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绿色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绿色科技
绿色科技

方熠(执行)

月刊

1674-9944

lskj2009@163.com;lskj2009@sina.com

027-81328210

430073

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888号锦绣龙城B41-1802

绿色科技/Journal Journal of Gree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模拟降水对羊草光合水分生理的影响

    杜华方庆旭李芳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降水是影响水文过程的关键因素,为揭示羊草生理生态对降水变化的响应,以内蒙古锡林浩特与海拉尔地区的经过放牧和围封处理的典型羊草草原为研究对象,采用人工模拟降水实验,研究了不同生境管理方式差异下的羊草光合水分生理响应,及其降水和土壤水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不同大小降水事件土壤水分的维持时间不同,降水5 mm后60 h 土壤水分低于降水前水平,降水10~15 mm后60 h 土壤水分与降水前相同,降水20 mm后60 h是降水前的1。5倍。②典型草原羊草叶片净光合速率对降水的敏感性显著高于草甸草原,围封羊草叶片光合作用参数对降水的响应幅度高于放牧。羊草叶片气孔导度和蒸腾速率达到降水前水平,水分利用效率是降水5 mm和10 mm的近2倍。③羊草叶片的光合水分生理受土壤水分和温度的共同作用,其中典型草原与围封的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解释叶片净光合速率的31%~45%,草甸草原与放牧解释12%~17%。综上所述,降水处理后的羊草光合和生理特性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羊草叶片光合、蒸腾及水分利用效率提升的关键因素离不开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增加或降低,为草地生态系统修复及管理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退化/非退化羊草土壤水分光合水分生理

    基于AHP-熵值法的森林景观敏感度综合评价——以临澧县为例

    周万鹏佘济云杨宇萍曾哲礼...
    10-17,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科学地区划临澧县的森林景观敏感度,并针对不同敏感区提出相应的建议策略,选取海拔、坡度、坡向和缓冲距离4个评价因子进行敏感度等级划分,结合AHP法和熵值法计算各个因子的组合权重,得出研究区的敏感度综合评价分值,利用加权叠加法确定该区域的景观敏感度等级分布与面积占比。临澧县的弱、中、高敏感区域面积占比分别是72。34%、27。59%、0。07%。敏感度综合总分值为1。3065,其中缓冲距离敏感度综合分值最高为0。6895,其次是坡度敏感度综合分值为0。3367,坡向敏感度综合分值为0。1832,海拔敏感度综合分值最低为0。0972。森林景观敏感度与缓冲距离、坡度两因子有较强相关性,在森林景观规划和布局中应充分考虑缓冲距离与坡度因子的重大影响;对于弱敏感度开发区,可视条件建设综合服务区、旅游度假区、公共服务及休憩娱乐场所等;对中敏感度适宜区,应继续保有景观稳定势态,维持自然景观和人为发展动态平衡,以期为临澧县的生态建设和景观规划提供参考。

    森林景观敏感度AHP-熵值法组合权重综合评价

    不同带间距固沙林带间植被与土壤特性变化

    陈国庆杨光冯伟郭欣宇...
    18-24,3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科尔沁沙地敖汉旗沙区,通过评估不同带间距低覆盖度固沙林对土壤及植被的影响,旨在提出更适宜当地条件的带间植被恢复与土壤发育的配置结构模式,为科尔沁沙地人工造林提供科学依据。对3种不同带间距的赤峰杨固沙林带间植被群落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及其相关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带间距赤峰杨固沙林带间植被与土壤恢复有明显影响,植被恢复与土壤恢复是相辅相成的。①在调查的3种不同带间距的行带式固沙林中,随着带间距的增加,带间植被的物种多样性呈增加趋势,各物种多样性指数的变化趋势比较为:带间距25 m>16 m>10 m>等株距对照样地;②土壤含水量、孔隙度及土壤养分(有机碳、碱解氮、速效磷、速效钾)含量比较为:带间距25 m>16 m>10 m>等株距对照样地;土壤容重比较为:带间距25 m<16 m<10 m<等株距对照样地;③在不同带间距赤峰杨固沙林中,土壤发育和植被恢复是相互促进的,物种多样性指数与土壤的各项理化性质存在不同程度的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相关,但与速效钾的相关性不显著。低覆盖度赤峰杨固沙林带间距的大小对带间土壤理化性质、植被恢复有明显的影响,增大带间距,能有效促进土壤发育、促进带间植被生长,25 m的带间距,更有利于土壤的发育和带间草本植被生长。

