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多样性与保护对策——以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为例

    苏建永郭志红郭龙洁
    1-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亚植物区系的摇篮,野生兰科植物种类丰富.通过对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野生兰科植物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探讨了该区域兰科植物的保护策略.结果显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怒江片共发现兰科植物78属288种,其中贡山片区最多(235种),其次为泸水(83种)和福贡(78种).兰科植物物种数量随海拔升高呈先增加后减少趋势,海拔1600~2000 m兰科植物最为丰富.该区域兰科植物以地生型为主(152种),其次是附生型(127种)、腐生型(7种)和附生/地生型(2种).怒江片区兰科植物属分布区类型显示出明显的热带性质.此外,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兰科植物丰富,包括3种国家Ⅰ级和40种Ⅱ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为此,提出了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怒江片区的兰科植物需要从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与种群回归、科普宣传与普法、建立健全法规等方面来提高野生兰科植物保护效率,为 自然保护区野生兰科植物科学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植物区系生活型保护植物海拔生物多样性保护

    外来入侵植物马缨丹在中山市的风险性分析

    陈志云邓创创王玲莫羡...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马缨丹(Lantana camara)是一种外来入侵植物,目前广泛分布在我国华南地区.中山市气候条件和地理位置都非常适合马缨丹的生长,一旦爆发不利于控制.参照外来入侵物种风险评估指标体系,从外来生物的传入定殖风险、扩散风险、潜在危害与影响以及危害控制等4方面对马缨丹进行了定性、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估,结果表明:马缨丹在中山市的风险评估R值为0.76,属于低风险外来入侵物种.该结果对科学制定马缨丹的防控对策具有指导意义.

    马缨丹风险评估外来入侵种中山市

    内蒙古地区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方法研究

    冯凯宁
    11-14,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近30年(1991-2020年)内蒙古地区12盟、市行政所在地的气象站资料,对内蒙古地区旅游气象指数预报方法开展了研究.得出如下结论:①旅游气象指数的影响因子包括总云量、紫外线指数、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平均风速、降水量、相对湿度、空气质量、天气现象.②旅游气象指数计算结果均在标准指数范围.计算结果与该区气候特征较为一致.冬季受低温影响,东部偏北地区等级为五的天数明显高于其他地区;春秋季受沙尘影响,西部地区会出现较多等级为四或五的天数.

    影响因子旅游气象指数内蒙古地区

    汉中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特征分析

    郑薇薇孟茹黄泽群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候资源合理开发利用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汉中市2015-2022年SO2、NO2、PM10、PM2.5质量浓度,空气质量指数(AQI),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大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以及市域内11个国家气象站气温、降水量、降水日数、日照等气象观测资料,评估汉中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特征,以期为合理规划和深度挖掘汉中市生态旅游气候资源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2015-2022年汉中市主要大气污染物质量浓度整体呈逐年下降趋势;大气空气质量综合指数呈逐年下降趋势,2022年达到最低;2015-2022年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均达到280 d以上,呈逐年明显增加趋势;大气空气质量指数月分布呈先减后增的变化趋势,1月份最高,达到中度污染级别,10月份最小,达优秀级别.2015-2022年汉中市年平均气温为14.5 ℃,极端最高气温为42.0 ℃,出现在8月份,极端最低气温为-15.6℃,出现在1月份;年均降水量为980.1 mm,降水主要集中在每年的6-10月份,年降水日数集中在每年的4-10月份,年均日照时数为1525.9 h,每年的2-8月份日照时数较多,均在100 h以上,峰值出现在7月份.

    生态旅游空气质量气候汉中市

    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及PM2.5浓度变化特征与影响因素研究——以虎头山森林公园为例

    俞欣妍
    20-25,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研究三明市区周边的森林康养环境,以福建省三明市虎头山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监测其负氧离子及PM2.5浓度,研究了该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及PM2.5浓度时空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虎头山地区的负氧离子浓度各个季节,最低值都大于3000个/cm3,符合森林公园的负氧离子要求;各样点PM2.5浓度含量分季节表现为:冬季PM2.5的含量为30~50 μg/m3,而其他季节的PM2.5含量在20 μg/m3左右,虎头山地区的冬季PM2.5浓度远高于其他季节;结合气温与湿度可以看出,4个季节中,由于冬季气温过低、空气PM2.5含量略高于其他三季,故冬季的康养性和游玩性低于其他3个季节;春、夏、秋3个季节则是具有高负氧离子浓度、适宜气温和适宜湿度,是虎头山游憩功能效益最好的3个季节,非常适合森林康养旅游业的发展.故虎头山的空气负氧离子与PM2.5含量符合森林康养的要求,可以满足游客放松、养生、游憩的生态需求和精神修养.

