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广东巴戟天属3种药用植物资源及其保护对策

    缪绅裕
    122-125,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样线法对广东省68个自然保护地的巴戟天属3种药用植物资源进行了野外调查.结果表明:巴戟天仅在其中9个自然保护地(占全部68个保护地的13.24%)的19处生境发现79株;大果巴戟在3个自然保护地(占4.41%)4处共发现4株;假巴戟11个自然保护地(16.18%)33处共发现95株.指出了这3种药用植物野生状况均不容乐观,提出了应加强就地保护,并采取同步进行宣传教育、迁地保护和科学研究的综合保护措施,以期为巴戟天等植物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

    巴戟天大果巴戟假巴戟

    祁连山大河口青海云杉胸径变化关系的研究

    刘子玺赵鹏马永金安万文...
    126-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胸径是林业调查中最重要的指标之一,可表征森林资源的生长变化规律.以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第八次和第九次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中青海云杉6个固定样地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对前后两期每木检尺胸径数据间的相关关系,旨在揭示青海云杉胸径变化规律.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青海云杉后期胸径与前期胸径的最优拟合公式为二次模型(D后=0.369+1.038D前—0.001D2前,D后为第九次连续清查的胸径,即后期胸径;D前为第八次连续清查时的胸径,即前期胸径).模型方程计算结果与2023年实际测量的胸径数据较为吻合.由此可见,二次模型能够较好地反映祁连山区青海云杉胸径的生长变化关系,将为今后青海云杉种群预测提供理论依据.

    青海云杉胸径数学模型民乐

    广安市古树名木资源特征及保护对策

    赵燕波黄雄
    131-13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加强广安市古树名木保护管理,统计分析了广安市古树名木资源现状.结果表明:广安市共有古树名木792株,一、二、三级古树和名木分别为:7株,占比0.88%;64株,占比8.08%;709株,占比89.52%;12株,占比1.52%.树种多样,隶属21科27属29种,黄葛树占大多数,其次为银杏、柏木、皂荚、木樨、樟、润楠等.古树名木主要为散生分布,在邻水县、岳池县、广安区分布较多,武胜县、华蓥市、前锋区分布较少,集中分布在海拔500 m以下区域,占比91.16%,海拔700 m以上为润楠、樟、扁刺锥等树种.古树名木胸围、树高、冠幅集中分布在100~599 cm、10.00~29.99 m、5.00~24.99 m,胸围、树高、冠幅最大的均为黄葛树.柏木平均树龄317年最高,大多数树种平均树龄低于200年.古树生长环境较差的有51株、占比6.44%,生长势濒危或衰弱的有60株、占比7.58%.剖析了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措施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具体保护管理对策及建议.

    古树名木资源特征保护对策广安市

    临海市林场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模型和策略研究

    秦玫潘学飚汪秀缘赵奥博...
    138-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临海市林场储备林建设立足林业产业融合,旨在缓解木材供需矛盾、保障木材安全的同时,提高林地利用率,实现生态经济的转化.在储备林建设中坚持科学经营、合理利用、生态富民、示范引领原则,近自然森林经营理念,针对立地条件、林分、林龄等因素,采用目标树培育法等精细管理手段,准确快速提升森林质量,优化森林结构.提出了结合生态经济的转化方式,探索性建设"储备林+林业碳汇""储备林+科普宣教""储备林+科研基地"3种经营模式,实现储备林与林业产业融合发展,为林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森林经营国家战略储备林建设模型林业碳汇

    毛白杨树林中的蚜虫危害及不同治理方式对比研究

    孙侃
    143-1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更好地养护丰台区的毛白杨,结合工作实际出发对毛白杨的蚜虫危害展开了统计分析并对相关工作进行了展望.采用统计、分析和对比的方法,对丰台区马家堡休闲公园、石榴庄公园和丰益公园毛白杨的蚜虫危害展开跟踪统计,在3座公园中各选取3个区块,得到蚜虫的叶密度、毛白杨蚜虫的感染率等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展开不同的防治措施并跟踪防治效果进行定量对比,防治措施采用人工引入高密度天敌、先施加杀虫剂后再人工引入低密度天敌2种方法.通过观测防治效果发现在蚜虫密度较小时,采用引入天敌的自然平衡方式能够使得蚜虫密度降低至最初的38%左右;而在蚜虫密度较大时,采用引入天敌的自然平衡方式效果甚微,能够降低至最初的54%左右,需要采用其他方式联合治理.当采用杀虫剂后,再引入低密度的蚜虫天敌,蚜虫密度下降到9%左右.因此,对于毛白杨蚜虫的治理需要及时、尽早介入,在低密度时采用人工引入蚜虫天敌的方式能够取得较好的防治和生态平衡效果;当蚜虫密度继续上升后,需采用其他方式联合生物防控的方式治理.