    科尔沁沙地低覆盖度固沙林植被多样性土壤理化性质

    黄土丘陵沟壑区混交林林下植被与土壤养分特征

    逯欣悦杨光吴际陆乃静...
    25-3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黄土丘陵沟壑区坡面不同类型混交林林下植被多样性与土壤养分特征及两者间的互馈关系,进而筛选植被恢复的适宜配置方案,以期为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壤侵蚀防控措施中植被类型、配置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以油松×杏树(Ⅰ)、油松×柠条(Ⅱ)、杏树×柠条(Ⅲ)3种混交林为研究对象,以立地条件类似的传统水土保持植被油松纯林(CK)为对照,通过调查林下植被多样性及0~60 cm深土层的土壤性质,分析了不同植被类型下两者间的差异与相互关系。结果表明:各样地均以禾本科植物为主,植物种数比较为:混交林Ⅱ=混交林Ⅲ>混交林Ⅰ>纯林CK,各多样性指数均比较为:混交林Ⅱ>混交林Ⅲ>混交林Ⅰ>纯林CK。各样地有机质含量和全效氮、全磷、全钾含量均比较为:混交林Ⅱ>混交林Ⅲ>混交林Ⅰ>纯林CK。通过相关分析发现,Simpson优势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Margalef丰富度指数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各样地土壤养分与植被多样性间联系密切,相互影响。3种混交林的林下植被多样性和土壤养分含量均显著高于油松纯林,油松×杏树混交林(Ⅱ)综合表现最优。

    黄土丘陵沟壑区混交林植物多样性土壤养分

    基于最小数据集的桂中地区油茶林土壤质量评价

    陈永桀吴立潮陶玉姣曾昭意...
    33-40页
    查看更多>>摘要:油茶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植物油料之一,对维系国家的食用油安全至关重要,然而油茶遭遇低产困扰,相关研究表明这可能与土壤养分及其化学计量比相关。为提高油茶产量,研究土壤质量和产量的限制因素,旨在通过最小数据集法和化学计量比为合理施肥提供参考。选取桂中油茶主产区5个县市盛果期油茶林,测定土壤25种物理化学和酶活性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对油茶土壤理化、微生物及其化学计量比特性进行分析。采用土壤质量评价指数(SQI)对桂中地区油茶林土壤进行评价。结果表明:SOC、TN、NH4+-N、NO2--N、AS、ACP等在高产林中值最高,相反TP、AK、AB、AMn在低产林中较低。桂中地区土壤C∶N、C∶P、N∶P均值与亚热带油茶土壤C∶N、C∶P、N∶P均值相比较低,而低产林土壤C∶N、C∶P、N∶P显著高于高中产林。选取SOC、TN、TP、AK、ACu、AMo共6个指标建立MDS,SOC权重最高,土壤质量比较为:高产>中产>低产,其SQI值分别为0。683、0。487、0。370。SQI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3)。土壤SOC是桂中地区油茶低产林的限制因子之一,并且AK、AB相对缺乏,受P限制较为明显。

    油茶产油量土壤化学计量比最小数据集土壤质量指数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多样性特征

    张玉霞汤萃文郑传贺王瑛瑛...
    41-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甘肃明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荒漠类型生态系统的保护区,探究了其脆弱的荒漠天然植被群落多样性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特征,为维护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保护、保存荒漠物种提供参考依据。调查甘肃明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植物资源,采用物种多样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研究分析了典型植物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调查统计到保护区内的植被类型为4个植被型组、5个植被型、6个植被亚型、21个植被群系。植被物种组成较为丰富,有种子植物36科、142属、252种,以温带荒漠植物为主,层片结构简单,群落建群种常为灌木和半灌木;分布12种典型植物群系,Simpson指数变化范围为0。73~1。25;Shannon-Wiener指数为1。85~2。93;Margalef指数为1。62~4。65;Pielou均匀度变化范围为0。67~0。91;植物群系物种组成和多样性受年均气温、年均降水、经纬度和土壤等环境因子影响。在12种植物群系中,白刺的Simpson指数最小,Shannon-Wiener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最大;盐爪爪群落的Margalef指数最大,膜果麻黄群落的多样性指数意义皆为最差;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年均气温和年均降水量在所有因子中起主导作用。

