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

    陈琦杨永丰
    181-185,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四川省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最近邻指数、核密度、地理探测器等方法综合分析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四川省非遗分布结构有明显差异,非遗数量结构不均匀。②四川省非遗呈现出明显的空间聚集特征,且各类型非遗在空间上均呈现出聚集状态。③四川省非遗项目形成了1个高密度核心区,多个次集密度核心区,呈现出"一核两带多团"的空间分布形态。④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受到自然社会文化因素的共同影响,其中民族、河流和交通条件是影响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布的主要因素。

    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四川省

    郑州市水利遗产时空分布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徐文煜卢玫珺宋海静
    186-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郑州市是历史文化名城,其深厚的历史积淀孕育了丰富且独特的水文化,留下了丰富的遗产,开展郑州市水利遗产研究,有助于推动其开发利用和保护传承。选取郑州市水利遗产,借助空间信息技术,构建了郑州市水利遗产空间数据库,完善形成年代、类型特征等数据,结合ArcGIS分析工具对其空间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表明:郑州市水利遗产在时间上大致呈建造时间越久远,遗存数量越稀少的趋势。在空间上总体呈明显的集聚态,在类型上供排水工程类聚集在无主要河道流经的刘和镇、崔庙镇一带;水利遗址类聚集在新郑市南部地区;其余类型遗产主要集中在伊洛河、索须河周边范围,向外扩展,数量随距离增加而减少。其形成与经济、贸易、政治、文化等多种因素相关。

    水利遗产水文化遗产时空分布特征遗产保护

    旅游型村镇聚落的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以营口市熊岳镇为例

    孙芷沫张育庆
    192-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熊岳镇是中国东北的一个特色旅游小镇,兼具区位和旅游资源的发展优势,在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的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基于辽宁省营口市熊岳镇遥感影像数据、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和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ArcGIS空间统计和空间计量方法对2011-2021年熊岳镇村镇聚落的时空演变特征展开研究,并结合实地调研数据总结了影响聚落演变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熊岳镇村镇聚落2011-2021年的演变特征是乡村聚落的面积大幅度缩减而旱地的面积显著增加、农业用地主要向旱地转变。时空演变特征主要是区域内各聚落的分布比较稳定,在一定时期内几乎没有发生大规模的位移。聚落演变影响因素主要为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两方面,自然因素是演变的基础与原生动力,社会因素中的产业转型是造成演变结果的主要因素。基于研究发展现状和现实政策,对研究区未来发展提出政策建议:高度重视自然因素在聚落演变中的作用;充分利用社会因素推动聚落的转型和发展;加强交通区位条件的建设和改善;制定合理的聚落发展规划和管理政策。

    村镇聚落时空演变影响因素熊岳镇

    湖南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性研究

    毛章云张坤
    199-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探究湖南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耦合协调发展程度,通过构建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内在表征指标体系,同时利用熵值法、耦合度及耦合协调度模型,从时空2个维度对2011-2020年湖南省14个市州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指数及三者的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发展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全省各市州人口城市化指数、经济城市化指数和空间城市化指数整体均呈上升趋势,城市化的主要方向由人口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转变为经济城市化。在空间格局层面,湖南省2020年各市州的城市化发展类型整体上变化较小,其中仅长沙市达到高水平基本协调型阶段,其他市州均处于高水平中度失调阶段。

    熵权法城市化耦合度协调发展度湖南省

    GIS在旅游业的应用现状与建模方法

    王馨梓李鹏马楠
    20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旨在分析GIS在旅游领域的应用现状,并对GIS建模方法在旅游研究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通过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GIS自身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两大特点出发,对我国旅游领域中的应用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了研究。在技术方面取得的主要成果有GIS的旅游资源采集平台、信息化管理平台、旅游资源开发、规划及可视化;在GIS建模方面,重点从旅游资源评价、区位条件分析方法、格网化、选址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综述。研究结果发现,在旅游资源分析与评价方面,GIS仍是主要的技术支撑,大多数的评价方法仍以层次分析法(AHP)、旅游资源单体赋分法、多指标权重法等为主,其方法的创新性发展显得较为迟缓。针对此研究现状,旅游资源研究的方法应当持续拓展与深化,并构建全国层面的旅游资源数据库,有助于旅游管理者对全国旅游资源进行全面监督与管理,而对于旅游资源的开发与评价应由专家导向转变为游客导向。

