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初步探究青蒿油(AN)对小鼠痤疮模型皮肤损伤和炎症状态的干预作用.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8只小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基质对照组、不同剂量AN干预组(0.5%AN、1.0%AN、1.5%AN、3.0%AN、5.0%AN),每组6只.除正常组小鼠外,其余组小鼠均通过背部皮内注射痤疮丙酸杆菌构建小鼠痤疮模型.当模型构建成功后,模型组正常饲养,基质对照组喷洒1 mL的生理盐水,给药组分别喷洒1 mL不同浓度青蒿油,连续干预7 d.观察小鼠背部皮肤情况并测量皮肤痤疮面积,治疗结束后,收集血清和皮肤组织.HE染色观察皮肤组织病理变化,ELISA检测血清中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水平.结果 造模5 d后,除正常组之外,其他组别的小鼠背部均出现小包且发生破裂,基部发红且伴随有发炎红肿症状,而用不同浓度AN处理后的小鼠背部发炎红肿情况出现不同程度的缓解,背部小包也开始愈合,其中当AN的浓度超过1.5%时,小鼠背部痤疮的愈合效果更好.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小鼠背部小包破裂皮肤痤疮面积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0.5%AN、1.5%AN、3.0%AN和5.0%AN处理后,小鼠背部皮肤痤疮面积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1.0%AN处理后的小鼠背部皮肤痤疮面积虽减少,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E染色结果表明,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的真皮层出现炎症细胞浸润、皮肤表皮层增厚,皮肤屏障受损,表皮破溃等;而与模型组相比,不同浓度AN处理后,小鼠背部皮肤受损和发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当AN浓度超过1.5%时,效果较为显著.ELISA检测显示,模型组中炎症因子IL-6、IL-1β和TNF-α含量均较正常组明显升高(P<0.01);而不同浓度的AN处理后,血清中IL-6、IL-1 β和TNF-α含量均降低,当AN浓度超过1.5%时,其含量变化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AN对小鼠痤疮具有治疗作用,可能与其抑制痤疮过程中的炎症反应有关,但其最适合浓度尚需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