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体育科技
辽宁体育科技

田德新

双月刊

1007-6204

lntykj@126.com

024-23206695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浑南四路10号

辽宁体育科技/Journal 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辽宁省体育局主管,辽宁省体育科研所和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联合承办的体育科研学术性杂志。其宗旨:以科技为先导,宣传我省体育科研成果、提供国内外最新体育科技信息。同时,也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广泛进行体育交流的园地。它是体育系统各级领导、体育专业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科研人员及关心支持体育科技事业的各界人士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辽宁职业篮球发展的模式突破与路径创新研究

    李旦宜程茂滕陈鸯鸯杨铄...
    63-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分析我国职业篮球基本运营模式和现实困境的基础上,从青训人才与院校人才结合、体制培养与市场流动结合、专业训练与社会影响结合三个角度分析辽宁职业篮球"院校—市场—社会"三位一体模式的优势.在此基础上,提出辽宁职业篮球未来发展的创新路径:辽篮精神与文体强省的融合形成文化建设的体育符号,职业体育与一带一路的融合迈向对外开放的体育前沿,体育产业与振兴发展的融合构建产业转型的体育载体.

    职业篮球辽宁体育模式突破发展创新

    农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意蕴、阻滞因素与模式创新

    袁煜寒代方梅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农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阻碍和模式创新进行研究.农村体育赛事赋能乡村振兴的价值:以赛增文,助推乡村文化振兴;以赛汇才,助推乡村人才振兴;以赛促旅,助推乡村产业振兴;以赛塑形,助推乡村生态振兴;以赛促建,助推乡村组织振兴.阻滞因素包括:人口空心化导致体育人才匮乏;思想壁垒化造成群众基础薄弱;体系不健全引起赛事保障或缺;资金不稳定致使活动难以为继;模式未形成引发消费活力不足.模式创新:以政策为导向,打造"汇聚+培育"人才孵化模式;以倡导为引领,创建"直接+间接"群众参与模式;以完善为目标,锤炼"公平+规范"完备赛事模式;以多方为主体,缔造"政府+社会"资金筹集模式;以网络为关键,拓展"线上+线下"多维商业模式.

    农村体育农村体育赛事乡村振兴

    综合运动干预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影响研究

    谈艳李伟李灵杰李华...
    75-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综合运动干预方法对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的治疗效果.方法:招募符合实验要求的非特异性腰痛症状大学生54人,随机分为实验组(n=26人)和对照组(n=28人).采用2*2双因素混合实验设计,组间变量为组别,即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实验组在接受相关健康教育基础上,进行为期12周的综合性运动干预;组内变量为测量时间,即干预前、第4周、第8周、第12周,分别对两组进行视觉模拟评分(VAS)和脊柱功能自评量表(SSFS)测试.结果:VAS测评中,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24.229,P<0.001,偏η2= 0.592;测量时间对VAS主效应影响显著,F=7.981,P<0.001,偏η2=0.324;与基线相比,实验组在干预4周后有明显的下降,干预12周后VAS评分显著性下降(P<0.05).SFSS评分中,测量次数的主效应显著,F=100.730,P<0.001,偏η2=0.660;测量次数对SFSS主效应影响非常显著,F=25.646,P<0.001,偏η2=0.330;与基线相比,实验组SFSS在干预4周后既有明显的上升,后期每4周都呈非常显著性上升(P<0.01);对照组在实验第8周至第12周显著性上升(P<0.05).结论:综合性运动干预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慢性非特异性腰痛的疼痛程度,缓解腰部功能障碍,提高脊柱整体功能状况.

    综合性运动干预大学生非特异性腰痛

    利物浦体操世锦赛男子个人全能竞技实力分析

    罗梦帆杨颖刘欢
    83-89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第51届利物浦体操世锦赛男子全能成绩进行分析,探索优秀全能运动员竞技实力特点,找出我国运动员与国外优秀运动员存在的优势与不足,为全面提升我国男子个人全能运动员竞技实力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我国在全能项目面临前后夹击的局面,形势不容乐观;国外一些全能新秀成长迅速,将来对我国全能夺冠也会造成一定的挑战;男子全能六个单项第一分别被五位运动员所获得,不同选手优势项目不同,没有人能够占据绝对统治地位;对运动员完成情况与最后名次进行斯皮尔曼等级系数分析,发现两者呈非常显著性相关(r=-0.905,P=0.002<0.01),表明完成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运动员的最终排名,然而竞技体操成绩是由难度与质量共同决定,只有实现"双高"才是取胜的根本保证.