    虎头山森林康养负氧离子PM2.5

    曲靖市鸟类资源及区系分析

    李文琼郝杰韩联宪桂军...
    26-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掌握曲靖市鸟类资源状况,通过文献整理法研究曲靖市鸟类区系及生物多样性.结果表明:曲靖市共记录鸟类19目72科191属354种,其中国家重点保护物种68种,云南省重点保护物种1种.在居留型上以留鸟为主,但候鸟种类也占较大比重.在区系组成上以东洋界种为主,广布种次之,这与曲靖市所处地理区系一致.在物种结构和生态类型上,以雀形目等小型鸣禽为主,但涉禽和游禽也占较大比重.G-F指数为0.88,其中G指数为5.04,F指数为42.73,表现出科间多样性较高,属间多样性较低.此研究可为曲靖市鸟类保护和管理提供一定理论依据.

    鸟类区系多样性G-F指数曲靖市

    建德市白鹇分布特征及活动节律

    许在恩吴文骁彭健健徐裕良...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浙江省建德市境内白鹇(Muntiacus reevesi)的分布及活动节律,于2022年1-12月,利用红外相机对其进行了网格化监测,布设102个红外相机监测点,共调查了 36720相机日.结果表明:白鹇倾向于在常绿阔叶林中活动(相对丰富度指数为3.44%),在海拔200~299 m的区域活动更频繁(相对丰富度指数为2.56%),以航头镇的活动强度最大(相对丰富度指数为8.33%);白鹇种群日活动模式为三峰型,活动高峰分别为6:00、11:00和17:00;全年当中以3-4月份和11月份活动较为频繁.研究结果可为白鹇种群及其栖息地的管理与保护提供基础.

    空间分布活动节律红外相机白鹇建德市

    基于CiteSpace的盐碱地种植研究进展分析

    姚鑫宇高鸿永周俐青代百春...
    3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盐碱地开发利用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盐碱分布区,随着我国耕地面积的减少,盐碱地的改良利用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为了从宏观方面了解盐碱地种植的发展和现状,借助文献计量法和CiteSpace软件,对世界范围和中国范围的盐碱地种植领域文献进行计量研究.结果表明:盐碱地种植领域发文量整体呈现上升趋势.研究热点集中于耐盐碱、产量、微生物等方面.中国在盐碱地种植领域发文量、发文机构领域都排在世界前列.

    盐碱地种植CiteSpace文献计量法可视化分析关键词聚类

    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及保护对策研究

    陈凤娇
    43-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现状为基础数据,利用GIS空间分析方法,对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并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环境及自然遗迹保护重点区域对全市自然保护地进行了保护空缺分析,以期为福州市自然保护地发展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①福州市自然保护地类型以自然保护区为主;②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相对集中地分布于闽侯县、鼓楼区、马尾区、仓山区等中部行政区域;③交叉重叠情况共3种类型,分别为 自然保护地与风景名胜区交叉重叠、自然保护区与森林公园交叉重叠及风景名胜区与森林公园交叉重叠,重叠区域面积569.74 hm2;④福建省保护空缺区域主要分布于晋安区、罗源县等中北部区域,保护空缺面积为105788.90 hm2.

    自然保护地分布特征空缺分析福州市

    陕北黄土高原一次区域性暴雨诊断分析

    侯柯然许晓艳申永丽张博宇...
    48-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NCEP 1°×1°再分析资料和黄土高原东部288个自动站资料,分析了 2018年7月10日区域性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冷涡底部下滑槽与副高外围暖湿气流的相互作用是形成这次暴雨的主要成因.远距离台风使低空急流加强,高低空急流耦合为暴雨的发生提供了强烈的动力条件.θse能量舌向河套地区的伸展与午后增温加剧了能量的增长,二者共同为暴雨区提供了热力条件.台风西进,副高北抬,使系统缓慢东移,影响系统长时间维持在陕西北部上空,是造成强降水持续的重要因素.

    区域性暴雨远距离台风急流耦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