

    家国情怀视角下《诗经》时代价值的六重蕴意

    唐文
    63-67页
    查看更多>>摘要:《诗经》是周代"家国一体"政体形式的宣传书,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思想、道德规范、人文精神.基于家与国的框架,从"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六个维度挖掘和阐发《诗经》的时代价值和精神标识,展现人与自然、天帝的演绎逻辑,展现家庭、国家、外邦的共生逻辑,展现统治者与普通劳动者向往的理想社会.与此同时,以时代精神激活《诗经》的生命力,实现自身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提供思想来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提供精神力量.

    《诗经》家国一体家国情怀时代价值蕴意

    人性与现代性的冲突和对抗——以《边城》观照沈从文文学理想

    蔡逸云
    68-7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工业大发展,产生了商品化和人的异化等问题,引起了一系列现代性反思.自由主义文学大多远离政治,保持文学自由、独立.《边城》构建了一个理想世界,以淳朴、善良的人性来批判城市文明病,从湘西世界的伦理道德价值体系,来追寻具有生命、热情的原初文明,扭转民族危机和重建人文精神.通过理想人性与现代性进行对抗,将人性异化转向回归人性,建立起意义世界的关联,在欲望、激情、理性之间形成和谐、平衡状态.

    湘西世界自由主义文学现代性沈从文《边城》

    数字化背景下传统诗词:数字技术与融合创新的协同思考

    陈安民
    7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统诗词向数字转换是深化"第二个结合"的精神力量源泉,特别在ChatGPT公布后激起了传统与现代讨论的新高潮,越来越广泛地应用于学习生活.深入挖掘经典诗词的文化资源,通过"多进路数据框架"、创意融合的"链式思维"、从"文学画面"到"数字写实"整合创新的动态融合模式,由"数据集成"到"交互演绎",搭建多媒体的超文本框架让文本中的资源"活起来",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链接"过去"与"未来"的重要线索.

    数字技术诗词经典数据集成超文本框架跨学科融合

    论默会知识视阈下新时代高校爱国主义教育的培育路径

    陈芳
    78-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爱国主义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首要任务.默会知识理论在知识的习得、传递、共享、实践等环节为我们培养人才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默会认知具有实践性、个人性、情境性和共享性的认知特征.在默会知识的观照下,爱国主义教育的任务涵盖默会表达的实践性,爱国主义教育的教学依赖默会交往的情境性、爱国主义教育的价值依托默会创造的持续性.因此,把默会知识嵌入爱国主义教育的全过程,应当注重实践,借助情境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情感认同;注重交往,激发对话从"知识"到"识知"的引导作用;注重示范,利用榜样发挥持久而深远的育人效能,从而建立长效的爱国主义教育机制.

    默会知识高校爱国主义培育路径

    论地方院校国学经典四维教学模式——以哲学原著导读课程为例

    夏翠兰
    83-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学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对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和思维能力具有重要意义.传统的国学经典教学方法往往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缺乏对学生整体发展的关注.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实施四维教学模式.四维教学模式包括文本解读、情境体验、互动探究和价值传承四个维度.教学实践证明,国学经典采用四维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对国学经典的兴趣,提高他们的思辨能力和创新思维,这对于地方院校的教育改革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国学经典四维教学模式文本解读情境体验互动探究价值传承

    研究性学习在高校思政课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提升对策

    张伶俐
    88-93页
    查看更多>>摘要:开展研究性学习是深化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有效举措.研究性学习步骤包括布置任务、做好准备,讲授方法、指导选题,独立探索、撰写报告,展示成果、师生评议,修改完善、总结提高等教学环节.高校思政课研究性学习实践取得了成效,同时也存在不足.提升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效果,教师、学生和学校的相互配合至关重要,教师的能力素质与积极行动、学生的知识基础与积极参与、学校的条件保障与积极支持是提升思政课研究性学习效果的重要保障.

    研究性学习思政课教学效果改进对策

    论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中的国家认同建构——基于文本视角的考察

    罗迪瑾方成智
    9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认同是当今时代的重要议题,国家对青少年国家认同的培养愈发重视.国家认同可以看作是由政治认同和文化认同双元结构构成,对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进行文本分析,从国家认同类目分布、年级分布、教材栏目分布三个视角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以"红领巾"启蒙政治信仰,以"古今成果"筑牢爱国情怀,以"传统文化"赓续中华文明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科书在培养学生国家认同上所体现的独特之处.

    国家认同数学教科书建构

    论乡村振兴背景下"思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欧梦琳张利国陆汝成段炼...
    100-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不断深入,土地资源管理专业通过课程思政建设,培养复合型人才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思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培养模式探索上,具体做法是:在"面—线—点"的培养目标下通过构建"认知—知识—能力"的培养路径,在创新教学课程内容中,实现"思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核心课程内容重构设计,从生态文明理念、土地制度变迁、乡村治理责任构建耕读育人的内容输送;在教学方法上,运用综合手段,融入"双创"思维,打造"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强农兴农为己任"的"思政+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

    乡村振兴思政教育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