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
历史教学

刘文君

月刊

0457-6241

022-23332330

300051

天津市和平区西康路35号

历史教学/Journal History TeachingCSSCI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旨在沟通学术与基础教育,力图将史学研究产生共识的成果及时介绍全中学历史教师。本刊关注前沿的课题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问题,在史学刊物中独树一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外历史纲要(下)》近代部分的逻辑联系与结构——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与资产阶级政治制度的确立

    晏绍祥苏新欢
    3-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艺复兴的发生,本质上是资本主义萌芽和发展的产物,其对人性自由发展和对自由探求的呼吁,彰显了新兴资产阶级希望打破封建生产关系对追求财富的限制,其对封建社会的批评大多限于具体的人和事,宗教改革则直指罗马教廷.由于新教把获取财产从传统伦理的禁锢中解放出来,从而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道德基础,近代早期的资产阶级革命者顺理成章地打着宗教的旗号,为他们自己谋取阶级利益.近代科学的兴起是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发展.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科学革命从多个方面冲击了中古时期以来传统的世界观,也开始构建新的世界体系.启蒙思想家最大的贡献,正是对新时代的设想和新制度的设计,我们需以此视角观察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法国大革命,而资产阶级取得政权的结果之一,就是资本主义在西欧获得快速发展.在生产发展和政治、思想变革的基础上,英国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随后法国等欧洲大陆国家也陆续开始工业革命.

    高中历史教材文艺复兴宗教改革科学革命启蒙运动资产阶级革命

    历史教学和教学研究中的历史自信教育

    龚奇柱
    11-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自信是一个国家、民族、政党,对自身历史价值的充分肯定,以及对自身历史、现实和未来发展的坚定信心.历史课程充满人文情怀并关注现实问题,有独特的育人优势,应把坚定历史自信教育融入中学历史教学,并作为教学和研究的重要内容.

    历史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家国情怀立德树人

    返璞归真:选必3教学的四个基本点——以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为例

    徐峰戴加平
    16-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目前仍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难点之一.本文基于返璞归真的理念,以第一单元"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教学思考与实践为例,提出"厘清概念""基于史实""拓展视野""提升能力"四个基本点并进行阐述,探索有效展开选择性必修3教学的方向与路径.

    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文明文化知识与能力

    高中历史选必3"文化"概念的多维样态及教学实施

    王德民刘宏法
    25-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化"作为核心概念,于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存在多维样态.教学实施中,需要把握不同"文化"样态的内容表征,并做出相应的教学建构:找寻不同"文化"样态的问题盲区,构建教学引导的起点;厘清不同"文化"样态的关系要素,构筑教学情境的着力点;揭示不同"文化"样态的价值意蕴,聚焦教学情感的落实点.本模块实施还需遵循以下教学准则:基于唯物史观立场的"文化"价值解读;不同专题语境下的"文化"类型区分;具体历史时空条件下的"文化"特征把握.

    从现象到观念——例谈融唯物史观于课堂历史叙事的思考

    黄欢王少莲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唯物史观是揭示人类社会历史客观发展规律的历史观和方法论,是历史学科诸核心素养得以达成的理论保证.在唯物史观素养培育中,课堂历史叙事应遵从唯物史观由物质实践出发解释观念的基本逻辑,即以聚焦历史现象为起点,透视现象、由果溯因剖析历史因素,搭建不同历史现象与因素之间的深层关联,逐步引申历史观念,实现从具象层面到抽象层面,从知识层面到实践层面的递进,使唯物史观"润物无声"地在学生心底扎根生长.

    唯物史观历史教学课堂叙事

    如何确立跨学科学习主题——从"以诗证史:《全唐诗》中的全景大唐"谈起

    江如蓉谢志芳宓翠
    38-44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理想样态和实践现状之间存在反差,需要从选题开始重新审视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有效主题是跨学科主题学习设计的起点,它来源于课程标准,聚焦核心问题,关注学科特质和实践,同时具有纵横贯通,连接已知与未知、历史与现实的特点.要在历史纵横交叉的中心点上,努力寻找生活实践中具有撬动力的真情境、真问题作为切入,把史学问题、史学思想、史学方法贯穿于整个跨学科学习过程中,发挥主题引领的作用,跨学科学习才能从浅表走向深入.学习主题决定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学科整合程度、学习投入程度和学习纵深发展程度.

    跨学科初中历史主题确定生活实践学科本位

    历史课程综合化学习的再探索——以"兰州一中校史策展·弘毅展厅"为例

    王兵梁湾
    4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义务教育历史课程的综合化学习包括学科内六大板块综合化学习、跨学科主题学习等基本样态."在身边发现历史"是跨学科主题学习中的新杠杆和优选项,它具有相对独特的普适性,有助于缀葺学科内六大板块的综合化学习,与之齐头并进、共同推动历史课程综合化实施.本文以2023年学术年会现场教学展示课"兰州一中校史策展·弘毅展厅"为例,重点围绕在"身边发现历史"主题及形式如何选取,学习的生成、生长与外显如何实现等,阐释历史课程综合化学习的路径并进行省思.

    历史课程综合化实施跨学科主题学习身边的历史

    从崇尚权威到认同权威——以一幅教材导入图研究为例

    刘英
    53-58页
    查看更多>>摘要:学生不假思索地崇尚权威结论,不去思考结论得出的过程,是历史教学一直存在的问题.本文以名为《18世纪秘鲁金银矿的作业场面》的教材导入图为例,运用史料实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引导学生讨论其能否论证"殖民者对印第安人的奴役和压迫"的主题.与学生共同经历"崇尚权威怀疑权威——查证权威——认同权威"的历程,帮助学生较为深刻地认识到"辨析史料""多元互证"等史学原则的重要性的同时,笔者也对教材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从"教材认为"到"我认为",这是质的改变.

    史料实证崇尚权威认同权威学生活动

    起承转合·顺势进阶——以"辛亥革命"为例谈初高中衔接的几个关键点

    郭敏宋华
    5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初高中历史教学互通和衔接是新课程背景下的一个重要话题.本文以"辛亥革命"为例,基于课程标准与教科书的文本解读,通过两个不同学段交集历史问题的分析比较,探讨初高中教学有机对接与思维进阶问题.进而借助简要展现两个学段关于辛亥革命的教学设计思路,力求从课例中提炼初高中历史教学的一体性、整体性、渐进性和时效性,以期提升教师文本解读的思想力、教学设计的创意力和课堂实施的执行力.

    辛亥革命文本解读双向衔接思维进阶

    早期近代大西洋经济互动中的鳕鱼

    李虹筱
    65-72页
    查看更多>>摘要:16世纪时期,欧洲人在新航路的探索中发掘出北美鳕鱼的商机,于是开始了由鳕鱼贸易串联的早期全球化.17、18世纪,鳕鱼商在扩展贸易过程中将鳕鱼和羊毛、糖料结合,体现了贸易参与方英国、西班牙和新英格兰殖民地在不同时期的发展需求.同时,鳕鱼贸易网引发的经济、政治变动作用于大西洋两岸,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英属北美殖民地的崛起、英国和西班牙的此兴彼落.

    早期近代大西洋鳕鱼贸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