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蒋锦标

双月刊

1671-0517

lnnzyxb@sina.com

0417-7020643

115009

辽宁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Liaoning Agricultural College
查看更多>>《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原《辽宁熊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创刊于1985年3月,系经营口市主管部门批准的内部学报,1990年10月经省新闻出版局批准转为正式学报;1998年12月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本刊是由辽宁省农业厅主管,我院主办,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农业科学教育类综合性学术期刊(季刊),CN21-5059/S(国内统一刊号);ISSN1008-3790(国际标准刊号);2000年起更名为《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刊号改为:CN21-1448/G(国内统一刊号),ISSN1671-0517(国际标准刊号)。  该学报属综合性农业科学教育类学术期刊(季刊),省级刊物。 多年来,本刊已成为学院教学和科研成果的载体,成为学院对外交流、显示学院教育教学及科研成果的重要窗口。读者对象为大中专院校师生、科研院所技术人员、历届毕业生等,目前,学报已与国内100多个大专院校学报建立了交换关系。  本刊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贯彻党和国家关于高等教育和新闻出版的方针政策,以传播科技信息、加强学术交流、推动科技创新、促进教育发展、服务经济建设为办刊宗旨;以立足本校、面向社会、开放办刊为原则;以农业科学、农业经济、农业科技管理、农业高等职业教育为主要报道内容;开设试验研究、技术应用、调查报告、经验交流、教育教学研究、科教信息等栏目。 热诚欢迎我校广大师生、校友,各地农业战线的教育、科研和行政管理部门的专家、学者、科教人员投稿,同时也欢迎上述单位及个人订阅本刊。全年4期,共20元(含邮寄费),每季度末发行 。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农业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的逻辑理路及实践进路

    胡克伟史迎新
    1-4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化转型不仅是农业高职院校响应时代变革的必然选择,也是其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求.但转型过程中存在技术底座建设不足、数据壁垒、师生数字素养不高等挑战.为此,农业高职院校应从更新理念、完善顶层设计,加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夯实数字基座,推进专业升级改造、丰富数智内涵,打通平台数据壁垒、提升学校治理能力,开展各级各类培训、提高师生数字素养,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创新评价机制等多维路径加快推进数字化转型,培养农业新质人才,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强国建设.

    农业高职院校数字化转型实践进路

    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筛选及其杀菌效果试验

    王跃儒梁德洁李建光刘衍芬...
    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大肠杆菌病的噬菌体防控应用提供技术支持,开展致病性大肠杆菌噬菌体筛选及其杀菌效果试验.具体方法:从辽宁某牛场牛奶中分离得到1株大肠杆菌EL4,对其进行染色镜检、细菌16S rRNA测序、动物致病性试验,以此分离菌为宿主菌筛选噬菌体,并对该噬菌体的杀菌效果进行了评估.结果表明:分离得到的EL4菌株在大肠杆菌伊红-美蓝、麦康凯选择鉴定性培养基上菌落形态和显微镜检结果均符合典型大肠杆菌特征;经16S rRNA基因PCR扩增、测序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得知,该菌株与韩国鸡源APEC、美国牛源NADC、产志贺毒素的人源STEC三株大肠杆菌遗传进化关系均较近,同源性均达到99.65%;该菌株可以导致雏鸡腹泻、食欲不振、嗜睡、肝脏发黄、脾脏肿大出血直至死亡等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以该菌株为宿主菌从牛场污水中筛选到一株清晰透亮、能产生晕环的噬菌体,命名为vB_EcoP_L4;噬菌体vB_EcoP_L4能在与宿主菌共培养3 h后迅速杀灭宿主菌,8 h内显示较强的杀菌效果,具防治致病性大肠杆菌病的潜力.

    大肠杆菌噬菌体致病性杀菌试验

    营口市玉米成株期叶部病害病原鉴定及生物学特性初探

    滕雪慧孙拓李子昂梁春莉...
    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营口市玉米成株期常见叶部病害致病菌种类及其生物学特性,结合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出三种主要叶部病害病原,利用十字交叉法对三种病原菌生长速率及抗逆性进行测定.形态学鉴定结果表明,分离纯化获得的三种病原真菌Cl-1、Ch-1和Aa-1,分别为弯孢菌、玉米小斑病菌和链格孢菌.进一步结合系统发育分析,菌株Cl-1为新月弯孢菌Curvularia lunata,Ch-1为玉米小斑病菌Bipolaris maydis,Aa-1为玉米链格孢叶斑病菌Alternaria alternata.其中,玉米小斑病为营口市玉米成株期叶部病害的新发病害.病原菌抗逆胁迫测定结果表明,三种胁迫因子中,弯孢菌、玉米小斑病菌和链格孢菌对1 mol/L NaCl敏感性较高,生长受到显著抑制,对0.005%SDS和10 mmol/L H2O2具有一定敏感性,但与对照相比,生长受抑制不显著.

