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林业调查规划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林业调查规划
林业调查规划

赵元藩

双月刊

1671-3168

ynfip@vip.163.com

0871-3318347、3332538

650051

昆明市人民东路289号

林业调查规划/Journal Forest Inventory and PlanningCSTPCD
查看更多>>《林业调查规划》是由云南省林业调查规划院和西南地区林业信息中心共同主办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林业科技刊物。被全国多家期刊数据库收录。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林业核心期刊、首届《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本刊立足西部、面向全国,开辟了森林经理、"3S"技术、森林资源管理、生物多样性、生态建设、自然保护区建设、营造林技术、种苗建设、森林旅游、园林设计、产业开发、病虫害防治、社会林业、专家论坛等栏目。本刊以技术性、实用性、创新性为原则,具有较强的指导性、知识性和可读性,是广大从事林业生产、科研、教学的科技工作者、领导和决策者不可或缺的参考资料。 本刊为双月刊,A4开本,每期160页码,每双月底出刊。国际刊号 ISSN 1671-3168,国内刊号 CN 53-1172/S,每期定价10元,全年60元;增刊2期,40元;共计100元。由编辑部自办发行,订阅单位和个人可通过邮局或银行汇款。欢迎广大读者、作者踊跃投稿,展示自己才华,欢迎社会各界刊登广告、展示形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云南省岩溶地区石漠化草原现状及分区保护与修复策略

    彭正武袁启慧谢燕梅余正才...
    64-70页
    查看更多>>摘要:据最新调查数据,云南省石漠化草原主要分布于曲靖、昆明、红河等 5 个州(市),总面积37.97 万hm2,占岩溶土地面积的 3.53%,其分布最广的海拔区间为 1 500~2 500 m,占比 47.85%,基岩裸露度分布区间为30%~94%,以植被盖度为 10%~19%的分布区间面积最广,占比 37.85%,绝大部分分布于土层薄甚至极薄区域,占比达 92.10%.根据石漠化草原空间分布特征,在充分衔接各大生态保护和修复工程建设规划基础上,统筹考虑岩溶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地理单元的连续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将云南省石漠化草原区划为6 个分区,分区阐述石漠化草原生态保护与修复策略.

    石漠化草原分布特点保护与修复云南省岩溶地区

    广西国有七坡林场森林碳汇价值评价

    黄超群梁波何英姿李震...
    7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调查七坡林场的森林资源家底,科学评估林场森林碳储量和价值量.将七坡林场 2015年与2020 年资源现状进行对比,采用森林资源蓄积量扩展法,核算森林碳储量,分类统计碳汇价值变化.结果表明,5 年间,七坡林场森林面积增长 78.1 hm2,森林蓄积量增加 174 954 m3,森林碳储量增加202 688.58 t;森林碳储量从2015 年的1 047 184.95 t增加到2020 年的1249873.54 t,增加202 688.58 t,增长率为 19%;混交林面积从 2015 年的 130.0 hm2 增加到 2020 年的 1 218.9 hm2,2020 年碳储量198885.15 t,较2015 年增长近13 倍.由此可见,七坡林场2015-2020 年期间林场坚持在分区施策、分类经营和可持续发展原则的基础上,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森林经营管理活动,加强森林资源保护与建设,在森林碳储量和碳汇价值提升上取得显著成效.以期为七坡林场科学改进森林资源保护、经营和利用措施提供数据支撑,对评估区域森林生态系统碳汇能力、评价森林碳汇价值提供借鉴.

    森林经营碳汇计量森林蓄积量碳储量价值

    我国林业碳汇担保制度的完善

    曹文欣
    76-80,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业碳汇在国际上的发展已经逐渐完善,我国各地实践也取得了初步成效.林业碳汇担保作为其中的新型项目,虽然法律保障尚不完全,但现实中已经在摸索实践.由此,联系我国林业碳汇担保发展的现状与现实需求,在参考国外发展的情况下,对林业碳汇担保面临的权利未定性、法律体系不健全、风险与成本制度不完善等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完善相关法律体系,明确权利属性,同时在法律范围内注意风险规避与成本保护,完善林业碳汇担保在碳汇经济中的地位等建议,以推动低碳减排,促进绿色发展.

    林业碳汇担保立法国际经验低碳减排碳汇权

    森林公园景观绿化演变视觉模拟方法

    武嬿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森林公园景观人为干预较少,其绿化演变过程的随机性较强,视觉模拟过程中缺少对森林景观中细节细分的过程,导致森林层次区域的模拟失真.为解决这种问题,提高森林公园景观绿化演变视觉模拟效果,提出一种基于智能算法的模拟方法,即运用中点位移法与连续随机增加法对森林景观图像去褶皱,利用多细节层次法生成原始森林景观三角形网格,利用分形技术递归细分该森林景观的三角形网格,视觉过渡不同细节层次区域,经视觉渲染后最终获得景观绿化演变视觉模拟结果.测试实验表明,该方法模拟的森林公园景观绿化演变图像较为清晰、逼真.

