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基质配比对月季扦插的影响

    上官芳
    176-178,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不同基质配比对月季扦插的影响,为月季扦插育苗的大规模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及技术支撑.以"红五月"为试验材料,使用草炭、珍珠岩2种基质进行5种比例的配比,结果表明,当草炭:珍珠岩=2:1时月季扦插苗的生根率最高,愈伤组织出现率最高,扦插苗的根重、根长、芽高度测定值最高,叶片的硝酸还原酶活力、可溶性糖等生理指标综合测定值最高,是最适宜月季扦插繁殖的基质配比.

    月季扦插基质不同配比

    不同种植密度对金花茶生长和开花的影响

    覃智敏
    179-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不同种植密度对金花茶生长和开花的影响.以广西崇左市凤凰山林场为试验地点,分别设置1500、2000、2500、3000株/hm2 4个不同种植密度,比较了不同种植密度下金花茶的开花率以及株高、冠幅、地径、根部生物量、茎部生物量、叶部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的生长状况,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金花茶开花率和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3000株/hm2种植密度下,金花茶的花苞数最高,为3.65个,金花茶的开花率在2500株/hm2的种植密度下最高,为28.42%;金花茶的株高、冠幅、地径、根部生物量、茎部生物量、叶部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的年均生长量均在种植密度为2500株/hm2时最高,分别为 21.35 cm、0.12 cm、0.44 cm、176.20 g/株、222.76 g/株、75.23 g/株和 495.28 g/株.较高的种植密度可以显著增加金花茶的花苞数,而开花率随着种植密度的不断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株高、冠幅和地径受种植密度的影响程度较小,差异不明显.而根部生物量、茎部生物量、叶部生物量和整株生物量受种植密度的影响较为显著,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研究结果可为金花茶的科学种植提供理论依据.

    金花茶种植密度开花率生长

    基于网络文本分析的青海湖景区旅游形象感知研究

    唐仲霞白嘉奇王昕
    183-189,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网络点评文本会影响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感知形象,搜集了"携程""美团点评""去哪儿""同程旅行"等旅游网站的游客点评文本,运用ROST CM6.0网络文本挖掘工具进行分词和词频统计对青海湖景区旅游形象感知高频词进行了语义网络分析及情感分析.结果表明:在认知形象上,青海湖景区自然景观吸引物成为游客主要认知;游客对青海湖良好的生态环境方面的关注度较高;在整体形象上,游客对青海湖景区正面情绪占比较高,但也存在对服务设施和管理等方面存在一部分中性情绪和负面情绪.根据研究结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提高青海湖景区文旅融合程度,打造文化青海湖;二是提升景区管理服务质量,全方位、多层次的满足游客需求;三是创造多元旅游产品,满足游客的多样化消费需求,提高游客二次消费的能力.

    旅游形象感知青海湖景区网络文本分析

    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及其驱动机理研究

    翁翎燕于佳言张超
    190-196,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合理有序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对促进区域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运用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率、贡献率和LMDI模型,揭示了 2012-2017年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贡献和增长动因.结果表明:①2012-2017年江苏省城市建设用地增长729.86km2,增长率为19.72%,工业用地、道路交通设施用地和居住用地是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主要来源,三者的贡献率分别为30.86%、28.55%和22.45%,三者贡献之和高达81.87%;②对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类型进行划分,连云港、盐城、无锡和常州属于超速增长型,泰州、南通和苏州属于滞后增长型,其余地级市属于同步增长型;③人口、人均GDP和二三产值比重对江苏省及13个地级市的城市建设用地增长具有正向驱动作用,地耗强度对其则具有负向驱动作用,人均GDP是驱动江苏省及13个地级市城市建设用地增长的主导因子,其正向驱动作用明显大于地耗强度的负向驱动作用.

    城市建设用地增长贡献驱动机理LMDI模型江苏省

    城市形象官方投射与游客感知差异及优化策略研究——以杭州市为例

    陈正豪张亚平徐斌王学辉...
    197-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杭州市作为研究案例地,基于Python、Gephi平台,利用j ieba、SnowNLP工具对其进行词频分析、语义网络分析、情感分析,探究了杭州市"投射-感知"旅游形象感知与差异.结果表明:①官方投射形象与游客感知形象高频词多集中在"旅游资源""公共服务""旅游环境""城市印象"4个范畴上,游客感知在"公共服务""旅游环境"方面要优于官方投射;②官方投射更加全面化,凸显城市整体形象并注重文旅活动宣传,游客感知更偏好于旅行过程中的细节,侧重游玩景点与住宿体验;③游客感知形象情感基本呈积极正面情绪,负面情绪主要反映在景区拥堵、物价过高、服务态度不佳等问题上;④建议官方宣传结合杭州历史文化、景观风貌、特色文旅等进行形象塑造,同时提升并改善住宿、交通、餐饮与景区服务质量环境方面的问题,促进杭州旅游形象健康积极发展.