    GIS旅游资源空间建模研究综述

    微更新视角下老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策略研究——以合肥市珠光南苑(东区)为例

    包永鹏侯铮
    212-21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随着私家车保有量的爆发式增长,早期城市更新行动给城市形态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害,由此引发的"停车难"问题日益突出。针对老旧小区的停车设施问题,引入"微更新"理念,提出老旧小区停车设施改造的技术框架与策略。并以合肥市珠光南苑(东区)老旧小区改造实例为落点,应用技术框架与改造优化策略,基于机动车和非机动车停车设施的现状调研分析,分别从道路交通组织、存量空间挖掘、林下空间拓展、增设非机动车停车设施、充电设施安装、公共环境空间提升、整合周边资源、形成长效机制等方面提出具体改造优化措施,达到小区停车设施供需平衡、提升小区公共空间品质的目的。

    老旧小区停车设施微更新改造策略

    耕地质量等级评价研究——以博白县亚山镇田旺村为例

    陈刚陈炳超
    219-224,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对土地保护和城乡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的需求愈来愈高,土地质量分级评定作为推动土地保护从以量管理向数量质量并重转变的关键技术手段其研究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国土资源管理的诸多方面。土壤侵蚀主要体现为压占和土壤物理构造的改变这些变形一般情况下没有给土壤肥力造成不可逆性的影响,当妥善解决后其能力可得到修复,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拥有着和评价类项目不一样的特点,其质量等级评价有其特殊之处。以广西壮族自治区博白县为对象,运用多元因素评价模型和ArcGIS软件对耕地的自然质量、利用状态和经济状况进行了全面评价与分析。以期研究成果可为后续编制玉林市博白县亚山镇田旺村耕地质量等级评价提供参考。

    耕地耕地质量等级评价博白县

    "双碳"目标下济南市城市废旧资源循环利用研究

    白杨于春萍刘臻陈相妤...
    225-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响应我国"双碳"战略目标,城市废旧资源的循环利用成为有效途径。以济南市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调研与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济南市城市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仍然会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但是增长率明显降低。而生活垃圾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济南市生活垃圾日处理能力将突破万吨,能够完全满足生活垃圾资源化、无害化处理需求。与此同时,济南市废旧资源循环利用仍存在诸多问题:工业企业循环利用主要存在废旧资源处理种类偏少、成本过高以及资源回收企业面临发展困境等问题;而生活垃圾的循环利用方面则存在垃圾分类认知不足、回收的认知、行为、意愿与回收利用设施之间不匹配,城市宣传力度不足、生活垃圾中部分可再生资源回收率低、垃圾分类的利益分配和责任分担有争议等主要问题。针对上述问题,从强化组织领导、强化要素支持、强化监管执法和强化宣传引导4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建议。

    "双碳"目标废旧资源循环利用济南市

    基于结构方程的社区居民对低能耗建筑的认知调查

    刘宁刘庆鹏
    231-238,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低能耗建筑的发展,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推进绿色低碳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发放线上问卷的方式,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方法,分析了从低碳能力、技术顾虑、经济顾虑、接受意愿、普及前景和购买行为维度对社区居民对于低能耗建筑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碳能力对技术顾虑、经济顾虑对技术顾虑、经济顾虑对接受意愿、接受意愿对普及前景、普及前景和接受意愿对购买行为都存在着显著正向影响。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施工企业合理定价,政府应发挥政策导向,促使社区居民层面的接受意愿、经济顾虑与施工企业的建造意愿"两手抓"方可促进低能耗建筑的快速普及,并同时提高社区居民个体对低能耗建筑购买的倾向。

    社区居民认知低能耗建筑接受意愿结构方程模型

    数字普惠金融对我国城市碳排放的空间效应影响研究

    刘思慧李建明肖艳
    239-246,2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我国28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双向固定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验证了数字普惠金融对城市碳排放的影响;并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考查了我国城市数字普惠金融的空间关联性特征。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显著增加了该地区的碳排放,并且具有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抑制了邻近地区的碳排放。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探究其原因,根据对整体网络特征分析发现数字普惠金融网络中城市间联系较松散、城市间交换资源的渠道较广泛且交换能力较强、整体网络稳定性较差、整体网络未显示良好的层级差异;根据对个体网络特征分析发现我国城市在集聚能力、主导作用和独立性上存在较大差异。提出了建议:缩小普惠金融的省际差异以实现均衡发展,引导数字普惠金融向绿色金融倾斜以实现碳减排目标,加速"碳中和"法人银行建设以完成银行自身的碳足迹抵消,全面履行和监管中国银行的ESG义务以实现自我约束性发展,完善和推广《G20数字普惠金融高级原则》以实现与金融服务国际化标准接轨。

    数字普惠金融碳排放碳减排空间溢出效应社会网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