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理论与现代化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理论与现代化
理论与现代化

李家祥

双月刊

1003-1502

xdhbjb@126.com

022-23398649

300051

天津市和平区成都道52号

理论与现代化/Journal Theory and ModernizationCSSCI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注重反映社会科学各学科的科研和调研学术成员的思想,反映国内外学术动态,热诚欢迎国内的专家、学者和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及实际工作者赐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的变化——基于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的分析

    严书翰
    5-13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的变化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某些重要提法前后发生变化,其实质性内容并没有改变;二是某些重要提法前后发生变化,其内涵和强调侧重点等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本文着重探讨第二种情况,阐析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这两个重要提法前后变化及其内涵和强调的侧重点.党的理论不断创新,这是党的文献某些重要提法变化的根本依据,这些变化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取得的重大成果.对于党的创新理论要抱有充分的理论自觉和理论自信,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这是当代中国共产党的庄严历史责任.

    党的文献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内蕴的全人类共同价值及世界意义

    仰义方陶霞
    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在"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的过程中造就的新的文化生命体,它是中国式现代化创造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展现了开阔的世界意识.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为新的文化使命,突出彰显了"和平、发展"的共存道路定向,蕴含着"公平、正义"的邦国关系准则,折射出"民主、自由"的理想价值追求,为全人类共同价值提供了丰富的文化和思想滋养.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破除了困扰人类文明发展的"西方中心论""历史终结论""文明冲突论",为站在历史十字路口的人类应当何去何从提供了中国答案,集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世界担当,创新了人类文明共同体治理思路,在文明的交流互鉴中为人类文明发展进步作出原创性贡献.

    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全人类共同价值人类文明新形态第二个结合

    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根本遵循

    倪明胜安雅琴
    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贯通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国式现代化的生成与展开,源于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指引和实践拓新."两个结合"开启理论创新、理论创造新空间,既阐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必由路径,也科学指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逻辑遵循.新时代新征程,要坚持好、运用好"两个结合""六个必须坚持"科学方法论,以党的创新理论最新成果及时求解时代新课题,持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和实践创造,不断赋能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实践新格局新高度.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两个结合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重要论述研究

    丁佳文
    33-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围绕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深刻回答了"建设怎么样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怎样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等一系列重大课题,形成了内涵科学、系统完整、逻辑严密的全媒体传播理论体系.深入研究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核心要义和价值意蕴,能够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巩固主流意识形态地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精神支撑,有助于把握推动构建全媒体传播格局的现实路径,从而提升我国国际传播能力,构建与我国国家实力相匹配的话语体系.

    全媒体传播融合发展重要论述

    "0到1"产业的工程生态催化机理研究

    许正中戈亚慧
    4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新技术革命催生新的发展动能,深刻地改变了世界经济和社会结构.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兴起,中国为应对"0到1"产业衍生机制进行顶层设计,抓住新产业革命爆发的机遇.原有传统的技术范式和创新范式难以充分适应新时代新技术产业化的机理,工程生态作为一种新的认知范式和思维范式,强调开源性、系统性、生态性、开放性和协同性,能够有效理解、分析和回答发展中遇到的新问题.因此,本文立足工程生态范式,认识和分析新产业革命,深入探究"0到1"产业催化机制,阐述"0到1"产业生态发展和演化过程,进而总结"0到1"产业原创的工程生态的特征和发展路径,最后设计有效贯通的新技术产业化体系架构,坚持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政策链一体部署,构建多元协同创新的"0到1"产业的工程生态,以期为推进新技术产业化、切实提升科技创新能力提供参考.

    工程生态范式新产业革命产业的工程生态

    国土空间治理现代化视域下陆海统筹的立法检视与制度建构

    田亦尧万韵竹
    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陆海统筹是中国式现代化背景下提出的重大战略创新和理论创新.陆海统筹关注陆域和海洋二者的关联与互补,强调通过统一规划实现陆域与海洋的协调发展.立足央地立法实践经验与反思,当前陆海统筹立法呈现出陆海生态环境保护互补性不足、陆海自然资源利用互益性缺失和陆海综合管理体制互通性欠缺等问题.实现陆海统筹需要从国土空间治理的宏观视域下对陆海要素与空间进行整体布局与规划."国土空间规划法"与"国土空间开发保护法"是实现陆海统筹目标的重要制度载体,应当明确陆海统筹的基本原则地位、核心制度目标、关键制度任务和体制改革方向.通过设计"海洋国土"专门性制度,建立涵盖海域、海岛、滨海地区等全要素的海洋区域开发保护制度,建立涵盖港区、湾区、生态区等基本统筹单元的海洋重点功能区管理制度,建立海洋资源开发、交通规划、产业布局等海洋事业产业促进制度.

    陆海统筹海洋国土海洋开发保护国土空间治理

    百年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反思与时代性超越——兼论"三农"问题的历史累积与乡村振兴的实现

    王先明
    65-75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洋务运动为始,中国走上以工业化为主导的现代化道路.但是,中国传统文明与西方式现代化取向之间形成历史"悖论",这种悖论关系更突出体现在城乡背离化发展态势上.如何走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道路,并从根本上摆脱这一困境,一直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之一.在总结和汲取近代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中国共产党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从根本上突破近代以来百余年的"三农"困境,从而解决了中国现代化发展中的"悖论"问题.

    现代化进程"三农"问题城乡背离化乡村振兴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解密

    孙健宋昶儒
    76-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创新发展、持续推进的过程,以历次党代会报告、历次五年规划和历年政府工作报告为依据,可以将对中国式现代化认识的发展进程归结为"四个现代化""中国式的现代化"和"中国式现代化"3个阶段.中国共产党人对每一个阶段中国式现代化均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理论创新,最终探索出了具有鲜明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基于中华文明的创新性视角深入探究中国式现代化各阶段的创新缘由及理论和实践成果,有助于解密中国式现代化的遗传密码,进而继续完善发展中国式现代化,最终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华文明的创新性

    跳出历史周期率的"两个答案":内涵要旨、辩证关系及实践进路

    杨新莹徐靖楠
    85-94页
    查看更多>>摘要:1945年,毛泽东面对"窑洞之问",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一个答案:让人民监督政府.经历了长期的实践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深入推进,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又明确了跳出治乱兴衰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走好新的赶考之路,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答案"的内涵要旨,把握"两个答案"之间机制互补、逻辑递延、内在统一的辩证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坚持用好"两个答案",探索党领导下的人民监督和自我革命相结合的实践新路.

    历史周期率"两个答案"人民监督自我革命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据产权制度"的构建探析

    王昕灵刘玉斌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经济发展是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抓手.数据产权制度是数据基础制度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加速数字经济发展、促进数据要素流动的前提条件.但现阶段数据产权不清导致的消费者个人隐私被过度搜集、企业利用数据优势实施数据垄断、公共数据使用效率不足等问题,严重制约数据要素发挥驱动作用.本文从数据属性出发,区分不同类型数据的产权配置及其对应的主要矛盾,为探索构建数据产权制度及在此基础上开展数据交易和数据监管提供分析思路与建议.

    数据产权隐私保护数据交易数据监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