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历史教学问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历史教学问题
历史教学问题

王斯德

双月刊

1006-5636

021-62232334

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中3663号

历史教学问题 /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历史教学刊物。旨在交流中学历史教学经验,提供史学信息、论文和教学参考资料。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挣不脱的美国怀抱:加拿大在北美空防军演问题上的立场(1959-1960)

    张华
    82-8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1959-1960年间,为检验北美大陆雷达预警系统的有效性和该系统对美国军事报复能力建设所起的作用程度,北美空防司令部先后制定了"天鹰"和"天盾"两个军演计划.前者,加拿大立足于东西方缓和大局和自身的主权独立,不顾美方多次协商而予以拒绝;后者,则从维护西方整体利益和北美空中防御安全的角度出发予以采纳.加拿大的纠结立场,既体现了它对自身主权独立性的坚持,也表明了在缺乏自身国防实力的情况下依赖美国安全保护从而不得不顺从其意志的无奈.

    冷战北美空防"天鹰军演""天盾军演"加美关系

    8世纪的一部"俗人镜鉴":《论美德与恶习》中的臣子规训探析

    石国梁朱君杙
    90-98页
    查看更多>>摘要:《论美德与恶习》系约克的阿尔昆为地方要员维多伯爵所著的"俗人镜鉴".针对维多伯爵的戍边将领和审判官的世俗职责,阿尔昆分别以和平、正义为内核导向,为维多伯爵搭建了一种"人臣规范".《论美德与恶习》中的臣子规训非真正意义上的世俗劝诫,而是一种蕴含于宗教劝谕术语中的规训之言.从写作动因看,这种规训源于基督教有关属世政权的传统关切;从写作内容看,这种规训深受加洛林帝国政教相融的统治政策以及作者本人身份阅历的影响.在以宣誓效忠为主而缺少制度约束的加洛林君臣关系中,书中的臣子规训实则难以得到真正地落实.

    约克的阿尔昆《论美德与恶习》维多伯爵臣子规训

    15世纪末法国女性的社会共识表演:《与女书》探赜

    孙义飞尹璐
    99-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法兰西的安妮写给女儿苏珊娜的《与女书》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是透视安妮女性教育认知旨趣及其背后法国社会深层文化结构的重要载体.安妮从性别视角出发,倡导宗教虔诚、道德教育等内容,迎合了与西方对女性的道德设定相一致的女性社会角色设定.安妮善于利用情感力量,通过对饮宴、服饰、礼物、绘画等对社会共识文化的遵循和表演,自我塑造女性柔弱形象和女性美德,借以靠近并联结男性权力,以拟态政治夫妇的方式合法性借用象征权力,化解来自男性道德政治的压力,并隐晦表达了一些女性自我意识.

    法兰西的安妮女性教育《与女书》共识表演自我塑造

    近代早期欧洲行会的垄断与制度变迁

    刘涛徐滨
    108-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欧洲行会在近代早期产生了一些新的变化.从地域上来说,不同区域的行会具有不同发展势头;尼德兰与英格兰的行会衰落较早,而欧洲其他地区的行会坚挺至较晚时期.从功能上来说,行会的社会经济角色、行会的垄断、对生产与市场的控制以及对待技术创新的态度,较之中世纪均有了较为明显的变化.欧洲各个国家的政治和社会变迁,对欧洲行会的发展产生了两极分化的影响.欧洲行会中世纪的特征在近代的分化较为明显,由此产生的影响也至深至远.

    欧洲行会垄断制度变迁

    从"朝九晚五最上等"到"加油早八人"——海外中国工时制度及社会时间观念史研究

    李嘉卿
    117-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工时制度起源于工业化的欧洲,它是对雇员工作时间进行考勤的主要衡量指标.海外汉学家在对晚清民国工时制度进行"点面结合"的观察中,将西方工人阶级生活的研究和五口通商以来欧洲城市管理制度引进中国后的作息观念及时间制度展开比较及融合,产生了历史场景的刻画和时代群体的划分,进而探索出城市"朝九晚五",北京和内陆地区作息节奏相对缓慢的历史表征规律.本文拟结合海外汉学对中国近代工时制度变迁的研究,透过对各行业各阶层工时观念的变迁的历史考察,以归纳和梳理近代中国社会时间运转的具体历史图景.

    工时制度日常作息时间分野社会及制度时间

    西村展藏与上海日伪"大道主义"

    沈延昭
    126-134,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天下一家"思想是"大陆浪人"西村展藏的个人学说,旨在凸显日本神道思想和家族主义的优越性,为日军对外扩张提供宇宙观和社会政治观的支持.上海沦陷后,西村在日军授意下担任日伪上海市政府的最高顾问.在职期间,他利用中国儒家文化转译"天下一家"思想,意图建构取代国共意识形态的"大道国家"认同.以之为基础,日伪势力将"大道主义"的各种政治象征资源投入于奴化宣传之中,不断向上海沦陷区民众灌输亲日思想和顺民意识.由于上海日伪政权政治生态紊乱,且频受"孤岛"救亡文化冲击,"大道主义"社会影响微弱,不足一年便逐渐消散.

    西村展藏日伪上海市政府日伪"大道主义"思想统制

    一战期间英国皇家海军护航制度研究

    孙睿
    135-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战期间,面对德军潜艇战,英国内部围绕护航问题展开激烈争论.经多方努力,英国海军部同意试验护航,后又协同盟友扩大护航范围和规模,最终成功构建了系统性的护航制度.该制度虽确保了英帝国的海运安全,推动了海战样式的发展和世界航运的规范化管理,但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负担,耗费了大量舰艇和人力.从"成本-效益"观点看,护航制度让英国付出高昂代价;以战略层面审视,护航制度是英帝国巩固国际地位和维护形象的最优选择.

    英国皇家海军护航制度第一次世界大战潜艇战

    历史核心概念的教学指向与实施要义

    周刘波刘袁媛
    144-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历史核心概念能够为学生提供更加准确的历史解释方向,形成对史实的深层理解,实现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涵育.历史核心概念教学应该指向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与教学评价.其实施要义为:形成概念理解:以历史核心概念统摄教学内容;设置问题探究:推进历史核心概念的深度学习;创设历史情境:把握历史核心概念的应用迁移;设计作业任务:实施历史核心概念的多维评价.

    历史核心概念教学指向实施要义

    高中历史教材文本教学中核心素养落实新策略——以《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为例

    蔡敏慧
    151-156,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中历史教学早已进入学科核心素养时代,新教材也已施行有年,大家日益认为,依托教材文本进行课程转化以实现学生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教学落实,是一个值得研究与实践的重要方向.本文寻取大单元、大概念和学科核心素养三方面层层递进的教材文本策略维度,探究学科核心素养课程教学的路径选择.实践证明,它有助于创造性推动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课程转化.

    历史学科素养高中历史教材大单元大概念

    引入乡土资源开展"有意"互动的教学探究——以选择性必修《现代社会的移民与多元文化》为例

    张琪
    157-161页
    查看更多>>摘要:指向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须注重对教材的有效整合与课程资源的合理利用.在统编选择性必修教材《现代社会的移民与多元文化》一课的教学过程中,引入乡土资源,使学生真实地"触碰"历史,在"有意"互动中实现历史与现实、历史与师生的"联动".从青田"侨乡"入境,依托地理学等跨学科知识,利用在地遗迹、遗物等乡土资源,串联古今、联系中外,从而提升学生责任意识、全球意识,促进家国情怀素养的落地.

    乡土资源跨学科教学家国情怀选择性必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