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月刊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月刊
理论月刊

张国强

月刊

1004-0544

llyk1@sina.com

027-87813665;87812386;

430070

武汉市武昌紫阳东路45号

理论月刊/Journal Theory Monthly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导向和服务方针,在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方面,在研究和宣传我国改革开放方面,都做出了突出贡献,受到国家和湖北省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和广大作者、读者的广泛欢迎。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返乡小镇青年社会化的"脱栓"困境及其生成路径

    万书润民
    106-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返乡小镇青年进则难以在竞争激烈的大城市实现扩大化的家庭再生产,退则不甘于在乡土社会重复简单的家庭再生产,同时呈现出自我中心、社交收缩、婚姻"脆化"、身份失焦、价值规范内化不足等社会化困境.其根源在于返乡小镇青年在社会化过程中持续地被分隔在各个社会子系统内部,并始终与家庭、学校、地方社会、同辈群体等主要社会化结构缺乏深度交互,使得他们生命体验单调、社会支持缺如、主体性受抑制与社会化不充分.于是,返乡小镇青年与曾经连接城乡社会经济体系的农民半工半耕的家计模式"脱栓",是他们在城乡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面临的一种深刻的结构性困境,而走出"脱栓"依赖于社会关联的重建与再社会化.

    小镇青年返乡青年社会化脱栓城乡社会现代性

    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的耦合机理与互动机制

    刘在洲李忆辛
    117-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和"坚持教育优先发展"两个重大战略,从内在逻辑和实践进程看,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分别是这两个优先发展的关键支点,只有实现这两个关键支点的互动共进,才能有力促进两个优先发展战略的有机统一.新时代乡村人才振兴与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建设之间存在着价值上互利共赢、系统间互依共存、功能上互补共成、发展中互动共生的四维度的耦合关系,为两者互动共进、相互成就提供了可能.要实现这种可能,必须把握好四大现实关键:乡村人才回归与高等教育向上流动的价值互洽、乡村人才需求结构与高等教育供给结构的系统同构、乡村人才质量效能与高等教育通向农村的功能对接、乡村人才使用政策与高等教育培养政策的协调一致.

    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教育优先发展乡村人才振兴高等教育体系建设

    "单向度"长者:包容性视域下对老年群体数字融入的审思

    王艳玲赵博文
    127-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动老年群体融入数字社会的初衷十分可贵,但当前主流研究过度依赖于科技可以解决老龄化的潜在假设,导致拖拽式数字融入将老人关乎的自信、自尊和自重均虚置,技术理性越位使其个体自主选择悬置,老年人成为技术乐观主义话语型构的"单向度"长者."以爱为名"的数字融入之于老年群体并非符合全体的最优解,适当断连与回归线下交往或许能看到老年群体更为丰富的精神面向.线下空间的具身交往并非数字融入的对立面,二者都是包容性视域下解决老年群体社会融入问题的一体两面,有助于老年人维持现有社会关系以确定自我价值,也可在遵循融入意愿的前提下更好地接受年轻世代的数字反哺与同辈数字经验传习.

    包容理论数字融入具身交往日常空间

    城镇职工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的困境与优化——基于系统论的考察

    毛婷
    135-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系统论理论中系统的整体性、要素的关联性和系统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三大视角,我国城镇职工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呈现出三大发展困境:制度参与水平的"金字塔"型结构、主体负担的非均衡性和实际替代率与合意替代率的偏差;系统内部分群体存在参保壁垒和参保后转换衔接不畅等问题;系统整体受到人口老龄化、经济新常态、新就业形态以及社会文化环境的影响.因此,我国城镇职工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建设应坚持系统性思路,从目标确定与功能划分出发明确制度构成,从畅通衔接与协调互补出发促进要素关联,从环境分析与动态调整视角关注与环境的动态作用.

    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协同互补城镇职工系统论

    "奇趣"的遨游:苏轼对北宋文化与诗学的双向建构

    潘链钰
    146-153页
    查看更多>>摘要:苏轼驾驭《渔翁》诗解中提出的"奇趣"概念完成了一次北宋文化与诗学双向建构的遨游之旅.苏轼发现,柳宗元借助"奇趣"视野完成了对屈子生命美学的诠释.立足北宋文化建构之命题,苏轼用"奇趣"观照和整合了颜回乐处与渊明自得两个文化场域,在王学、洛学之外建构了以"颜陶"为核心的宋调文化意蕴与诗学审美框架,蜀洛两学实践了不同的文化取径.

    奇趣苏轼文化诗学双向建构

    Abstracts

    154-16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