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老年医学与保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老年医学与保健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老年医学与保健

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

王传馥

双月刊

1008-8296

lnyxybj@aliyun.com

021-62483180-63617,63616

200040

上海市延安西路221号

老年医学与保健/Journal Geriatrics & Health CareCSTPCD
查看更多>>《老年医学与保健》是华东医院主办、上海市卫生局主管的综合性专业学术期刊。主要反映国内外老年医学临床、科研工作重要进展及科研成果。为全国各级医院老年医学工作者及保健工作者提供学术交流平台。主要栏目有:述评、专题笔谈、论著、临床经验、讲座、综述等。每期有一个专题。专辟“保健园地”栏目,由资深专家撰写老年病预防、诊治、养生保健的信息和经验,为广大老年读者提供健康长寿的指导。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老年女性原发性输卵管癌的MRI表现

    刘伟林光武李仕红贾惠惠...
    107-1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女性原发性输卵管癌的MRI表现,提高其诊断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 年1 月—2023年6 月在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经病理证实的15 例原发性输卵管癌MRI表现.测量病灶最大径,观察其信号强度、形态及增强后表现.测量其强化率、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子宫肌层作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 15 例输卵管癌病例共16 个病灶.条管影伴结节5 个,腊肠样病灶2 个,肿块样 9 个.6 个病灶见包膜强化.增强晚期病灶与子宫肌层强化率分别为(1.71±0.78)、(2.34±0.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病灶与子宫肌层ADC值分别为(0.788±0.133)×10-3mm2/s、(1.285±0.216)×10-3mm2/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输卵管积液5 例,宫腔积液1 例,未见正常卵巢.结论 老年女性原发性输卵管癌MRI具特征性表现.正常卵巢在老年女性输卵管癌患者中不易显示,可能会增加诊断难度.

    老年原发性输卵管癌磁共振成像弥散加权成像表观弥散系数

    ERAS模式下硬膜外阻滞和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老年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比较

    刘陈静黄婷张越陈蔚...
    112-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加速康复外科(ERAS)模式下硬膜外阻滞与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老年患者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围术期镇痛效果及术后功能恢复情况.方法 选择2023 年2 月—2023 年10 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择期行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手术的老年患者120 例,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组(EA组)和全麻复合腹横肌平面阻滞组(TAP组),每组60 例.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并比较2 组患者术后的疼痛程度;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舒芬太尼用量、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第一次肛门排气和排便的时间、第一次饮水及第一次进食半流质的时间)、患者首次下床活动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住院时间、不良反应和手术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因4 例患者被剔除研究,最终116 例患者被纳入统计.2 组患者在术后各个时间点的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患者围术期舒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P组患者排气时间、排便时间、进食时间、下地活动时间均明显少于EA组(P<0.05);2 组拔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A组和TAP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2%vs 6.90%,P>0.05);EA组和TAP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17%vs 3.45%,P>0.05).结论 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的老年患者可能提供等同硬膜外麻醉的良好镇痛效果,能促进老年患者胃肠道功能恢复,有利于患者早期下床活动,更加符合ERAS理念.

    老年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加速康复外科腹横肌平面阻滞硬膜外镇痛

    延续性干预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王清松朱鸿燕王凌云
    118-1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延续性干预在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治疗该病症提供方法.方法 选取2018 年3 月—2022 年7 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进行化疗治疗的急性白血病患者102 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 例.观察组给予延续性干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评估并比较 2 组干预前后心理状态、癌性疲乏感、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发生率及生活质量.结果 干预2 个月,观察组汉密尔焦虑量表、汉密尔抑郁量表、癌症疲乏量表得分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用药依从性、化疗依从性、运动依从性、饮食依从性及健康调查简表得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性干预措施对老年急性白血病化疗患者应用效果较好,可改善患者情绪状态,降低其癌性疲乏感,提高治疗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生活质量,临床应用价值较好.