    玉米叶部病害形态学鉴定分子生物学鉴定抗逆性测定

    响应面法优化高纤低卡蓝莓果渣司康配方研究

    侯明悦柳思雨张桐李佳蒙...
    17-20,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司康配方中使用低热量原料,并添加脂肪替代物蓝莓果渣粉,能够制作出低脂、低糖、高纤的烘焙产品.基于单因素试验、响应面试验、验证试验和感官评价、理化指标检测,最终优化出功能性蓝莓果渣司康的最佳配方:全麦面粉132 g、蓝莓果渣粉18 g、椰子油21 g、牛奶53 g、零卡糖20 g、盐1 g、鸡蛋1个,为蓝莓果渣的废物利用和功能性烘焙食品的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实践借鉴.

    蓝莓果渣响应面试验感官评价司康配方

    乡村振兴视域下新媒体服务"三农"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李忠鹤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字乡村建设"背景下,互联网技术不断进步,为农民接触新媒体提供了更便捷的途径.乡村振兴视域下面临农业新媒体内容权威性欠缺、农村新媒体用户信息茧房滞留、农民受众的媒介素养相对不足的困境.据此提出"三位一体"维护农业新媒体内容权威性、打破农村新媒体用户的信息茧房滞留、多措并举提高农民受众媒介素养的对策,进一步提升新媒体服务"三农"的水平,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全面实施提供有力支持,推动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顺利实现.

    乡村振兴新媒体数字乡村农业农村现代化

    大历史观下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脉络·目标·进路

    成彩霞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们党在大历史观下探索出的一条新型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党在不断深化的历史进程中把握规律,深刻认识到要构建生态和谐、共同富裕、守正创新的农业农村现代化.为此,在扎实推进中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发展中,需要坚持党建引领,提升农村社会治理效能;优化产业结构,构建绿色低碳的产业体系;健全制度保障,推动实现农民共同富裕;坚持方法创新,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突破,以把握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历史主动.

    大历史观农业农村现代化生发脉络目标构建实践进路

    农业农村现代化视域下推进乡村产业振兴的价值考量与路径探析

    张维嘉
    31-3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迈向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关键时期,振兴乡村产业成为推动农业进步、保障农村经济持续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关键举措.紧扣中国发展实际,聚焦于数字技术渗透、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以及政策与创新机制双重驱动所孕育的时代机遇,探讨如何有效挖掘乡村资源优势、提升科技应用水平、培养专业人才,以期构建乡村产业振兴的实践路径,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推动实现农民富裕、农业发展、农村繁荣的共同愿景.

    乡村产业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价值考量实践路径

    乡村振兴背景下红色文化传播:价值、困境、路径

    宋超军樊奕君李鹏侦
    35-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文化是乡村经济发展的有力推手,是乡村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是乡村组织建设的有效载体.当前红色文化在农村地区的传播存在农民主体意识不强、政府重视程度不够、专业人才支撑不足、宣传效果不佳等现实困境,应从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提高政府重视程度、强化农村人才支撑、创新改进宣传方式等方面优化传播路径,增强红色文化的传播力、感染力、影响力,助推乡村文化全面振兴.

    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现实困境路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机制构建路径探析

    徐海萍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使命.立足于数字化时代背景,结合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发展趋势,对高职院校推进思政课数字化教学的动因进行分析,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梳理检视,进而就教学机制模型的构建理路进行系统阐释,从价值理念引领、教学机制创新、顶层设计保障等方面提出解决路径.

    高职院校思政课数字化教学

    职业院校开展"农本"情怀教育的理路研究

    马静静
    44-47,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推进中,人才不足、大学生向乡村流动的意愿不强成为现实阻滞.职业院校开展"农本"情怀教育是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现实表征,其对引导职教生建立新时代乡村建设者的身份认同、纾解乡村振兴人才短缺的困境具有实践意义.探索职业院校开展"农本"情怀教育的三重逻辑:内因是事物发展依据的理论逻辑、传承与发展相统一的价值逻辑、特殊性兼及普遍性的实践逻辑.提出发掘近乡土的资源优势、组建有情怀的师资队伍、遴选适切的教育内容及载体、建设开放共享的资源平台,是职业院校"农本"情怀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职业院校"农本"情怀教育乡村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