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黄继忠

双月刊

1002-3291

lndxxb@126.com

024-86864173

110036

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中路66号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一份能反映高等学校学术水平的理论刊物,设有文、史、哲、经、法等研究栏目。追求优质的学术品味,主编王铭及全体编辑欢迎学者向我刊投稿。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纳博科夫小说流亡人物身份异化研究——以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为视角

    邱畅
    110-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从社会的整体结构入手,重点论述文化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并且将生活与文化相结合,探究文化的主要内容和社会功能.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认为,心理和行为的异化破坏了生活的整体性与和谐性,这正是流亡人物的生存状态和生活写照.文章从纳博科夫小说流亡人物入手,在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框架下,通过分析流亡人物在异质文化中产生的行为异化和心理异化,探究流亡人物身份异化的表现,造成流亡人物身份异化的原因,以及流亡人物对主体身份的追寻.

    英国新马克思主义文化观纳博科夫异质文化自我意识

    传播的仪式观及其审美特性研究

    余冠臻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传播的仪式观是仪式传播的重要构成部分,作为传播学中的一种思想观念,其概念的提出源于人类学研究中对于仪式的关注.仪式由程序化的重复行为构成,在象征符号的互动中发挥着交流与社会整合等功能.具备超验意义的符号互动行为构成了具备仪式特征的传播过程,传播的仪式观更是将传播视为仪式本身.仪式的特征和功能延续到了传播当中,特别是,象征符号在长期稳定、重复使用中具备了审美属性.仪式传播的审美性能够增强受众的情感共鸣与参与感,强化象征符号与意义的传达,促进文化认同与共同价值观传递,并在推动传播效能发挥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

    仪式传播传播的仪式观仪式符号审美性

    金末近侍局新探

    姜林希王德朋
    123-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史实分析发现,刘祁所言"金末近侍局权力尤重"多有夸张与偏差.金朝近侍局人员在民族与身份上均呈现出多元化特征,他们具备一定参议政事的资格与素养,往往视近侍局为仕途晋升的跳板.金末近侍局可能演变成官员的一种身份象征,官员被赋予近侍局官的身份后仍兼具其他政治与军事职能.金朝近侍局与外朝之间的相互沟通与转化是北方民族在汉式官僚体制下特有的政治景象.金末近侍局权势变迁、增长,甚至与外朝的矛盾激化,实质上是皇权的延伸与扩张,以及皇帝对外朝权力的剥夺.虽然金末近侍局权力大增,但其始终无法越过皇权而独立行使权力.刘祁及后世史家对金末近侍局的抨击应是受到历代内廷与外朝政治斗争的影响所致.

    金末近侍局职能内廷外朝

    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司法保守进路的再审视——以19世纪下半叶黑人宪法问题为核心

    李越石庆环
    132-141页
    查看更多>>摘要:19世纪下半叶的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在涉及黑人宪法问题时采取了保守性的司法进路,不仅限制了国会在奴隶制问题上的立法权,而且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联邦政府对黑人宪法权利的保护,造成了美国社会黑人种族矛盾与种族冲突的顽疾,甚至直至今日这一顽疾仍然困扰着美国.文章以19世纪下半叶黑人宪法权利案例为观察视角,透视美国联邦最高法院的保守主义判决,进而揭示美国宪政秩序演进的内在逻辑及美国政治制度的实质.

    美国宪政秩序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奴隶制黑人权利

    高等学校会计凭证电子化流程系统建设改革研究

    闫勇马媛丁海钰
    142-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会计业务不断顺应数字经济发展趋势,越来越多的发票、银行回单等会计凭证逐步演变为电子凭证,传统纸质凭证已不适应电子化流程的要求.文章通过对国家某电子凭证流程建设试点改革高校的案例进行分析,围绕高等学校在会计凭证电子化流程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对高等学校会计凭证电子化流程改革的思路框架、主要内容进行研究,提出了改革的对策建议,总结了改革的成效.该研究不但有助于推进高等学校会计凭证电子化流程改革实践的发展,也可为其他行政事业单位推广应用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智能财务会计凭证电子化流程系统建设

    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的进一步修订与完善——基于促进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视角

    高明黄小容
    151-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重点破解了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的制度性问题,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高校设置的管理科技成果转化的机构更加专业,相关规范文件逐步完善,科技成果转化的成效显著提升.但该科技成果转化法对于高校科技成果的权属、义务和机构制度以及政府和企业在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的作用等方面的规定存在问题.文章借鉴美国和日本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法律经验,建议启动对该科技成果转化法的修订并制定专门法律,适当突破高校科技成果权属的规定,进一步明确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义务,完善关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机构的规定,增加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政府责任和企业作用的规定,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的效率和质量.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职务科技成果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总目录

    后插1-后插6页

    人物介绍

    封2,封3页

    《辽宁大学学报(哲社版)》欢迎您赐稿参阅

    封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