    老年急性白血病延续性干预化疗治疗依从性不良反应

    集束化干预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中的应用

    税佳刘贤国徐红玉方贵蓉...
    123-1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集束化干预在老年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central venous catheterization through pe-ripheral venous puncture,PICC)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 年10 月—2022 年 10 月在三六三医院收治的首次行PICC置管的135 例老年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干预方法将其分为观察组(n =94)和常规组(n =41).观察组采取集束化干预,常规组患者给予常规干预.观察并比较2 组PICC情况(时长、穿刺次数),干预期间并发症[置管部位医用粘胶剂相关性皮肤损伤(MARSI)、导管局部感染、相关血栓形成、静脉炎和非计划拔管]发生情况,以及干预结束后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和舒适度评分;采用健康调查量表SF-36 评分评价并比较2 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水平.结果 与常规组比较,观察组1 次穿刺成功率升高,PICC导管留置时长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期间,观察组总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观察组护理满意度评分、舒适度评分、SF-36 各维度评分及其干预前后差值绝对值均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 集束化干预技术应用于老年肿瘤患者的PICC置管,优势明显,有助于降低置管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首次穿刺成功率,延长置管时间,并改善患者的舒适度和满意度,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老年肿瘤集束化干预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

    前瞻性靶向护理对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血清创伤标记物及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

    张颖蓓倪芳芳陈家伟张瑶瑾...
    128-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前瞻性靶向护理干预措施对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血清创伤性标记物及术后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21 年11 月—2023 年11 月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重症医学科进行治疗的94 例老年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根据入院编号单双号,采用随机信封抽签原则将纳入对象分为观察组(n =47)与对照组(n =47).患者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观察组予前瞻性靶向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予以神经外科围手术期常规护理,2 组干预观察时间均为14 d.分别于干预前后检测并比较2 组患者血清应激反应指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皮质醇(Cs)]水平、氧化损伤指标[肌红蛋白(MYo)、缺血修饰清蛋白(IMA)、八廓环磷酰胺(TAC)]水平、血清疼痛指标[皮质醇(Cor)、白细胞介素-6(IL-6)、前列腺素E2(PGE2)]水平;同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世界卫生组织生活质量简表(QOL-BREF)量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并比较 2 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生活质量情况、抑郁及焦虑程度.结果 干预14 d,2 组患者血清Cor、IL-6、PGE2、IMA、MYo、Cs、ACTH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而2 组患者血清TAC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1);2 组HAMA、HAMD、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同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P<0.01);而2 组QOL-BREF评分均明显高于同组干预前(P<0.01),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更高(P<0.01).结论 前瞻性靶向护理干预措施可能有效改善老年脑胶质瘤患者术后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其术后精神心理状态,同时可明显减轻手术创伤对患者的疼痛程度,减轻氧化应激损伤,有助于促进患者提高生活质量.

    老年胶质瘤前瞻性靶向性护理血清创伤性标记物术后精神心理状态

    Lemur酪氨酸激酶3在老年肺腺癌患者肺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王传翠徐丽曹睿杰李文妹...
    134-137,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Lemur酪氨酸激酶3(LMTK3)在老年肺腺癌患者组织和血清中的表达,及LMTK3 差异表达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2021 年1 月—2022 年12 月在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金山分院诊治的老年肺腺癌患者,收集肺腺癌患者手术切除标本10 例,免疫组化检测肺腺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LMTK3 蛋白的表达,计算阳性细胞的表达百分率.收集肺腺癌患者外周血清86 例,同期老年健康体检者外周血清 80 例作为对照组,ELISA法检测血清中LMTK3 水平,分析LMTK3 水平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在老年肺腺癌及其癌旁正常组织内均检测到LMTK3 蛋白的存在,并且在癌组织中LMTK3 的蛋白水平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肺腺癌患者血清中LMTK3 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6.35±3.41)ng/mL vs(4.70±2.05)ng/mL](P<0.05),而且与更高的TNM分期(P<0.05)和淋巴结转移(P<0.05)相关.结论 LMTK3 在老年肺腺癌组织和血清中呈高表达,并可能与较高的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密切相关.

    老年肺癌Lemur酪氨酸激酶3TNM分期淋巴结转移

    老年肺癌术后化疗患者3年预后评估及影响因素分析

    尹博霍承瑜
    138-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老年肺癌根治性术后化疗患者 3 年预后情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 2019 年 9 月—2020 年9 月民航总医院行肺癌根治术治疗的98 例老年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术后随访3 年,记录患者随访期内生存情况;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老年肺癌术后化疗患者 3 年预后的风险因素.结果 98 例肺癌患者中共有51 例(52.04%)出现复发、转移,其中局部复发18 例,远处转移33 例,以肺、脑、骨及胸膜转移为主;中位无病生存期(DFS)为35.3 个月,3 年无病生存率为47.96%(47/9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 3 年无病生存率与患者肿瘤组织学类型、病理分期、分化程度、术后化疗周期,以及复发时血清癌胚抗原(CE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癌抗原(SCC)、糖类抗原125(CA125)、细胞角质蛋白19 片段(CYFRA21-1)水平有关(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理分期Ⅱ/Ⅲ期、化疗周期<3 和复发时CEA水平≥5.0 mg/dL、NSE≥17.0 ng/mL、SCC≥1.5 μg/L、CA125≥35 U/mL、CYFRA21-1≥3.5 ng/mL 是老年肺癌术后化疗患者 3 年预后的风险因素(P<0.05).结论 老年肺癌根治性术后化疗患者3 年无病生存率为47.96%,病理分期Ⅱ/Ⅲ期、化疗周期<3 和复发时CEA水平≥5.0 mg/dL、NSE≥17.0 ng/mL、SCC≥1.5 μg/L、CA125≥35 U/mL、CYFRA21-1≥3.5 ng/mL可能是老年肺癌术后化疗患者3 年预后的风险因素.

