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综合运动干预方法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招募符合实验要求的非特异性腰痛症状大学生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6人)和对照组(n=28人).采用2*2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变量为组别,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综合性运动干预;组内变量为测量时间,即干预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对两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功能自评量表(SSFS)测试.结果:VAS测评中,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24.229,P<0.001,偏η2= 0.592;测量时间对VAS主效应影响显著,F=7.981,P<0.001,偏η2=0.324;与基线相比,实验组在干预4周后有明显的下降,干预12周后VAS评分显著性下降(P<0.05).SFSS评分中,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100.730,P<0.001,偏η2=0.660;测量次数对SFSS主效应影响非常显著,F=25.646,P<0.001,偏η2=0.330;与基线相比,实验组SFSS在干预4周后既有明显的上升,后期每4周都呈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对照组在实验第8周至第12周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综合性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疼痛程度,缓解腰部功能障碍,提高脊柱整体功能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