    旅游意象感知投射形象感知形象感知差异

    恭城县特色农产品种植园土地利用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方中杰方荣杰徐保利徐觉明...
    207-2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1990-2019年4期Landsat系列遥感影像为数据源,研究了广西恭城瑶族自治县土地利用总体特征变化、动态变化和转移规律,定量分析地形因素对果园空间分布的影响,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揭示了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力.结果表明:1990-2019年,恭城瑶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类型以林地为主,耕地次之,研究期间果园和建设用地的面积占比显著增加,耕地和未利用土地的面积占比有所减少;147~378 m高程和0°~6°坡度区域是果园主要分布区,所有土地利用类型变化中果园动态度最大,其中1990-2000年果园动态度最高(103.38%);转移矩阵显示恭城瑶族自治县果园主要由耕地和林地转换而来,林地转入的占比呈上升趋势,其中2010-2019年份转化最多,耕地和林地主要被建设用地占用;主成分分析法结果显示恭城瑶族自治县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的主要驱动力为GDP、城镇人口和柿子种植面积增多.研究可为特色农产品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土地利用政策提供参考.

    土地利用动态度土地转移矩阵地形因素驱动力恭城瑶族自治县

    近60年重庆市日照时数时空变化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姜金戈李军黄成
    214-220,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究重庆市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规律,基于重庆34个气象站点1961-2020年逐日 日照时、风速、温度、总云量、相对湿度资料,使用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时空冷热点模式探测等方法对地区日照时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重庆日照时数呈现"东北高、东南低"的分布特点.高值集中在巫山、巫溪等地;低值集中在彭水等地.②年均日照时数呈极显著下降趋势,突变年份1979年,振荡主周期为46年.除春季外其他季节均呈现下降趋势.③时空冷热点表明近重庆近60年的 日照时数呈现混合聚类、振荡冷点2种模式.④相关系数的季节性差异表明各因素与 日照时数的关系并非定值,其中风速、总云量、相对湿度与 日照时数相关性四季均显著,降水与温度与 日照仅在夏季关系较为紧密.

    日照时数M-K突变检验小波分析时空立方体

    基于核函数聚类的重庆市图书馆均等配置及优化

    徐浒戴技才
    221-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庆市图书馆为例,从居民视角出发,应用公共设施区位理论,提出了核函数聚类法,优化图书馆空间配置.引入多种优化模型,与核函数聚类法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期最大程度地优化重庆市图书馆的空间配置.结果表明:用不同方法进行图书馆空间配置优化,核函数聚类法覆盖的总人口数最多,受距离影响较小,优化的空间配置更均等;P-中心模型受空间分布影响较大;P-中位模型易受距离影响;MCLP模型较适合中距离优化的选择.模型间交通可达性的差异并不明显,可用于优化决策提供参考辅助.该核函数聚类法可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的均等优化或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核函数聚类法公共服务设施图书馆均等优化配置重庆市

    农村空心化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研究——以密山市为例

    汪琪李静于佳平
    230-237,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黑龙江省密山市为研究区,基于农村家庭用电量数据和入户调查数据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农村空心化水平进行测度.并从区位条件、耕地利用、人口结构、宅基地情况、经济收入、居住环境满意度和宅基地政策了解程度7个方面建立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模型分析了农村空心化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密山市农村空心化水平逐年增加,由2013年的14.87%增长到2021年的30.40%,年均增长9.86%;②空心化水平月份变化主要表现为夏秋两季空心化率低于春冬两季;③空心化水平在空间上呈现出村庄距中心城区距离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④耕地利用状态、土地流转情况、家庭年收入、住房条件、医疗卫生、环境卫生、文化健身、道路硬化、交通便捷和自来水满意度、"一户一宅"、宅基地面积不超标、宅基地有偿退出和宅基地流转政策了解程度对农村空心化有正向影响,距县城距离、户均耕地面积、人均耕地面积、常住人口对农村空心化有负向影响,总人口、购物满意度和宅基地情况对农村空心化影响不显著.研究可为我国边境地区农村空心化的政策调控及助推乡村振兴提供科学决策.

    农村空心化时空演变影响因素边境地区

    典型城镇规划区规划方案环境合理性综合论证——以广州某规划区为例

    邓琪
    238-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规划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保证对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协调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城市规划前期需要开展规划环境影响评价.通过论述规划区与相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相符性,估算水、大气及生态环境容量,评估土地、能源、水资源的可承载能力,对规划区的规划 目标、建设规模、布局和产业结构进行环境合理性分析,并提出了规划区不符合相关环境保护政策法规要求和规划布局会造成明显环境影响之处的优化调整建议.调整建议有助于规划区预防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实现污染物总量控制和达到预定的环境质量目标,最终实现区域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规划环评环境容量资源承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