    老年肺癌根治性手术术后辅助化疗预后影响因素

    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辅助下老年多发肺结节患者定位的临床应用

    姚源山项鲁婕陈春基张辉标...
    146-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辅助下联合吲哚菁绿注入法定位老年患者多发肺结节的可行性.方法 2023 年2 月—2023 年5 月,复旦大学附属华东医院7 例老年多发肺结节患者共 15 枚结节接受术前电磁导航支气管辅助下注射吲哚菁绿定位法.所有结节均为纯磨玻璃结节以及混杂磨玻璃结节.4 枚结节位于右肺上叶、3 枚结节位于右肺下叶、5枚结节位于左肺上叶、3 枚结节位于左肺下叶.结果 所有患者均在手术室全麻下完成电磁导航支气管镜并注射吲哚菁绿定位,定位结束后立刻翻身完成单孔胸腔镜肺结节切除术.其定位成功率 93.3%(14/15),无磁导航定位的相关并发症发生.患者平均年龄(65.8±4.2)岁,结节大小为(12.66±3.84)mm,结节距离脏层胸膜距离为(10.77±6.87)mm,操作平均时间为(18.67±8.74)min.术后病理显示原位腺癌6 例,微浸润腺癌6 例和侵润性腺癌3 例.结论 电磁导航辅助下注射吲哚菁绿定位术是有效且安全的方法,能帮助胸外科医师快速定位老年患者多发肺结节,节约手术时间,临床上值得推广.

    老年多发肺结节吲哚菁绿电磁导航支气管镜辅助

    老年患者急性肺栓塞后30天内死亡因素分析

    司徒炜宸慈光胜
    150-1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急性肺栓塞(APE)患者 30d 内各种死亡影响因素,评估各因素在 APE 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2021 年1 月—2023 年5 月间于上海市静安区中心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年龄≥60 岁)APE患者共88 例.按发病时是否伴休克、低血压、心功能不全和心脏生物学指标升高等进行危险分层,并记录临床生命体征和实验室检查数据,随访患者确诊APE后30d内的生存状态.按照患者30d后存活与否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对比分析2 组患者的各项数据.结果 入选88 例病例中,存活和死亡患者的年龄、平均心率、平均收缩压、平均血小板体积(MPV)、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DFR)和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存在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年龄、平均心率、下肢静脉血栓、MPV、DFR、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是APE患者30d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MPV、DFR和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可作为APE患者30d内全因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P<0.05).此外,在老年APE患者30d内全因死亡预测中,MPV、DFR和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单独及三者联合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分别为0.762、0.839、0.821、0.926.结论 MPV、DFR和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可以作为老年APE患者短期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三者评估对老年APE患者30d内全因死亡具有较高的预测价值.

    老年急性肺栓塞30d全因死亡肺血栓栓塞症危险分层平均血小板体积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比值

    阶梯式运动康复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临床稳定期患者中的应用

    彭爱君朱迎钢许银苹张华...
    155-158,1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全球倡议分级的阶梯式运动康复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及急性加重事件的影响.方法 选取上海市金山区众仁老年护理医院住院康复治疗的43 例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阶梯式运动康复)22 例和对照组(传统运动康复)21 例.干预8 周后,对比分析2 种训练方案对老年COPD稳定期患者第 1 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d)、COPD评估测试(CAT)、6 min行走距离(6MWD)及急性加重事件的影响.结果 与同组干预前相比,研究组干预后的 CAT 评分降低,6MWD 增加(均 P<0.001).与对照组相比,研究组急性加重事件较少(28.57%vs 4.55%,P =0.033).2 组干预前后FEV1%pred差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565).结论 阶梯式运动康复一定程度上能改善步行距离和运动耐力,还能减少急性加重事件的发生.

    老年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阶梯式运动康复运动耐力急性加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