    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物群落多样性分析环境因子

    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碳密度研究

    陈晨王亚楠刘光武陈德成...
    49-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为研究对象,探索了碳密度大小及空间变化规律,为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碳密度估算和合理经营提供理论基础。应用生物量异速生长模型确定栓皮栎天然次生林乔木层碳密度及其空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①乔木层碳密度随坡位上升而增大,下坡碳密度平均为83。875 1 t/hm2,中坡为93。402 7 t/hm2,上坡为101。182 4 t/hm2。不同营养器官碳密度差异显著,其中树干碳密度约占46。8%,树叶碳密度仅占2。8%。不同坡向,阳坡碳密度大于阴坡,南坡与北坡碳密度最大相差可达42。5 t/hm2。②在海拔400~1000 m,伏牛山区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碳密度随海拔升高而增大,最大平均碳密度出现在900~1000 m,但垂直变化不显著,这可能与海拔区间不大有关。伏牛山区,栓皮栎在海拔1000 m以下是建群种,碳密度随着海拔升高而增加。受立地环境、树种特性等因素影响,阳坡碳密度大于阴坡。

    栓皮栎天然次生林碳密度伏牛山区

    民勤县石羊河湿地公园春季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申海香马尚盛蔡海龚建军...
    53-64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3年3-5月,对甘肃民勤石羊河公园4个功能区5个植被型组7个不同植物群系的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共收集到土壤动物46个类群1488头,隶属于3门5纲13目25科。中小型土壤动物和大型土壤动物分别占97。38%和2。62%,线虫在群落结构中占绝对优势。中小型土壤动物中的优势类群为头叶属、真头叶属、臭蚁属;占总捕获量的48。58%;常见类群为丽突属、拟丽突属、短体属、鞘属、半懒甲螨属等16个类群,占总捕获量的47。13%;稀有类群有椎实螺属、耳萝卜螺属、两坑螺属、虹蛹螺属、逍遥蛛属等14个类群,占总捕获量的4。29%。大型土壤动物主要为拟步甲科和叩甲科,其中优势类群为琵琶甲属、蒙小鳖甲和尖尾东鳌甲,均为荒漠草原沙地种类。沙枣群系和油蒿群系土壤动物的个体数、类群数、丰富度指数和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均高于其他植物群系,优势度指数则较低。7个植物群系的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相似性为中等不相似和极不相似。沙枣群系、白刺群系、多枝柽柳群系的土壤动物具有明显的表聚性,而油蒿群系、芨芨草群系和芦苇群系中的土壤动物垂直分布具有异质性。

    石羊河公园植物群系春季土壤动物群落特征

    基于"3E"理论的广东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效果评价

    屈哲
    65-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研究以乡村振兴为契机,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构建基于"3E"理论的广东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效果评价指标,并对指标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投入(A)中生态管理指标(A1)权重最高,为0。2209;效益(C)中生态环境指标(C1)权重其次,为0。1072。产出(B)中生态经济指标(B1)权重为0。0089,得分最低,说明广东省比较重视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获得一定效益,但是产出总体滞后于投入,应根据所得结果对广东省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投入与产出指标进行协调,使两者能够均衡发展,从而进一步推动生态文明建设效益。

    "3E"理论模型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生态环境生态经济

    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许经营体制研究

    仇杰蔡磊李海波殷定霞...
    69-7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摸清自然保护区研究现状,探明贵州省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许经营体制,采用文献计量法和VOSviewer软件对国内外自然保护区特许经营研究热点进行了分析,通过实地走访、收集资料的方法对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许经营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9-2023年共发表了 212篇文献,占统计总量的59。21%;关键词中,"国家公园"和"ecotourism"节点较大,出现频次较高;经营过程中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制度、人才、监管等方面。摸清了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许经营现状,探明了其在特许经营实践过程中存在问题和不足,基于此,提出了完善自然保护区特许经营体制机制的建议,以期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特许经营发展提供参考。

    自然保护区特许经营梵净山体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