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辽宁体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辽宁体育科技
辽宁体育科技

田德新

双月刊

1007-6204

lntykj@126.com

024-23206695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东陵区浑南四路10号

辽宁体育科技/Journal Liaoning Sport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辽宁省体育局主管,辽宁省体育科研所和辽宁省体育科学学会联合承办的体育科研学术性杂志。其宗旨:以科技为先导,宣传我省体育科研成果、提供国内外最新体育科技信息。同时,也是广大体育工作者广泛进行体育交流的园地。它是体育系统各级领导、体育专业工作者、教练员、运动员、体育教师、科研人员及关心支持体育科技事业的各界人士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合作治理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研究

    张雨刚庄园
    59-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是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有力举措,是多部门、跨领域的合作治理.合作治理视域下的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为目的,各参与主体间运用自身专业技能优势和资源优势共同决策、责任划分、利益共享、共同协作形成新的治理过程.对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运行框架、运行机理进行分析,发现当前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存在政策执行偏离、知识技能间的壁垒、参与主体间利益的冲突、主体混淆权责难以共同的问题.并提出了合作治理视域下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的优化路径:健全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政策;建立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学科资质认证体系;探索参与主体利益共享机制;优化青少年体质健康体医融合合作治理机制的责任规制.

    合作治理体医融合青少年体质健康

    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对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影响的研究

    李鑫慧冯宁
    66-7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中小学生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对于身体活动的影响及内在关联,为提升中小学生身体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提供参考.方法:随机抽取小学4~6年级618人和初中1~3年级学生1047人,调查其身体活动水平、久坐行为时长和运动障碍及障碍认知水平;使用卡方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学段学生的身体活动水平的差异,使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中小学生的运动益处认知差异,最后进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揭示其关联性.结果:被调查学生的总体身体活动水平偏低,66.5%的女生处在低强度身体活动水平远高于男生的46.9%(X2=71.29,P<0.001);初中生低强度身体活动人数占比68.6%远高于小学生的36.1%,56.0%的小学生处在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水平远高于初中生的29.0%(X2=171.75,P<0.001).中小学男生的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得分高于女生,中学生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得分高于小学生,并具有显著性差异(P<0.001).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中预防保健、生命促进维度与中小学男生久坐行为显著相关(P<0.001),社会交往与女生久坐行为显著相关(P<0.001);生命促进、社会交往分别与中小学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水平显著相关(P<0.001).结论:被调查的学生总体身体活动水平不足现象严重;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水平男生高于女生;初中生运动益处认知水平高于小学生,但受到课业影响积极的认知水平并未直接促进身体活动水平提升;社会交往和时间开销是中小学生久坐行为的主要影响因素,预防保健、生命促进对男生的久坐行为影响较大,社会交往则更影响女生的久坐行为.

    中小学生身体活动久坐行为运动益处与障碍认知

    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监测及调控方法研究

    杨杰锋
    7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乒乓球比赛中运动员的心理状态是影响比赛胜负的关键.使用心境量表(POMS)、主观体力感觉等级量表(RPE)和运动心理疲劳问卷(ABQ)对辽宁省乒乓球运动员赛前不同阶段的心理状态进行测试评估,并提出赛前合理安排训练内容和休息、强化自信心、确定适宜的比赛目标、激发运动员的比赛动机、运用心理训练方法等心理调控手段,积极调整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旨在为改善乒乓球运动员的赛前心理状态,提高运动员比赛中的运动表现提供参考.

    乒乓球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心理调控

    第25届亚洲田径锦标赛竞技格局与中国队竞技实力提升策略研究

    杨世成敬龙军
    79-8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第25届亚洲田径锦标赛为例,采用文献资料法、比较分析法、数理统计法,对本届亚锦赛成绩、奖牌归属情况和获奖牌国家地域分布特点以及中国队田径竞技实力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第25届亚锦赛创造了多项亚锦赛纪录,亚洲田径竞争格局发生改变,日本队一跃登上榜首,遥遥领先其他国家,印度队持续稳中进步,不断挑战中国田径排名,中国在亚洲田径霸主地位受到挑战.中国队整体竞技水平有所下降,尤其在短跑项目上后备人才短缺,田径项目发展不够均衡,仍然存在"阴盛阳衰"现象.并提出提升策略:坚持举国体制的优势,优化田径运动训练理论;科学统筹田径项目发展,提升田径竞技实力;坚持体教融合,巩固田径后备人才队伍;加强科学化训练,构建科学训练模式;打造高水平智能化田径训练基地,营造优质训练竞赛环境.

    田径锦标赛竞技格局中国队提升策略

    社会认同视角下归化运动员的现实境遇与应对策略

    孙浩原邹月辉
    85-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归化运动员是在现代竞技体育规则下快速提升成绩的一个主要手段,但大众对于归化运动员了解的片面与浅薄导致归化运动员的社会认同问题加剧.运用文献资料法对当前大众对归化运动员的认同视角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归化运动员虽然可以短期内提高中国国际体育竞技水平,但当前大众对归化运动员的认可程度尚存不足,需要借助社会认同视角去帮助大众接受归化运动员.鉴于此,从宣传成绩提升,提高大众接受度;展示国家威望;增强归化运动员认同感;增加交流频率,包容归化运动员身份等方面提出应对策略.