    森林公园景观绿化演变视觉模拟仿真三维分形多细节层次法

    基于自然保护地的自然教育创新路径探析

    陈长启徐卫刚王尚慧
    87-92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我国自然教育的快速发展,自然保护地依托自然生态系统、自然遗迹和自然景观等自然资源及其独特的人文资源,已经成为自然教育的重要场所.为保障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工作的科学有序开展,梳理当前我国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现状,分析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具体实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针对顶层设计不完善、教育资源挖掘不够、配套设施短缺、专业人才匮乏、社会参与机制尚未形成等突出问题,提出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的具体路径.一是自然保护地行政管理部门做好顶层设计,疏通多元参与渠道,为自然保护地开展自然教育构建完善制度体系.二是自然保护地主动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指导,探索构建与自然保护地自然和人文资源紧密结合的自然教育实践模式.三是自然保护地要大力加强自然教育设施建设,结合人工智能等高新技术,打造智能自然教育一体化平台;结合独特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开发精品课程、编写特色教材;利用新媒体技术做好宣传引导;严格管理程序,不断强化安全管理;注重存量人才培养,积极拓宽引才渠道等.

    自然保护地自然教育教育模式生态文明

    产流风险与绿地分布相关性研究——以郑州市金水河片区为例

    李雪萌陈奕洁张宇帆黄璟...
    93-1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ArcGIS与SCS-CN、SWMM模型相结合对研究区产流状况进行模拟,通过莫兰系数分析研究区产流风险与绿地分布在空间上的联系.绿地分布与产流风险相关性显著,研究区域的产流风险与绿地分布呈基于产流风险的绿地失配现象,在城市尺度上对绿地空间进行合理分配与布局优化,更加高效地解决城市内涝问题.

    产流风险绿地分布总径流量峰值径流莫兰系数SWMM模型

    新疆林业生态环境中的木垒胡杨林群落特征研究

    张琴李倩单奇
    102-107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新疆林业生态环境中木垒胡杨林群落的多样性特征进行研究,分析胡杨林群落的相似度变化趋势,通过个体数对数和失稳率研究胡杨林的结构与动态特征.结果表明:在多样性特征中,中、下游区域临界点的胡杨林群落丰富度最高,中游区域的丰富度最小;生态输水前,下游区域的胡杨林群落均匀度指数最小,中游区域的均匀度指数最大,生态输水后,中、下游区域临界点处的均匀度指数最大,下游区域的均匀度指数最小;生态输水后的物种多样性高于生态输水前的物种多样性,下游区域的物种多样性受生态输水的影响较小;在相似性特征中,Jaccard指数和Sorenson指数在不同区域内的变化趋势相似;在胡杨林结构与动态特征中,胡杨林种群在上游区域中的数量较多,种群的个体数与高度级呈反比.

    林业生态环境木垒胡杨林群落Sorenson指数Jaccard指数失稳率

    云南省光伏电站对区域林地的生态影响研究

    张传光郭永清沈艳蒋云东...
    108-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实地走访和调查访谈的方式调查了解云南省光伏电站对区域林地的生态影响.结果表明,光伏电站建设会造成电站范围内乔木和灌木的砍伐以及草本植物的割除,但植物物种个体数量和生物量无显著减少,一些电站因光伏板遮阳保湿,物种略有增加.电站建设对基因多样性的影响不大,但对生态系统有一定的影响.光伏项目的实施使林地用途改变,破坏了一定数量的地表植被,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区域内景观潜在的美学价值,但范围较小,对自然景观风貌的影响不大.项目区域内水土流失可控,通过保护措施可恢复植被,施工和运行过程有切实可行的污染及影响防治措施,污染物产生量小,排放达标.项目对区域大气、地表水、声环境及生态环境的影响小,不会导致项目所在区域环境功能的明显改变.基于调查结果,提出加强林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技术措施,并对云南省光伏电站的建设规模作出预警,实现光伏发电产业与生态环境协同发展.

    光伏电站生态影响林地资源生物多样性生态景观水土保持云南省

    东江水源涵养林不同混交组合林下植物多样性研究

    陈传国陈红跃郑洁玮卢雅莉...
    119-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揭示东江水源涵养林5 年生8 种不同混交组合林下植物多样性的差异及其规律.对 8 种不同混交组合林分样地开展植物多样性调查,对每种混交组合林下的灌木、藤本、草本层进行植物多样性评价.结果表明,林下植物丰富度指数均不高,Simpson指数与种间相遇机率(PIE)在数值上相等,但其与Shannon-Wiener指数间则相差较大;从林下植物多样性指标的聚类分析看,混交组合楠木×锥栗、红苞木×枫香、火力楠×红锥、椆木×红锥、格木×海南红豆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高,而混交组合红锥×枫香的植物多样性指数较低.

    东江水源涵养林混交组合植物多样性广东

    西宁市南北山主要造林树种的土壤水分特征研究

    杨维李慧婷季海明
    124-132,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讨西宁市南北山典型造林树种的土壤水分特征,揭示不同树种对土壤水分的影响程度,选取西宁市南北山绿化工程区为典型造林树种为研究对象,以天然草地作为对照,通过采集土壤样品,并测定其含水率及物理性质,分析不同造林树种下的土壤水分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含水率大小依次为天然草地(15.40%)>人工灌丛(14.19%)>人工油松林(13.01%)>人工云杉林(12.16%)>人工杨树林(11.77%),土壤物理性质表现为人工杨树林>人工油松林>人工云杉林,且0~100 cm土层内土壤水分随林龄、林分结构及立地条件改变而存在差异,并出现土壤水分亏缺现象.根据西宁市南北山不同植被类型条件下土壤水分变化特征,采取合理的乔灌草搭配模式进行人工造林是维持土壤水分平衡的关键.

    西宁市南北山造林树种林分结构土壤水分立地条件土壤物理性质