    利物浦体操世锦赛男子个人全能竞技实力

    2022~2023赛季CBA季后赛辽宁男篮攻防能力分析

    张圣男任峰王新雷
    90-97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法、秩和比综合评价法(RSR法)等,对2022~2023赛季CBA季后赛中各队的攻防能力进行综合评价与分析,找出辽宁男篮与各参赛队在攻防两端的优势和不足,并总结其制胜规律,为持续提高辽宁男篮竞赛能力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辽宁男篮综合攻防能力RSR值排名第一,处于A级水平,进攻端和防守端表现优秀,但还需提高罚篮稳定性和控制犯规能力;上海队处于B级水平,进攻能力强于防守能力;其余有七支球队攻防RSR值处于C级,占比58%,表明大部分球队的攻防能力一般;另外北京队和吉林队处于D级,攻防能力偏弱.(2)辽宁队各个位置球员的攻防能力优秀,赵继伟在后卫位置上优势明显,但还需加强身体对抗以及控制失误能力;其他位置球员的攻防表现优异,但还存在提高空间;此外,还需尽快挖掘和培养优秀的年轻中锋.

    CBA季后赛辽宁男篮攻防能力

    2023年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中国VS土耳其攻防能力比较分析

    张庆龙李良明何志敏
    98-10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和数理统计法,对2023世界女排联赛总决赛中国队VS土耳其队攻防能力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国队是一支具有身高、扣球高度优势的青年军,土耳其队年龄跨度大,是一支以老带新型球队;在进攻能力比较中,中国队发球、扣球和拦网均处劣势,土耳其队则在发球、扣球和拦网上充满侵略性和活力;在防守能力对比中,两队无明显差异,但在土耳其具有侵略性打法的拼发球带拦防战术下,中国队明显处于被动防守的位置;在二传和保护球上,中国队在传球总次数和有效传球上占优,土耳其队因其快、灵特点,在保护球上更胜一筹.建议中国队加强肌肉力量、移动速度和灵敏反应训练,发挥身高、扣球高度和拦网高度优势;进一步提升攻防能力,做到攻防均衡全面发展;发挥头雁效应,传承发扬二传优良传统,不断完善保护球.

    世界女排联赛攻防能力比较分析

    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理念来源、多维逻辑与实践基本点

    程秋雷吴燕张文杰
    106-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是促进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体育强国的必由之路.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进行逻辑分析,认为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的理念来源于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目标指引、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内生动力、人民对体育锻炼意愿增长的外生需求;在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过程中应坚持人民至上、自信自立、守正创新、问题导向、系统观念、胸怀天下等多维逻辑;提出了实现民族传统体育现代化应必须立足于服务体育强国建设为中心、毫不动摇推进民族传统体育创造创新、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开放性格局三个实践基本点.在新时代民族传统体育实现现代化发展能够有效促进体育强国建设,更好地满足于中国式体育现代化的内在要求,在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过程中发挥出自身应有的优势与贡献.

    民族传统体育中国式现代化理念来源多维逻辑实践基本点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价值审视与路径探析

    张琦军张荣荣王琳琳岳游松...
    111-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为基点,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生态文明建设的相关精神,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我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问题、价值及路径进行分析.研究表明:当前传统体育文化传承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原生场域遭到破坏,传承结构日益空心化及传承观念趋向淡薄化;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对传承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主要体现为提供政策法规的支撑、维持原生场域的稳定及完善传承结构的缺失.提出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助力传统体育文化传承的践行路径:整体保护与分级保护并重,观念培养与项目发展并重,社会协同与校园推广并重,自我发展与政府统率并重及文化传承与发展创新并重.

    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区传统体育文化原生场域

    协同理论视域下体教融合内涵再解读及其发展对策探究

    隋志宇
    117-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动我国体教融合的不断深化,规划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全新布局,构建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的一体化发展体系,实现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以及竞技体育后备人才辈出的发展目标,以协同理论为基础,采用文献资料法阐述了协同理论与体教融合之间的契合性;解读了协同理论视域下体教融合的内涵,以此为依据对体教融合的基础框架进行设计.并结合我国学校体育的具体实际以及发展特征提出发展对策:夯实学校体育发展基础,践行"健康第一"的学校体育工作核心,构建完善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强化体教融合背景下的体育师资队伍建设.

    协同理论体教融合内涵再解读发展对策

    新时代课程思政理念融入学校体育课程的内涵、困境及优化路径

    蒋杰薛景云孙亮亮王宇恒...
    123-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育课程思政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时代要求,是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实效的有效路径,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现实需要.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新时代体育课程思政的内涵、难点及优化路径进行深入剖析.研究表明:新时代课程思政内涵在立德树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显隐融合三个维度方面蕴含着丰富的德育元素、育人情怀和科学方法.但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仍面临着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度欠佳、体育教师课程思政能力薄弱、评价机制与保障措施尚未完善等难点问题.推进新时代课程思政建设,应有机融入思政教育,完善体育课程思政教学体系;提升教师综合素养,打造高水平师资团队;完善多方评价形式,多措并施建立健全体育课程思政保障机制.

    体育课程课程思政立德树人新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