    归化运动员现实境遇社会认同应对策略

    体教融合视域下运动员职业发展权利保障的内在逻辑、困境与实践进路

    张佳星张恩利
    90-95页
    查看更多>>摘要:体教融合是提高运动员文化教育水平、促进运动员全面发展、保障运动员职业发展权利实现的重要手段[1].采用文献资料法,以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分析体教融合视域下运动员职业发展权利实现的学理基础、内在逻辑,并对运动员职业发展准备、进入和退出三个阶段存在的困境进行审视.研究发现:运动员职业发展权利实现面临着准备阶段基础教育根基不稳、进入阶段学训矛盾突出、退出阶段就业转型困难等困境.鉴于此,提出运动员职业发展权利实践进路:切实抓好运动员职业准备阶段基础文化教育工作;协同推动运动员职业进入阶段学训共进、全面发展;积极拓宽运动员职业退出阶段退役就业安置渠道.

    体教融合运动员职业发展权利内在逻辑困境实践进路

    "主动健康"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实施策略

    杨鑫龙王嵛
    96-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从缘起论和本位论探究了"主动健康"的起源和本质内涵,并从辩证的角度讨论了"主动健康"视域下民族传统体育和健康中国的内在联系,以及民族传统体育助推健康中国战略的价值内涵、现实困境和实施策略.价值内涵包括文化层面,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以及经济层面,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然而,民族传统体育面临外来文化冲击,导致民族传统体育偏离化;生态场域被破坏,民族传统体育边缘化;社会压力激增,民族传统体育失传化等现实困境.为解决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提升文化认同,增添文化内涵价值;优化生态环境,扩充地域资源储备;缓解社会压力,提高大众参与程度等方面的实施策略,以期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提供参考.

    民族传统体育主动健康全民健康健康中国

    中国武术全媒体传播的SWOT分析与发展策略

    徐凯李臣
    102-1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SWOT分析法,对中国武术全媒体传播的优势、劣势、机会、威胁方面进行分析,并基于中国武术全媒体传播现状,提出中国武术全媒体传播的发展策略:开拓性战略,扩展传播路径,强化平台技术支撑,实现武术创新性发展;转化型战略,优化传播策略,构建现代话语体系,推动武术创造性转化;改善型战略,重视生产内容,推进传播体系建设,提升武术核心竞争力;稳固型战略,增进文化认同,拓宽传播发展空间,坚定武术文化自信,为新时代全媒体视野下的中国武术传播发展提供借鉴与参考.

    中国武术全媒体传播SWOT分析发展策略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逻辑、使命与路径

    李健吴丹平李煜韩富强...
    107-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推进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是落实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必要环节和加快建设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的重要内容.运用文献资料法,以中国式现代化引领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为研究对象,探究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使命任务,并提出实践路径.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实施健康中国和体育强国战略;深刻把握学校体育发展和中华民族传承的历史脉络;领悟党的二十大精神内核,深化中国式现代化教育理论;基于国外优势比较和国内社会发展形式变化的战略考量共同构成了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逻辑.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的"四大使命任务"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以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赋能人民终身幸福和美好生活;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助推中国式现代化体育强国战略实施进程;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和文化认同树立学校体育文化自信.学校体育高质量发展实践路径:以顶层设计统领政策内容细化,执行长效反馈机制;以课程改革构建学校体育生态,提升以体育人成效;以社会资源补齐学校体育短板,协调资源均衡发展;以评价监管落实多元主体参与,家校政社协同育人.

    中国式现代化高质量发展体育强国学校体育体教融合

    学校体育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现实困境与实践路径

    陈凯琳王盈盈左逸帆
    113-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阐述了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分析了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过程中所存在的现实困境,并对所存在的困境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和实践路径.研究认为:中华体育精神的主要内涵包括为国争光、无私奉献、科学求实、遵纪守法、团结协作、顽强拼搏六大精神.同时中华体育精神的价值意蕴包括通过以体育人,培养人的爱国之心;以动应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内促外,增强人的助人之行.但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的过程中还存在缺乏教材,体育教育过程单一;缺少精力,教师教育方法薄弱;缺失实践,学生教育认同感不足;缺乏宣传,网络教育运用不充分;缺少探析,思政教育效果不高等问题.为此,提出相应的实践路径:开发课程教材,丰富体育教育过程;重视精神教育,提升教师教育方法;增加实践活动,加强学生教育认同感;创新宣传方式,增添网络传播途径;深入问题本质,挖掘学生体育兴趣等措施进行改善,充分发挥学校在弘扬中华体育精神中的作用.

    中华体育精神学校体育教育价值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