    毛白杨蚜虫危害蚜虫防治调查分析生态平衡

    大兴区杨柳飞絮调查及防治研究与评价

    贾建学
    148-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获得大兴区杨柳飞絮的基础数据,为飞絮治理提供数据支撑,提出多种防治措施联合开展防治并实践验证,评价防治效果,同时分析了注药打孔抑制花絮的孔间距对抑制效果的影响.对大兴区杨柳树的分布、杨柳花絮的时间及分布位置展开调查统计;采用试验验证的方法,设置不同注药打孔间距值的样本,对新生和老生柳条的花絮数量和质量展开统计并对比,以判定抑制效果;采用走访调查、电话随访、社区微信群等多种调查方式进行直观评价花絮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大兴区20~40 cm雌株杨树占雌株杨树存量高达79.8%,为花絮产生的主要源头;4月上旬至中旬为毛白杨、小叶杨飞絮花絮高峰;4月下旬至5月上旬为柳絮高峰;5月中下旬为107杨、108杨、中林-46杨等速生杨飞絮的高峰.抑花一号对花絮抑制效果显著,新生花絮枝条未见有花絮;老生花絮数量和质量下降,A组和B组数量分别下降了91.67%、90%,花絮质量降低了44.78%、43.3%.对比20 cm孔间距和40 cm孔间距对花絮抑制效果影响,两者影响较小,花絮质量影响仅为3.05%.走访调查存在约55%的人群对花絮控制效果仅为比较满意.指出了在不影响杨柳生长恢复的情况下可适当缩短孔距,大兴区杨柳花絮控制仍需进一步探索,在统计数据的基础上采用科学的抑制方式同时需加强宣传引导.

    大兴区杨柳飞絮调查飞絮防治效果评价

    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和木材干物质的影响研究

    孙健
    153-156,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生长及其木材干物质的影响,于2008年3月9日采用5个种植密度开展马尾松种植试验,种植密度分别选取:2000、3000、4000、5000、6000株/hm2.每个种植密度设处理A组、处理B组、处理C组、处理D组、处理E组、处理F组,每个处理小组设3个重复.试验于2023年12月结束,之后对马尾松的生长、木材干物质和木材化学组成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处理C组的胸径和冠幅显著低于处理A组和处理B组(P<0.05),但是处理C组的树高、枝下高和单株材积和处理A组、处理B组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处理D组的胸径、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显著低于处理A组和处理B组(P<0.05);处理E组除了胸径极显著低于处理 A组和处理B组(P<0.01),其他如枝下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显著低于处理A组和处理B组(P<0.05);处理F组的胸径、树高、冠幅和单株材积均极显著低于处理A组和处理B组(P<0.01);各个造林密度下马尾松的单株材积和木材基本密度差异不显著(P>0.05);立木保存量以处理F组的最高,和处理E组、处理D组和处理C组的立木保存量相比差异不显著(P>0.05),但是木材干物质产量以处理F组最高;不同造林密度对于马尾松木材的木质素、纤维素、戊聚糖、苯醇抽出物和1%的NaOH抽出物成分影响差异不显著(P>0.05);说明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的胸径、枝下高、单株材积及冠幅影响显著;培育大径级别的马尾松,可以选择造林密度低的进行造林;用来作为纤维刨花板的原料或者纸浆的,可以选择造林密度高的进行造林;造林密度对马尾松的木材化学组成成分不影响.

    造林密度马尾松生长木材干物质影响

    立竹密度对方竹林笋产量的影响研究

    吕博牛鑫斌丁文儒
    157-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不同立竹密度对方竹林笋产量的影响,设置了5个密度水平,分别为处理1∶4.50万株/hm2,处理2∶5.25万株/hm2,处理3∶6.00万株/hm2,处理4∶6.75万株/hm2,处理5∶7.5万株/hm2,调查了方竹林出笋天数、不同阶段出笋比例、笋产量和新竹生长状况的差异.结果表明:随着立竹密度的增加,出笋天数、前期出笋比例和发笋个数呈逐渐增加的趋势,中期出笋比例和笋产量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密度为6.75万株/hm2时的产量最高,因此合理的立竹密度能显著提高笋产量,在立竹密度为6.75万株/hm2时最适合方竹林达到高产.

    方竹立竹密度产量

    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分析

    程晓岚
    161-164,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观赏植物资源丰富多样,涵盖了观花、观叶和观果植物.研究表明:公园内有456种野生观赏植物和392种栽培观赏植物,分属于115科293属和105科256属.但高观赏价值的植物种类较少,尤其是野生观叶和观果植物.通过评价后发现,观花植物中野生植物绝大多数评价为低或中,栽培植物评价较高的占比接近1/3,观叶植物的评价也较为类似,野生植物绝大多数评价为低或中,栽培植物评价较高者占比较为类似,观果植物的评价有所不同,野生植物有2种评价高,栽培植物中评价较高者占比不高,需要保护和促进栽培植物资源,增加其观赏价值和可持续利用.指出了应通过广泛的宣传和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植物保护的认知和参与度.

    观赏植物植物资源观赏价值牛背梁国家森林公园陕西省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桉树套种绿肥的生长影响试验分析

    艾辉辉
    165-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套种绿肥是促进桉树林生长的主要方法之一,为量化林间套种不同绿肥对桉树生长的影响,在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开展了相关试验.结果表明:套种白灰毛豆和田菁的处理能显著提高土壤中的有机质、速效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2种绿肥处理也能显著增加桉树的树高、胸径和蓄积量.通过熵权法基于3种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均表明白灰毛豆处理对桉树生长的促进效果最好,田菁处理次之,而对照组效果最差.建议在桉树林生产实践中推广林下套种白灰毛豆.

    广西国有大桂山林场桉树林套种绿肥土壤养分生长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